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悟理-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方脱离原先轨道进入新的引力场中做圆周运动。此时此刻,哪两方的吸引力更强,哪两方的距离就更小。
  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双方应该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自己的气质和魅力(m),这样会产生更强的向心力,第三者施加的干扰外力就很难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
  目前关于爱情婚姻与第三者的话题一直都很受各种媒体的关注,尤其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主要题材。比如电影《一声叹息》,电视剧《牵手》、《中国式离婚》《错爱》,以及近期播放的《爱无尽头》等,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原本相爱并步入婚姻的男女,在后来的生活中发生着的情感变化,以及出现第三者后所发生的种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三者也并不都是品质不好、道德败坏的人;而感情出轨者也并不都是 “陈世美”。有时“插足”是因为太爱,“背叛”是出于无奈。他们可都是认真的,既没有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强求,也没有掺杂其他目的的欺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曾经非常相爱的人已经不再能找到当初的感觉了,一切都不再新鲜、神秘。由此可见,在当今的生活中,情感的变化也如同这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一样,稍不留神,就会滋生出许多故事来,就连现在朋友间的正常问候也不得不变得谨慎起来,说不定那句话就会问出尴尬。
  从情感上来说,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也都有接受与拒绝的理由。情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爱过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终身相守,重要的是双方都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m——素养、气质、魅力等,并不断地调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r,以免产生新的不适。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各自的责任感,在芸芸众生中难免会遇到自己心仪的人或钟情自己的人,那么是放任自己的情感,还是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就全凭自己的选择了。
   。。

爱的平衡——杠杆原理
恋爱像一场美妙无比的游戏,犹如一男一女压跷跷板,在上下翻飞之中寻找浪漫飞翔的感觉。
  图2…4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在《板的平衡》一书中对杠杆原理做了精确的描述,由力矩平衡原理可定义平衡因子f为:
  其中,m1、l1和m2、l2分别是男女双方的质量和坐的位置到支点的距离。如果f1游戏都难以玩下去。只有当f@1时,游戏才能玩得轻松愉快,只要其中一方略施外力(脚蹬地),就可以开始游戏。因此,在游戏开始之前,双方通常要适当调整自己到支点的距离,使得双方力矩处于接近平衡的状态。然后,力矩略大的一方用脚轻轻蹬地,使跷跷板开始运动,双方交替蹬地,只需花很少的力气,就使得翘翘板周而复始、上下翻飞,双方在失重与超重的过程中得到内心的愉悦。
  在恋爱中也是如此。首先,双方的“质量(m)”差距不能太大,这样,只需要很少的距离调整就可以使得双方接近平衡。这里的“质量”也就是双方的综合条件。
  在双方“质量”不等的情况下,游戏的主动权往往被“质量”较重的一方掌控,因为只有他主动地调整距离、同时用脚蹬地才能够使得游戏继续。一旦他的体力不支或者兴趣全无,那么游戏就将结束。当然,“质量”较轻的一方也可以向后移动,通过延长距离来增加自身的力矩。然而,板的长度往往是有限的,当退到末端仍无法将对方压起,那么,这个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双方只能够选择放弃。
  如果双方“质量”相差很大,必然一个坐得离支点很近,一个坐得离支点很远,前者翘起的高度非常有限,甚至脚都不能离地,玩得很无聊;后者翘起的高度又太高,会感到恐惧。这样的游戏即便勉强维持下去,也不会使双方感受到游戏本身的愉悦与欢快,随时都有被终止的可能。
  由此看来,古代人相亲时提出的“门当户对”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彼此条件相当的人更容易玩好这个游戏。所以,恋爱中的双方应该知己知彼,主动选择条件般配的人去玩爱情游戏。否则,这场游戏会玩得很累,双方都需要付出很大力气去维持关系,一旦体力不支或失去了耐性,恋爱关系就难以维系。
  其实,所谓的用力轻轻蹬地就是恋爱中的“让步”、“妥协”。长期倾斜的恋爱关系是无法持久的,在恋爱中双方都应该时常做出一些妥协才能够使得双方的关系得到维系和发展。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够在不触犯大原则的前提下,双方都做出适当的调整,交替地“蹬地”,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由此看来,合作是游戏进行下去的前提,只有彼此的“质量”相近才能够使得游戏玩得既轻松、又愉快;同时,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才能维持爱情游戏中的动态平衡。无论是怎样的开始,只要双方都是真情的付出,就一定会爱得精彩、爱得持久。
  

