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飞行员-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一会儿,姚玉兰说:“这事儿你不告诉老郝是明智的,也不要报告领导,由我先替你出面做小朱的工作,让他不要胡思乱想,不要纠缠你。他写信的事我们也保证不声张,就当没发生一样,鼓励他安心工作,你看这样做行不行?”“他要是不听劝告咋办?”“他要是不听劝告,那我就把利害关系给他讲清楚,让他明白后果。”“好吧,那你尽快找他谈。”

      中午,姚玉兰回到家后把这事儿告诉了贺铭。“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保护小朱,但你俩太善良,太天真了。他不是牛清,牛清在安庆是醉后失态,清醒后能控制自己。小朱就不同了,他已经心理变态失去理智。当一个失去理智的男人痴迷地追求一个有夫之妇的时候,往往是不计后果的。你的劝告不仅不能阻止他,反而会使他产生误解,认为晓云出卖了他,很可能使矛盾激化。”“你说怎么办?”“我看这事儿还是要依靠组织,让晓云把信交给大队领导,请他们处理。”“大队领导要是上纲上线,给他扣上道德败坏的帽子咋办?为一封求爱信处理小朱,岂不是害了他。”“我相信现在的领导不会像‘九·一三’前那样‘左’了,他们会妥善处理的。”

      当晚,刘晓云将朱光祖写给她的信交给了小朱所在大队的汪政委,并请求他们不要为此事难为他。汪政委表示他们会慎重处理,让她不必有思想负担。汪政委也是‘九·一三事件’后从陆军部队调来的。他对飞行这一行还不太入门儿,但对处理道德品质一类问题,自认为还很在行。

      第二天上午,他主持召开了支委会。支委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培养的名义,送朱光祖去信阳空军机务教导队进修,年底归队后按正常复员处理。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称得上是一箭多雕:一是可以避免朱光祖对刘晓云的纠缠;二是可防止他在复员前的半年时间里闹事儿;三是这种冷处理既可保护小朱的名誉,也可维护大队的声誉。不久朱光祖坐上了南去的列车,一路上他的眼几乎都没合过,脑子里尽是刘晓云的身影和入党提干的美梦。

      一场棘手的“情书风波”就这样暂时平息了,刘晓云如释重负,对贺铭是感激涕零,认为他的脑袋瓜就是比她们灵光。

      11月初,朱光祖结束了近半年的培训,兴高采烈地由信阳回到北京。他以为回到部队后很快就会提干,由空勤机械员提为空勤机械师。提干后会很快入党,这样就有资本获得刘晓云的芳心了。可是回来后,中队和大队干部都没一人向他谈提干的事,也没有给他安排新的工作,仍让他到郝机械师维护的3214号飞机工作。实际上是干一般地勤机械员干的活,虽然仍享受空勤待遇,但不再随飞机上天。回京后的第六天,朱光祖向汪政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政委,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组织考验我。”汪政委先是一愣,这份写在一般信纸上的申请书让他这位老政工干部犯难,他不知该对申请人说啥好。他心里嘲笑:“哼,小流氓也想入党!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但这话又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还得稳住他,于是他敷衍道:“好,那你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你的梦想。”“谢谢政委,希望您多帮助我,我决不辜负您的希望!我一定勤奋工作,为专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汪政委心里虽十二万分地鄙视他,但还得用笑脸送他出门儿。
  
      半个月后,一年一度的老兵复员工作开始了,朱光祖是服役期满的老兵,自然要参加老兵集训。他以为这只是走走形式,刚刚培训归队的他,是不会列入退伍老兵的名单之中。可大出他意料的是,赵副大队长在全体军人大会上宣读退伍士兵名单时,竟有他的名字。他顿时呆住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散会后,他找到赵副大队长:“副大队长,复员老兵有我吗?”“有呀。怎么,刚才公布名单时你没听清楚。”“赵副大队长,我申请超期服役,我不想退伍。”“不行,名单是经大队支委会讨论决定的,是经上级军务部门批准的,这是命令,不可能更改。你要是有困难,可以提出来,组织上会尽量帮你解决的。”“没有啥子困难,就是脑壳里想不通,既然送我去学习,又为啥子让我复员?”“领导上之所以让你这样的技术骨干走,是因为原定进口的几架伊尔—18型飞机全部给了民航,不需要再提空勤机械师了,只好忍痛割爱,让你复员,你一贯表现不错,相信你能正确对待去留问题。你不是刚写过入党申请书吗?到地方后只要好好干一样能入党。说心里话,我们舍不得你走。”“好吧,我服从组织安排。”复员命令如同一根钢针,将他那些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全刺破了,一时他成了没头的苍蝇,不知往哪里飞。

