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 好习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孩子 好习惯-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点的夏令营,有的夏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也有的夏令营备有加热房、热水淋浴、游泳池和设备齐全的厨房。有些夏令营仅提供当地特有的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另一些夏令营则以发展青少年的天赋或特殊兴趣为宗旨。例如有艺术夏令营、音乐夏令营和其他专门从事棒球、骑马、网球、帆船运动的夏令营。还有补课夏令营、减轻体重夏令营等。

  由此看来,120年的夏令营历史表明,世界各国对夏令营的性质与内容形成了许多共识,即都认为这是将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返回自然的活动。据2005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的介绍,夏令营在美国已经是成熟的产业。美国国家夏令营联盟(National Camp Association)估计,2005年夏天,约有600万美国孩子将奔赴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上万个营地。美国至少有24000多个专业夏令营可供青少年选择。

  “丰富人生,创建未来”是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2004年度报告的题目。该年度报告中包括一份调查报告,是由一家知名的调查企业随机抽取92个夏令营的数据分析写成的。数据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而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63%的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在夏令营接触到的新活动;69%的人说孩子和夏令营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从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变革到中国的探索,或许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不论把夏令营定位于一种教育还是一种产业,最终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即教育的效果。换句话说,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教育也是一切夏令营最本质的特征,尽管这种教育可能是隐蔽的、了无痕迹的。

  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真正需要的夏令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我的教育建议是:

  考虑孩子的具体特点。一切夏令营活动都必须是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不同特点,也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性,父母选择夏令营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性别、年龄、个性等具体情况,不要跟风或者随意选择。

  考虑孩子的意愿。许多父母总是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于一些有关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夏令营“情有独钟”。不要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代替孩子选择。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意愿,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不了解孩子的喜好,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夏令营活动不应该是学校生活的简单再现,恰恰相反,夏令营的第一使命是让孩子尝试一种完全不同于学校生活的体验,这也是假期的意义之一。

  依据家庭情况选择。夏令营一般都是收费的,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投入,父母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并不是收费越高,夏令营水平越高。同时,应该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告知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做出正确的选择。

  认真考察夏令营的专业性。在当前夏令营市场还需要规范化的过程中,父母选择夏令营还需慎重,要了解举办的机构、组织人员资格,以确保夏令营能让孩子度过一段安全、有益的时光。 
 
让孩子融入社区 
 
 
 
  2006年04月12日13:5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瑞典一位教育家说:“您的孩子属于全世界。”是的,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一个正常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吸引并适应社会文化和规范,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社区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相对于社会环境,社区对孩子的影响更深刻、具体。

  但有的父母不乐意让孩子在社区活动,在他们看来,让孩子休闲其实就是让孩子玩,玩大多会影响学习。其实,休闲活动不仅能丰富人生熏陶性格,也可以益智。

  在几十年前,前苏联的教育科研部门做过一次科学实验性的调查,找来了几十位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的成年人,发给他们同样的材料——铜块;同样的工具——钢锉;同样的辅助工具——台钳、卡尺,向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那就是把那块铜锉成长、宽、高均为2cm的正方体。实验性的手工制作开始了,每个人都用台钳夹住铜块,用钢锉加工制作,经过了一个小时,全体停工,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八级钳工的技术要求标准去检查每个成品。检查结果大部分不合格,只有七八个接近八级钳工的水平。然后,检验员就对这几位合格者进行全面调查,找他们的共同点,但无论从年龄、职业、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都找不出什么共同点来,再与制作不合格的人作分析比较,也找不出他们几位与别人有什么显著不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这几位制作好的人在他们上中学时都曾参加过学校或少年宫的与手工制作有关的小组活动,有的参加过航模小组,有的参加过泥塑小组,有的参加过刺绣小组……调查的结论是,从小受过动手训练的人,能按照一定的要求正确使用工具,加强自我的控制能力。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社区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孩子们在社区中参加很多活动,例如在瑞士,一些社区里都设有“孩子之家”。这里有专门的老师管理,可以为小至两三岁、大至12岁的孩子们提供游戏、娱乐的内容和场所。它最大的优点在于每个班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相处好几年,使独生子女能够在这像“家”一样的地方建立一种兄弟姐妹的关系和长久的友谊。其实,在学习方面也能体现出它很大的优势。老师无需讲很多内容,年龄小的自然而然地向哥哥姐姐学习,根本不需要强制、命令;年龄大的责无旁贷地照顾、帮助弟弟妹妹,并把它当做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这对他们彼此的心理发展也很有好处。

