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烟村-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冉瞎子笑着说:“你现在还小,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一阵哄笑。这时,夕阳染红的浮云,把正艾的耳朵也映红了。
  杨花走过来,搂着正艾的脑袋说:“乖小孩,有福气!”
  正艾低头不语,感觉到杨花的胸膛温热柔软,一起一伏的,心中暗想:这算不算桃花运呢?
  这时,正清又冲过来,大喊一声:“你们看!”
  “这又是什么?”冉瞎子轻声问道,并从正清手中接过他的宝贝。
  “刚才那个是我弟弟的;这是我刚挖到的。”
  “是正清吧?”冉瞎子问。
  “是我,谭正清。”
  “我听得出来。”冉瞎子接着说,“我认识你爷爷,还有你爸爸。刚才是你弟弟正艾吧?”
  “是我!”正艾叫了一声。
  “哦,你的声音真好听!”冉瞎子一边说,一边抚摸着正清递上来的小东西。
  “这是一支箭头吧?”正清问。
  “对。”冉瞎子说,“这是一支战国时期的铜箭头。不过它可不是沉船落下的,一定是古战场遗落的。——你们看,这箭头多锋利,还有两只蝶尾呢!”
  “太好了!”正清说,“我外公正好给我一张弓。我拿去做一支箭,跟外公打猎去!”
  “我哥哥射死过一只野兔呢!”正艾帮哥哥说,“我亲眼看见的!”
  “可这支箭头,非同寻常。”冉瞎子说,“它可不是射野兔的,它射死过人哦!”
  “真的?”正清问。
  “没错,箭头阴气十足。”
  “那会怎么样呢?”
  “挖到这支箭头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大英雄!”
  冉瞎子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将正清抬了起来。一个孩子把刚用杨柳枝编的一顶帽子戴在正清头上,说:“你们看,像不像大英雄?”
  “就是就是!”孩子们齐声喊道。
  在一片欢呼声中,正清昂起头,沐浴着扑面而来的江风,俨然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可冉瞎子冷不丁说了一句:“英雄可不是好当的!”
  “为什么?”正清跳下来问道。
  “大凡英雄,免不了都要杀人的。”冉瞎子说。
  “噢,杀人喽,正清要杀人喽!”孩子们叫道。
  正清辩解道:“杀死敌人,有什么错?”
  “有什么错?——杀人可不像是演戏那样,杀的是真人,流的是真血啊!”
  “那又怎么样呢?”正清问。
  冉瞎子接着说:“血流多了,人就没命了。养一个孩子多不容易,母亲一口一口把孩子喂大,一针一线地缝制衣裳。到了战场上,“砰”的一枪,人就没了!”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们看!我挖到的!”又一个孩子跑过来说。大家一看,他手里举着半只陶碗。
  “要饭的!要饭的!”几个孩子一边说。一句话说得这孩子好不伤心,可不是吗?他从小就在街上要饭。
  伤心的孩子走到冉瞎子面前求助。冉瞎子摸了摸那半个瓷碗,又摸摸孩子的脑袋。
  “是木木吧?”冉瞎子说,“你爷爷就是那个打更的老张,对不?”
  “是的。”圆头圆脑的木木缩在冉瞎子怀里,可怜巴巴地说,“我真的会一直要饭啊?”
  “不会的,”冉瞎子笑着说,“我从小跟你一样,也是个送娘儿。我的眼睛还看不见呢,也一样找到饭吃。你的命开头是有点苦,你捡到这个破碗,今后就能找到饭吃,而且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冉瞎子与田八戏烟村(4)
木木点点头,两行泪珠顺着脏兮兮的脸蛋儿滑落下来。
  “以后,要等多久?”木木问。
  “等不了多久,等你娶了媳妇,命就好了!”冉瞎子笑着说。
  木木破涕为笑,低着头走来走去的,并炫耀道:“哈哈,我也要娶媳妇,娶媳妇了!”
  孩子们一阵哄笑。木木也不在乎了。
  却说木木名叫张醒木,父亲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名字,却对他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染上毒瘾,竟然为了一块大洋,就将年幼的木木卖给了丐帮帮主冉老二。冉老二见木木看似木头木脑,但心里机灵,又逗人喜爱,就教他乞讨要饭,把他当作一棵小摇钱树。但孩子们不懂这些,都愿意和木木一起玩。木木比正艾小两岁,他们两个从小就是好朋友,比亲兄弟还亲。
  说话间,一阵乌云翻滚,闪电划破天空。孩子们尖叫着连蹦带跳,兴奋不已。
  “好了好了,时候不早了!今天不算命了,来唱歌吧!”
  “不行不行,还有我的呢!”几个孩子又围上来说,“再看看我这个!”他们排着队,举着小手,手里拿着铜钱、布条、鹅卵石……什么都有。
  “不算了不算了!”正清说,“师父要唱歌了!”
