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组成】人参3~9克,当归6~9克,山药(酒炒)6~9克,熟地9~15克或30~60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升麻~克,柴胡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痰疟,阴虚便结不通等。
  中药、针灸、外涂多管齐下,治疗多年哮喘
  大师手记
  哮症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疾患,病程颇长,反复举发,根深蒂固,难求速愈。发作期应积极治疗,缓解期应抓紧时间,认真服用调理扶正的汤药,或针刺、艾灸。慎起居,节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减少发作,部分病人可望获得根治。
  ——摘自《张镜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张镜人(4)
国医释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多数在年幼或青年时发病,以后每遇气候变化、疲劳过度、饮食不当、起居失宜等因素而诱发。一般,秋冬季节最易发病,其次是春季,夏令多能缓解,部分则常年反复发作。发病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伴哮鸣、咳嗽、痰多呈黏液或稀涎样、咯吐不利之症,必须等痰咯出方可短暂平息,但转眼又开始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不等,让患者十分痛苦。
  根据发作期的不同,可以将哮喘分为冷哮与热哮两大类,辨证施治须区别对待:
  1。冷哮
  一般是由寒痰留伏,肺失宣肃所致。主要症状为: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痒,时流清涕,咳嗽气急,继而胸膈烦闷,喘促加剧,喉中哮鸣有声,咳吐;稀痰,不能平卧,俯伏方舒,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在治疗上,张老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桂枝5克,细辛3克,苏子9克,杏仁(去皮尖)9克,紫菀9克,半夏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
  【加减】痰多稀薄色白者,加干姜3克;咳喘有汗者,加五味子3克;喉间痰鸣如水鸡声者,加射干5克。
  2.热哮
  一般是由热痰交阻,肺失宣肃所致。主要症状为:发热有汗,头痛,呼吸急促,喉间带哮鸣音,胸高气粗,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阵作,痰黏色黄,不易咯出,面赤烦闷,口渴喜饮,舌质红。在治疗上,张老喜用定喘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杏仁(去皮尖)9克,苏子9克,桑皮15克,款冬9克,半夏9克,黄芩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
  【加减】喘剧加大地龙9克、葶苈子(包)9克;咳甚加象贝9克、前胡9克;痰多加鱼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如痰热壅盛阻塞气道,喘息急促者,另用猴枣散,一日二次,每次克,温开水送服。
  治疗哮喘,在进服汤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及白芥子涂法,效果会更佳:
  1。针灸疗法
  实证宜针刺,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风门、肺腧、丰隆、膻中、曲池、合谷、外关、商阳、鱼际等。虚证宜灸,常用穴位有肺腧、璇玑、膻中、天突、复溜等。
  2.白芥子涂法
  白芥子(研末)、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再加入麝香1.5克,研末杵匀,姜汁调涂肺腧、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等穴,十日一换,最好在夏月三伏天涂治。
  健康回音壁
  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
  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物件,禁养猫、狗及鸟类等宠物。
  2。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肥肉、韭菜和地瓜等。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瘦肉、动物肝脏、豆腐等。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必须戒烟。
  5。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和剧烈运动。
  6。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
  7。寻找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源。
  8。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深呼吸锻炼。
  9。外出时备上快速有效的止喘药物,以防出现意外时措手不及。
  张老自创八节养生操,让健康如活水源源不绝
  大师手记
  人体需要经常活动,只是不要过度,通过运动可以使饮食中的养分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能使经脉气血流通顺畅,这样疾病就不会产生,好像一直在活动的门枢不容易朽烂一样。因此,动而适度是老年人养生必须遵守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张镜人(5)
——摘自《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
  国医释读
  张镜人老人86岁去世,也许与其他国医大师相比,张老的年纪不算高寿。但在去世之前,他曾闯过多次大病的险关。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91年的胃部肿瘤手术,切除了胃的五分之四;2003年的一次肠粘连肠梗阻,上下不通,有生命危险。张老每次手术后,不仅服用自己开的处方,还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加以锻炼。因为他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动而适度”,就能使经脉气血流通畅顺,对养生很有帮助。
  张老这套操虽然只有简单的八节运动,但从上至下,举手投足,熊经鸱顾,能运动全身各部关节。张老说,他每天7点钟起床后坚持做这套养生操,使自己受益很大。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节,按摩洗脸。即所谓的“干浴面”,用手指及手掌摩洗脸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眉梁,以及双脸颊。
  第二节,叩齿吞津。有规律地上下叩击牙齿,将蓄积的唾液咽下,叩齿能坚固牙齿,吞津能滋养内脏。
  第三节,运动眼球。远近上下左右多方位都要到位。
  第四节,握拳振臂。双手握拳,左右臂轮换向上向后伸展扩胸,挥拳抡出时要有爆发力。
  第五节,双臂弧圈圆抡。起势为双手撮指虚握,在脐前相对,然后将双臂悬肘沿着胸线缓缓上提,直达眉心,然后左右分开,展臂再回到起点,重点在于运臂提肩上移都要屏气运动。这一节动作有利于改善肩臂关节粘连,即伤科所谓的“五十肩”。
  第六节,插手扭腰。要点是双手叉腰双脚合并,腰部摆浪抡圆,连同膝关节,幅度要大。
  第七节,弯腰俯仰。要点是双脚并拢,前俯时弯腰,双臂下垂,指尖触地,后仰时双臂上举,上身尽量朝后仰,腰部尽量往前挺。
  第八节,左右弹踢腿。要点是要有爆发力。
  健康回音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运动不仅不能达到运动效果,反而会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别做以下三项运动:
  1。下蹲运动
  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2。爬山