  我国的社区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它往往是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指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管辖区域。在其中,社区居民彼此交往,共同生活。近年来,形成了“社区热”,社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营养”。父母应该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这样才可能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人”的身份,为未来的生存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6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上海洋泾中学的社区工作课。洋泾中学把社区工作课列入了课表,目的是希望孩子参与社区服务,懂得关爱别人,学会承担责任。

  虽然社区工作课列入了课表,但并不强制要求,仍然属于志愿服务,没想到参与的学生是百分之百。有一个学生叫张磊,是个大大咧咧的小伙子,他说自己原来最头痛的事就是听奶奶的唠叨,但自从参加社区服务后,他渐渐感到,老人的唠叨其实是对自己的爱。而且,他觉得参加社区服务扩大了原来局限在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社会交往范围,也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比如说,”张磊说起刚去社区服务时受到的冷遇和拒绝,“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从一开始就欢迎我们的,那么你怎么对待老人的冷淡?我把这种情况作为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张磊觉得,原先自己接触的大多是性情脾气较为相投的同龄人,而将来走向社会,肯定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遇到的困难更多。所以,他就想办法去发现老人感兴趣的事情,让老人了解他的诚意。

  用一位同学的话说:“我们以前也有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但那些多是今天来明天走的事,一天过后就再没这种意识了。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生以学为主,社会责任感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接触到社区服务后就不同了,那些老人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觉得,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总要为别人付出些什么,这不仅仅是大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学生的责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在国内好像是件新鲜事,其实,在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规定: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法规定,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110个学时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德国要求学生参加邻里委员会的服务工作,否则没有就业资格;

  香港的中学生在校期间也要按规定参加72小时的社区服务。

  孩子们的青春活力和想像力正是社区所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引导和保护。我的教育建议是:

  教孩子利用社区资源。一般来说,在社区当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场所。如社区开办的一些小型的阅览室、体育馆,父母可以定时带孩子到社区里的各种场所看看,让孩子先熟悉社区的环境。

  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一般来说,社区都会定期开展一些针对儿童的活动,父母应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同时鼓励孩子与小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让孩子学会交往。

  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社区里的体育设施极大地方便了运动。父母应该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就近运动,这将十分有利于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教孩子学会打应急电话。社区是一个系统,社会保障体系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一定帮助。如110、119、120电话,为我们遇到紧急危险情况、火灾、急病时提供了救援手段。孩子们要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在面对相应情况时懂得应变,同时对社区内设置的保护部门的电话及所在的位置等要了解。

  告诉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在社区的公共场合中,要教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如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常常会因碰到紧急情况而形成无法控制的惊恐人流,这对体弱幼小的孩子们来说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学会躲避,如尽量靠近墙壁,抓住一个坚固的东西等。

  配合社区工作。父母应该和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联系,及时了解社区有关活动,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如家长学校等。 
 
做一个对地球负责任的公民 
 
 
 
  2006年04月12日13:5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是大地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除地球以外的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星体。茫茫宇宙,地球只是沧海一粟,可它却为人类乃至所有生命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存空间:空气、阳光、水、能源等等。人类正是依靠这些宝贵资源,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错位,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环境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留学归来后,看到我们的市区大气污染严重,人们乱丢生活垃圾时,非常感慨。她在澳大利亚留学三年,三年来她亲身感受了澳大利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她在杂志上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堪培拉小男孩爱护环境的故事。

  有一天,她与几个朋友到堪培拉国家公园去游玩。忽然间,天空乌云密布,游人们收拾好东西忙着离去。突然,在她们的视线里闯进了一个金发小男孩,他在草地上追逐着一张废纸。风似乎又在和这个小男孩开着玩笑,眼看他的小手就要抓住废纸了,可是风又把那张纸掀得老高。这个小男孩就一直在草地上跌倒了又爬起来,最后终于捉到了那张废纸。雨开始下起来了,雨点打湿了小男孩的头发和衣衫,他手里拿着那张纸在雨里跑,最后把它扔到废物箱里。然后,他心满意足地跑出了国家公园。

  现在有一个日渐熟悉的名词——“可持续发展”,它是什么意思呢?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高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与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无休止地大量掠夺地球的财富,根本没有考虑到地球的承载能力是否有限。因此,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首脑纷纷签订协议,共同履行《21世纪议程》,确认了便于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解释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们今天的发展和建设既要考虑到当代各国之间对资源和财富的使用,同时又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不要一味地只考虑当代人的生活而对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无所顾忌地挖掘。每一代人要为下一代人着想,地球不仅属于当代人,它同样是我们的子孙赖以生存的家园。2002年联合国大会又决定,2005年至2014年为可持续发展教育10年,并确立以尊重为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等。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

  我们不是继承了地球,而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

  有一首歌,叫做《地球的孩子》,作者是陈哲、郭峰,他们在歌词中写道:

  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