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打起了呼噜之声。
还好有一名守卫惊醒,猛然间抬眼一看,竟然是当今天子的车架到此,身后还跟着十多名身着锦袍地官儿,那些官儿的衣服腹部,都画着不认识的动物,看样子品级都不小。
这守卫不由得吓了一大跳。
慌忙不迭的赶紧磕头,同时高喊道:“皇上驾到。
皇上驾到,诸位大人赶紧出来接驾!”
程真微笑,直接带着大臣们走进了翰林院,十多名慌慌张张从房子里面跑出来的官儿,一个个衣冠不整的跪倒在台阶上,走廊上,院子里。
口中山呼万岁。
其中有些官儿,可能是已经习惯了皇帝从来不驾临的事实,竟然连朝服都没有穿;还有些官儿,则是穿着朝服,没有戴帽子……简直就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程真心中好笑,也不怪罪他们,亲自开口问道:“众位卿家辛苦了,都请平身罢!朕问一句。
你们当中,又有哪一位是徐光启徐老先生?”
众官儿哪里敢起来,不但如此,而且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回答,似乎没有人知道徐光启这个人似地。
程真有些纳闷,于是将刚才那句话又问了一遍。
还是没有人回答。
这时候铁公济走过来,小声道:“皇上,这些大人当中,似乎没有微臣的师父在内!微臣地师父让微臣不要来打搅他的研究,所以微臣有数月没有来过这翰林院了,具体情况也不清楚!”
还是有一名官儿抬起头来,道:“皇上要找的,莫非是那个疯老头儿么?翰林院的所有人都在这里,除了那个疯老头儿之外!”
铁公济道:“你说的是哪个疯老头儿哦?”
那官儿道:“翰林院有一位老先生,每日里都不在房中编修典籍。
而是跑到后院去栽种什么水稻麦子。
这几日貌似是到了秋收的时候,那老先生应该在后院。
微臣是新来的。
所以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姓甚名谁!”
旁边另外一名官儿大着胆子道:“微臣知道,那老先生貌似就是姓徐,微臣这就去将他抓来见皇上!皇上您请稍等,微臣这就过去!”
程真赶紧挥手制止他,道:“慢着!你们都在这里等罢,铁公济,你跟随朕进去见这位徐老先生!”说完,他恭恭敬敬地提起袍子的下摆,慢慢的走了进去,铁公济则紧紧跟在身后。
两人穿过大堂,再穿过一条走廊,终于来到后院,但闻水声淙淙,秋风阵阵,很是凉爽。
“哈哈!终于收获了,终于收获了!”空气中传来一个声音,那声音显得中气十足,饱含了喜悦之情。
铁公济闻言大喜道:“是了,这就是微臣的师父!”
两人加快脚步,转过一颗大树,看到一处比较空旷的空地,地面上铺着石块,平整至极。
一个白发老头儿正坐在一张板凳上,看着眼前的一个箩筐大笑,他手中捧着一把麦子,不时的去闻那些麦子的香味,再不时地发出喜悦的小声。
铁公济叫了一声:“师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那白发老头儿回过头来,看到了眼前的少年天子,不由得激动至极,赶紧给程真磕头行礼,口中道:“微臣不知皇上驾临,死罪,死罪!”
程真亲自跑上去,将徐光启扶了起来,笑道:“老先生乃是国之栋梁,何罪之有。
朕刚才听到老先生开怀大笑,想必是有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否可以告诉朕一声呢!”他目光炯炯的看着徐光启,满是期盼之意。
徐光启受宠若惊,手臂都开始缓缓的摇晃起来,他指了指那箩筐中地麦子,道:“微臣在这翰林院的后院中种了一块麦子,经过多年试验,终于找到了最好的耕种方法,将这麦子的亩产量从三石提高到了五石。
皇上您请看这箩筐边刻着的刀痕……”
程真侧过脑袋看去,只见那箩筐旁边,刻着先后有五道刻痕。
徐光启道:“这最底下的一道刻痕,乃是最初的产量,那时候只有亩产三石。
微臣经过多年试验,慢慢的将这亩产从三石提高三石五斗,再到三石八斗,再到四石五斗,最后到今年的五石之多,终于算是大功告成了!”
明朝时候。
一石约莫相当于现代地70公斤,北方地麦田一般都是亩产三石,也就是200公斤上下。
这徐光启竟然将亩产量提高到了五石,也就是350公斤上下,足足提高了有70,就算拿到程真地前世21世纪,这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程真不由得欣喜若狂,对那徐光启道:“徐老先生。
朕不管你是如何实现这些亩产提升地,朕只想问你一句,这些种子这些经验是否可以推广到全国?”
