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流氓皇帝-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就是大明朝上下,不管是文武百官,各镇军马,还是天下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莽古尔泰被俘的事情。

民心所向,乃是将这莽古尔泰千刀万剐,以祭奠在辽东死难的同胞。

如果现在又将这莽古尔泰送回盛京去,知道真相地人都明白程真地用意,是搅乱皇太极那边的局势,不知道真相地人,恐怕是会大喊大叫,到时候全国的舆论大哗,恐怕刚刚振奋的士气又会低落下去,程真这个皇帝的威信也会受到打击。

程真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嘴角微微的翘起,道:“孙老将军思虑周详,朕的确是有欠考虑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再向辽东辽东宣布一条消息,十日之后,大明朝将在宁远城外摆设刑场,用千刀万剐之刑处置那建奴第一勇士莽古尔泰。

朕倒是要看看,那皇太极又会做出怎么样的举动!”

程真打算在刑场周围,用红衣大炮埋伏好人马,再准备好绊马索、陷阱、火枪队,专门用来对付那皇太极的军马。

如果皇太极来救,那自然最好,让他吃个哑巴亏回去再说;如果那皇太极不肯来救,大明朝的军队在两军前线这么大的举动,就不信不会影响满洲辫子兵的士气,不信那些皇太极的兄弟们不会怀疑,也不信那皇太极不会怒火中烧。

如此一来,那皇太极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程真嘴角的微笑渐渐的灿烂起来,对孙承宗道:“孙老将军,您看这个策略如何?您觉得,以那皇太极的性格,他到底会不会来救呢?”

“肯定不会!”孙承宗笑道,“皇上此计的确是大妙,那皇太极将进退维谷,但是老臣觉得此人性格坚忍,所以肯定不会派兵来钻这个口袋,但是他肯定会怒火中烧,寻找机会报仇!”

“朕要的就是他怒火中烧!”程真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三分残酷起来,在他心中所酝酿的那个大阴谋,要的就是皇太极渐渐的怒火中烧,然后一步步的落入自己的圈套,最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时候,再给他致命一击,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现在的大明朝,在没有解决火枪发射频率、火枪发射威力和火枪射程之前,如果靠训练骑兵去和在马背上长大的辫子兵比骑战,那是痴人说梦;即使有这种取胜的可能,也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就算是孙元化很快解决了火枪的技术问题,大明朝要训练出强力的火枪部队,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吧。

但是这不是程真想要看到的,程真的目光看向的是大海,是已经在这个地球上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如果和皇太极在这片陆地上纠缠太多的时间,显然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的,他不想和皇太极纠缠太多的时间,他想要在一两年之内打败皇太极,只剩下一个办法:

出奇制胜!。。。


第三百零三章 侧面交锋   

 数日之后,从辽东的间谍范永斗那里传来的消息,果然印证了程真的猜测。

原来皇太极找了一名和莽古尔泰形貌极其相似的替死鬼,然后那人在朝堂之上假装和皇太极发生争执,竟然拔刀怒向皇太极,要刺杀皇太极这个满清大汗。

当然,他是不可能刺杀得手的,于是乎被皇太极的近卫们拿下,然后打入大牢。

仅仅就在三日之内,那替死鬼莽古尔泰就被在牢狱中处死,皇太极并没有征求代善和阿敏这些贝勒的意见,就自作主张的完成了这件事,并宣布将莽古尔泰的属下的正蓝旗和镶蓝旗收归大汗所有。

代善和阿敏性格懦弱,所以虽然明明其中有些问题,但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至于其他的皇子和贝勒,如多尔衮等人,虽然很是厉害,但是年岁尚小,也没有办法和皇太极抗衡。

另外一个消息引起了程真的重视,那就是皇太极得到了金德日的全力支持,整个满洲的武林人士都跟从金德日,不遗余力的挺皇太极。

金德日的间谍组织,不只是在大明朝活动,在满洲那边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恐怖组织的形式,非常的有势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以皇太极才敢一手遮天。

程真低估了辽东的形势,皇太极和金德日的势力之大,的确处于他的想象。

如果还抱着老的历史眼光,即皇太极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位贝勒轮流做大汗。

皇太极受到另外三位贝勒爷地牵制,那是不合时宜的,显然皇太极比他预想当中的要厉害许多。

不过越是这样,程真越是兴奋,皇太极越强,那么这场历史被穿越之后的明清大战,才有意思。

到这个时代之后的生活才有意思。

他心中忽然涌起一个猜想:到底我是不是这个时代唯一的穿越者,如果还有第二个。

甚至第三个呢?那么这场游戏是不是越来越有意思,从这皇太极的做派来看,倒是真地像一个有智慧的穿越者,哈哈……

猜想归猜想,程真这不可能是真地,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因为那皇太极如果是穿越者,他不可能至今还不发展火枪技术。

