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程真连夜写了四封信,第二天就交给了范坚强,让锦衣卫系统分别将信送给陕西的铁公济、宣大一线的熊文灿和河南的洪承畴,还有北京的孙承宗和史可法,让他们按照改变后的计划行事。
这一天,探子的消息传来,沐王府已经在南昌和九江开始集结,打算沿着水陆两路东下了。
他们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分做水陆两路,已经就要出发了,先锋的队伍打出了旗号,那就是:诛灭暴君,替天行道……
程真嘴角泛起了一丝冷笑,心想: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第三百五十章 战略布局
程真嘴角带着微笑,缓缓的问范坚强道:“沐王府水陆两路大军东下,总人数是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
其他的事情,朕都不关心,朕只想问两件事情:第一,沐王府可曾经在长沙,南昌等地开始募兵;第二,沐王府军队,还有桂王爷军队所使用的武器,他们的火器配备是否很多,火器是否足够精良?”
从容不迫的微笑,依旧保持在程真的脸上,程真大手轻轻的在旁边的椅子上拿起来一碗茶,掀开茶杯的盖子,轻轻的拨了两下。
范坚强和王承恩对望了一眼,还有下面等着候命的南京兵部尚书王爵,三人心中都感到一阵不可思议,甚至感到奇怪,因为小皇帝太镇静了,镇静得有些可怕。
如今南京城里只有二万人不到,大部分都是熊文灿率领的败兵,而在南昌,沐王府的大军足足有二十多万,数量悬殊至极,如果沐王府大军挥兵东进,将南京包围起来,纵然南京城墙再坚固,小皇帝再神奇,也不可能守住南京。
到时候,肯定是南京城破,小皇帝成为沐王府的阶下囚,大明朝从此乱成一团,直到灭亡。
王爵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小皇帝怎么都不像那种糊涂透顶的人,他怎么会做这种昏庸的事情?
程真喝完茶,示意范坚强开始说,范坚强稍微平静了一下心情,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猥琐笑容。
跟随小皇帝已经有两年多了,范坚强觉得小皇帝越来越神奇。
他心中对于小皇帝有十足地信心,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也相信小皇帝有办法应付,所以心中根本就没有王爵那么多担心。
当下范坚强缓缓说道:“回禀皇上,根据探子的确切消息,沐王府已经开始派人在长沙、南昌等地募兵,而且委派了几个老将负责此事。
可能是打算长期的在湖广和江西立足。
至于沐王府大军的火器配备,则根本不足为虑。
他们配备的火器极少,而且大多数都是沐王爷沐英时候流传下来的,两百多年了,这些火器依然没有任何改进。
程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从微笑变成了大笑,他连声道:“好,实在是太好了。
”下面地王爵。
范坚强和王承恩三人,互相之间望了一眼,又是一阵愕然。
沐王府在湖广和江西招兵买马,就算是没有好的火器,也是一件很让人头疼地事情,为何皇帝还要说好呢?
看到他们三个目瞪口呆的样子,程真也懒得管太多,这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于是程真问那王爵道:“王爱卿,夜已深,你还有何事要跟朕说的,赶紧说罢!”王爵支吾了一下,想说又不敢说,他生怕自己说出来。
破坏了皇帝的好心情,然后惹得皇帝发火。
程真轻轻的“哼”了一声,道:“说罢,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于你!”
听到这句保证,王爵这才壮着胆子,结结巴巴的说:“启禀皇上,这个……这个南京城的兵力空虚,而且防备松弛,沐王府有二十万……万大军。
如果从江西杀过来。
这南京城恐怕保不住啊!所以……所以老臣斗胆,请皇上御驾回京城。
切不可在南京这等危险之地久留啊!”
“哼!”程真甩了甩袖子,一副震怒地样子,喝道,“朕说过,南京城在则朕在,南京城亡则朕亡。
王爱卿,此事你不必再提了,如果朕这时候离开陪都南京,将来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太祖皇帝于地下。
既然你知道南京城防备松弛,你身为南京兵部尚书,那么朕授权你组织军民,加固南京城防,务必在沐王府大军到达南京城下之前,完成此事!”
王爵心中一阵虚汗,还没来得及回答,程真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王爱卿,你对于朕的圣旨,难道还不敢听么?”