      回到宿舍后,朱光祖动开了脑子:“为啥子刚学习回来又让老子走呢?真像赵副大队长说的那样,还是刘晓云那臭婆娘打了老子的小报告?莫非还有啥子别的名堂?”“四川秀才”苦苦寻求答案。经过几天的反复琢磨,他认定赵副大队长讲的那一套全是骗人的鬼话,是他给刘晓云的那封信毁了他的一切。他要报复,要让整他的人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他首先想到的是强暴刘晓云,但后来又放弃了这一打算。强暴刘晓云只能报复她一个人,不会有轰动效应,这种事受害人和领导都不会声张。杀人,该杀的人太多,没杀死一两个人自己就会被杀死;投毒,不行,毒药不好找,而且很容易被发现。他绞尽脑汁,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毒招儿,他要制造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案,他要像“二战”时期日本“神风”敢死队那样,驾机撞击天安门城楼:“不能潇潇洒洒地活,那就轰轰烈烈地死,格老子不能白披一回人皮。”

      为顺利实施报复计划,他把自己伪装起来,让周围的人放松警惕。他向中队、大队写决心书、倡议信,表示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离队前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

      1974年11月21日10时13分,姚玉兰正在师总值班室值班。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她赶忙拿起电话,耳机里传来了急促的声音:“我是外场值班员,西停机坪警卫报告,有一名飞行员独自把3214号飞机滑出了停机坪,正向跑道滑行。这很不正常,怎么处置?”姚玉兰清楚,上午是全师飞行人员年终飞行考核日,大部分空勤人员正在南苑机场飞行,西郊机场没有飞行活动,而且也不可能只有一名飞行员动飞机。“不好,有人肇事!”姚玉兰心里叫了一声后,当即对着话筒高声:“赶紧派大卡车封锁跑道,一定要阻止飞机起飞。快,一定要快!”放下话筒后,她才发现头上冒出了冷汗。

       独自一人启动飞机的并不是飞行员,而是空勤机械员朱光祖。这天全师飞行人员集中在南苑机场飞行,大队的空勤人员和主要干部也都去了南苑,他维护的3214号飞机这天正好不飞,停在停机坪上。朱光祖认为实现他图谋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便穿上皮飞行服,带着3214号飞机的交接本和钥匙上了机场。该师交接飞机有严格的制度,飞机不飞行时由警卫战士看管,没有交接本谁也不许接近飞机,更不准动飞机。

        “警卫同志,我要接收3214号飞机,这架飞机的刹车有点儿问题,我要开车滑行试一试。”警卫战士按规定是认本不认人,再加上朱光祖穿的又是一身皮飞行服,而且又比较面熟,因此他没有多想便在交接本上签了字,将3214号飞机交给了朱光祖。可是当飞机向跑道方向滑行时,他产生了怀疑,便外场值班室打了电话。此时朱光祖正操纵飞机在二号滑行道上滑行,当他转弯准备进入跑道时,忽见两辆重型卡车穿过草地向跑道疾驶。“不好,龟儿子们要封锁跑道。”他猛推油门儿,飞机加速向跑道冲去,他想抢在卡车进跑道之前起飞。可是他毕竟不是飞行员,从来没有驾驶飞行滑行过,飞机并不听他的使唤。费了好大一阵工夫,他才将飞机对准起飞方向,此刻那两辆大卡车已经冲上跑道,正迎头向飞机开来。“怎么办?看来驾驶撞毁天安门城楼的计划要落空了,但决不能束手就擒,老子要来个鱼死网破。不能让北京城震动,也要让西郊机场颤抖。”红了眼的朱光祖加大油门儿,以飞机起飞的速度向卡车撞去。两个卡车司机遵照外场值班首长的交代,一见飞机撞来便弃车逃生。他二人刚刚跑进草地,便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两辆大上车瞬间被撞成碎片,汽车残骸带着火焰在跑道上乱蹿。飞机向前冲去500多米后停了下来,机翼和主起落架被撞坏,机翼上的油箱被撞起火。朱光祖当场毙命,从他身上搜出一张飞往天安门的航线草图。

      朱光祖炸毁天安门城楼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但造成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仍然巨大,也给刘晓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兰姐,朱光祖走到这一步,是不是与那封信有关?”“晓云,这事儿与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千万不要自责,放下包袱,要不然朱光祖的阴魂会纠缠你一辈子的。”“唉!这一回该轮到老郝倒霉了,出这么大的事儿,不知领导上会怎么处分他。兰姐,我的命为啥这么苦?”姚玉兰本想再安慰她几句,但科里来电话让她马上回去,师里要组织工作组,与空军工作组一道到飞行大队搞安全整顿。

