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向家人把前线描绘的跟内地只有少许的区别,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父亲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认为我只是在以这种形式宽他们的心,哥哥来信提出了全面质疑,要求我给他写信说明真实的状况。可不论如何,我不能说出我所面对的战争是一个什么样子。亲人们可以想像战争的残酷,但我不能实话实说,就像今天,二炮连连长和两名战士的死,还有一名重伤的士兵,我相信他们在生前给亲人的信里,关于战争的描述与我没有太多的区别。因为我们不能选择生死,但我们一定能够选择让亲人们少一些担心和牵挂。
这几天里,越军对我们进行了近乎疯狂的炮击,想必是我军的攻击惹恼了越军,二炮连连长和两名战士是呆在一个洞里被炸身亡的。我所在哨位右侧几米远的战壕里炸开了一个口子,利用雾多的时机,我和现在的洞友快速地抢修好了。
现在的洞友大概还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他是二炮连的,就如他只知道我是二连的一样;我们说话很少,是缘于40号阵地确实比43号阵地危险许多,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我们,当前面临的危险淡化了其他的一切。过去的经历从来没人提起;也无须提起;经历虽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太清楚彼此作为一个士兵的生存状态;熬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左右着我们的灵魂。不了解却胜过了解了一切;不熟悉却把对方当作了最可信赖的人。有没有沟通已经显得十分多余,知不知道姓名更是无关紧要。面临的死亡让我们更多地思念亲人,忏悔自己曾经有过的过错。
整整一个下午,他呆在洞里没有出来过。我明白是因为他的连长和两名战友的死,平日里大家在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吃过那么多的苦;也受过那么多的累;甚至也吵过闹过,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战友间的情意,中间突然有人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就死了,无论是谁,他的心里都不会平静,不论是谁,都会为这些年轻的生命惋惜。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62) 八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中秋,晴有阵雨,雾。
昨天下午,我们得到了军工们辛苦背上来的月饼,这才知道了今天是中秋节。
每人只有两块月饼,我的心里有些失望,两块太少了,只能算是尝一尝月饼的味道。得到月饼后的第一时间,来不及去想像月饼的美味,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掉了一个。只可惜月饼太小了,没用上三口,嘴里还没品出味来,一个月饼已经没有了。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我把另一个月饼揣进衣服口袋里,这才去细细品味刚才吃下去的月饼的味道。
月饼的味道特别地好,这是我上一线阵地四个月来,第一次尝到如此的美味。我突然渴望着,要是家中的父亲和母亲也能吃上月饼该多好啊!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春节这一个节日是属于他们的。
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因为我在前线,不知是否能唤起父母对于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的记忆。从而在他们的生活中多一个节日,尽管这个节日会带给他们更多的牵挂和担扰,但我希望,也更是祈祷我能好好地活着回去,让一年到头都在艰辛劳作的父母过上没有担扰,没有牵挂的中秋佳节。
由于海拔高的原因,这里的白天都有常年不散的雾,晚上更是浓雾迷重,在这样一个十五的前夜;天上的月亮应该很圆也很明亮了,可是因为雾,本应是皎洁而温馨的月夜,现在却是漆黑一团,似有无数狰狞的死神瘾藏在其中,窥视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我能想像得出,家乡的月夜是多么地温馨,或许父亲和母亲忘却了劳作的辛苦,沐浴在皎洁而柔和的月光下思念着我,牵挂着我。。。。。。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收获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啊啊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相馆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啊!啊-…
也是你的心愿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董文华的这首《十五的月亮》,这是一首我们唱过无数遍的歌,可我并未深刻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想到死亡会随时光顾,想到孝敬父母变成了祈祷。眼泪又不可扼制地涌流了出来。
想念父母,思念亲人,其实是我能够支撑下去的巨大精神支柱。
上午九点多的样子,团政委带着警卫员来到了我的哨位,让我十分吃惊和感动,要知道这些天来越军的炮击一直很疯狂。政委给了我们一根大重九香烟,并亲自给我们点上。我是不抽烟的,政委说一定要抽一支,他是代表团党委,更是代表他个人,特意上来对我们的坚守表示由衷的感谢的。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63) 八五年十月一日,国庆节,晴有雾。
我所在的40号阵地上,从下面又补上来三名士兵,我和陈成利又被调回了43号。
这又是一次分别,我和洞友紧紧握手,尽管我们相互都不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但紧握的双手已把我们最真挚的祝愿传递给了对方,祈愿对方好运!祈愿对方平安!
