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易碎,恩宠难回。当美人老去,也许是他不再留恋她,也许是她厌倦了轻言浅笑的日子,一个男人功成名就之后就容易伟傲起来,不再那么容易亲近,权力让他们渐渐疏远。
他依然做他的平西王,而她却选择独居别院,做了潜心修道的女尼。
他仿佛再也没有在意过她,她也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外面传来城破的消息。她知道,这一次他兵败如山倒。门外,再不会有他傲然的身影。她转身赴滇池,自沉而死。应了这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也有传说说陈圆圆并没有死。可命运就是这样奇妙而残酷。当陈圆圆离开吴三桂时,她的传奇性也消失了,她这个人就模糊了。历史将他们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没有她,就没有他,没有他,她也不能称之为她。
在命运里,他们依旧没能逃开对方。吴三桂和陈圆圆,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呢?遇上了,便遇上了吧。古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塞上牛羊空许约(1)
她与他的故事,明明独一无二,偏偏形容惨淡容易叫人遗忘。人们所乐道的爱情故事里,光绪和珍妃,始终不是生死相许的范本。
那是否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绝对强势的敌手——慈禧。晚清的一段轶史,是属于慈禧的时代。善与恶,好与坏,风光败落,生杀予夺,一切凭她翻云覆雨。慈禧过于强大,反衬出光绪的渺小,强势到光绪落败已成必然,聪明伶俐胸有抱负的珍妃在她面前只是乳臭未干、过早开始张牙舞爪的小女人。
失败的戊戌变法暴露了光绪性格的弱点和政治上的无能,而国难当头,八国联军兵临城下的大乱又足以使人有理由不过多地关注一段爱情,是国家的败退、他们自身的失败削弱了爱情的魅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忘却他们的生死相许。
人们习惯对弱者抱以同情,却依赖强者来作出判断。那些会被永远记取的失败,失败者都是强者而非弱者。譬如霸王之于垓下,项羽始终是个强者。人们对强者的失败念念不忘,却将弱者的失败视作理所当然。
在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版本里,我们看见的都是一个阴险狠毒的老妖婆处心积虑地对付一对真心相爱的有志青年,扼杀他们纯洁高贵的爱情,以至于女的投井而死,男的郁郁而终。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不代表过程也是这样。
众所周知,慈禧安排光绪择定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光绪原先中意的第一女主角德馨因为才色过于出众而被慈禧直接pass出局。不料间接成就了光绪与珍妃这一对爱侣。
虽然受当时照相技术和器材等客观条件所限,但隆裕生得不好确是事实,马脸,遗传到的全是叶赫那拉氏的劣等基因。若她有慈禧当年容色之一二,恐怕光绪也不会对她冷淡如陌路。
我每次看到光绪后妃图都有为光绪一哭的冲动,放眼望去,满宫皆是精怪。这些人当中唯有珍妃面目周正,虽然离绝代佳人尚远,起码不那么令人绝望。圆圆的脸婴儿肥未褪,柔和的眼眉,团团的喜气。
在对待光绪婚姻的问题上,慈禧充分显示了霸道和不容置疑的嚣张,生生塞给他一个隆裕,摆明了欺负人,简直断定了她给他一个什么货色他都得收着,谁叫他的皇位是她给的。
光绪果然不敢有异议。转而将情感投射到看起来恬美可人的珍妃身上,在感情上,光绪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三岁的少女初入宫禁,即晋位为嫔。身边有姐姐做伴,她未必有多惶惶悲戚。八旗家的小姐,只要生得周全,多半是有入宫的可能的。与一般满洲贵族小姐不同,珍妃自幼随伯父长善生长于广州,长善予她们姐妹良好的教育。当时广州是全国的口岸城市,比之北京,肯定更开放更具商业活力,珍妃性格开朗,与此地蓬勃开放的风气正相宜。进得宫来亦比长居京城的姑娘显得聪明伶俐。
珍妃的出现,对一直郁郁寡欢的光绪而言是振奋的。这年轻貌美的少女所给予的活泼气息,如同夏日闷热午后的一场清雨,雨后有清甜的果木香,呼吸起来亦有畅快喜意。从来皇帝无恋爱的,而他格外处境尴尬,虽位居九五,实质上寄人篱下,比旁人更孤独,更心事重重。唯独同她一起,他可以放松笑闹,展颜一笑。她那些当时看上去时髦的、不合时宜的爱好又使得向往西方文明的皇帝同她志趣一致,如同知己。他知道她与身边的其他人不同,她是专注忠诚于他的,以一个纯情女子勃勃的青春来供奉他,仰慕他。她茂盛的情意使得他黯淡孤寒的生活得以显现生机。 。 想看书来
塞上牛羊空许约(2)
她也确实是爱他的,稚气的她有理由相信良人如天,更何况良人是九五之尊。她与他都对美好未来有向往,在那个遥远的将来,只有果敢有为、抱负得展的皇帝,没有一手遮天、老而不死的慈禧。甚至连那面目可憎的隆裕也被废黜,一旦变法成功,效法于西方,他们是有可能这样做的,这时候珍妃将成为大清皇帝唯一的皇后,名正言顺不离不弃的妻子。就连被囚于冷宫禁苑时,也是指望光绪奋发图强、夫妻团聚的念头在支撑着她。
她不知天外有天。初入宫时,慈禧对她尚算不坏,有时也教她写字,赐福于王公大臣。因为慈禧也喜欢伶俐人,但后来慈禧发现她锋芒毕露,不单是对皇后,隐隐有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之感。由此罅隙日深。