徐光启喜出望外,道:“这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微臣拼着这把老骨头,想冒昧的问皇上一个问题,您是真地打算将这些种子和经验用到全国么?微……微臣是……是不是在……在做梦?”他的声音都开始颤抖起来。
说到最后地时候都变得有些结巴起来。
看到程真肯定的点头,加上铁公济在一边很是肯定的说:“老师,皇上雄才大略,弟子已经得到皇上的重用。
皇上这次专程来翰林院,就是亲自来请老师去工部担任工部尚书一职,专管大明朝的科技、农业、手工之事,这不是做梦,这是真的!”
徐光启忽然哇的一声。
就跟孩子一样地哭了起来,仿佛心中有无尽的委屈,根本就顾不得有一个皇帝在身边。
在皇帝面前这般无礼,那是死罪啊,铁公济赶紧跪下,给徐光启求情道:“皇上恕罪。
皇上恕罪,老师一时心情激动,所以控制不住,还请皇上恕罪!皇上您有所不知,为了推行这些水稻和麦子种植之法,老师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那年更是差点被阉党打死……”
原来徐光启进入翰林院以来,发明了不知道有多少样新奇的物事,他更是抽出时间来研究提高水稻和麦子产量的问题,首先在提高水稻的事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将水稻的产量从亩产四石提高到了六石。
徐光启满心欢喜。
打算将这些东西进献大明朝,然后在全国推广。
那时候收到奏折的是魏忠贤手下的官儿周应秋。
这周应秋一看就判定,徐光启这是妖言惑众,而且他一个小小地翰林院编修,竟然敢大言不惭,说可以让天下的百姓都不会饿死,敢情是把他自己当神了。
那周应秋心想,这天下只有一尊神,那就是我们的九千岁魏忠贤大人,哪里还能容得下你这尊神?当下马上下令,派人到翰林院将徐光启狠揍了一顿,将那份奏折丢到了垃圾之中;徐光启身子骨本来就不是很结实,这一顿打差点就要了他的小命。
从此以后,徐光启在翰林院饱受冷眼,其他官儿们也懒得管他,就当他是一个多馀的人。
徐光启干脆潜心于各种研究中,又积累了不少心得,他心中打算,只要将麦子的亩产量提高到五石,就算是完成了此生地最后一个研究目标。
他打算等这个目标完成之后,就开始潜心的写一本书。
既然朝廷不需要他的经验,他的研究和发明,他相信世上总有人需要,种田的老百姓会需要,做手工的小工匠会需要,做建筑的泥水匠会需要,还有边关的将士也需要……而且,这本书必将是流传千古。
程真笑道:“徐老先生,朕一定会全力的支持你的理想,朕给你这本书赐一个名字……恩,就叫做《农政全书》,这名字何如?”
徐光启又惊又喜,大声道:“多谢皇上,皇上实在是神奇之至,因为微臣想到地就是这个名字!多谢皇上,多谢皇上……”
程真道:“朕不但会支持你写这本书,还会支持老先生你将这本书地经验推广到全国!朕相信,有了老先生你的经验,这天下地老百姓再不会饿死,大明朝也会国泰民安,所以朕很有诚意的来请老先生出山,担任朕的工部尚书一职,不知道老先生意下如何?”
徐光启老泪纵横,连连磕头,再次跟孩子一样,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程真有些好笑,对铁公济道:“铁公济,你的老师心情激动,可以理解。
朕这就出去了,你劝劝你的老师,一会出来接旨,朕有重重的封赏!”
※※※
王承恩捧着圣旨,跪在他下面的乃是徐光启和铁公济两人,徐光启眼眶还有些湿润。
王承恩大声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编修徐光启,才干卓著,知识渊博,素性忠良,爱国爱民,今特擢升为工部尚书,赏赐白银三千两,绸缎一百匹,京城府第一座,领大明朝农桑、手工和建筑等诸事,钦此!”
徐光启和铁公济赶紧跪下接旨,徐光启颤抖着双手结过圣旨,高声道:“老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旁边的众位大臣都是羡慕不已,都在想:这徐光启在六十五岁的高龄,忽然一下子从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不知道升了多少级,变成了工部尚书,实在是恩宠至极,荣耀至极。
而且,是皇帝亲自来请他出山,这份面子可谓真的是大!
旁边的御史赶紧拿毛笔记录:“九月二十七日,帝亲自驾临翰林院,请徐光启出山,擢升为工部尚书,赏赐无数,恩宠一时无两。
徐氏光启受宠若惊,谓以死命报效!究起原因,乃徐氏光启善耕也!”
