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丛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艺丛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贰棺志鳎沉乘妫艺埔汛钭∷笸螅峋⒎⒊觥0⑷聿挥芍鞯南蚯耙怀澹绯隽讲剑绞颊径ā
  揽雀尾包含了弸、履、挤、按四个攻击动作,称为四正手,不会直接就挤。四个动作都是弓步,右脚虽实,左却不虚。力由脚起,如左脚虚了,挤就只能靠左手掌拍击右手臂内侧的力,根本不能发挥效果。同时,挤不是横劲,是爆发的穿透劲,受者既不会前冲,也不会后倒。且挤不粘连,也不搭敌之手。
  再看陈禹以进步搬拦捶进攻时,赵半山以半招白鹤亮翅避开,并以揽雀尾还击,也都不合理。练过太极的,稍演练便知其误:
  运劲右臂,奋起全身之力,一招「进步搬拦捶」,往赵半山背心击去。 陈禹这一拳,……拳去如风,势若迅雷。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之间,赵半山身子一弓,正是太极拳中「白鹤亮翅」的前半招,陈禹这一拳的劲力登时落空。赵半山腰间一扭,使出「揽雀尾」的前半招,转过身来,双掌缓缓推出,用的是太极拳中的「按」劲。他以半招化解敌势,第二个半招已立即反攻。
  搬拦捶,乃连消带打之招。搬、拦为格挡,捶才是进攻。是假设敌方以右直拳击我胸口,我翻右前臂转盖压敌手,谓之搬。对方再以左拳攻我上身,我上步踩其脚,同时以左掌拍按其手,称为拦。最后弓步前进,以右拳自腰际击出,才是捶。陈禹既是偷袭,就绝不会用搬拦捶。应直接用捶,才能快,且当时亦不须格挡。至于白鹤亮翅,身子根本不弓,乃是右实左虚,稍下坐而已。亦无前半招。而那揽雀的前半招,亦恰好不是按。按是此招最后一个动作。
  太极拳拳理,在《飞狐外传》中金庸又特别讲了「阴阳诀」和「乱环诀」,尤以乱环诀画圆之法为要。金庸对太极拳之理解亦以此为主,故《倚天屠龙记》中讲张三丰创拳、张无忌习拳,基本上也是忘掉了招式而只记得画圈圈的道理。
  这一下变招,果然体会了太师父所教「圆转不断」四字的精义,随即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太极圆圈发出,登时便套得阿三跌跌撞撞……。张无忌……一个圆圈未完,第二个圆圈已生,又是喀喇一响,阿三的左臂亦断,跟着喀喀喀几声,他左腿右腿也被一一绞断。
  《飞狐外传》中讲太极拳乱环诀,与此相同,亦是画圈圈:
  赵半山道:「本门太极功夫,出手招招成环。所谓乱环,便是说拳招虽有定型,变化却存乎其人。手法虽均成环,却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之别。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无形圈之分。临敌之际,须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每一招发出,均须暗蓄环劲。」

金庸小说与武术(11)
其实太极划圆,只是一般人最初步的印象,可是所有太极拳经典都不这么说。试看王宗岳拳论,它讲的十三势,指的就是四正方、四斜角、五行。〈十三势行功总势歌〉也只讲到尾闾中正。〈十三势行功心解〉则说:「蓄劲如开功,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杨澄甫传〈太极平准腰顶解〉也强调要立如平准,上下一条线。都无任何一字提到圆的问题。
  太极拳实际使出时,亦不尽是圆理圆劲,如单鞭、进步搬揽捶、十字腿、蹬腿,就都是直势直劲的。步法尤其方而不圆。云手,更不可能如张无忌般绞断敌人双脚。
  金庸对太极最熟也最爱好,而所论尚有这些问题,谈起其它拳种当然更不免会有些错落,如他论华拳:
  胡斐……右腿半蹲,左腿前伸,右手横掌,左手反钩,正是华拳中出手第一招「出势跨虎西岳传」。那人转身提膝伸掌,应以一招「白猿偷桃拜天庭」,这一招守多于攻,全是自保之意。胡斐扑步劈掌,出一招「吴王试剑劈玉砖」。那人仍是不敢硬接,使一招「撤身倒步一溜烟」。胡斐不愿跟他多耗,便使「斜身拦门插铁闩」,这是一招拗势弓步冲拳,左掌变拳,伸直了猛击下去,右拳跟着冲击而出。
  华拳起手式其实只是亮相,或可用于防守,但并无攻击作用,可是金庸两度描述它用于攻击,而对方也都用提脚方式还击,这均是昧于拳势的。
  关于查拳,《飞狐外传》中是这样说的:
  只见商宝震抬手踢腿,正在练一招「查拳」中的「弓步劈打」,正是徐铮适才用以击中何思豪那一手。……右足踏出,右拳劈打,左手心向上托住右臂。……这一招有两句口诀,叫作「陆海迎门三不顾,劈拳挑打不容宽」。
  查拳中劈打甚多,查拳第三路就名为劈打。但此处讲的劈打,一说抬手踢腿,一说右足踏出,并不一致。前者类似四路查拳里的右蹬脚接右劈打,后者就只是劈打。因前文有说徐铮「眼见迎面一刀砍来,他身子略闪,飞脚向敌人手腕上踢去」,可知应是前者,金庸的叙述不免有误。底下接着说:
  阎基……忽地猱身直上,左拳猛出,向马行空击去。马行空待他拳头离胸半尺,一个「白鹤亮翅」,身子已向左转成弓箭步,两臂同后成钩手,呼的一声轻响,倒挥出来,平举反击。
  查拳的白鹤亮翅,确是「身子已向左转成弓箭步」。但底下动作似乎不是像金庸讲的,而是在左转成弓箭步时两手交错于胸前,再猛然右旋,重心移至右脚,成为右弓步,两手右上左下一齐打开。若两臂倒挥,同后成钩手,焉能称为白鹤亮翅?又怎能挡住敌人向前胸的攻击?