爱的变化——跃迁、激发和电离
如果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而把与它具有某种关系的人看作是围绕它旋转的轨道电子,那么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应该有Z个轨道电子分布在各自的轨道上。青年人处于人生中最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年龄,犹如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外电子会不断地向内跃迁或者被激发、电离。
  一个陌生的人对于他来说犹如一个自由电子,偶然路过他的身边,在他的库仑引力场作用下,变成了一个外壳层的束缚电子,这就是一个相识的过程。
  图2…5
  如果说从陌生到相识是从自由电子变成束缚电子的过程,那么从相识到相知则是从最外壳的轨道跃迁到中间壳层(n; m)轨道上的过程;从相知到相爱则是从中间轨道进入内壳(m; l)轨道的跃迁;从相爱到相依则是从内壳轨道到k壳轨道的跃迁,此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进入了最亲密的程度。所以,一对男女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爱、相依的过程就犹如一个自由电子首先变成束缚电子,再不断向内壳层跃迁直至变成最接近原子核的K壳层轨道电子的过程。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恋爱进展到什么程度,不妨问他“你们现在到了哪一条轨道上了?”
  根据原子物理理论,当自由电子变成外壳层束缚电子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结合能,此时,随时都可以作为价电子与其它原子结合,也就是说他很容易被电离,或者被其它原子俘获,因此,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等同于没有确定恋爱关系的友情阶段。
  当电子变成中间壳层轨道电子后,已经较难被其他原子通过化学反应方式俘获,所以,稳定度大大提高。但是,依旧较容易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被电离或者激发,等同于处在刚刚建立恋爱关系的时期。
  当电子进入内壳层后,其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被电离和激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因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相当于于处在热恋阶段。
  当电子最后进入了k壳层时,双方已经成为最亲密的人,彼此把对方看作是亲人,此时,结合能非常强,同时排他性也很强。由于k壳层只能允许两个轨道电子同时存在,l壳层最多也只不过能允许存在8个轨道电子。所以,有时会出现亲情与爱情的冲突。这就好像是从恋爱到婚姻的过渡时期,一旦缔结了婚姻关系,配偶关系就可能替代亲子关系。而此时,父辈们总抱怨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诸多婆媳之间的矛盾就因此而生。
  原子内轨道电子的跃迁必须遵从跃迁选择定则。发生跃迁的前提是内壳层有空位;同时电子只能够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在原子中,离原子核越近的壳层具有的势能越低。而反方向的过程则叫做激发或者电离。离出现空位的内壳最近的高一能级轨道电子,向内跃迁的概率最大。受上述条件限制,通常从自由电子变成内壳电子需要一系列跃迁过程,这也和恋爱中感情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既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感情每上一个台阶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不断为下一次跃迁积蓄能量,并等待机会(内壳空位)的出现。
  一个人的朋友可以有很多,但是恋爱对象通常只有一个,因为爱情是排他的。已经确立恋爱关系的人,犹如内壳层已经填满的原子,第三者很难插足;然而,如果恋爱中出现了危机,内壳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或者电离出去,使得内壳出现了空位,其它的外壳电子就有了向内跃迁的机会和权力。因此,激发犹如恋爱中出现的波动,使得双方的关系疏远、距离变大,而跃迁则是关系增进、距离变小的过程。
  电离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变成自由电子的过程,犹如恋爱中的双方突然解除恋爱关系。发生电离是需要一定能量的,因为处于内壳的电子与原子核有很强的结合能,只有外来能量足以克服这一结合能,才能够引发电子电离。当然如果内部出现了矛盾,释放出能量,也可以产生电离。
  有的时候,双方已经交往了很久,彼此已经非常了解,但感情却依然平淡,没有升华。也许,正因为这种了解,使得彼此的关系难以进一步发展,颇有一种“千帆尽过,皆不是我心所爱”之感。这就像一个电子已经处于原子核外的某一个稳定轨道,反倒难以向内跃迁。一旦在他(她)的库仑场中出现了他(她)更感兴趣的“自由电子”,就使得该“自由电子”直接跃迁到了其内壳空位上,这一过程犹如“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的恋爱,那时也是两个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之间的共振。