要这火枪技术绝对是将来争雄世界的必要条件之一。

想到这里,程真的信心更足,他等于在玩一场作弊的游戏,岂有不赢的道理。

尽管皇太极对的莽古尔泰还是不管不顾,但是程真处置莽古尔泰地计划依然照样进行。

这是振奋军心民心,进一步树立皇帝权威的好机会,程真大笔一挥,在袁崇焕那道奏章上批了两个大字“准奏”。

于是满清一代名将莽古尔泰的命运,就这么确定下来,他成为了程真和皇太极之间斗争的牺牲品。

在处置莽古尔泰的那日,袁崇焕的宁远大军如临大敌,在宁远城外布置了数万大军,并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将十多门从北京新运送的红衣大炮架在工事之上,对准了中间地刑场;

刑场的外围,则挖掘了数百个深深的陷阱,还安排了大批的绊马索,陷阱之中布置了尖利的竹签,就等着辫子兵的战马陷进去;

在稍微远一点地宁远城后面,是5000多名精锐的关宁铁骑,他们在这里蓄势待发,如果前面的大炮和陷阱,将建奴的辫子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边马上就冲杀出去。

向已经七零八落的敌人发起勇猛的冲锋,发泄一下长久以来被压着打的怨气。

此外。

在宁远城的城里,袁崇焕还准备了数千名预备兵,只要城外的战事稍有不利,就冲出去接应,将大明的兵马迎接进城来,然后依靠着宁远城地坚固城防,继续坚守,让满洲鞑子们知难而退。

除了宁远城地布置之外,远在皮岛的毛文龙也接到了圣旨,在京城地大明皇帝命令毛文龙,准备好一切攻击的兵马、物资,一旦皇太极有向宁远进攻的企图,则马上从皮岛上岸,偷袭皇太极的后方,即盛京附近、鸭绿江边的满洲后方,让皇太极首尾难以兼顾。

这种布置可以说是铜墙铁壁,万无一失,程真心中也断定,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太极肯定不会轻易发动进攻,而他要的就是让皇太极难受,让皇太极恼火,让皇太极因为动弹不得而冒起怒火,为他将来钻进的大圈套打下基础……皇太极越是恼火,程真的这个计划也就越是成功。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程真特地里让范坚强和胡说的锦衣卫系统,通过那“双面间谍”范永斗的嘴巴,将大明朝的军力布置,全部都泄露给了皇太极,让皇太极可以清楚的敌我双方这次布置的情况,然后做出最符合他利益的判断。

这种做法,第一是让那在满洲做间谍的范永斗更加安全,更加得到皇太极的信任,第二就是让皇太极肯定不会对宁远发动进攻,肯定会坐在家里生气,在哪里想着把这次吃的亏扳。

皇太极果然没有让程真失望,在莽古尔泰被行刑的当日,满洲前线的辫子兵一方毫无动静。

皇太极果然是坐在家里,坐视的亲生骨肉,被大明朝的刽子手所千刀万剐,而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让袁崇焕松了一口气,也让皮岛的毛文龙松了一口气。

程真收到袁崇焕复命的奏折,一边看一边微微而笑,这是一场双方首领的策略交锋,是看不到的战场,但是其中的尔虞我诈,其中的策略和凶险,丝毫不亚于一场大战。

他可以猜想得到皇太极的神态和心思:在凶神恶煞一样的刽子手,挥刀割下莽古尔泰身上一块肉的时候,在刑场上的莽古尔泰,那双铜铃一样的大眼睛,恐怕会死死的盯着东方,盯着远方的盛京,然后在眼中满是被抛弃的悲哀。

莽古尔泰被千刀万剐,痛的是莽古尔泰的身体,但是远方的皇太极,肯定也是心如刀割一般极其难受,毕竟是血肉至亲啊!他会一边难受得攥紧巨大的拳头,狠狠的击打在桌子上,将桌子上的茶杯都震得掉落在地上,一边还会在心中暗地里发誓:崇祯,将来我皇太极一定要让你百倍的偿还。

程真微笑着对孙承宗道着兵部再拟一道命令送到辽东去,让袁督师将那莽古尔泰的骨灰,还有莽古尔泰用过的一些遗物,派人送到多尔衮的军中去。

”这一招还是离间之计,那本来就和皇太极面和心不合的多尔衮,看到了莽古尔泰的一些遗物,恐怕会有一些想法罢。

孙承宗脸上也露出微笑,道回禀皇上,这兵部的命令不必送到辽东去了,再过得几日,辽东督师袁崇焕将军就要回京城,来向兵部复命了。

“哦!”程真眼中放出了亮光,大名鼎鼎的袁崇焕竟然要回到京城来了,这次将是他这个冒牌货的崇祯皇帝,第一次看到这位明末历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星星,这个性格如同烈火,行事也如同烈火一样的将军,究竟会长得样,他和做事又是样子的神态?想起这些问题,程真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

