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流氓皇帝-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意志力坚强。

配合纯熟?”这一系列问题将孙勇问住了,孙承宗也有些发呆。

当下孙勇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禀皇上。

这大明朝士卒的训练内容,一般就是四项内容,即骑、射、武功和阵法,如若是神机营,则还需要学习火器使用方法。

这些法子是几百年前就流传下来的,末将不知道有什么不妥啊。

如若这大明朝的士卒,个个都将这骑、射、武功和阵法训练得纯熟无比,自然是个个身强体壮、武功纯熟,那么大明朝就不用怕建奴鞑子,也不用被蒙古骑兵欺负了。

惜乎啊惜乎,这么多年以来,因为拖欠士卒粮饷,而且屯田制度废弛,导致大明士卒都吃不饱,穿不暖,将训练也松懈了下来,于是积弱不振,屡屡地在建奴鞑子面前吃败仗,就连小小的山贼倭寇,都能够在大明朝的士卒面前耀武扬威,唉……”

程真不由得又是生气又是感动,生气的是,难怪明末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了,从此以后由盛转衰,就连孙勇这样的重要人物,竟然都如此的食古不化,只知道按照古人的练兵方法来做,根本就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怎么改进。

如此一来,大明朝士卒地素质怎么会上去,又怎么能够保证兵强马壮,战斗力强悍呢?难怪明朝一败于土木堡,二败于倭寇,三败于满洲鞑子了……

但是让他感动是,这孙勇其实还是忠心为国的,不过就是都跟没头的苍蝇一样,将力气用错了地方而已。

由这一刻开始,程真下定决心,今后这两个月的时间,就泡在这京城前军营了,一定要亲自来用现代训练方法打造这支禁卫军。

当下程真沉起了脸,问孙勇道:“本朝名将戚继光将军,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练兵实纪》,其中详细的列出了各种练兵方法,难道这本练兵宝典,没有在大明军中使用么?”

孙勇嗫嗫嚅嚅的答不上来,他明显还显得有些稚嫩,这时候就招架不住了。

这时候孙承宗从点将台地边缘过来了,孙勇将刚才的问题向他叔叔,本朝最有威望的老将军孙承宗说了一遍,孙承宗忽然一跪到底,给程真连续磕头,道:“关于本朝的士卒训练,以及用兵之法,老臣有一些话一直想说,但是这些话乃是亵渎太祖皇帝及历代各位先祖皇帝,所以老臣斗胆,先请皇上恕罪。

程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下亲自过去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笑道:“老将军不必担心,祖宗之法未必适应现在的形势,所以老将军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绝对不会怪罪。

两滴浑浊的眼泪从孙承宗的眼中滴了出来,他用袖子擦去眼泪,连声道:“皇上圣明,皇上英明啊,我大明朝天军有救了!”当下孙承宗一五一十的,将他所认为的大明朝军制弊端,全部都端了出来,听得程真简直就是不敢相信:这么搞怎么打仗。

原来天启元年,努尔哈赤接连攻陷辽阳和沈阳,京城一片惊慌。

当时孙承宗在京城担任左庶子,充任讲官,因为他懂得兵法,在军中颇有些名声,所以被天启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主持大明朝地军务。

孙承宗上任后,马上上了一道长长地奏折,指出当时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主张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孙承宗认为“兵多不练,饷多不核”,就是说当时地军队训练很差,后勤供应极其混乱,就连保证士卒吃饱穿暖的粮饷都不能保证,要求朝廷注意这两个方面;

第二,孙承宗认为,当时大明朝是“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就是说,武将只有带兵临阵打仗、守卫边疆的权力,但是士卒的训练、军队的派遣、大的战略决策,都是由不懂打仗的文官来决定,这种“以文制武”的指挥策略,其实是极其错误的策略。

第三,实际上还是第二条的延伸,孙承宗认为“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是不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边疆的事情交给经略、巡抚,但是所有的决策,都是在朝堂上做出的,根本就不切合实际,边疆的将领们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指挥战事,这种“将从中御”的方式,是极其不妥的。

所以孙承宗主张,要“今天下当重将权。

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就是要选择沉稳而有谋略的大将,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权力,让他决定边疆的事务。

绝对不可以随便派一个京官甚至是宦官,就可以凌驾于边疆大将的头上。

孙承宗当时提出了这些策略,最开始天启皇帝还是大加赞赏的,但是执行下去就变了味道,根本没有人来认真考虑这些东西。

等到魏忠贤上台之后,因为多次拉拢孙承宗不成,于是借着这道奏折大做文章,指出孙承宗乃是污蔑大明朝历代皇帝,否定太祖定下的制度,后来适逢孙承宗打了败仗,于是就将孙承宗削去官职。