王爵满头大汗,赶紧点头应答,他壮着胆子,又道:“皇上,请恕老臣直言,如果皇上要固守南京,为今之计,必须从北方调兵南下支援,否则……”他看到皇帝的脸色并没有丝毫不悦,于是继续往下说,道:“只有从北方调兵南下,才能从侧翼威胁沐王府,南京城才能保全!臣斗胆,请皇上下令北方援兵南下。
“那依你来看,朕应该从哪里调兵南下啊!北方的宣大防线,还有辽东防线,都有重兵驻守。
以王爱卿的看法,从何处调兵更好呢?”程真心中一阵好笑,这王爵误打误撞,算是进入了那个对付皇太极的大计划了,既然如此,就让他来做黄盖,朕来当周瑜。
“老臣觉得,应该从宣大防线调兵。
第一,这宣大防线只是用来对付蒙古铁骑,如今蒙古人和大明朝交好,所以不必担心。
第二,宣大总督熊廷弼大人手下兵多将广,调出来一部分人马南下,不会伤筋动骨;第三,熊大人用兵如神,名声赫赫,有他出马,一定可以马到成功,将沐王府击败!”王爵此人虽然胆小,但是对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很深。说到这些行军打仗地东西,真是有理有据,非常精通。
程真心中暗笑,脸上的笑容却已经停止,一本正经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回去写个奏折,明日朝堂上朕会召集众大臣,从长计议!王爱卿呐,你果然是个人才,以后朕要多重用你才是啊!”王爵大喜过望,没有想到斗胆的几个建议,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怪罪,反而得到了赏识。
他心中盘算,连夜回去写奏折,然后连夜回去串门,让南京的大臣们,都极力支持这个建议:调熊廷弼地宣大精兵南下,救援南京。
将来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沐王府被击败了,他王爵也是大功劳一件啊!王爵想着想着,脸上露出了喜色!
王爵走之后,程真在范坚强和王承恩的陪同之下,来到南京城皇宫的一处别院。
那别院无比安静,周围都有重兵把守,暗处还有锦衣卫和大内侍卫中的高手放哨,可以说是防备森严至极。
范坚强甚至相信,如果有一只苍蝇从这里飞过,也会被卫士们用暗器打下来。
程真单独走进一处房间,范坚强和王承恩在门外看守。
就这种防备森严程度,恐怕就算是沐老太那种高手前来刺杀,也要费一番功夫才能闯进去,所以程真十分放心,他收敛了脸上的微笑,木着走进房中。
那房中跪着一个人,正呆呆的看着对面的一张硕大的地图,在那里静静的思考,但是眼中一片迷茫,百思不得其解。
那人赫然竟是在江西打败仗的熊文灿,熊文灿回到南京之后,虽然群情激奋,南京城地很多官儿,都要求将败军之将熊文灿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但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直派他主持南京防务,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地大战。
熊文灿心中知道,他只是皇帝的棋子,皇帝心中肯定还有一个大计划,但是他又不敢去问,所以一直窝在心中。
等到今天,朝野上下得到了沐王府即将东进地消息,南京城危在旦夕,熊文灿终于忍耐不住,进皇宫向程真这个皇帝谢罪。
毕竟,他在南昌打了败仗,大明官兵死伤了一万多人,这是无法逃避的事情,作为主帅,熊文灿必须承担这个罪责。
更重要的,熊文灿想问问皇帝,后面究竟该怎么做?
没有想到的是,程真没有责怪他,只是让他这间静室来面壁思过。
熊文灿在这里跪了大半日,看着那副地图,若有所思,但是心中不敢全部肯定。
他虽然绝顶聪明,但是很多东西毕竟还是不敢确定,他跟程真不一样,他毕竟没有程真那么多的历史方向感。
“熊文灿!”程真笑道,“你想通了么?如果你想通了,那么你应该知道后面应该怎么做!明日里,南京兵部尚书王爵,就会上书,请求朕下旨让熊廷弼将军带兵南下,支援南京。
到时候,你应该知道怎么做罢!”程真脸上的笑容越发神秘。
熊文灿苦苦思索,都已经忘记了向皇帝请安。
程真也不怪责他啊,也不去打搅他,只是指了指那副地图上的几处兵力布局点,笑道:“你仔细看看罢!想通了,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那地图上,大明朝军队的布局点,都用绿色标示;而沐王府的兵力布局,还有皇太极的兵力布局,甚至倭寇的兵力布局,都用红色标示;中间势力,譬如蒙古和朝鲜,都用蓝色标示。
熊文灿看到,大明朝在广东,在四川,竟然有两处绿色的点,那就是说,小皇帝在四川和广东已经布置有兵力了,要知道,这两处地方可是沐王府大军的侧翼。
另外,南京附近的松江,也有一处绿点,也有大明朝的兵力布局。
也就是说,小皇帝在南京附近还留了一手。
熊文灿若有所思,这时候小皇帝微笑,再次提醒了一句,道:“有时候下棋,可不能只看着南方,不看北方啊!你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离开这个地方,明日里朝堂上,朕希望看到你的作用!哈哈哈哈哈……”
小皇帝飘然而去,熊文灿将目光投向了那地图的北方……
第三百五十一章 苦肉计