        “这个‘四川秀才’太有心计,太歹毒了。幸亏你处理得当,他的图谋才没有得逞,否则后果难以想象,你为中国人民立了一功。”中午贺铭回到家后颇有感慨地对玉兰说。“要说立功,那个警卫战士才是真正的功臣,他不仅警惕性高,处理也很及时。”“大队干部要都像他就好了,悲剧就可以避免。”“这就是你的好主意,依靠组织的结果。”姚玉兰讥讽道。“谁会想到他们大队干部一点儿心理常识都不懂。他们也不想想,送他去信阳进修,他会怎么想?有个脑袋的人都会认为是领导对自己的培养。进修回来后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让复员走人,这时他又会怎么想?这事儿搁谁头上,谁都会想不通,更何况是朱光祖那样心理变态的小人了。宣布名单后他们又被他的假象所蒙骗,既不做思想工作,也不采取防范措施。你说说,这能不出事儿吗?今天上午发生的恶性案件,我看一点儿也不奇怪,有其必然性。”“你这都是马后炮,既然知道大队对朱光祖的处理不妥,干吗不早提醒他们?”“你别忘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宣传科副科长,不是他们大队的政委。他们处理朱光祖的事儿,不可能向我汇报,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些细节的。”“看来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是大队领导,不过老郝也难辞其咎。他不该将飞机交接本和飞机钥匙让朱光祖保管,否则朱光祖不可能从警卫手里骗走飞机。”想到郝朋,姚玉兰再次为刘晓云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

      军委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大队政委和行政副大队长撤职降级后转业,郝朋撤销空勤机械师职务,调离飞行大队,到场站营房股当助理员。空军政治部同时决定分别给姚玉兰、警卫战士和两名司机记三等功。


                                       十五、唐山救灾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一道蓝光闪过,中国冀东的唐山市瞬间变成一片瓦砾。

       震后的唐山机场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除跑道北头的远距导航台外,其他的通信导航设施全被破坏,所幸跑道和滑行道未被震裂,飞机仍可起降。震后唐山的所有公路、铁道全部瘫痪,机场是唐山唯一的交通枢纽,上百万伤员要通过它运往外地治疗,难以计数的救援物资、人员也要通过机场运进唐山。

      当天中午,专机师的王副师长带着一部超短波电台和机关人员来到唐山,成立了临时指挥所,主动肩负起繁重的空中指挥任务。

      从7月29日开始,唐山上空布满了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飞机,军用的、民用的,有翅膀的、没翅膀的,大的、小的,快的、慢的,白的、绿的。。。。。。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飞机,指挥所仅靠一部小功率的超短波电台,很难实施有效的指挥。空中地面的秩序非常糟糕,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唐山,唐山。。。。。。”唐山是临时指挥所的代号。“唐山,52号叫,听见请回答。”“唐山,36号请求着陆。”“唐山,68号放好起落架。”“唐山,86号进入五边。”“唐山,752号请求起飞。”“唐山,43号请求滑行。”塔台车上的扬声器里乱成了锅粥,全是呼叫声,王副师长很难分清谁是谁,也很难插上嘴,天气本来就热,一着急更是全身直往外冒汗。但他毕竟是位富有经验的指挥员,他让几名参谋负责监听航道上飞机的状态,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即将起飞和降落的飞机上,避免两机相撞。

       8月4日,姚玉兰驾驶952号三叉戟飞机在唐山机场降落。姚玉兰从6号道口退出后,地面没有引导员,指挥员也不再管她,她只好顺着滑行道往停机坪滑。停机坪此时已经停满了飞机,挤满了汽车。姚玉兰一看这乱哄哄的局面,她停止滑行,让领航员、通信员、机械员下飞机去地面疏导,寻找停飞机的地方。经过三人的努力,终于在一架刚离去的伊尔—18飞机的空场上争到了停机的位置。飞机刚一停稳,来接人接物的各种汽车呼啦一下围了过来,好在下面有三人指挥,秩序不是很乱,接医务人员和医药的汽车比较顺利地离开了机场。接人接物的车刚走,运送伤员的汽车又将飞机团团围住。司机都想往机舱门口开,都急于让自己车上的伤员早上飞机,人和车挤在一块儿,谁也不让谁。正当人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姚玉兰出现在机舱门口,她一手扶舱门儿,一手叉腰。她的出现让人群静了下来,都瞅着她。她亮开嗓子,带着几分威严地高声喊:“司机同志们,你们应该明白,你们车上拉的全是急需救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