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微反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微反应-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脸红脖子粗”,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脸红的状态通常只出现在吵架的时候(没有动手),因为吵架是靠脑力的,一旦演变成肢体冲突,脸上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颜色变化了,有的人还会失去血色。
  身体绷紧
  双拳握紧(因为拳头是普通人攻击的主要武器),同时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双腿肌肉都会呈现紧张状态。如图9…2。打架经验不丰富的人,还可能会微微发抖(当事人的战斗经验丰富则不易出现),这种发抖不完全是因为害怕,更多是因为能量分配失调而导致。战斗开始后,发抖症状会逐渐消失。
  眼神犀利
  能量充沛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行为人会出现较力反应。与其他人的较力,可以是任何一种身体接触的较力(基本上我们认为这是战斗已经开始的行为),还可以是非接触式的,最典型的反应就是通过眼睛的直接对视来较力。
  这种反应的心理状态是希望通过眼神的集中对视,在不方便动手的时候来代替身体较量。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时候的对视是在观察对方,试图寻找破绽。其实不然,冷静观察的行为不会出现在愤怒情绪之后,而且眼神的集中程度也不同,会出现虹膜的轻微移动。而愤怒的对视,具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死死地盯着”。如图9…3。
  语言少且单一
  由于大部分血液被输送到搏斗用的四肢中去了,留给大脑灰质(负责高级功能)的能量减少,因此处于愤怒状态的人比较容易失去理智,心中暂时只有一件事——打败对方,而对周围环境以及局势的判断水准会降低。同样的原因,还会造成除了思考之外的另一项高级能力减弱,这就是语言。
  愤怒的人往往不会说话或者很少说话,通常嘴会很用力地闭起来。如果战斗开始,所说的话也会尽可能单一且无意义,或者爆些粗口(这就是打架时常听见骂人的原因),因为这些话是不需要思考的。
  如果是用语言来战斗的情境,比如辩论赛,那么语言本身具有快速、有力的普遍特征。
  呼吸急促
  由于血压升高,吸气量增大,体内的压力会陡然增加。在需要克制的情境中,不能过于明显地放任这些能量的释放(如挥动拳头或做出表情),很多时候被测试人会通过调整呼吸来舒缓由愤怒而引发的体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通过鼻孔向外喷气。无论是野牛还是被追问敏感问题的娱乐明星,都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出同样的反应。而且,我们研究所积累的测试实例表明,克制愤怒的时候,表情还可以是勉强的微笑,但鼻孔中的强烈气息却很少有人能控制得完美无瑕。
  这个动作还有一种变形,就是特意用鼻孔快速向外喷气,发出短促的“哼”的声音,也可以是简单的气息声音,同时鼻翼扩张、上嘴唇向上提起,形成一个带有轻蔑的愤怒表情。如果气息过重,则可以推测出,愤怒情绪占的分量比较大。
  愤怒的根源是威胁
  愤怒情绪和性兴奋是同样级别的情绪反应,一旦真实发生,则很难被掩饰。在测谎过程中,有效的刺激引发了被测试人的愤怒反应,可能会出现上述的种种反应,但因规则或环境的具体情境差异,程度会略有不同。
  这些反应包括:鼻孔强烈呼气,身体肌肉紧张程度增加,整个人有驱前倾向,面部表情僵硬,肌肉的形态符合愤怒表情的构成,但可能幅度比较小(不会表现得像打架时那样),眼睛死死地盯着刺激源,语言减少、句子变短、语气加重等,同时配合以一些破坏性的动作,如拍桌子。如图9…4。
  那么引发愤怒情绪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威胁。
  一提到愤怒,很多人就直接联想到了吵架,进而认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别人不同,会引发愤怒的争吵。比如,对方不讲道理,处理事情不公平,或者对方试图否定事实、掩盖真相等等。
  但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不讲道理威胁到了讲道理的人的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处理事情不公平,如果你强势的话,会引起你的轻蔑,如果你弱势的话,就会让你受损失,再次威胁到了你的利益;否定事实、掩盖真相、胡搅蛮缠等等,无论是哪种引起你愤怒的原因,都不是对方的做法本身,而是按照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威胁到你的利益。
  因此,一旦被测试人出现愤怒情绪,则说明他(她)感受到了刺激源带来的威胁(挑战)。在测试这种具体情境下,这个刺激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有可能就是大家共同关心、被测试人拼命掩盖的真相线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克林顿的谎言