  凡此皆是实写之困难处。虚写难于征验,实写便容易稽考,即使高明如金庸,于武术亦不免有这些失检处。
  六
  金庸另一失检处是对武术门派的描述。如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崆峒、昆仑,所述多不符史载,大抵皆是自我作古、构造其门派来历及武术功法。
  在这一部分,小说与历史不可避免会形成紧张关系。小说家会觉得以历史材料做为小说叙述之素材,本来就不必完全符合历史。史家或武术门派则觉得小说会令读者产生误解,真以为有一位张三丰创了武当派、崆峒派真有七伤拳、峨眉派乃是女人所创,派中亦多为女子等等。
  但两者也不完全是对立的,像武当山过去以拜真武大帝为主,现则大谈张三丰,并坐实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不承认太极拳是由陈家沟的陈家拳衍来。武当山上练武之盛,亦已不下于南北少林寺。这都是受武侠小说影响的。
  我在一本武术专业杂志上,还看到一则广告。说四川唐门之药功、暗器天下闻名,历代用药高手皆出自唐门,该武馆就传授这种功夫,而且还能教人一击必杀术、通天雷、霸王鞭等,保证两小时之内就能让人学会用头臂开碑碎石、腹压千斤、睡钉床而上压巨石等绝技。
  四川唐门?那不是古龙小说中杜撰的门派吗?怎么现在居然真有一个四川唐门,且「历代用毒高手皆出自其门下」?
  金庸小说也一样有此效果。《天龙八部》里不是说有个消遥派吗?我在河北邢台就发现已真有这样一个门派了。据称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砖、百步之外击人。其纯阳内功,修习百日,便可开碑裂石,一头撞倒墙。再练更可踏雪无痕。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现在居然也出现了。有华山九剑,还有「密传华山紫霞功」。紫霞功发出紫霞掌时,双手也会出现紫色,可以切碑断石。
  这时,小说与历史就不是紧张关系,而是「互文」关系了。所谓互文,是指在小说中,历史插入成为小说的一部分;在历史中,小说又形构为历史之一部分,彼此互相指涉、互相说明,各自成为对方的一部分,于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驯致真伪揉杂,不可析辨。武侠小说迷人的魅力,或许也正在于此。
  
  
  

奇门秘技(1)
我在陆委会供职时期,两岸初初交流,文化大学体育系邀了少林寺来。因我在邀访过程中起过点小作用,故表演时亦找我一块儿去看。那时少林武术刚恢复。之前拍电影「少林寺」时,包括李连杰在内的武打演员都与少林无关,电影中住持火化的大殿场景,也还是借自嵩山中岳庙的,把道观当成佛寺来演。此时来台这一批,才是*后少林第一代武僧。
  表演完毕,掌门人永信法师带了两位武僧教头,来我国际佛学中心拜访。其中一位法号延功,有金钟罩功夫,故在舞台上曾表演一个节目,叫罗汉撞金钟,由众僧扛着木柱去撞他。十几年后,世事流转,延功为台湾姑娘所缚,竟还俗成了台湾女婿。但他毕竟不负如来,有心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所以在安徽老家办了一所武术学校,收容孤儿习武,又来台筹组中华少林禅武学会。学会后来又以其它因缘,由我担任了创会的会长。我小时候练过一些少林及北派拳,故与他们一同说禅讲武,重拾青春年少,一时也颇欣欣然。
  后来我才晓得高杰(这时他已恢复本名)之武术一部分本于家学,祖传医道尤奇。其用针,以经络为主,不主穴位。隔衣认脉,随手发针,辄有效验。我初去他府上玩时,他便看出我脊椎上带伤,且在第五节上。又一年,我去少林寺,他赶回来与我相会。我正因脚扭伤了,在医院治了许久,均不见好,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他在我腿上扎了几针,闲聊了几句后,便让我起来跳跳看,令我十分惊异。他也能配药,但常见的少林七厘散之类丸散膏药,却不经见。
  但本文并不想专门介绍他,他只是我江湖浪迹所遇异人之一。我跟一般学者不同,别人黄卷青灯,在书斋里皓首穷经;我则东飘西荡,游以櫖怀。人家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我却三教九流、鸡鸣狗盗,无不交往。有时甚至不无偏激地认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他们文采儒雅,我又不免剑气纵横,且杂于星历卜祝之间。生涯如此,焉得不常有奇遇?迩来浪迹神州,在各地饱览奇山胜水之外,也就顺道查访异人,或打听相关异闻。