这一日,大明朝的崇祯皇帝率领内阁重臣亲自请徐光启出山,赏赐无数,擢升为工部尚书,其中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徐光启会种田!经过程真故意的炒作,加上各地衙门的塘报抄送流传,此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接着,程真立刻颁发了第二道圣旨,宣布,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如徐光启这般录用,此举如同开了锅,也马上掀起了一股特殊人才进京的浪潮。
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了,但是,程真亲自赶赴翰林院请徐光启一事,实在是做得漂亮至极。
※※※
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快要天黑了,程真一身轻松,心想:基本上,以后的朝政就不用我负责了。
孙承宗、史可法、韩爌、铁公济、乔允升和周顺昌等人,会将朝政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至于徐光启、孙元化、王徵、铁公济等科技人才,毛文龙和郑芝龙这样的大将,应该会将水军训练得妥妥当当。
老子就等着国家有钱,船坚炮利,然后出去爽了,哈哈!
眼下呢,先去找皇后姐姐吧,趁着还没有天黑,带着她去观音庙求签,然后……他心中忽然想起一事,对王承恩道:“老王,朕吩咐你的那件事,可办好了?”他说的是将观音庙的所有签,都换成上上签的事情。
王承恩眉开眼笑,笑得也很是奸诈,道:“回皇上,奴才让范坚强去了,这等事情,他会做得很得心应手的!”程真也跟着奸诈的笑了起来,心想,是啊,这范坚强才是做这等委琐事情的好人选啊!
第一百三十九章 邪恶心思
程真带着一脸邪恶的笑容,怀着龌龊的心思,回到了坤宁宫,打算带着皇后前去那观音庙之中求签。
范坚强那龌龊的家伙,已经将观音庙中所有的签,都换成了上上签,只要皇后前去求签,嘿嘿……拿到的肯定是上上签,那么程真就可以对皇后为所欲为了。
然而,让程真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他刚刚走到坤宁宫的门前,就狂风四起,阴云密布;他刚刚走进坤宁宫的院子,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他快速几步跑到厢房旁边的走廊上,那瓢泼大雨就已经落了下来,雨声哗哗,一风雨大作,天地为之失色。
程真苦笑不得,推开房门见到皇后,皇后笑吟吟的坐在床前,白衣胜雪,更显得明艳无方。
看到他进门,皇后赶紧迎了上来,笑道臣妾等皇上等了很久了呢,皇上,如今这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今日里看样子是不能去求签了。
天色已经黑了,风雨又如此之大,看样子是不能去求签了。
程真脸上露出苦笑,但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将皇后拉到怀中,从背后将皇后抱住,双手紧紧的扣住皇后胸前那一对坚挺,然后将皇后的俏脸扳转,一阵激烈的吻,亲吻得皇后几乎喘不过气来。
皇后娇躯一阵阵发抖,挣扎着道皇……皇上,放开臣妾吧,让臣妾给你去做几个菜,晚上臣妾陪你饮酒吧……晚上,只要不是那件事。
你想样都可以……真的,想样都可以啦……啊,不要摸那里……”
原来程真已经将魔手伸向了皇后地最关键地带,皇后将程真的手拿开,在他手背上轻轻的掐了一记。
程真哈哈笑道去吧,嫣姐,多给朕做几样好菜!”他想了想。
咬住皇后的耳垂,用更小的声音道今天夜里。
你要用手和小嘴,多给朕服务几次,么?”
皇后“恩”了一声,挣脱开他的怀抱,小步快速跑开到隔壁去了。
程真缓解了一下情绪,让某个地方放松下来,这才走到窗前。
推开窗户。
冰凉的雨水随风飘洒进来,打在他地脸上,那是一种冰凉清爽的感觉,程真心想:这大明朝就是一盘棋,而我就是主宰这盘棋走势地上帝,皇太极、西洋人、日本人、朝鲜人,等着吧,只要有朕在。
你们的头颅将成为朕的战利品,你们的土地将成为朕的后花园,你们的金银珠宝将成为朕赏赐给忠臣良将的玩物,你们地将成为朕的玩物!
空中一道闪电撕破了长空,紧接着是轰隆隆的雷声,仿佛要将大地震得裂开来。
在闪电的映照里。
在雷声和风雨声交织的威压中,程真第一次感到了心中无边的豪气,对着窗外的风雨放声大笑起来。
※※※
第二日正是九月二十八日,也是三位王妃进宫的日子,天公作美,经过一夜风雨之后,在早晨地时候天气放晴,再次变得阳光明媚起来,加上微微的秋风阵阵,更加显得秋高气爽。
这一日程真早早就爬起来上朝了。
并非为了其他的事情。
第一是正式宣布昨日发布的多道圣旨:宣召扬州推官王徵进京,封王徵为工部侍郎;宣召登莱巡抚孙元化进京。
封孙元化为工部侍郎;擢升翰林院编修徐光启为工部尚书,赏赐徐光启白银三千两,绸缎一百匹,京城府邸一座。
程真想了想,又补了一道圣旨,就是升袁崇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