如若不是后来辽东吃紧,朝廷根本就不会考虑再启用孙承宗,但是这次启用之后,孙承宗根本就是心灰意冷,再也懒得去提这些兵制改革的事情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将后人(上)   

 “好!”程真猛地站起来,笑道:“孙老将军,这些话都说的非常好,朕没有你懂军事,只是有一些想法而已。

那么,你重新上这道奏折,朕放权给你去做,你必须记住,你是兵部尚书,大明朝的军制改革之事,你可以全权负责主持,如若有人敢反对你,朕赐予你先斩后奏的特权!”

孙承宗老泪纵横,再度跪了下去。

自从程真这个少年天子当政以来,孙承宗一直在观察,看要不要再次提出这些军制改革的事情,他其实一直在矛盾:一方面,这个少年天子的确是英明神武,而且能够听取下面大臣们的正确意见;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所提出来的很多东西,的确是否定了太祖皇帝的很多做法,这是触犯大忌的事情。

经过几个月的犹豫,孙承宗终于决定将这件事情说出来,今日终于能够一吐为快,而且还得到了大明天子的认可,让他怎么能够不激动。

孙承宗连连不断的磕头,激动跟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

程真笑道:“孙老将军,朕不但放手让你做这些事情,朕还会亲自来带这支禁卫军。

如若朕训练出来的禁卫军的确战斗力强悍,一万军马能够当作十万军马来用,到时候可要靠你老来推广这些训练的经验啊!”

孙承宗对于这位少年天子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动得老泪纵横,这时候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

当下连家乡话都说出来了:“诶,诶……”程真哈哈大笑道,携着孙承宗地手,众人继续走到点将台的边缘,继续观看明兵们的对决。

下午的对决依然是没有多少惊喜,给程真的印象,就是这些士卒们的单兵作战能力都不弱。

毕竟是从八万人当中挑选出来的一万精兵,这些参加对决地士卒又是通过了意志力考验的。

都不是泛泛之辈;但是,这些士卒地团队配合意识,那个叫做惨不忍睹,估计他们脑子里面就少了这跟筋……

程真看的摇头叹气,回到宝座上坐下,懒得再看了。

孙承宗道:“皇上但请放心,戚继光将军的《练兵实纪》。

之所以没有得到推广,老臣刚才也说过原因,主要是因为文官把持士卒训练。

老臣一定将这《练兵实纪》在大明朝百万大军当中推广,提高这些士卒的战斗力……”

戚继光不过是一个古代人,他也未必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当下程真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孙承宗的这个做法,但是他心中那个愿望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要亲自来训练这一万禁卫军。

将他们打造成自己想要地军队。

这时候外面忽然传来大哗之声,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范坚强在那里手舞足蹈,兴奋到了极点,就连向来古井不波的胡说,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了。

程真站起身来。

大踏步走到点将台的边缘,向点将台下面看去,不由得又惊又喜。

只见一名黑瘦黑瘦的少年明兵,指挥着二十四名明兵围成了一个圆圈防御阵型,将另外十多名明兵挡在外面。

外圈进攻的明兵,只要靠近那个圆圈攻击其中一名士卒,旁边的两名士卒立刻就支援呼应,用不得两下就将那进攻者弄倒在地上……他们配合极其熟练,不多时已将将对手弄倒了十一名,那黑瘦的明兵在中央指挥照应。

当真是进退有据。

如同一个人在行动一边。

外圈那剩下地十三名明兵,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这时候不知道该进攻还是后退。

他们的队长早已经在进攻的时候,让对方给的干掉了,这时候群龙无首,哪里知道该进还是退。

那黑瘦少年看准时机,用听不懂的话吆喝了一声,于是内圈那些明兵,从圆圈变成了剪刀一样的阵型,向外圈地明兵席卷而来。

只听到“扑通扑通”,倒地的声音不绝于耳,外圈的明兵给一个个收拾掉了,而内圈那个队的明兵却是一个都不曾伤亡,这一仗,结果竟然是惊人的25:0。

程真看得大为兴奋,对着孙勇喝道:“孙勇将军,让他们再打一场!”

孙勇一声令下,于是有第二批明兵组成队伍冲了上来,双方退到指定的位置,又开始对攻。

这第二批上来的明兵比第一批强壮了许多,也聪明了许多,为首的队长乃是一名如同铁塔一样的大汉,身体强壮得如同一头北极熊,他吆喝了一声道:“集中攻击一点,不要分散开!”

