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继承了地球,而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
有一首歌,叫做《地球的孩子》,作者是陈哲、郭峰,他们在歌词中写道:
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只有一个太阳,只有一个家。
有无数个你,有无数个他,万物生长相依偎,才有我们的家。
地球的孩子在摇篮中长大,地球的孩子共有一个家。
如果没有天,如果没有地,没有母亲哺育,怎能够长大。
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他,失去这座乐园,何处去安家。
地球的孩子明天会怎样,地球的孩子想想再回答。
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只有一个母亲,只有一个家。
有无数个你,有无数个他,万物生长共存亡,才有我们大家。
地球的孩子别弄脏你的脸,地球的孩子这就是你的家。
这首歌,唱出的就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尊重、亲密的关系。
北京矿院附中的学生们在1997年6月5日的“环境日”向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发出倡议,号召全市的中小学生要遵守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节水节电以减少发电厂燃煤量和废气的排放量,骑自行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劝告亲友不使用摩丝、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含氟氯氢气体的用品。孩子们的倡议,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人应有的生活素养,号召我们追求绿色生活时尚。
绿色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教育孩子从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养成正确的环保生活习惯。我的教育建议是:
节约是一种美德。父母要时刻记住把环保思想传播给孩子,让孩子懂得环保的意义,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并让孩子学着去做。
教孩子一些“绿色行为”。要从小教孩子不能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废物,让孩子做到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筒,如果当时身边没有垃圾筒,要拿在手里,等找到垃圾筒再丢。如教孩子不要乱扔电池,因为电池在天然环境内数百年都不会降解,带来的污染可想而知。用过的旧电池最好收集起来,交给专门处理的机构,千万不要到处乱丢。
出门时多预留5分钟。每天外出前,和孩子一起检查电源,关好灯,拧好水龙头等,不要急匆匆地出门。
教孩子对垃圾分类。要教孩子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型的垃圾和不可回收型的分开处理。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注意榜样的力量。在孩子的面前,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如果你要求孩子不随地吐痰,而你自己没有做到,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完全失败。一定要明白,在你的身后,站着孩子,你现在的样子就可能是他们以后的样子。
相关链接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严峻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10个方面:
大气污染、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污染、垃圾成灾、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
第二篇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一章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2006年04月12日13:5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
一切科学的研究都是对关系的研究。关系是各种认知活动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不可能不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因为这是家庭教育中最本质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大家如果回首童年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都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而这些美好的记忆与您所厌恶的人可能毫不相关。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以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
大家面对现实也许会感到,当您与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问题,您的教育也会随之陷入困境。
所以,如果有人请我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我会说: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2006年04月12日13:5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家庭教育是什么教育?有人会强调学习,有人会强调品德,这些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人格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巨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比较轻。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在家庭中,情感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子关系的好坏可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全部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好的关系。
什么是好呢?按照《辞海》的解释,一个“好”字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美的,善的,完成的,容易的,应允的,可以的,其次是喜爱的。
什么是好的关系以及怎么建立好的关系呢?《心理学大辞典》在“关系家庭疗法”词条中解释道:“关系伦理是一种基本的动力,通过信赖和信任可保持家庭和社会关系。其中公平感的动态平衡是最深远、最广泛的关系现象的集合。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其传统的行为模式,每个家庭成员都用它来衡量自己与其他成员所履行义务的程度。当不公平发生时,紧接着就应有补偿。关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公平的补偿来得太迟或量太少,使关系中之一方感到不满足而造成。症状的发展可能代表了不公平感的积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在家庭关系中建立或重建可信赖感,并着力于改造在家庭里传递多代的、非建设性的关系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43页)
上面的论述是准确的,但太理论化了一些。若简单明了一点说,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好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因此,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
坦率地说,我之所以坚信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首先不是因为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依据,而是出自个人深切的生活体验。回想20多年的家庭教育,我有一个重要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糕,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失败。众所周知,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亲子关系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或失败。
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最感到欣慰的不是女儿的成绩,而是我们与女儿有着良好的关系——亲切的、诚挚的、轻松的、民主的。
还记得2001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为了帮助女儿完成她的研究报告,我们全家出动,一起去采访北京日本人学校的教师。日本教师惊讶地说:“上高三的孩子,还能与你们亲密合作行动,这在日本很少见到!”