克林顿的这个说谎分析案例(否认与莱温斯基有染)曾经在很多关于测谎的书籍中出现过,一些心理学家分析,其否认与莱温斯基之间有不正当性行为时,眼睛和诉说的方向与食指指点的方向不同,就证明他在说谎。
  这种分析一时成为非常主流的说法,目前依然如此,得到无数人的信奉。随之而来的就是滥用,公众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原来这种方向上的细微差异能证明说谎!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证明,这个结论的再深一层依据是什么。
  那么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分析开始:
  当时他的台词是:“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 Miss Lewinsky。 I never told anybody to lie; not a single time。 Never。 These allegations are false。”中文的意思是:“我没有和那个女人,莱温斯基小姐发生过性关系。我从没有让别人去撒谎,一次都没有。从来没有。这些指控是假的。”语气平和,语速和顿句正常。
  他的动作是,用右手食指,快速、多次向前下方发力指点,但眼睛看着自己的左前方,仿佛在跟某一个具体对象说话。
  手指的动作表达了愤怒的内心。
  一边是以平和的语言坚决否定着被指控的内容,诉说对象是眼睛关注的那边(不一定具体针对某个人),一边却不由自主地用手指向讲话应当面对的方向,表达了轻蔑和愤怒。这两种表达方式中,手指的动作是不由自主的,可信度高于经过思维整理出的语言,面孔和眼睛的转向是有意为之(回避)的。所以愤怒的情绪才是他的真实心理。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指控属于污蔑而引发真的愤怒,自觉有理,底气充足,但鉴于总统的地位和应有的修养,语言和动作会整体趋于克制,因此会正面予以否定,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不敬和攻击意识(手指的动作)。即使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丢掉了总统先生应有的礼仪做派,也应该是被骂得急了眼的样子,全身上下一致对外,手眼协调。
  恰恰这位老兄在试图克制的表述过程中流露出了愤怒的情绪,而愤怒反应的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语言,所以推导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结果——愤怒的情绪是真实的(恼羞成怒),头和眼睛的转向就变成了回避,回避代表心虚,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这就是通过攻击性动作判断出愤怒情绪,用于分析是否说谎的经典案例。
  如果说仅仅因为手指的方向和诉说的方向不同,就能认定说谎,那是对克林顿先生的不负责任。因为通过互联网搜索,你还可以找到大量克林顿本人以及其他著名人士在演说时,面孔、眼睛和手指的方向不同的案例,无法仅通过这一条标准来判定都是在说谎。要靠情绪和语言之间的矛盾来判断。
  

人人都逃不掉的重力(1)
重力是所有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各种生物需要想方设法对抗的第一阻力。对重力的对抗不仅仅反映在站立、跳跃、投掷等大动作上,也会存在于惊讶、笑容、愤怒等微小的肌肉运动中。对抗重力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神经意识(不单单是思维性意识)和能量,缺一不可。
  在微反应研究体系中,由于主要研究对象是不依靠思维性意识(也就是“想”)而作出的本能反应或习惯反应,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合二为一。神经兴奋程度越高,所调配的能量就越大,对于重力的反抗也就越明显;神经兴奋程度越低,所调配的能量就越少,对重力的反抗能力就会不足;如果神经系统进入抑制状态,就会造成能量的停止补充和快速流失,无法继续抵抗重力的吸引,身体相关部位也就呈现无力下坠的状态。我们将这个规律命名为“重力原理”。
  重力原理的第一个内容是:想要抵抗重力,需要神经系统有意识(不一定是用“想”的意识)的控制。举例而言,昏迷状态的人之所以会倒地不起,是因为控制平衡和骨骼肌的神经系统进入无意识状态,人体用于保持站立状态的骨骼肌失去命令,无法继续抵抗重力。
  重力原理的另一个内容是:对抗重力,需要至少等同于身体所承受重力的能量。如果能量充沛,超出身体所承受的重量,就可以做出反重力运动,比如跳跃、高举双手的大肢体运动,以及抬头、挑眉毛、嘴角上翘等小肌肉运动。相反,能量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身体向下“垮”掉,比如坐、蹲、摔倒、躺或者趴等大肢体运动,以及躯干弯曲、低头、眉毛和脸上的肌肉下垂等小肌肉运动(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运动,是被重力吸下去的)。经常可见,比赛结束后的运动员因运动过量,就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神采飞扬,欢呼雀跃;人在失意的时候,则会垂头丧气,丧眉耷拉眼,蹲在街角哭泣。