陈成利回了他原来的哨位,我则回到余双的洞中继续和他同住。我去40号的这些天里,那名新兵搬了过来和余双同住,看到新兵往外搬他的被子,我突然有一种负疚感,要他离开这个相对来说安全一点的洞而去另一个安全系数低的洞,我觉得不是太妥当。
我建议余双把他留下来,一是不让新兵产生其他的想法。二是三个人住在一起,就不会那么有寂寞感,就不会那么无聊。虽然挤一点,但洞里还有废弃的空间,重新修一下,多住一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余双接受了我的建议,新兵留了下来,于是我们开始修那一节废弃的洞体。
我找来废弃的电话线,一条条地在固定好,又找来防水的雨布套在电话线里边,一个防水滴的“屋顶”就这样盖好了。洞顶掉落的水滴落在雨布上,叭叭作响后顺着雨布流向两边,洞顶的水滴解决了。
新兵搬来了弧形钢板,对称地因定在雨布下面,然后我们合力将装满泥土的编织袋搬到洞里,把洞的里端堵死,这样就断了蛇和老鼠在里面的通道,任它们在钢板上面胡作非为也与我们无关了,除非它们从洞口进入,否则不会再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恐惧。
用工兵锹铲除了地上的乱泥,挖好两边的引流沟,铺上弹药箱和防潮的雨布,然后铺上被子,可以睡觉了。
修猫耳洞是最苦也是最累的活,为了让洞体能有效承受炮弹的轰炸,洞内的空间十分狭小,弯着腰在里面架钢板这还好说,可要将上百斤重的装满泥土的编织袋搬进洞中,并且码放整齐,不是用一句辛苦就能形容得了的。因弯腰就基本上把洞内的空间堵塞满了,无法出力也无法运动,我们只能是跪在泥泞的地上搬运。
躺在铺上的那一刻,不能伸展的腰舒展了,放松了,舒服极了。洞内的空间也一下放大了数倍,那腐朽的木头发出的霉臭味也不怎么有了,虽然累坏了,此刻却惬意的不得了。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64) 八五年十月七日,晴。
连队负责后勤的司务长打来电话,叫我们九班派人到后勤供应点把面粉背上来。
电话是副班长接的,他不便直接叫谁去,就把我们九班剩余的四个人召集到一起说:“你们有谁愿意去把面粉背上来”?问完他把目光在我们四个人的脸上探询地一一扫过,我赶紧把目光移向别处,避免和班副的目光相对。
我希望有人能主动要求去,班副的目光扫过之后却没人应答,他又扫了一遍说:“有没有人去”?
从烟威警备区补充上来的老兵抹不开班副的面子,他连忙要求去背,我却一下不安起来。这个老兵确实不错,他上阵地带给我们的礼物,虽然我很需要,还是让我对他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觉得他太会来事。太会来事的人我是不喜欢的。但他以最快的时间适应和熟悉阵地后,经常冒着危险给我们所有的哨位去背水,这才让我对他另眼相看,因他不是给某个特定的人背水,而是给所有的人背水。
他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地卸下身上的水袋,特别是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之后,对他总有一种欠疚感,他原本是没有必要这样去做的,只是因为他是后来者。我明白他的苦心,他想尽快地得到大家的认同,尽快地溶入这个集体二连九班。
听到他又要去为我们背面粉,我赶紧对他说:“你别去了,你对后勤点不熟,人也不熟,连找谁领面粉都不知道,还是我去吧”。
大家都认同我的说法,于是我带上大家要发走的信,猫腰快速地跑到34号背后山半腰的后勤点。
自从上了一线,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到面粉。听说发面粉,最高兴的还是他们从山东入伍的几个,陈成利是山东乐陵人,郝爱是山东栖霞人,班副(宛庆敏)是山东荷泽地区人,补上来的老兵也是山东淄博人。班副说,面粉背上来后,他给我们做包子,做饺子吃。
在后勤供应点我遇到了京山老乡朱明军,朱明军在一连,现在已经是副班长了,这让我羡慕不已,同年入伍,人家已经是副班长了。当上了骨干,不管是立功还是入党,都比我们普通战士要快很多。
