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转圜(1)
中日关系转圜
在四十多年的职业外交生涯中,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外交的成长与发展,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打过交道,其中日本是与我渊源最深的国家。
我与日本结缘始于1958年。当时,国家着眼于对日关系的长远发展,决定培养一批日语干部,我有幸入选,从复旦大学外交系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作为外交部的代培生开始学习日语和关于日本的基础知识。1964年,我进入外交部翻译队工作,从此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对日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日本也是历史上对我国伤害最深重的国家。从甲午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半个世纪里,日本不断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如何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和台湾问题,成为战后中日关系重建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只要这两大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中日关系就能顺利向前发展。反之,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就会受到损害,两国关系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出现倒退。
经过我们的长期工作和斗争,日方通过双边政治文件和领导人谈话等形式,就历史和台湾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积极承诺和表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其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遗憾的是,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五年间,违背两国在历史问题上达成的共识,顽固坚持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严重损害和动摇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一时间,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
靖国神社?缘何成为问题
神社是日本崇奉和祭祀神道故事中各种神灵的场所,日本有大大小小神社8万多所。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始建于1869年,当时被称为“东京招魂社”,用来祭祀在明治维新时期内战中阵亡的效忠天皇的军人,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靖国”二字由明治天皇亲自命名,取自《春秋左氏传》中“吾以靖国”一句,意为使国家安定。
实际上,靖国神社从未发挥过使国家安定的作用。恰恰相反,在日本近代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靖国神社都充当了向国民灌输军国主义和皇民思想的宣传教化工具。出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极右势力竭力宣扬忠君报国思想,宣称“只要舍命尽忠,即可魂归靖国神社,升天成神,永世受人敬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神社,自建成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政治和官方色彩,享有种种特权,其宫司(即住持)多由皇家和军部指定,甚至还出现过现役将军出任宫司的情况。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占领军当局实行“政教分离”,剥夺了靖国神社的种种政治特权,将其贬为普通民间宗教法人团体。但对于靖国神社过去的罪责并未追究,致使靖国神社得以完整保留并延续至今。
目前,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次战争中死去的246万亡灵,其中80%死于二战,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1000多名乙、丙级战犯。
正因为靖国神社中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亡灵,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看来,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绝不单纯是日本的内政问题,也不是所谓宗教、传统和习惯问题,而是日本政府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当年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重大原则问题。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势必损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自始至终坚决反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日关系转圜(2)
198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率全体内阁成员集体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日本国内和亚洲各国的强烈批评。经中方反复做工作,中曾根首相决定任内不再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日双方围绕靖国神社问题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96年7月,桥本龙太郎首相曾以祭拜堂兄为名,以私人名义参拜。经中方强烈交涉,桥本首相也承诺任内不再参拜。桥本之后的两任日本首相都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
小泉上台?公开声称参拜
2001年4月18日,日本首相森喜朗宣布辞职。24日,小泉纯一郎当选自民党总裁,并于26日就任日本首相。
小泉出身日本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小泉又次郎担任过日本邮政大臣,父亲小泉纯也担任过防卫厅长官。20世纪90年代,小泉纯一郎先后担任过竹下登内阁厚生劳动大臣、宫泽喜一内阁邮政大臣、桥本龙太郎内阁厚生劳动大臣等要职,可谓日本政坛的资深政治家。他曾于1995年竞选自民党总裁,败于桥本龙太郎手下。
在日本政坛,小泉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他的演讲语言简短、通俗、生动,极具煽动性和号召力。
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经济持续低迷,政治丑闻不断,失落、不安、焦躁、压抑感弥漫日本列岛,广大民众急盼通过改革寻求出路。
小泉抓住民众对现实极度不满和厌倦的心理,提出“改造自民党、改造日本”的口号,打出“无禁区改革”和“新世纪维新”的大旗,唤起民众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他的“清新”风格,令众多选民眼前一亮,在日本社会刮起“小泉旋风”,支持率一度高达90%。
竞选期间,小泉几度公开允诺要在“8·15”日本战败纪念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为争取日本遗族会和右翼保守势力支持,也与他本人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密不可分。
小泉出生于1942年,成长于二战以后,受日本片面的历史教育和家庭影响,对二战历史缺乏正确认识,特别崇拜二战中的“神风特攻队”。他曾在国会上说,“遇事不顺时,我就对自己说,‘体会一下特攻队员的那种心情吧’”。小泉将靖国神社视为他表达上述情结的重要场所,步入政坛后,每年必去参拜。
对于小泉一再声称当选后要去参拜靖国神社,我预感到,中日关系有可能面临一场暴风骤雨。
当时,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中日关系已经出现一些消极信号。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中国政府对此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20日,森喜朗看守内阁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和日本国内的不同声音,执意准许*以治病为名赴日活动。中国政府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并采取冻结中日高层交往、中国军舰访日、双边安全对话等措施。
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将使中日关系面临更大困难。日本国内也有不少人对此感到担忧,纷纷表示应当设法制止两国关系下滑。