这种战略果然奏效,外圈的明兵不再盲目地进攻,而是集中力量去攻击同一个点,于是围成圆圈地那些明兵,感到吃力起来。

那黑瘦少年忽然喊了一句什么,这次程真听清楚,那是一句粤语,似乎是“牺牲”的意思。

于是内圈地明兵,那个圆圈忽然不再转动了,而是停了下来,其中一名身体稍微瘦弱的士卒吃不住进攻,给那像铁塔的外圈队长拉住,带了出来,摔倒在地上。

那铁塔队长有些放松,立刻给内圈的两名明兵勾住了小腿,然后第三名内圈的明兵再重重的撞了他一把,于是铁塔队长又倒地阵亡了。

这下内圈的明兵压力大减,那黑瘦少年指挥他们不停变换阵型,一会变成圆圈,一会儿又变成剪刀,一会儿又变成一字长蛇阵……当真是变幻莫测,不一会就将外圈的明兵又消灭了个干干净净。

这次的战国同样让人吃惊,竟然又是一个惊人的25:3,外圈的明兵全军覆灭,而内圈的明兵却是仅仅伤亡了三人。

程真看的眉飞色舞,不错,朕所想要的配合,就是这种形式,小团队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用纯熟的配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他示意孙勇再让那黑瘦少年指挥一阵,孙勇大手一挥,于是第三场比斗又开始了。

结果还是不出程真所料,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队伍,那黑瘦少年总是有法子打败对方,这次的结果依然惊人,竟然是25:1……程真哈哈大笑,对孙勇道:“让其他人继续比武,给朕宣召那黑瘦少年上来觐见!”

不多时那黑瘦少年上台来了,但见得他皮肤黑黑的,虽然很是瘦削,但是一双眸子闪闪发光,显得颇有精神。

他身躯不高,根据程真的目测,估计也只有170厘米的样子,但是站在那里显得很是稳重和老成。

那黑瘦少年诚惶诚恐的跪下,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因为刚才听到他说粤语,于是程真问道:“你是广东人,还是广西人?”

“回禀皇上,小人是广东人!”那黑瘦少年回答道,他的北京官话果然说的不好,就如同程真前世见过的那些广东人一样,大部分都说不好国语。

程真笑问道:“你们刚才演练的那些阵势,应该是二十五个人排练了很久了吧,否则不可能如此熟练?”

“回禀皇上,的确是这样的!”那黑瘦少年倒也不隐瞒,而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小人等三十多人,从家乡广东来到北京投军,向来是在一起的,这一套阵法也是训练了许久了。

今天正好好组队比试,所以就凑成一个队了。

程真哈哈大笑道:“这些阵法,是谁教给你的?”

“回禀皇上,这些阵法乃是小人的师傅教的!”那少年的回答倒是有意思,程真那里知道他的师傅是谁啊。

于是程真问他:“你师傅叫什么名字?”

“回禀皇上,小人答应了师傅的,不能透露他老人家的名字,所以还请皇上原谅才是!”那少年丝毫没有畏惧,说起话来还是不卑不亢,看样子是问不出来了。

程真也不想勉强,于是笑着问那少年道:“那么朕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小人的名字叫做袁承志!”那黑瘦少年淡淡的说道。

“袁承志!”程真猛地站了起来,又惊又喜,赶紧又问道:“辽东经略袁崇焕将军,跟你是什么关系?”在他的心中,那部《碧血剑》印象无比深刻,袁崇焕的儿子叫做袁承志,就好像牢牢的烙在了心里一般;程真心中在想:老子捡到宝贝了!

那袁承志吃了一惊,心中在想:皇上怎的知道这个秘密?这时候已经没法再隐瞒了,于是袁承志俯首说道:“回禀皇上,辽东经略袁崇焕将军,乃是小人的养父!”

果然没有错!虽然这袁承志只是袁崇焕的养子,跟那本《碧血剑》有所出入,但程真依然还是大喜过望,眉开眼笑的对袁承志道:“袁承志,你且平身罢!朕还有些话要问你,你且老老实实回答罢,答得好了,朕会重重的奖赏于你,答得不好,朕可就要重重的惩罚于你!”

(据正史记载,袁崇焕无子女,所以金庸先生的《碧血剑》中,袁承志的故事是杜撰的,此处也杜撰一个袁承志……跟正史无关,请不要觉得奇怪,不过,这个袁承志绝对不会窝囊,大家放心好了,会很强的,是流氓皇帝征战天下的好帮手……)。。。


第二百一十三章 名将后人(下)   

 袁承志吃了一惊,不过还是爬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问道:“不知道皇上有何事要询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