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何处 安意如 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人何处 安意如 TXT-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们往往被女鬼的异艳和恐怖所吓,对故事里的其他人不甚留意。即如《画皮》里的周迅轻而易举抢尽风头,理所当然被视作第一女主角。可正如赵薇所饰的义胆贞妻一样,王妻陈氏是一个并不锋芒毕露却让人过目不忘的女人。
  一开始,她的性格并无特色,对丈夫的不忠行为几近无原则地包容忍让,明知丈夫藏了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在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小心规劝,多半是怕人家找上门来惹麻烦上身,并不是真的介意丈夫背着自己做了不忠的事。
  当王生发觉女子是女鬼,终于*烧身死于非命时,是陈氏不离不弃,苦求道士指点复生之术,又为了他,在街市受人百般凌辱。她的所作所为,让人看清了她深藏的爱,如果她不是死心塌地深爱王生,她是不会如此义无反顾的——她的没有原则也突然间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不可原谅了。
  她是忠贞的,不管伴侣是否忠贞,她都是忠贞的,这就很难能可贵。如周慧敏对倪震,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我认定了他。
  很多人,太习惯以绝对标准去要求别人,恨不得,我对你一心一意,你就要对我全心全意,否则就是辜负,一旦辜负就罪该万死。事实上,人的心各自长在自己身上,再近距离也隔着血肉,没有对称的付出。
  忠贞守候是陈氏表达爱的方式。她并没有据此来要求王生一样做到。她不善言辞,更不像女鬼那样具有一副绝美的皮相,拥有*的诱惑力。对陈氏而言,她唯一的力量是忠贞不渝。他是她用尽心力拽回人世的。他回转,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可想而知,当王生复活后,她是不会计较他过往的不忠的。便如电影里,王生对小唯说:“还给我……如果你爱我,把佩蓉还给……”他是一样的心思。
  这男子的拒绝终于使涉世不深的狐妖明白,她不顾一切的靠近是爱,但她为了爱不顾一切肆意伤害,以为越过了界,她就可以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大错特错了!人除了爱,还有更重要的坚持和责任。
  爱是永世不可忘的,却是可以放弃的。为了你爱的人,放弃掉。
  

清醒的高贵(1)
看了一本书《莲灯微光里的梦》,陈学勇写林徽因的。
  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对她有抵触——并不知会因此了解一个更为深邃全面的她。
  被称为才女的人,常常名不副实,深信能够担当才女这个名号的人,通常不需要这个庸旧的名号来装点,就像拥有一件蜂腰的蓬蓬裙,将自己费力地塞进去,还要做出很得体很优雅的姿态来,这个标准实际不具备个性,它只体现一种流行的社会审美。而才女这个名号,通常只代表无关的人的期许,你一旦被称作才女,就应该拿才女的标准来评断你,尽管这标准本身内容匮乏,并无意义。
  人们熟知的林徽因,是大家闺秀,社交名媛。林长民的女儿,梁启超的儿媳,梁思成的太太,陆小曼的情敌(不管她自己是否承认)。长袖善舞的梁太太,是众人眼中毋庸置疑的美女,那副容貌放在任何一部言情小说里做女主角亦不逊色。因为同京派的文化人走得近,她也开始创作,勃发的激情使得她在不长的时间里跻身文坛。尽管她写了为数不多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一个未完的剧本,就这样,也获得了才女的称号。看起来,未免有人情主义的作用。
  林徽因许是委屈的,一生的名誉都和徐志摩纠结在一起,不明不白惹人非议。其实她对徐志摩,未必那么中意。徐志摩自己怀有太多旧时才子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一往情深。这样优柔纠结的男人,是遭我鄙弃的。将一生都用来浪漫,无疑是浪费。多浪漫都好,注定是一时心喜的邂逅,至多眼前一亮。往后,再纠缠就惹人烦,兴味索然。
  看星盘知道,林徽因是双子座。与我一样的星座。双子座的人可以不*,却不可无交流。所以林徽因在北总部胡同的家里定期举行文化沙龙,人称“太太客厅”,林徽因光彩照人,善于掌握气氛。即使是名流云集的场合,她也总是不容忽视的焦点人物。
  虽然依赖交流,但交流同时是挑剔的。对林徽因而言,充满智慧的交流更能使她满足愉悦,而不是简单的浪漫。交流的对象不单要智力超群、风趣幽默,还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能够被她挖掘,长期引领她前进,这样才能使她保持源源不绝的激情。这一点,梁思成做得到,金岳霖做得到,浪漫得冒傻气的徐志摩却未必做得到。
  对感情,林徽因有天生超群的领悟和洞察力,她可以很轻易地看穿徐志摩的想法,而徐志摩却未必看得穿她。所以我断定当徐志摩一往情深扑过去,林徽因也许欲拒还迎了,但肯定不是受宠若惊迎上去,可以说正是徐志摩的热切迫近促使了她选择更为沉稳从容的梁思成。我若是林徽因也会被徐志摩吓退,恋就恋吧,爱就爱吧,八字还没一撇呢,犯得着我与你天崩地裂洪水野兽般凶猛吗?