  胜利者的姿态
  我们经常会看到,战争或者比赛的胜利者通常会习惯性地做出一些动作,比如高举双手、高声啸叫,这些消耗很多能量的动作,原始动力旨在获取更多的关注。
  胜利是值得喜悦的事情(用更严谨的话讲,胜利是积极结果,但不一定会引发喜悦情绪),所以胜利者接受到积极刺激之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情绪会调动能量储备。因为赢了,意味着很多后续的收益,这些积极的刺激会让胜利者的神经高度兴奋。战斗的时候,身体会储备大量的能量用于脑力或者体力的较量。在战斗结束之后,需要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体恢复到平常的正常状态(长期兴奋会导致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负担过重)。
  当然,如果战斗的过程非常艰难,消耗掉了全部能量,也就不会有什么庆祝动作。但只要还没晕过去,嘴角的微微翘起,还是经常可见的。
  很多庆祝动作,都是反重力动作。
  神经兴奋和充足的能量,会支持身体做出一些大幅度的反重力动作。将双手高高举起是常见的表达胜利的动作,也是比较经典的反重力动作之一。
  球场上,如果运动员打入关键一球,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进球后的各种庆祝动作,其中一个就是高举双手,跃起后撞胸。
  两个人一起庆祝的时候,还会互相高高举起一只手,做出击掌相庆的动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人都逃不掉的重力(2)
跳起来欢呼基本上是胜利后一套固定的组合动作,成语谓之“欢呼雀跃”。跳起来是经典的反重力动作,而欢呼则是获取更多关注的一种炫耀方式,同时还能起到调整呼吸、消耗能量的作用。
  有的运动员在获得胜利之后,还会来一个复杂的跳跃——后空翻,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与跳起来相同的反应是取得胜利之后的登高。常见有比赛获胜的运动员兴奋之余攀至高处或者绕场跑动,高高举起一只手向观众致意(其实是炫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跑动引起的被关注面积增加,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看到并赞美。
  比较隐晦的“登高”反应是舒展身体。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做过这样的动作,在完成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工作之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也算胜利),会面对着窗外的朝阳(夕阳,或者可能是深夜的城市灯光)长长地舒展身体,伸个懒腰。一方面可以活动颈椎和腰椎,松弛神经;另一方面,也会有成就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也许是更大的挑战)油然而生。
  其实,在高举双手表达胜利喜悦的同时,躯干和腿就会自然挺直,让整个人达到自然身高的极值。不能想象驼背腿弯曲的时候,怎么会把双手高举来展示自己(先天残疾除外)。如图10…8。
  当然,在心理测试这么谨慎的情境中,被测试人很少会做出大幅度的复杂动作,经常使用的是一些精致的细微复杂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兴奋,同时这些动作也颇具表演特征。
  女孩子在得意的时候,经常会满脸笑意地将头轻微地晃动几下(不是摇头的转动,是左右倾斜的晃动),但幅度很小,频率很高,整个动作全部在一秒之内完成。这个动作貌似微小且快速,但其实需要比较多的能量才能故意表演出来,只有在情绪使然的时候,才会油然而生,当事人自己都不一定会注意到。
  戏剧把这种经典的得意与炫耀动作放大、放慢,经过艺术加工后,在舞台上用来表示花旦的窃喜(注意,是“窃”喜)。因此,如果被测试人出现了类似的反应,则可以判断其内心的胜利喜悦是真实的。
  根据对上述胜利后反应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动作越大或者越复杂,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对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要求也越高。因此,如果在测谎过程中,被测试人表现出这类反应,就可以判断出其内心中积极情绪的真实性,因为靠伪装和表演,很难瞬间作出这么大的反应。
  失败者的表现
  战败的一方,失去的不仅是利益,还有能量。
  战斗失败会造成神经兴奋度大幅降低,甚至因为害怕遭受随后的种种负面刺激,而使神经系统进入压抑状态,循环系统随即停止补充能量到原本用于战斗的身体器官,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俗话说的“蔫了”。
  能量的失去会在几个地方产生明显的变化:眼睛失去光彩,变得无神;由于没有能量,身体受重力作用影响,整体呈下坠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