珍妃与光绪的战线同盟结得太过明显,当她意识到自己的丈夫正受着老女人的压制却敢怒不敢言,年轻女人对老女人天然的厌恶和不屑促使她反抗慈禧的方式比光绪更直接更激烈。
人们对她的赞赏其实过誉了,她并不是什么勇于反抗黑暗统治的女中豪杰,只是爱情使得她兴起要为将来扫除障碍的孤勇,她身在其中更清楚,只有与慈禧对抗到底,直至击败她,她才可以死中求生。
她要保护她的男人,可惜她选错了对手。不是她不够机警不够聪明不够勇敢,而是慈禧的根深蒂固是她无法撼动的。悲观一点想,慈禧是没落王朝遗留在人间的最后一点余孽,身挟悍勇,势不可挡。她霸绝天下,所有人都成为她的陪衬。
老谋深算的慈禧比谁看得都清楚。一切人都在她的股掌之中,连老奸巨猾的权臣悍将都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慑服于她,何况是小小的珍妃和光绪?她当初喜珍妃是因为珍妃像自己,她后来不喜珍妃也是因为珍妃像自己。珍妃也好弄权,恃宠卖官鬻爵,为光绪网罗亲信。她的深明大义只限于支持光绪,她并不是爱国,也无多少深谋远虑,她只是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男人一方。她勇敢是因为,她来不及不勇敢。
假如慈禧死在光绪之前,光绪熬油似的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出头,珍妃会不会成为类似慈禧的奸妃实在难以定论。以光绪那不顶事的身子骨,以及他对珍妃的专宠,珍妃干涉朝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珍妃招了慈禧的忌。慈禧岂会允许这一切的可能发生。她绝不冒险,所以在小小萌芽时就斩草除根,杀珍妃的心早已有之。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之前,下令将幽闭于冷宫两年的珍妃唤出,沉井。
据说,珍妃死前仍顶撞慈禧,被拉出去之时高呼:“皇上,来世再报恩了!”这一声呼催人泪下。没有最后的诀别,不问可知,她心有多么凄厉不甘!孑然分手,被迫离散是所有爱情悲剧的节点。格外使人唏嘘的是皇帝保护不了自己的爱妃,正如强者难逃失败的宿命。
他们是真的生死相许。也因此在被命运颠覆时,凄惶更甚于普通人。《瀛台泣血记》里所写的,光绪在珍妃死后越发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日日常对珍妃旧物——一顶帐子思忆旧人。
宁愿她是被赐鸩毒或是悬梁自尽,他总能抱住她一点点冷却的尸身,将她的血肉揉进身体,将同她一起的记忆化进余生,作不可泅渡的暗河也好,好过他现在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过早的被迫失去滤去了将来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转而造就了永恒的怀念。他怀念她,有一点点稚气的她,护着他,跟整个宫廷作对。她给他的保护那么小,却那么多,因是她的全部,也是他拥有的全部。
无端想起乔峰对阿朱,那个永远也践不了的约,塞上牛羊空许约……
于他,也是一样。
当年,她曾与他笑言:“皇上,不如我们效法明治天皇扮作学子,游学欧洲……”她对未来总有新鲜刺激的想法,鼓舞着他。
如今,生死相隔了。剩他一人,生不如死。她死去时,他不在现场,亦感同身受,知那一声凄呼如孤雁哀鸣。因为,离开了她,他亦是失伴孤雁了。
故宫贞顺门乐寿堂前那口小井,我去看过。圆圆小小的井口,要跳下去不被卡住也很难,我觉得她是被生生推下去的。
在沉没窒息的瞬间,她可曾忆起短暂华年中与他共度的时光?那是身处这孤冷坟墓中仅余的暖身之物,她对他所有澎湃的爱意都随肉身一起没入井底,如种子深埋地下,等待下一次的轮回重生。
如那激扬的必将沉淀。那不可一世的也必将被洗掠一空,归于尘埃。
暗香浮动月黄昏(1)
无意间看到一则美容古方:“孙仙少女膏”,源自明朝名医龚廷贤所著的医书《鲁府禁方》,觉得很有意思。孙仙少女膏'组成'黄柏皮(三寸),土瓜根(三寸),大枣(七个)。'制法' 上药同研细为膏。
'用法' 常早起化汤洗面。
'功效' 抗老祛皱。旬日后容如少女,以之洗浴,尤为神妙。
这个方子写得比较简略,需要解释一下。所谓“旬日后容如少女”,自然是医家用来安抚人心的广告术语了,无须尽信。细究其配方,药理确有可取之处。标榜的抗老祛皱功效也使我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大枣是不用多介绍了,随处可见的东西。黄柏皮是黄檗的树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土瓜根又称公公须,土瓜像葡萄藤一样,长出卷卷的须,攀援在其他东西上面。果实像红色、黄色的鹅蛋,长得很可爱,它的根也就是土瓜根。据说可治脸上的痱子、痦子。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土瓜根可治“面黑面疮”。 有活血化淤、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功效,消除面部痘痘及痘印。
李时珍说得实在。《肘后方》就比较夸张了,声称它的疗效可以“百日光华射人”,形容面目焕然一新居然到了夫妻对面不相识的程度。看得我失笑,古人一旦忽悠起来也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针对女人的美颜广告尤以夸张为基本特色,非是奇迹不能实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难道吃定女人一遇美容就心花怒放,理智全失?