  当盲目热情遇上了内心冷静,注定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说完她与徐大诗人的一段公案,该说一说被误解甚至被忽略的林徽因。林徽因有名媛的高贵,却无小姐的娇气。有担当且会担当,是她美貌机智之外,更该受人尊敬之处。一直患有肺病的林徽因并非是林妹妹似的人物。林徽因当家很早,很是干练精明,她亦没有选择绘画文学艺术专业,尽管她在这方面有极卓绝的天分。她选择投身中国建筑业,与梁思成一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跋涉千里,去寻访那些湮没在民间,可能明日就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古建筑。

清醒的高贵(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交通与朝发夕至的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去的又常是偏远的深山村落,其艰辛,远胜今日户外徒步探险的人。林徽因并未因此而退却,梁思成早年因车祸而伤腿,有微微跛足。无论是为着工作研究的需要,还是为着陪伴行动不便的丈夫,她都不允许自己仅仅做一个在家中开沙龙、喝着下午茶、高谈阔论的悠闲太太。所以尽管身体孱弱,林徽因为研究中国古建筑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还有太多是不为人知的。同样,她的坚毅也被她柔弱靓丽的外表所掩盖。人们在称颂她的美丽时,常常理所当然地忘记她的坚毅。
  是她,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拖着病体,随着梁思成辗转多个大学,从无到有,一手一脚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建筑系,教出培养出中国第一批建筑师。亦是她,倾注心血帮助梁思成完成多部关于建筑的论著。林徽因过世之后,有人评论,梁思成著作的文字仿佛也就此灰沉黯淡,再无动人的才气。
  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又曾游学欧美,接受新文化的教育,是当之无愧的时尚潮女,在今日看来亦是出众。她也确实是当时京城的交际花,但在那之外,她更是一位涉猎广泛、性格鲜明的知识女性,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建筑师,一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不应不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就由她主导设计,此外她还参与了纪念碑的设计、景泰蓝工艺的革新,而最不应被忘却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保护北京古城方面作出的坚持和努力,以不懈的努力去对抗顽固蒙昧的现实。作为早醒的人,即使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他们身上体现了真正清醒的知识分子的坚韧和独立,不同于犬儒主义。
  他们当时所坚持和担忧的已经被时代证明。
  越谈论,我就觉得这个林徽因离我原先所熟知的林徽因越远,离真实的林徽因越近。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只是被宣传、被渲染的她人生的一小部分。不能说全不对,只是不完整。
  真实的林徽因,有着新世纪女性亦难企及的坚毅。为了不做亡国奴,她可以同梁思成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携家带口四处迁徙,避居昆明,避居李庄。炮弹就在头上飞,“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那时真是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混乱年月。人们只看到她光鲜亮丽的一面,亦只觉得她只能养尊处优下去。又谁知,她真的可以不计环境,放下身段,洗手做羹汤,比一个农妇更加辛勤、更加艰难地去操持家务。这样流离的生活一过就是七八年,她所受的苦难以想象,而她的肺病也因为环境恶劣、过度劳累而到了沉疴难起的地步。最后,回到北平时,已经肺部洞穿,感染到肾,做了肾切除手术。这在当时是个极危险的手术,连医院也没有十足把握,之前梁启超就是因肾切除手术失误而死的。这不能不成为林徽因心头的阴影。
  她时时感觉到死神在身边徘徊,要拽她走。幸而手术成功,她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但她最终还是先相伴半生的梁思成而去。林徽因是个才貌双全的奇迹,才貌既然双全,寿数未免减免。