第二天早上,程真从王承恩那里得到消息,说是在天亮以后,熊文灿才从那间房子离开;而且,熊文灿离开的时候,脸上满是微笑,神情显得颇为放松和喜悦。
程真心中大喜,如果熊文灿经过这一夜的思考,的确是想通了,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等于这个绝密计划又多了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一个可以用来行军打仗的将才。
于是程真开始沐浴更衣,今天要在南京的金銮殿上朝议事。
这个决定昨日就已经通知到了南京城的文武百官,这些官儿们都,这次上朝议事肯定跟沐王府挥军东进相关,非同小可,所以他们很早就起来开始准备上朝,很早就来到了朝堂之上,等待皇帝的驾临。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成为了陪都,虽然还保留有六部等和北京基本一样的政府部门设置,但是这里的六部官员,大多数都是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权,官儿们根本就体会不到身为朝廷要员的感觉。
这次崇祯皇帝南下陪都,多次在这里议事,他们才开始体会到了一些“朝廷要员”的感觉,所以都是颇为兴奋;更何况,这次议事关乎南京城的存亡,关于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这帮官儿都积极得很。
程真看到这番景象,心中暗笑,他想要的就是这么一种局面,要让近日的朝议变得隆重、正式,越是隆重,越是正式。
那么对于外界的迷惑作用就越大。
所以他已经穿上了最隆重地天子冠冕,在仪仗队的簇拥之下,来到金銮殿正中坐下。
然后就是王承恩主持上朝仪式,众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朝堂上钟鼓齐鸣,热闹非凡……直到这些繁文缛节搞完,众官儿们都累得不行的时候。
才开始议事。
不要说下面那些跪着的百官了,就连程真都觉得。
实在是太繁琐了。
他在北京的时候,已经很少上朝了,即使上朝也很随便,几曾像今天这般隆重。
正是因为这种隆重气氛的烘托,所以后面的议事也变得隆重了许多。
程真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话题,那就是:沐王府二十万大军反叛,联合了桂王府。
如今即将要兵临南京城下,大明朝的陪都在生死存亡之间。
然后,希望朝堂上地文武百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拿出最好的办法应对面前的危局。
最后,程真还特地站起来,对群臣道各位爱卿,如今局势危急。
望各位爱卿抛弃成见,为国出谋划策,他日平定叛乱,各位卿家当居首功。
各位爱卿,拜托了!”说完,程真装作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居然对着金銮殿下面的群臣拱手弯腰行礼!下面的群臣都大惊失色,皇帝的回礼他们哪里受得起,一个个赶紧跪下去,直呼罪过——要皇帝给他们行李,岂不是罪过。
程真脸上还是那副无奈地样子,叹了一口气,但是心中却是笑开了花。
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沐王府、皇太极,还有大明朝廷的敌人,都只会一点:大明朝的那个小皇帝。
真的是黔驴技穷。
没有办法,所以才会如此低声下气的求群臣出主意。
有皇帝如此折节行礼、。
众大臣心中热血沸腾,开始热火朝天的出主意。
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属于东林党一脉,所以讨论起事情来,唾沫横飞,无比积极。
一,朝堂上就好像变成了辩论赛现场,大臣们讨论得无比的激烈,争吵得不可开交……
场面虽然混乱,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逃跑派,以南京吏部尚书石纹公为首,他们的理由是,南京城兵力空虚,整个大明朝地南方都兵力空虚,以熊文灿率领的败兵,还有禁卫军的三四千人,总共才两万多人,如何能够和沐王府的二十多万大军抗衡。
所以,为了皇上的“龙体安危”,他们建议暂时避敌锋芒,向北京撤退,调集了北方的大军,再南下反扑,收回陪都南京。
另外一派是坚守派,以南京兵部尚书王爵为首。
这一派地理由是,南京城乃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都城,虽然后来成祖皇帝将都城迁往北京,但是南京依然有崇高的地位。
如果南京城丢了,大明朝的脸面丢尽不说,还会让叛军士气高涨,大明朝的官兵百姓士气低落,如果叛军再趁机北上,甚至可能导致大明朝亡国灭族。
王爵大声训斥,说那些逃跑派,都是只顾的身家性命,鼓动皇帝逃跑,实际上是为了而不是为了朝廷,简直就是一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王爵这话一出口,那帮逃跑派的官儿们都不满意了,于是争锋相对的驳斥起来。
他们认为王爵脑子不清醒,用二万多兵马去对抗二十万,是拿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