  “大英雄”一句话,孩子们纷纷服从。不一会儿,他们又喊着:“噢,唱歌了!冉瞎子唱歌喽!”一边喊,一边将手中的宝贝抛向天空,全都不要了;只有正清、正艾已将自己的宝贝悄悄藏进怀里。
  随后,大家又重新聚在香炉石上,围在冉瞎子身边。杨花已摆好五样乐器,依次放在冉瞎子手边。冉瞎子先是用双脚踩响了钹、镲,然后左手敲锣,右手击鼓,最后又拉响了二胡,在风雨中高唱:
  从早樵夫去打柴,
  走进深山雨要来。
  滚龙黑风落在礁峡,
  淋得樵夫无处躲哟,
  哎——嗨……
  深山现出古庙来,
  樵夫进庙把雨躲,
  却见三尊古佛台哟,
  哎——嗨……
  樵夫抬头看端详噢,
  又见佛爷头上无瓦盖,
  三股回水流下来哟,
  哎——嗨……
  头一股回水流得怪哟,
  端端流在那佛爷头上来;
  二一股回水流得怪哟,
  端端流在那佛爷的胸怀;
  三一股回水流得怪哟,
  端端流在那佛爷的莲台……
  樵夫开言我心不忍,
  将他身上烂蓑衣、烂斗笠取下来。
  烂斗笠拿来佛爷头上戴;
  烂蓑衣拿来搭佛爷的胸怀;
  钱串子解来做佛爷的腰带;
  烂草鞋拿来搭佛爷的莲台……
  佛爷云中目光开呀,
  何方出了大贤才——
  烂斗笠化为了魁王帽哟;
  烂蓑衣化为了藏黄袍;
  钱串子化为了蓝裙带哟;
  烂草鞋化为了朝靴来。
  哎——嗨,哟啰喂,哎——嗨……
  闭上眼睛就是一支乐队;睁开眼睛,却只有冉瞎子一个人自弹自唱;背景是风声雨声和江水流动的声音,中间有童声伴唱:“哎——嗨……”
  正艾的心思像一只蝴蝶,飞进冉瞎子眼里,在黑暗中翱翔;又停在杨花胸前,一起一伏,扇动着花翅膀;最终还是飞向长江,并顺着江流,飞到无尽的远方……
  江水的颜色一会儿一变:刚才还是青绿的;这会儿已闪着紫金色的波光。
  太阳雨落在小狐滩上;香炉石上的人影高高低低,像一束散乱的更香。
  一阵春雨之后,新月不知何时已升上夜空;晚风吹散了小狐滩上的人群。有那么一个瞬间,烟村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清晰可见。这时,江上漂来一艘满载游客的木帆船。
  不一会儿,河坝上就传来叫卖声:
  “上汽饭!上汽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冉瞎子与田八戏烟村(5)
“滚豆花——咸菜不要钱!”
  “薄脆——薄脆噢!”
  “红橘——蜜橘!”
  “原封醪糟酩酩甜!”
  循声望去,大人、小孩提着竹篮,背着竹筐,从半边街陆续走出来。半边街为东西走向,一半是水,一半是街;街映在水里,水流在街上。东边是渔民的木屋和茅草房子;西边的高坡上,坐落着雕梁画栋的虞家大院,院子里的一座白塔,一出峡口就能看见,据说这白塔能镇风水。每年七*三个月涨水,江水偶尔打湿半边街;遇上像老庚午年(1870)那样的大洪水,整个半边街,连同烟村,几乎全被淹没。而枯水月份,半边街与长江之间就形成了一片扇形的河滩,就是前面说的小狐滩;一连串的棚棚建在这里,像搁浅的贝壳,吐露轻烟。
  正艾一家就住在东边的一间茅草屋里。母亲殷泓正坐在油灯下,隔窗望着两个孩子,心里一半苦涩,一半酸甜:苦的是,由于家境贫寒,正清、正艾只能断断续续读一点书,多数时候,得出门卖瓜子、卖饼子,帮人割草喂牛,背米、挑柴。甜的是,这兄弟俩虽然性格不同,但都很孝顺;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父母和爷爷;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尽可能帮家里减轻负担。这些感受交织在一起,母亲心里又有点儿酸。而孩子的父亲和爷爷长年在江上跑船,运气好的时候,能挣到几块洋钱洋钱:俗称袁大头、袁大脑壳。又称大洋、银元或钢洋。,平安归来;但出没风波里,命运和柏木船一样飘浮不定,随时可能葬身急流险滩。
  每天傍晚,天一擦黑,大小船只徐徐靠岸,汽笛、吆喝声与歌声连成一片。这其中暗藏玄机:船歌或川江号子可以疏通筋骨,抒发情感,告诉亲人朋友——我们回来了!而一些汽笛,不仅是报平安,还能通过笛声的次数、时间的长短,来报告今日的米价或桐油的价钱,彼此间还可以讨价还价,外人自然听不出来。这时,人们纷纷出门,有做生意的,有去接人、接货的大人,还有跟去看热闹的孩子。码头上的一溜餐馆、茶馆、烟馆、赌场和冷酒馆也先后亮起汽灯或油灯。灯影人影,与江枫渔火连成一片。