在这种形势下,针对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我们决定及时向日方表明严正立场。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积极主动做日本各界工作,希望通过他们施加影响,促使小泉首相改弦更张。前后两任驻日本大使陈健和武大伟广泛、深入做日本各界工作。武大伟大使还利用到任拜会之机,当面做小泉首相工作。
中日关系转圜(3)
当时的日本外相是田中真纪子。她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女,说话直率,办事干练,为小泉竞选首相立下汗马功劳,是内阁中对小泉最有影响的人。由于她的父亲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当事人,她本人对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小泉上台后一个月,即2001年5月24日,田中真纪子来北京参加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她以前曾多次访华,这是她首次以外相身份来访。我与她会晤时,就历史教科书、*访日等问题阐明了立场,特别是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深入地做了她的工作。
我表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曾发生过,每次都严重影响了日本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的关系,也损害了日本自身的国际形象。日本应汲取这些教训。在当前中日关系业已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如果日本领导人再次前往参拜,无疑是雪上加霜,将使两国关系的恢复和改善变得更加困难。希望日方充分考虑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用实际行动体现新内阁“加强国际协调”的表态,切实履行正视和反省历史的郑重承诺。
田中真纪子告诉我,她对日本国内发生的教科书等问题感到非常痛心。她向我一再强调,日本新内阁将恪守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的谈话精神,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关于靖国神社问题,她明确表示,她本人是不会去参拜的。她还表示,日本将恪守《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则,审慎处理台湾问题。
中方通过各种渠道做工作使小泉首相感受到压力。他分别给时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写了亲署信。两封信的内容各有侧重,但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即他始终认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一想法没有丝毫改变,今后愿继续充分考虑中国的立场,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7月24日,我在越南河内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再次会见田中真纪子。除了和她讨论地区形势、双边关系外,我特别谈了靖国神社问题,强调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日本政府是否真心诚意地承认和反省侵略历史,是否尊重广大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我恳切地对她说,希望日本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三思而后行,做出明智决断。
我进一步指出,小泉首相作为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日本政府的政策,反映日本的国家意志,其中的分量他本人理应有充分认识。坦率地讲,他看待这一问题的视野是十分狭隘的,完全从日本内政的需要考虑,与他本人一再强调的国际协调路线格格不入,也表明他本人根本不了解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区别。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国际上特别是亚洲近邻中是行不通的。希望小泉首相能认真权衡究竟哪种做法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有利于日本与亚洲邻国搞好关系。现在距离“8·15”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希望小泉首相认真对待亚洲近邻的关切,务必做出明智选择。否则,中日两国下半年许多发展双边关系的举措也将受到严重干扰。田中外相是对小泉首相有很大影响的内阁成员,希望能为劝阻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发挥重要作用。
我的话使田中进一步认识到靖国神社问题的敏感性和严重性。她表示,靖国神社问题是涉及日本和亚洲邻国关系的重大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田中首次公开表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日关系转圜(4)
执意前往?小泉首次参拜
在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和中方反复做工作的情况下,日方不得不认真思考靖国神社问题。随着“8·15”战败纪念日日益临近,日本国内围绕小泉参拜问题出现各种议论,其中不赞成的声音逐渐增多。《朝日新闻》等媒体还发表社论,明确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这一时期,中日双方通过各种渠道频繁接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办法。
8月上旬,小泉首相派代表密访北京,与中方探讨解决靖国神社问题。我会见了此人。
他向我提出了日本方面的试探性方案。他告诉我,小泉首相了解到中、韩等国的强烈批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在“8·15”当天参拜靖国神社。但是,小泉首相已经就参拜问题多次做出明确承诺,他必须向日本民众有所交代。所以,考虑再三,小泉首相打算在“8·15”以后的某一天以私人身份前往参拜,并在参拜后现场发表“首相谈话”,重点阐明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希望得到中方理解。
我当即向他全面阐述了中方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并请他完整、如实地报告小泉首相。
我明确告诉他,两国关系中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靖国神社问题。“8·15”日益临近,中方强烈希望日方妥善处理这一问题,避免两国关系因此受到进一步伤害。我们一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现在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广大日本人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教育中国人民面向未来,以向前看的积极姿态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我们对日本普通民众前往靖国神社悼念死难亲友,一直是宽宏大量的,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但日本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言行举动就不一样了。因为领导人的行为代表了政府的意志,直接反映出日本政府对过去那段侵略历史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注意到日方就小泉首相改日参拜提出的设想,中方的立场仍是要求小泉首相做出不参拜的明智
决断。
我特别指出,作为有远见的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考虑国内因素,不能只从“日本式的思维”出发,而应更多地考虑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希望小泉首相务必认识到这一点,慎重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他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的谈话。临别前,他对我说,他回东京后将径赴首相官邸,当面向小泉首相详细汇报。
但几乎就在同时,日方又透露小泉首相可能在“8·15”之前参拜。
获悉此消息后,我当即指示当时主管亚洲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务必慎重妥善处理。
刚刚担任日本驻华大使的阿南惟茂是个中国通,他对王毅表示充分理解中方立场。他说,据他了解,日方的想法并未确定,他将立即做工作,推动国内慎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