房子重修之后就是现在的样子。等生活再好一些,父亲又买了一条柏木船。正清十四岁就独自驾船,在江上打鱼。而正艾这时开始在禹王宫里的烟村小学读一年级,这一年,他九岁了。
禹王宫位于烟村老街,建于清道光年间,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内有正殿、侧殿共五间,正面的匾额上写着“禹王宫”三个大字。从青石阶梯上去,上方就是正殿;正殿中央,端坐着禹王神像;禹王的右边,立着天皇、地皇、人皇,左边是关羽、关平、周仓。而教室设在正殿对面的戏楼。清晨,正艾就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朗读:
国旗飘,青天高,
白日光明,满地红光照。
……
国旗国旗我爱你,
对你行个注目礼!
这是第一课。而对正艾来说,上学的乐趣不在读书,在于一边读书,一边偷看旁边的神像和善珍——和他同岁,善珍却已经上三年级了,学校里到处是她的影子;读书声中,总能听见她的声音。再看庙里,晨光穿过深红的帷幔,照在禹王脸上;禹王瞪着眼睛,面色凝重。而关公侧身,觑着丹凤眼,扬起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正和禹王商议着什么,长长的胡须在晨风里飘动;关平牵马,周仓执刀,护卫着关公。另一边的天皇、地皇和人皇各怀心事,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一天放学,善珍从门前经过,正艾上前问道:“虞善珍,你还认识我吗?”
善珍一甩辫子,大声喊道:“正艾!我一直在找你呢!”
久别重逢,不必多说,他们就像两只燕子一样飞到一处,又一同蹿到溪边、山上,在春风里不知说些什么。从前的秘密还藏在心里,如今又发现了新的秘密:就在戏楼屋顶上,有一株黄桷树秧,长不大,也枯不死。放学以后,他们就躲进禹王宫,等同学都走了,他们再一起去看——在琉璃瓦的屋顶角落,一只葫芦形的净瓶中,那株黄桷树秧正淋着雨,吹着风;青枝绿叶,欣欣向荣。
转眼到了冬天,天空飘着薄雪。这天夜里,正艾从梦里醒来,家里空无一人,他大声叫喊,却无人应答。奇怪,爸爸是在外面跑生意,可临睡前,妈妈和哥哥都在,这深更半夜的,他们会跑到哪儿去呢?正艾越想越慌,索性起来,到处寻找——“妈妈!哥哥!”他连喊了几声。屋里没人答应,他又出门找寻。顺着雪地上的脚印,他一路小跑,来到一座深山寺庙。外公把庙门打开,鹤发童颜;妈妈和哥哥正在一大片空地上练功……许多童年经历,回想起来,已分不清是真实还是幻梦——静夜,清风入林,一片月光之中,外公正站着齐步云脚高桩——双脚并立,脚跟微微提起,脚尖亦实亦虚,整个身体宛若云间古松……
第四章·聚兴昌(4)
雨落在青石板上,赶场的人们挑着各种年货走进老街。春节临近,烟村处处张灯结彩。刘狮子、周狮子已忙着裁剪青麻布,正月初九,“粗花狮子”即将登场亮相。
这天一清早,更夫老张又敲着铜锣出现在人群里。老张是木木的爷爷,名叫张明成,他白天敲锣,夜里打更,因为劳苦功高,在场上享有特权:可以拿一只筲箕,这里撮半斤米,那里撮一些胡豆、红苕或洋芋什么的。碰见和善的乡亲就少取一点,看见恶人就狠撮一筐。而今天老张有事,只敲着锣,喊了句“谨防强盗——”就径直走向虞家大院。
叩响大门上的铜环,木门吱吱打开。一排橘子树,掩映着纵横交错的黑屋檐。金鱼在露天的石鱼缸里慢慢游动;旁边几座假山,正好落在白塔的阴影中。
“老张来了!”管家余和民开门招呼道,“进来坐嘛。”
“不坐了。”老张说,“虞老爷有什么吩咐?”
余管家还是把老张请进堂屋,泡了一杯糖开水。“等过了年,虞老爷要请春客。你先把请帖发出去,要抢在别人前头啊。”余管家笑着说。
“要得,交给我你就放心好了!”老张说。
“今年年景不错,虞老爷请的人有点多哦!”
“那更好那更好,托虞老爷的福!”老张点着头说。
“这个你先拿去,打更、打市,又辛苦了一年!”余管家说着,递过来一袋米,又拿了几个帆船钱。
“托福托福,给虞老爷拜个早年!”老张说着,收了赏钱,取了厚厚一沓请帖,拎着米袋,满载而归。
当天晚上,请帖便一一送到。上写着:“某某先生,定于新春初九,敬备菲酌。恭候大驾光临。——虞祐庭请。”而送请帖的老张总不忘自己加上一句:“有请无催,娃娃莫背。”
在烟村,互请春客,洋溢着融融春意。不仅是乡绅、会首,商家、顾客及朋友之间互相宴请,就连平时的仇家、生意上的竞争对手,也常常你请我,我请你,大家相逢一笑,不开心的事都忘了。有时,一家一户同时收到几张请帖,还会被拦在路上,拉拉扯扯的。
却说得了赏赐的老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怜的小孙子木木。送完请帖,他就直接来到儿子张无有家里。木木不在;儿子正躺在床上点着锡箔吸食吗啡;媳妇熊氏挺着大肚子坐在床头。张无有吸了几口白烟,正忘乎所以,打着金钱板摇头晃脑地念道:
节节莲来节节莲,白布下缸清水蓝。
清水滩头摆几摆,上色容易退色难。
老张叹了口气说:“我看这戒烟比退色还难哦!”