  恋爱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跃迁、激发、甚至电离的过程。通常我们希望跃迁(相爱)的幅度最好大一些,激发(闹别扭或受伤害)的幅度应尽可能小一些,最好不要发生电离(失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跃迁发生得很慢,激发却经常发生,偶尔还有电离出现。
  当那些处在困境中的恋爱中人抱怨:“为什么我总被激发?”,那些失恋的人感叹:“为什么被电离的总是我?”的时候,他们应该扪心自问,好好地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结合能不足?无论是被激发、被电离,还是出现“一见钟情”的跃迁,其中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缘起缘落,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若我们还继续沉浸在对远去的爱情的悲哀中难以自拔时,更应该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面对爱情的挫折,应该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在蓦然回首间,思量一下自己的所得所失,就像检查完自己的课堂笔记,然后合上它,准备再开始新的篇章。
  

爱的状态——弹簧振动
恋爱关系有时还可以用振动模型来描述,而最简单的振动就是弹簧振子所作的简谐振动。
  在弹簧振动的过程中,弹性力遵从胡克定律,即:
  f=…kx
  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是弹簧的固有特征,是个常数;x为弹子到平衡点的位移,力f 的方向永远指向平衡点,因此公式的右边有一个“…”号。振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2…7
  由此可见,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离平衡位置最远处(±xmax),动能为零,势能(U(x))最大,为
  而在平衡位置O点处,势能为零,动能达到最大值,为
  基于物理学原理,最稳定的平衡是动平衡,而不是静平衡,最稳定的状态是势能最小的状态。因此,O点处最稳定,但是运动速度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短。
  和弹簧振动一样,恋爱关系也总处于左摇右摆之中,很难停在平衡点处不动,这恰恰是一种理想的动态平衡。有愉悦也有烦恼,周而复始,才使得恋爱有一种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感觉,往往伴着泪水的爱情是最动人的,这也是恋爱的美妙之处。
  弹簧具有一个弹性极限( ),在弹性极限的范围内,弹簧的k值恒定,弹簧总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然而,当振动位移超出了这一范围,弹簧就无法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而形成了塑性形变。在恋爱中,双方的关系也总处于摇摆不定状态,总是由暂短的和谐(O点)到高度紧张(xmax),多数时间处于一定的张力状态,当振动幅度超过了恋爱中某一方能够承受的最大心理距离(xmax)时,就会造成对彼此关系的永久性伤害(塑性形变),以至于断裂。
  恋爱双方时而靠近,时而远离,但是只要不超出振动范围,就可以使运动维持下去。一旦它的振动超出了允许范围,就失去了平衡,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状态,也就相当于原子的壳电子被激发和电离的过程。
  由于任何时候总存在摩擦力,弹簧振动总是阻尼振动,其振动幅度不断减少。恋爱也和弹簧振子一样,感情的振幅会逐渐衰减,直至停顿,这时的爱情生活会犹如一潭死水。当爱情失去应有的色彩,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分手。因此,爱情需要振动,幅度过小不够刺激,不足以激活感情的波澜;幅度过大又会导致感情出现裂痕,容易出问题。适度的振动可以保持爱情的动态稳定,但过度的振动可能会导致恋爱关系的破损。因而,切不可以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有时,玩笑开过了头,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也包括自己。
  为了使得恋爱的振动长期持续,就需要在恋爱的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外力。当施加的外力具有周期性,就会形成受迫振动,感情摆动周期和幅度就会随着外力的强度和周期变化。这种外力其实就是外部的刺激,使得感情生活中激情不断、浪漫连连,这样,双方的关系就会得到维系和发展,并能按照人的意愿周而复始的在一定的高度附近振动。
  能够产生周期性外力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执手相看泪眼的别离,潜心守望的相思,也可以是别后相逢的喜悦,或者是情人节的玫瑰,周末的烛光晚宴,甚至只是一封情书、一条短信、一场电影、一个亲吻、一句问候…。。只要不断地在爱情生活中注入各种各样的外力,就会使得爱情生活高潮迭起、激情不断。这种受迫振动的境界,宛如在海上冲浪,无论是在波峰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