  烟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也是连接山里山外的一个商品集散地。从山里运出的大米、松香、桐油、茶叶和各种药材,以及从外面运来的盐巴、糖、棉纱、布匹及其他日用百货,都从这里中转,运进运出;还有烟村本地出产的红橘、柚子和大米,也从这里装船,运往下游的奉节、巫山,有的再转往宜昌、武汉、上海。热闹的时候,一天有上千的骡马,停靠几十只大小木船。来来往往的挑夫、马夫,拉滩、绞滩的纤夫、船工及赶场的村民络绎不绝。而平日激荡的小狐滩,今晚波澜不惊。一艘大轮船刚刚开走;七八个挑夫背着棒棒在码头上闲逛;三两匹白马轻轻甩着尾巴在江边饮水。初春的傍晚,江水墨绿,鱼儿藏在水底。而不多时,江面上又漂来几艘客船。
  最先到达的,是从下游巫山方向上来的一艘木帆船。船上灯火与江上星月,将旅客映在水天之间。有前来赶场的村民,船头堆放的竹筐里,装满了他们运来的水果、蔬菜;他们今晚歇一夜栈房,明天天不亮就起来赶早市。还有一支戏班子,总共十来人,围坐在两只大木箱旁边,箱子里装满了木偶和皮影。班主是一位穿长衫马褂的老先生,坐在人群当中。此人名叫田八戏,约五十多岁,目光矍铄,头发花白。而另一位穿长衫的先生正昂首挺胸,站在船头,向岸边的乡亲们频频招手。他便是镇长虞祐庭,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今晚他带着几个家丁,刚从附近的妙音村回来,领回了生在那里的小女儿虞善珍。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他有个儿子,叫虞善建,今年九岁。善珍比他小两岁,第一次来烟村,还没见过她同父异母的哥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冉瞎子与田八戏烟村(6)
随着一声悠长的川江号子:“船靠滩头水路开,水府三官要钱财……”木帆船徐徐靠岸,挑着担子、牵着孩子的人群,排队下船。人们注意到,平时不苟言笑的虞祐庭今日满面春风,走在最前面,右手提着一根手杖,左手牵着个小女孩。而田八戏指挥着他的戏班子,抬着两只大木箱,跟在人群后面。这时,正清、正艾提着竹篮走来,迎面正撞见牵着父亲的手东张西望的小女孩。他们盯着女孩的眼睛;而善珍却盯着他们手中的篮子——里面的红橘还带着青枝绿叶。
  善珍经过时,藕荷色的连衣裙带来一缕清香。两个男孩都闻到了,但不敢相信,都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正清看了她一眼,就把目光转向长江,并沿着江边踽踽独行;而正艾却对着女孩,大声唱道:
  小小鱼儿红了鳃,上河又在下河。
  上河去把灵芝采,下河去吃土青苔。
  这是冉瞎子闲来无事,经常哼唱的小曲,正艾无意间学会了,没想到这时候唱出来。而对于新来的善珍,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她忍不住回头看了又看。她一回头,一条红鲤鱼正好跃出水面,又钻入水中;江面银光万点。正清、正艾都感觉心里被什么触碰了一下,激动不已。可惜虞祐庭对此一无所知,并没有放慢脚步,只是侧身望着乡亲,点头微笑,牵着频频回头的小女儿,匆匆赶回虞家大院。
  最后下船的是田八戏。这位木偶兼皮影戏的班主,家住小周乡,一年四季在长江边巡回演出。田八戏原名田巴喜,因为精通木偶、皮影戏的八样绝活,人称田八戏。这八样分别是:吹(唢呐)、拉(胡琴)、弹(古筝、琵琶)、唱(川剧、京戏,生、旦、净、末、丑)、打(小锣、鼓、钹、镲)、刻(皮影、木偶)、走(皮影、木偶)、绣(木偶服、袍子)。和往常一样,田八戏下船之前,总要整整衣冠。人们看见他时,只见他头戴青丝毡帽,身穿灰色长衫,长衫外面,套着一件紫色丝绸马甲,上面绣着金缕团花,胡须刮得干净光亮。在他身后,总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哑巴,这是田八戏的得意门生,四十来岁,没有结婚,对田八戏忠心耿耿。他走起木偶、皮影,虽然比师父略微逊色,但在烟村一带,没人能和他相比。田八戏对他非常严格。他有时贪玩,别人都不敢管,只有田八戏可以骂他,甚至打他。但对别人,田八戏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却说正艾还在望着虞家大院发呆;田八戏突然出现在他眼前。
  老先生弯腰问道:“小兄弟,刚才是你在唱歌吧?”
  “是啊!”正艾说。
  “真好听。是谁教你的呀?”
  “我师父。”正艾说着,顺手往江边一指,“就在那儿!”
  田八戏抬头一看,香炉石上,正坐着两个人:月光下,像一对鸳鸯——人都走了,冉瞎子和杨花收拾好乐器,还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