“就是就是!”张无有这才看见父亲已站在面前,“你也来两口嘛!”他说着,就要点火,被老张一巴掌扇过去——
“杂种儿,好浑哦!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老张指着儿子骂道。
张无有傻笑着不说话,看着熊妈。
“你死了不要紧,我的小孙子木木呢?”老张又问。
“木木?”熊妈说,“好多天也不见人影,怕是死在外头了!”
而正说着,灶屋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我没有死。我在这儿呢!”
“木木!你怎么了?”老张冲进灶屋,只见木木正躺在火炉边的煤灰上,身上盖着一只破麻袋。
“啊,爷爷爷爷,你快来看看我呀!”
老张俯身,将木木一把抱在怀里,说:“小木木,乖娃娃,你老头儿造孽啊!爷爷没本事,让你受苦了,爷爷对不起你啊!”
木木用小手摸着爷爷的胡子说:“爷爷爷爷,我看不见你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聚兴昌(5)
“怎么了?”老张仔细一看,木木脸色蜡黄,双眼红肿。“可怜的娃儿!不怕不怕,爷爷想办法帮你医!”
原来,木木长期在外面讨饭过夜,日晒雨淋,也不知是石灰还是什么脏东西眯了眼睛,再用小脏手去揉,越揉越红,越揉越痛,直到眼睛完全看不见了,才被好心人送回家里,还只能在灶间打地铺。
老张平时一个人住在禹王宫戏楼旁边的一间草棚棚里,老伴早年去世,儿子又染上毒瘾,六亲不认,他唯一牵挂的,就只有木木。木木看起糊里糊涂,但心如明镜,傻乎乎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灵巧、善良的心;虽然没读过书,但能说会道,很会逗人开心。上次在禹王宫里的教室门口碰到木木,老张还以为孙子也进了学堂,就说:“木木啊,快过来!告诉爷爷都学了些啥子噢?”
“要得,爷爷,我背首诗你听听。”木木说着,背起双手,闭上眼睛,晃头晃脑地念道:
青天是我屋,明月当蜡烛。
盖的肚卵皮,扒的扒的:方言,意思是“垫的”。脊梁骨。
“啊?学校也教这个呀?”老张瞪着眼睛问道。
“爷爷,我没上学。”木木苦笑道,“这是跟冉老二学的。”
“冉老二?!”老张一听就慌了,“你跟他学啥子哦!”老张知道,这冉老二是丐帮帮主,老婆死了,儿子出去当了兵,他就领着一帮小乞丐住在石灰窑或叫花洞里,他自己吃吗啡烟,还经常教唆孩子去偷东西。木木和他混在一起?可没等老张问个究竟,木木已经跑到一群孩子中间。老张看着一阵心酸——与别的孩子相比,自己的小孙子衣服最破,都露出了小肩膀;别的孩子都穿着布鞋或草鞋,只有木木光着脚,脚底像鞋底一样黢黑……
而今天又看见木木这副惨状,老张能说什么呢?他将刚得的一袋米和几个帆船钱一起留给了木木,这是他的所有。木木握在手里,但眼睛看不见。临走前,老张气不过,又回转身来,指着熊妈的大肚子,对天诅咒:“谁虐待我孙子,生一个死一个!”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给木木带来好运。爷爷刚走,熊妈就喊道:“木木啊,你快过来!看爷爷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呀,熊妈来做给你吃噢!”
木木高高兴兴地冲着熊妈的声音跑过去,喊着:“熊妈!熊妈!”
熊妈答应着:“这边这边,对对,转过来,一直往前跑,快!”