其实,平时在家里我们更亲切。女儿学习累了,会躺在我们身边聊天,甚至会坐在我的怀里,与我讨论问题。有时,女儿还会大声地自言自语:“老爸老妈,我爱你们!”
古人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情感的发展规律是互动的。我们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着孩子,她纵然是铁石心肠,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况且,世上哪有铁石心肠的孩子?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会顽强地表现叛逆性,我们的女儿自然不会例外。碰到那种时候,我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譬如,某一天,上高一的女儿穿校服去上学,放学却穿着肥肥大大的背带裤回来。妻一见,皱起眉头,叫道:
“啊呀,真难看!从哪弄来的?”
女儿倚在门口,挑衅地看着我们,一句话也不说。一场争论即将爆发。
我笑了笑,说:
“女孩子穿背带裤挺精神,只是肥了一点,改改就行了。”
女儿的火气消了一些,过来与我们吃晚饭了,一会儿又说又笑。
饭后,我与妻散步时,她生气地质问我为何不坚持原则。我说:
“一个16岁的孩子,自己用零花钱买了一件衣服,难道不比缠着父母给她买好吗?两代人的审美眼光不同,你怎么证明你对她不对?谁都有个提高的过程嘛,何必互相苛求和指责呢?”
妻想想我的话有些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渐渐地,我们家中养成了平等协商或叫谈判的风气,凡事坐下来平心静气沟通一下,一般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训也是有的。虽说爱子心切,可女儿也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双方难免声高,冲突升级。但是,事过之后彼此都后悔,慢慢也就吸取教训,各自学会了克制,都珍惜家庭中的和睦气氛。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的教育建议是:
父母不要和孩子一争到底。有的父母往往不能容忍孩子当面顶撞,和孩子吵起来的时候,孩子声高我比你声还要高。理智的做法是学会和孩子平静地讨论问题,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不要把任何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只要是心中有数,就不必惊慌失措。
和孩子说话不要从问学习开始。我们经常发现,有些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说得最多的是关于学习方面的话:“作业做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对话从学习开始,这一起点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何谈更深入地交流呢?
小心说的每一句话。有些父母经常在冲动的时候会对孩子说出一些重话,往往没有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你无心说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孩子,可能使孩子产生反感,必然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亲子的关系。
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
2006年04月12日13:5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00年6月1日,我呼吁: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我虔诚地祈祷,20世纪最后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成为“家长制”时代的结束之日,成为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起点之日。这样,才能真正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家长”的含义是什么?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样一个充满封建专制意味的称谓,与爱心无缘,与现代教育相悖,我们怎能容忍它泛滥于民主的生活?我们还要把它带入新的世纪吗?
当然,“家长”不完全等同于“家长制”,却是“家长制”的主体内容。请看《辞海》第1023页关于“家长制”的解释:
家长制 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旧中国的家长制,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束缚家庭成员,维护封建财政,巩固封建统治。新中国推翻了封建买办阶级的统治,废除了家长制。
众所周知,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是根深蒂固的。媒体频频报道的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摧残所致。前些年有青海小学生夏斐被母亲活活打死一案,仅仅因为考试成绩不是满分;近期又有北京小学生王闯被母亲打成重伤送医院抢救等等。实际上,“家长制”并不局限于父母所有,社会各界甚至一些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家长作风”,如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某小学一位老师,因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肯承认,怒令全班85名学生集体下跪;西安市长安县东大乡西大村小学一位老师,用很烫的火钳烫6岁女孩,就因为喊她没有马上答应。类似的暴力惨案举不胜举,精神伤害更是不计其数,可为何屡禁不绝,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天下最爱孩子的人莫过于父母。哪个父母不愿意孩子健康?哪个父母不渴望子女成才?问题是我们应当弄清楚,孩子怎样生活才会健康?孩子如何努力才能成才?
在我们的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中,有不少的发现值得人们思考。譬如,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类型,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问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恰恰相反,父母经常批评和责打孩子,对孩子训斥多于鼓励。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甘居下游,不敢想不敢问更不敢干,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
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他们影响父母的能力越来越强。不管成年人接受与否,21世纪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