金庸曾经评价袁崇焕道袁崇焕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严格的军事观点来看,他也不是韩信、岳飞、徐达那样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

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点,然而他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了所有的将士,将他的英雄气概带到了每一个部属身上。

他是一团熊熊烈火,把部属身上的血都烧热了,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烧炼成了一支死战不屈的精锐之师。

每次想起袁崇焕的事迹,想起袁崇焕这个人,程真就心潮澎湃,他马上决定了,这次一定要给袁崇焕最高规格的待遇,就是要单独在皇宫中接见袁崇焕,然后如同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一样,向袁崇焕询问平辽的方略。

当下程真就对王承恩道王承恩,吩咐下去,让皇宫内的太监宫女都准备好这接待事宜,朕要用最风光的礼节,来接待这位劳苦功高的袁督师,朕要让天下的百姓都,朕想早日平定这辽东的建奴鞑子,重振我大明朝的军威,还我百姓安宁!”

王承恩低首领了命令去了。

程真转头问孙承宗道请问孙老将军,那袁崇焕何时到达京城!”虽然程真是皇帝,但是他已经放权给了孙承宗来处理兵部的大事,所以很多细节上的事情并不,都是孙承宗和几个信得过的大臣在安排。

“回禀皇上,从宁远到京城,快马加鞭,约莫两三日可以到,袁崇焕将军性如烈火,应该是在后日到达京城!”


第三百零四章 辽东烈火   

 两日之后清晨,那袁崇焕已经来到了京师,他是提前一天到达京师的。

让整个京城百姓、文武百官和程真这个皇帝颇为吃惊的是,那袁崇焕带来了一个人头。

这人头不是别人,竟然是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韩爌唯一的儿子韩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袁崇焕来京师的路上,就在京城附近的廊坊一处小乡村,碰到了韩爌的小儿子韩立。

这个韩立乃是韩爌五十岁的时候才得到的儿子,当作掌上明珠一样的看待,所以平日里难免有些惯着他,任由他胡作非为,韩立从小就学会了吃喝嫖赌,简直就是无恶不作,若不是韩爌时常有家教管着他,恐怕要发展到上朝廷来杀皇帝了。

韩爌担心这个小儿子会惹出大的是非来,让残酷的皇帝知道,肯定吃不了兜着走,肯定是死路一条。

于是将儿子送到京师附近的廊坊,请了一帮人管教他,可惜的是,还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那一日,韩立在廊坊乡下见到漂亮的民女,心痒难耐,于是指挥一帮家奴冲上去强抢民女,在激励的搏斗中,那个民女的哥哥给打断一条腿。

巧就巧在上京复命的辽东督师经过,正好碰到了这件事情。

袁崇焕哪里能够容忍这等人间不平之事,性如烈火的他,马上下令手下的几名将领和侍卫一拥而上,将韩立和那帮家奴抓了起来,揍了个落花流水……

韩立很是嚣张的自称“韩阁老”地儿子,而且言语中对袁崇焕这个其貌不扬的乡下人非常不敬。

袁崇焕知道韩立乃是韩爌的儿子。

而且那民女的哥哥竟然给打断一条腿,然后又被韩立那些嚣张至极的言辞激怒,当下抽出佩剑来,一剑就将韩立这个纨绔子弟的脑袋剁了下来。

这件事情震动了整个京城,袁崇焕如同烈火一般的性格,丝毫不加考虑就动手杀人地气魄,震惊了京城里面的每一个人。

包括程真这个皇帝。

在大多数人看来,那韩爌地小儿子韩立固然是罪有应得。

但是罪不致死,而且更关键的是,就算是要杀死韩立,也不应当由袁崇焕来动手,更应该由刑部来处理这件事情。

袁崇焕此举,显得有些过于鲁莽。

不过程真却明白了几分,这袁崇焕果然如同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

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物,他就是一团照亮了明末灰暗天空的烈火。

也许换了另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

更让程真感到吃惊的是,袁崇焕竟然对韩爌也是不依不饶,在这一天地早朝之上,袁崇焕见过皇帝之后,站起来立刻就大声的斥责韩爌教子不严,然后回头抱拳对程真大声说道:“微臣袁崇焕启奏皇上。

这韩爌身为内阁首辅兼任礼部尚书,乃是大明朝廷的第一重臣,竟然如此放纵自己的儿子胡作非为,实在是罪不容赦,所以微臣要求皇上重重的责罚这韩爌,以正民心。

虽然袁崇焕这个举动做得很过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