木木抱着米袋和满心希望猛跑过来,一头撞在墙上,眼冒金星,仰面栽倒在地。熊妈哈哈大笑,并一把夺走了米袋,又从木木的口袋里,抢走了那几个帆船钱。
而钱和米又都被父亲拿去换了吗啡烟。熊妈也因此遭到报应——爷爷的诅咒日后显灵,熊妈连生三个,都没活过七天(这在当地叫做“发七风儿发七风儿:通常因为卫生设备差,比如,用生锈的剪刀剪断脐带等,造成婴儿死于破伤风。”)。而木木却活下来,而且眼睛也奇迹般地复明了。
按当地的说法,木木是得了“鸡目眼”。一天夜里,木木的一个表姑来到自家的鸡窝前,点上一圈蜡烛,把鸡窝围在中间,然后跪在地上祈祷:“鸡子鸡大哥啊,我们家木木得了鸡目眼!你们行行好,让他的眼睛早点看见!鸡子鸡大哥啊,这孩子从小没妈,好可怜!后娘心狠,对他好残忍!鸡子鸡大哥啊,保佑我家可怜的小木木眼睛能看见哦!我保证不杀你们,用好米喂你们一辈子!鸡子鸡大哥啊……”表姑祈祷了一整夜,直到蜡烛燃尽。她的祈祷不仅“鸡子鸡大哥”听见,整个烟村都听见了。这看起来十分可笑,但没过几天,木木的眼睛确实又能看见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聚兴昌(6)
眼睛看见了,肚子还饿着。这一天,木木刚进家门,就听见熊妈刺耳的声音:“背时鬼,成天好吃懒做的,赖在家里!”木木眼巴巴望着父亲;父亲也望着他,面无表情。木木只好又离家出走,回到金子山上的叫花洞;那里冬暖夏凉,还有一帮穷朋友、小兄弟,大家同住一室,虽然都没什么吃的,但你帮我,我帮你的,也没有谁嫌弃谁。
春节临近,小伙伴们“辞别了兄长出洞走”,尽管肚子饿得咕咕叫,但走上街头,一个个都跟活神仙似的,“喜悠悠,浪悠悠”……木木也走在人群里,晃荡着满是补丁的破衣服。
青石板老街,木列子房屋,瓦片像成群的小鱼儿,在阳光里浮游。可在木木眼里,这都不算什么;这是赶场天,街上还有更多好吃好玩的:一个外来的术士正在表演绝技,将一个黄色纸人贴在木门上,纸人竟伸出双手,端起一只水碗;随后,那人又将一根针在头上擦了几下,放进水碗里,针就浮在水面上。再往前走,就看见“皮影糖”,正用一只铁勺把焦糖浇在铁板上,不一会儿,一个孙悟空就从铁板上立起来。而旁边的“张薄脆”正在往薄脆上撒下一把香喷喷的黑芝麻。还有卖棉花糖的,转动着铁磙,雪白的“棉花”就大团大团地涌现,沾在周围小孩的脸上……这有什么稀奇的?木木咽着口水对自己说,我要是有钱,才不买这些!我要买更贵、更好吃的。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不觉来到一家餐馆门前,里面已坐满顾客;桌上堆着大鱼大肉;大人用筷子,小孩用手,还在那里挑肥拣瘦的。木木有点遭不住了,想上前要一点吃的,又不情愿,可是肚子又不争气,偏偏在这时候咕咕叫起来。而餐馆里一个吃肉的孩子突然抬起头来,指着木木说:“妈妈你看,要饭的来了!”木木羞愧难当,正想一走了之,可低头却看见一口大铁锅,里面红油翻滚,滚动着大块大块的牛肉——木木一闻就知道,他小时候吃过一次,香喷喷的味道都还记得。来不及多想,木木突然间伸出小手,从滚油中捞出一大块牛肉,塞进嘴里,撒腿就跑。店主一看,立刻抄起一把锅铲在后面紧追,边追边骂:“蕞毛子蕞毛子:骂人话,指盗贼或小偷。,噎不死你!”
木木顾不得害羞,仗着灵活瘦小,在人群里一溜烟蹿没了。店主知道追不上,就骂骂咧咧地退了回去。但可怜的木木并没有解脱,因为紧张、惊吓、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一大块滚烫的牛肉卡在了他的喉咙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恰逢此时,正清、正艾迎面走来,见木木跌跌撞撞倒在路边,口吐白沫,面色惨白,赶紧上前搀扶。好心的路人也都来帮忙。木木说不出话来,但拼命指着胸口。人们这才明白,是什么东西堵住了,于是用力拍打着木木的后背。过了好一阵,木木才终于吐出了那块该死的牛肉。这时,一连串的鞭炮声在耳边响起;三个孩子眼里都噙满泪水。
大年三十上午,人群鱼贯而出,扭秧歌、踩高跷、划龙船。龙船行在地上,先是“一帆风顺”,随后“鹬蚌相争”——“鹬”在前面走,“蚌”在后头跟着,张开“绿壳”,把“鹬”夹在当中……舞龙的队伍又跟上来——老街很窄,游龙扭动着身躯,还有些放不开。此时,家家户户正忙着贴门神,写春联,将挂着纸钱的青枝绿叶插在大门前。春联、门神保佑生者;树枝、纸钱献给祖先(年三十挂在门前,初三拿到坟前烧尽)。傍晚,两艘木帆船徐徐靠岸,这是1930年停靠烟村的最后两只船。外出赶场、做买卖的人们,提着年货、挑着扁担纷纷回家。大年初一不开船。
第四章·聚兴昌(7)
除夕之夜,码头上空无一人。明月高悬夜空;黑屋檐下,挂着一排红灯笼。街上大门紧闭,门神站岗守夜;人们聚在家里,在灯下守岁过年。
除夕守岁,火苗一刻也不能熄灭,还要比平时更加旺盛。而这时就有一个流浪儿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