朱明军是去团卫生队执行警卫任务去的,团卫生队在昨晚受到了越军特工队的袭击,造成我方多人伤亡,其中有个受伤的京山老乡叫王华圣。
早就听说越军特工活动频繁,听朱明军这样一说,似乎是得到了某种验证。卫生队在二线,特工必需越过一线才能到达二线,要越过一线,特工必需越过我方的战壕,想想有些战壕只是起个交通壕的作用,如果越军特工在那样的路段袭击过往的我们,后果真的是不敢设想,我明白了“光荣弹”真正的作用。“光荣弹”就是让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与越军特工同归于尽。
想到这里,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挂在腰间的“光荣弹”,一颗乌黑发亮的手雷。必要的时候,这颗手雷必将能捍卫我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尊严。
将上到34号阵地时,我遇到了四连的京山老乡丁致波,他兴奋地把我拉进他的哨位,拿出他发表在《青年时代》杂志上的文章给我看,我根本就没想到他有这样的追求和爱好,读着他的文章,我真的打心眼里为有这样的老乡自毫。
更让我羡慕的是他收到了几十封读者来信,而且都是清一色的青年女读者,很多读者是直接表达了与他交往的意愿,他随意抽出一封让我看,他说这些日子里他过得特别快乐,更是特别充实。每天都有大量的回信要写,他将从这些来信里,物色一个去认真地交往。
我心里只有羡慕的份,这家伙不光发表了文章,还交上了桃花运。
丁致波的文章也触动了我,余双一直肯定我有一定的文彩,并说我已经俱备了投稿的实力,于是我悄悄记下了《青年时代》编辑部的地址,暗暗下定了决心:我应该试一试了。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65) 八五年十月八日,晴有雾。
班副一早就忙开了,他在兑现他昨天的承诺,专门为我们九班的几个人做一顿包子吃。
做包子是要馅的,班副要我们每人都捐出半盒罐头,我拿了一瓶红烧猪肉过去,到那一看,他们也都拿的是红烧猪肉,他自己就拿了一瓶酸辣菜和红烧猪肉拌成了馅。闻着香喷喷的肉馅,大家都来了精神,纷纷挽起袖子想帮上一把,为的是尽快地把包子吃到嘴里去。
我正欲帮忙,班副连忙制止了我,“面粉是你辛苦背上来的,今天该你坐享其成,回到你的洞里等着吃包子就行了,大家都挤在一个地方要是让越南人发现了,没吃上包子倒先让越南人的炮弹先把我们包了”。
以同样的理由赶走了陈成利和郝爱,只留下了补充上来的老兵给他打下手。
一锅只能蒸六个包子,第一锅我们每人吃了一个,另一个送给刘军医吃了,我们吃的同时,班副又蒸上了第二锅。总共蒸了六锅,这餐包子吃下来,每人吃了六个,前后却花了四五个小时。但大伙都吃得十分满意,因我们四个月来几乎没有吃过青菜,天天都要啃那像砖头一样硬的压缩饼干,还有干巴巴的米饭。人体所需的维生素都是靠配发的维生素药品在补充。今天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真的是胜过了山珍海味般的满足。
丁致波昨天告诉我,和他同属四连的范帮祥在36号阵地上。我突然萌发了一定要去看看他的念头,他是我在当兵前就认识的唯一一个老乡,现在这样的情景下,感觉他就是我的兄弟,就是我的亲人。
跟余双说明了想法,他同意并叮嘱我:“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明白余双的担心是什么,这不是去执行任务,如果出现了意外,谁都无法交待。
在副34号与35号阵地的结合部,是一段低洼而又无人看守的交通壕,壕内到处是烂泥和积水,一团浓密的雾铺天盖地地涌来,能见度只有二三米的样子,想到越军特工对团卫生队的袭击,此时此地就是发动袭击的最好时机,紧张促使我加快步子不顾脚下的烂泥向前快速冲去。
突然我前方交通壕里快速地窜出一个人影,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本能地举起早已打开了保险的冲锋枪,对方也把枪举起来的一瞬,我们都看清了对方是自己人,我们几乎没有停下脚步,又都各自快速地向前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