  我写这样一篇文章给林徽因,是因为我觉得真实的林徽因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她除了美丽聪颖,还有太多被浮名绯闻遮掩的优点。
  也许,正是因为她没有和诗人作无谓的纠结,才能如此精彩出众。她是美人,美得众*赞。她聪明,聪明得毋庸置疑。她却没有迷失在浮华的赞誉里。清醒,是林徽因最值得尊重之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海枯石烂也很快(1)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她在年老时与自己的回忆相遇。所有往事隐匿在时间之后。真相连当事人都无法清澈唤起,年轻的血肉风化消亡。回忆想重返人间,必须依附于累累白骨。
  一个人,无论怎么自制客观,写到自己时阵脚总有些乱。因有小事会蜂拥而至,嗡嗡在心中舞动,搅扰得人心不安。《小团圆》的文字依然是张氏出品,可若不是张爱玲的文字,若不是她与他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少人能够耐心看下去呢?看客都抱着探幽的心态,一心奔着私家珍藏来。骨头难啃也要啃。
  她说,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我想,若爱情幻灭了,只有记忆存留。钻石就算恒久不朽不坏,也有丢失的风险,记忆却跟随肉身,不死不灭。她再三缄言,终是不能省略。一字一句地写下这故事,像独身走一段夜路。心里想快,脚上却快不起来。
  不是她欲辩驳,欲与那“无赖人”再有牵连。根本是,她不能绕过那段回忆,当它从未存在。
  她写自己后来在国外打胎,四个月的男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打下来,自己按下马桶按钮,眼睁睁看那血肉模糊附于壁上。以为冲不下去的,竟然随着小小一个口冲了下去,消失不见了!生命可以弃置,他给的痛却如影随形,多少年了!还不能被冲走。心里这样冷,彻底地硬起心肠来,也还是由汪汪血水想到当年门楣上的那只木雕鸟,想起同他亲吻——阴魂不散的。
  亲吻的身影真美,想起来就心泛柔光。她心底的柔情不多,唯独对他,算是前所未有汹涌澎湃,且,持久难息。
  她与他同是冷硬的人,恰如黎明时分,苍然天色。两山相依,静默对峙。
  其实同类,所不同的只是态度。他喜欢用热络来掩藏私心,而她素来冷淡,强悍到不屑辩白。
  她是习惯了自己这样,并不是喜欢这样。
  这个男人,又在合适的时间出现,适时准确地进入她的生活。她喜欢他的机巧,儒雅的自负,喜欢他温存,细心正在好处。
  渴望成为的——或成为不了的人,人总是向往缺失的那一部分,遇上了,投身爱上。
  她对他的情,深藏密掩,防卫得连自己都成了局外人。他对她的感情却是津津乐道,唯恐天下不知。明明是两个人的对舞,昭彰成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她成了他的背景。
  《今生今世》是一个男人的自我剖析,妖得艳光迷离花枝招展,初看精彩,看久了乏味。《小团圆》是一个女人对经历的陈述,如同一颗化石,缺憾亦自成世界。
  她是冷的,他是热的。他表面上是热的,她实际上是热的。
  冷静自制是生存环境使然。她自年幼起,肋骨就被人取出。母亲与姑姑从不训练她的好奇心,父亲亦不注目她。她是独力孤身长成的人。感情被离别稀释,费力地像在沙漠求生。
  本就稀缺,更该俭省。
  她在香港遇到战乱,炸弹在头上飞,险些横死街头。劫后余生时她第一个念头是,刚才死了有谁知道?现在没死,又能告诉谁自己险遭大难?搜索了一圈,发现无人相干。她的存在整个是可有可无的,凄楚复凄惶。
  缺憾那样大,将整个生命填进去都填不满。时空移转,站在香港街头的她,与站在上海街头的她都是在等待一个容身之处,等待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海枯石烂也很快(2)
等待深如海。她空悬太久了,提着一口气,脚下深不见底,跌下去就万劫不复。
  他出现在门口。一道金色的光,猝不及防,整个人劈照进她阴霾自闭的密室。
  原来你也在这里吗?我能听见她心里的声音,知道她如释重负的紧张。
  虽然拒避,亦知这个人对自己的潮汐影响。一眼之间就确认的真相,那个人到来了。
  如同仰望阳光时,眼刺痛泪迷离。害怕!看得到靠近的结果,一旦投入就融化了,升腾了,到不了天堂就烟消云散了。只是无力抵抗。那金色的柔光无所不在,濡湿了她,温暖了她。
  她是回过暖的蛇,鼓足勇气去爱人,绝无例外的受伤。她曾欢悦,沉浸其中,自觉得到了永生,亦自知,永生是短暂一瞬。
  爱情的历程并无殊胜,无论他是谁,千回万转容于一心,不同只在人心不同。
  她恨他身边女人之多,简直如过江之鲫一般,防不胜防目不暇接。她说,我不能和半个人类作对,看到这话时,她的讲述已近尾声,明知悲剧结局,仍不免为这句话莞尔,那——确实是她的声口。旁人看得来,学不来。
  她仍是她的本色,才气里的尖刻与那男人文字故作姿态的坦荡相映成趣。她曾深爱,深爱到受制于人,她对他的容忍是前所未有、超越底线的。
  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