除却药理,这方子的可取之处还在于它简单,三味药都常见。制作这个药的材料都可以在中药店买到,工序也就是研磨,DIY起来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黄柏皮需去掉粗皮,大枣需要将核去掉。以上三种原料在一起研磨,需要研得极细,是很考功夫很费劲的——我建议用榨汁机比较实际,不然人变白兔也捣药不成。
最后将膏粉用瓶装起,起床后取适量用温水化开洗脸,也用于沐浴。
我所感兴趣的,不止是自己在家DIY这个方子制作药膏,至于它的疗效也可以试验之后容后再聊,真正使我兴致盎然的是留下这个方子的人。
书上说:“孙仙即孙仙姑,为道教全真道清净派的创始人。本方传说是她的秘方,用本方化水洗面,可以保持容颜的青春;用来洗澡,可用营养滋润肌肤,消除皱纹,延缓皮肤衰老,防治皮肤疾病。”
这段文字使道姑孙不二在我心中的形象焕然一新,大有脱胎换骨之意。我一俗人,最初知道孙不二的名号绝对是因为金庸小说武侠剧的熏陶。那时,我并不知道孙不二在道教的影响力和声名。
《射雕英雄传》里,孙不二出现在全真七子这个团队里,每次都是帮忙站台的角色,面目模糊,效用甚微。我一直觉得是天罡北斗阵需要七个人所以她才出现在书里的。之所以记住她,是因为她是全真七子里唯一的女性,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老公马钰我很欣赏,爱屋及乌吧。
容我闲来荡开一笔,史书上记载的事迹且不论,以轶论轶的话,《射雕英雄传》里的马钰心胸见识也远在全真六子和江南七怪之上。
马钰教郭靖习练内功一段,一句“你这孩子很有志气”,便知此人待人用心宽厚。此言大有石褪玉露之感,不单郭靖心中感激,似我等一直为郭靖抱屈着急的人,也感到心中一暖。马钰教郭靖内家功夫,细心传授全真教的内功秘诀给他,他的教法契合郭靖的资质,卓有成效。一年半载之后,郭靖身轻足健,武功大进,而“江南七怪只道他年纪大了,勤练之后,终于豁然开窍,个个心中大乐”——个中贤愚之别不言而喻。
暗香浮动月黄昏(2)
郭靖一生师傅众多,说起来,马钰才是他武学之道上真正的启蒙恩师,郭靖是遇上他才开窍。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他,郭靖跟江南七怪学一辈子,充其量也只是江湖上的二三流角色。
尤为难得的是,数十年后,当业已成名的郭靖带着杨过上重阳宫,故人重逢,身为全真掌教的马钰也没有端起前辈的架子,反是由衷赞赏:“十余年不见,你功夫大进了啊!”足见其虚怀若谷,谦逊仁厚。
所以看《神雕》不免可惜,如果杨过是马钰亲自教授,就像当年的郭靖一样,那么他也许会成为全真教将来的希望,循规蹈矩的少年英杰。当然,金庸不会这样安排,他不会让杨过重复郭氏的成长经历。杨过要成为独一无二的侠客就必须要有独特的经历:杨过被派给了卑鄙的赵志敬,反出全真教,遇上小龙女。
杨过有小龙女来配合他的传奇,而孙不二和马钰的夫妻恩爱,却只有简略的前情提要。书中提到他们夫妻,拜王重阳为师,一同出家修道。其他的蛛丝马迹,需要留心在史书和传说里找。
“孙不二(公元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