  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3。饭后散步
  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当做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人。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饱餐后2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小贴士
  五十肩指冰冻肩,肩膀关节的活动角度降低,肩膀就像被冰冻住了一样活动不便,医学上的专用名词是“粘黏性肩关节囊炎”,因好发于40~60岁左右的中年人,所以又俗称为“五十肩”。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李玉奇(1)
胃是人体加油站,养好胃口是关键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于辽北银州城(今铁岭市),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医60余载,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李老自幼家道中落,少年立志发愤读书,后因见许多穷苦百姓备受沉疴痼疾折磨,因此非常同情,最后没有走仕途之路,而是选择学医济世。后来拜著名老中医明星垣先生为师,勤奋好学,终于学有所成。
  李老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他功擅内科,尤精胃疾。根据《黄帝内经》、《圣济总录》中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经过多年探索,在国内首先提出“以痈论治”的学术论点,打破历代医家多以“胃脘痛”、“胃痞”辨证施治的模式,总结出一整套新的辨证论治体系,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延缓衰老,就从补脾胃开始
  大师手记
  余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到延缓衰老从调理脾胃入手,其效甚为可喜。方书所言,脾胃为后天之本而主宗气,宗气旺盛,邪不可干。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生水谷之精微,达到气血充沛,营养五脏六腑,滋养四肢百骸,使之筋骨强壮,青春焕发。
  ——摘自《李玉奇》
  国医释读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故古人有“断气”之说。这个“气”不是单指人的呼吸之气,而是指“元气”。元气是生命的内在能量,是生命的主宰,是化生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动力之源。而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元气的盛衰不但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而且决定了人的寿命长短。而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元气的盛衰、生机的活跃,只有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旺盛。若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自然会影响寿命。
  因此若想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就要像李玉奇先生所说:“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生水谷之精微。”
  那么,如何补好脾胃呢?李玉奇先生给出了三个前提:
  一是要保护好牙齿,因为牙齿承担着咀嚼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唾液腺、酶的分泌,同时这种机械的运动,可使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运转。
  二是要经常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使胃口大开。
  三是要力戒饱食,不可多贪佳肴,以防损及脾气。
  李玉奇先生还提出了延缓衰老,应以50岁为年龄界限,70、80、90、100岁为轴线。
  延缓衰老的标准应该是: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健步徐行,谈吐自如,情绪乐观,兴趣横生,视力不减,鹤发童颜,80岁可以工作,90岁可以看书,100岁与顽童游戏,无疾患于身。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讲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曾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龙眼、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第十三章 李玉奇(2)
小贴士
  很多人延缓衰老都从补肾着手,或补肾阳之衰,或补肾阴之虚。而李老指出,实践证明,久补肾阴必伤脾气,致洞泄少食;久补肾阳,日久燥热损及*,血燔而筋萎,食少纳呆。前者损其气,后者损其血,过者反会致病。
  治疗浅表性胃炎,李老常用温脾汤、二连汤
  大师手记
  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性胃炎未治或治而未愈转化而来。而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初期,如果治疗得当,可很快得以治愈。本病临床见证,可分为二型,即虚寒型、虚寒化热型。
  ——摘自《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与研究》
  国医释读
  胃是一个特殊的器官,酸甜苦辣、荤素五谷,都要在胃里消化,而胃又是一个颇为娇嫩的器官,不注意保养便可能出现问题。例如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加之酒泡、烟熏、毒侵、细菌炎症的侵袭或者服用伤胃的药物,就会打乱胃的消化规律,产生消化障碍,出现胃胀、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等初期浅表性胃炎症状。初期的浅表性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再加上病菌的反复感染,而饮食规律又不能恢复,就可能会发生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再不注意保养和治疗,就可能演变为癌症。
  萧先生,32岁,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和朋友谈心时,这样说:“饭桌上的应酬是我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有时一天要参加几个饭局。这么多年的烟酒饭局应酬下来,别看我生龙活虎的,其实早被胃炎缠上了,经常胃疼、反酸。如今虽然美食当前,却常常一点感觉也没有,真是赢了业务输了胃啊!”
  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对胃好好爱护,直到得了胃病才后悔不已。不过,胃炎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治,最好是在它还处浅表性阶段,就将其有效遏制。在这里,李玉奇先生针对两型浅表性胃炎给出了他自己的治疗方:
  1.虚寒证
  主要症状是口吐清水,胃腑胀满明显,有时难以忍受,同时还有欲呕感,大便不调顺等状况。对此,李玉奇先生给出了温胃理脾法的温脾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良姜10克,黄连5克,草叩15克,砂仁15克,檀香10克,当归25克,芍药25克,川楝子15克,香附子15克,白芥子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便秘加大黄10克、郁李仁5克、黑白丑10克。按此症用调气温中加泄法,可加速消除症状。若泄泻可加芡实15克、莲肉15克、山药15克。若女子更年期可酌加合欢40克、女贞子15克、麦芽20克、大枣10枚、甘草20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