  例如我幼时爱听家父讲述江西老家的乡野传奇。据说某次邻村有人来我村偷鱼,村人去制止,双方拉扯了一阵,对方悻悻然离去。其人返家后,双眼红如朱砂。我父看了,知是一门叫「五百钱」的功夫。忙请族中长老去邀了邻村保长来做见证,说盗鱼是非姑且不论,却是不该下此重手,烦请施术者出来解救,否则数日即死。邻村保长见了也很着急,不断道歉。但施术者已藏匿他处,一时无法找回。我父乃快船去吉安,找位青帮的朋友赶来救治。用药之后,病人泻了一脸盆黑血,才得痊可。依家父说,这门功夫是该村人从一凤阳婆处学来的,幸而学得尚不地道。后来他还把此事始末写入他的自传《花甲忆旧集》里。 。 想看书来

奇门秘技(2)
这当是闭穴法的一种,万籁声《武术汇宗》虽亦言之,而不得其详。各武学医科伤科典籍中,也都未载其法。故一向我只视为传奇,不以为真能得见。
  后来才访知江西万载县袁州府黄茅地方仍存「字门」,尚传此技。习者先交五百钱学点死,再交五百钱学解法,所以名五百钱。分明暗两种:明手拿其一穴,控制全身,又称大手,多在技击时用之;暗手则在与人握手、拍背、递烟、搂抱、拉扯之际施之。受伤后只有下手人才能解救。若不解救,重者顷刻吐血而亡;轻者数日、数月、数年而亡。其法以指尖发劲,有「点、拍、摸、闭、拿」等阴阳手法之分。按下手轻重、穴位位置、时间长短不同,而产生不同之证状,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解救后,伤处仍会呈现犹如铜钱般的紫色手指印。江西民间习此技,有三十六大穴、七十二*之说,但黄茅的郭仪师傅用的是五十三穴,这是他那一派的独得之秘。家父说的凤阳婆传技,或是讹传,或是凤阳另有传承,亦未可知。
  字门别有符法,说是可以止血止痛。弟子拜师时,用刀刺手,以符止痛止血来证验。又有脱绳术、五雷定身术、九龙化骨水等。化骨水可以当场吞筷子和绣花针,然后喝水化之。画五雷字,亦可以把蛇定住,号称真武定蛇技。不过我没见过,不好乱说。
  当然,这类医武奇术,台湾也多的是。但我觉得好奇的,是为何大陆经历过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动,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几乎整体出现断层,而乡村小区俗民代表或传承的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竟能存活下来?例如真正的道教茅山派科仪道法,几己断绝;而民间的茅山术,什么寄打、退煞、青龙过江、隔山打穴、翻天印、铁板印,却仍在民间用自己的方式流传。许多江湖门派,也是如此,*后一一恢复,且有掌门人等授受谱系。为何如此?这个问题,有时比那些术法更让人觉得神秘。
  改革开放后的新社会,好像也没让他们适应不良,反而活得更畅旺。过去依口传心授,现在是光盘、函授,教材教具更胜学堂。过去仅在乡里秘传,今于通都大邑遍设分部坛口。过去只知闭门苦练,现在有各种特色培训,完全针对现代生活之节奏与需求来设计,而且推陈出新,根本不限于传统的门派窠臼。
  比方我知道有个华山派,竟然有「密传华山紫霞功」和华山九剑。紫霞功跟独孤九剑?那不是金庸《笑傲江湖》里掰出来的吗?不要紧,现在真有个华山派了,而且真有紫霞功和华山九剑了。紫霞功发为紫霞掌,双手便亦出现金庸所形容的紫色,据称可以隔物碎砖、切碑断石,你怕不怕?
  哈哈,别忙,还有厉害的。金庸《天龙八部》不是说有个逍遥派吗?今我在河北邢台也访到了。其逍遥迎风掌,据云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砖、百歩之外击人。其纯阳内功,修习百日,即能开碑裂石,一头撞倒砖墙;再练,更可飞身上屋、踏雪无痕,胜过铁掌水上飘。就是不知跟天山童姥丁春秋相比如何。
  另有一个河南石佛镇的五毒门,号称仙剑合炉,颇令人联想到畅销电玩「仙剑奇侠传」。但该派讲移魂出窍,不仅可呼风唤雨,更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