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 好习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孩子 好习惯-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看过天津的作家蒋子龙的文章,我也跟他聊过,他说当时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特别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经常被退回来,结果有的人就说了,蒋子龙你还想成为作家,咱们班将来出39个作家,剩下一个就是你。这话说得是多么刻薄,把人往绝路上逼的这么一句话,所以说这样的一句话让他记忆一辈子。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一个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就一定有所禁忌。那种侮辱孩子的话,歧视孩子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来看,孩子非常的敏感,他敏感就在于你是不是尊重他,是不是侮辱他。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批评孩子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确保孩子不受身心伤害。如果说你是从一种尊重孩子的角度,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好孩子来说他的时候,你怎么说他,他都可以接受;他相信老师是为了他好,爸爸妈妈是为了他好。但如果你侮辱他,用侮辱人格的语言伤害他,那孩子是不能接受的。孩子可能用强烈的反弹来对抗,甚至有非常可怕的后果,这是我们要注意的。所以说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可以批评学生但是不能侮辱学生,否则可能有悲剧发生。

  批评是这样,表扬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手工做得不好,情绪不高,妈妈就说:“儿子,你手工做得很好,你是很有天才的、很有创造力的,我看你是很好的。”没想到她儿子却说:“妈,你这不是侮辱我吗?全班都知道我做得不好,你还说有天才,弱智的孩子大概才会得到这样的表扬,你以为我听不出来?你是在挖苦我,讽刺我,你太虚伪,你根本不说实话。”妈妈非常的尴尬,没想到孩子会想得这么深刻。所以要特别注意,我们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孩子,要注意表扬要具体,要准确,要及时,否则可能也会伤害孩子。

  有一位中国学者去北欧,见到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这位学者对小女孩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可爱。”没想到不久,小女孩的父亲对这位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孩子,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十分不理解:“我夸你的孩子,我怎么错了,道什么歉呢?”小女孩的父亲说:“你夸她的漂亮,不是她的功劳,是父母的基因决定的,跟她本人没有关系。所以你这样说她,实际上是说她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这对她是一种伤害。如果你觉得因为她的微笑,或者她有礼貌而表扬她,她才乐意,这些才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位学者听了,非常地感慨。后来他真的向这个孩子道了歉。

  实际上小女孩父亲提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表扬孩子,表扬她的地方要准确。这个准确就是说,不是表扬她的生理的、先天的方面,而是要表扬她的后天努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基诺特归纳了不适宜教育孩子的10种语言:

  不宜恶言。不要说“傻瓜”、“没用的家伙”等。

  不宜侮蔑。不要说“你简直是废物”等。

  不宜过分责备。不要说“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等。

  不宜压抑。不要说“闭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等。

  不宜强迫。不要说“我说不行,就不行”等。

  不宜威胁。不要说“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等。

  不宜哀求。不要说“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等。

  不宜抱怨。不要说“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等。

  不宜贿赂。不要说“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手表”等。

  不宜讽刺。不要说“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等。

  总而言之,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要记住一些教育忌语。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用侮辱的话批评孩子。批评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批评而是轻蔑,如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是个坏孩子,你将来什么地方都不要就公安局要你;当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你也千万别说你是个傻孩子,你是榆木疙瘩,这些话千万别说。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建议父母要跟孩子讲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但是你这件事做的不对,伤害了别人你要承担责任;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能学习好的,但是这一次你没考好要找找原因。如果用这样的一种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不会在挫折面前倒下而会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

  表扬孩子要具体、准确。比方说,孩子你今天的碗刷得很干净,你今天的地扫得很干净,你今天的被子叠得很整齐,我很高兴,我觉得你真是干家务的内行;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你学习的时候很专心,没有站起来走动,或者说比过去走动少了,你的字写得很认真;对于孩子的娱乐来说,你能够按规定时间玩游戏机,能管得住自己,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说表扬孩子是一门艺术,对孩子表扬时要注意,表扬要及时而具体、表扬聪明不如夸奖努力等等。 
 
尊重孩子的智慧 
 
 
 
  2006年04月12日14:1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河南大别山附近的一个县,有个男孩子叫赵幼新,让我很难忘。

  赵幼新非常淘气,老师们不太喜欢他,叫他邪门儿大队长,但他是充满了个性和智慧的一个孩子。

  有一个冬天,他和另外两个男孩子到冰上去探险。三个男孩子都是好朋友,很威武地在冰上走,排成一行,还唱着歌。突然,只听咔嚓一声,走在前面的一个男孩子踩到冰窟里去了,身子已经有点倾斜了。赵幼新走在最后,看到好朋友的处境,果断地说:趴下!把书包扔一边,你快趴下,四肢伸直,然后慢慢爬,慢慢爬过来。

  站在一旁的另外一个男孩子着急地说,怎么不过去救他呢?

  赵幼新说,你想想看,这冰面连一个人都经不住了,我们俩再冲上去的话,冰不就塌了吗?我们那不就全送命了吗!

  这个男孩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回事,于是和赵幼新一起对身处险境的男孩说话:快、快!慢慢爬出来。那个男孩子虽然很害怕,但也听从伙伴们的话,开始慢慢地往外爬,最后终于安全地脱险了。

  为什么要四肢着地呢?赵幼新似乎很有经验。他知道接触冰的面积越大,就越安全,如果你要是成了一个桶,扑嗵一下就掉下去了。

  正是因为赵幼新的智慧使孩子们都化险为夷了。我十分感慨,孩子的智慧,真是超出了我们成年人的想象,作为成年人千万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呀!

  陶行之有句名言“谁若小瞧小孩子,他比孩子还要小”,所以我们对孩子要高看一眼,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智慧,和他们一起探索、前进,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可以不受限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人的主意通常是惊人的,是充满了智慧的。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对女儿编童谣的“智慧”也颇感惊讶。

  有一天,父亲到学校去接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丽丽,听到女儿和同学们一起在念:“放学钟声响,学生得解放;上街逛一逛,学习丢一旁,老师气歪嘴,妈妈拿起吓人的小木棒。”“妹妹靓,哥哥帅,如果不傻就去爱。”

  这位父亲不禁问女儿:“你和同学们在说什么呀?”女儿告诉他在念童谣,而且很得意地说都是她自己编的。父亲十分不解,哪有这样的童谣?

  由于女儿从小在妈妈的影响下十分爱唱童谣,现在女儿不仅喜欢说童谣,而且还学会了自己编童谣,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却让父亲担心起来,女儿编的是不是人们常常批评的另类童谣呢?

  这位父亲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要教育教育孩子,先问孩子为什么编童谣,孩子的回答很简单:好玩。

  这个回答让母亲十分生气,要打孩子。这位父亲很理智地加以制止,并温和地告诉女儿,编童谣是好的,只有聪明的孩子才会编,但是要编好,要有意义。这位父亲很智慧,经过他的引导,女儿重新把以前妈妈教给她的童谣念起来,如“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的手里边。叔叔接过钱,对我把头点,我对叔叔说了声叔叔再见。”让孩子明白这首童谣让孩子拾金不昧,做个好孩子。又比如“公鸡喔喔啼,催我早早起,伸伸腿,弯弯腰,我有一副好身体。”这首童谣是告诉孩子们要天天早起锻炼身体。女儿一边念一边明白了什么童谣是有意义的。

  这位父亲知道,爱编童谣是孩子的爱好,不能因为她编的童谣“另类”就完全把她的爱好扼杀掉,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发展她的爱好。这位父亲成功了。后来女儿编的童谣都充满了童真,比如在动物园里编的“麋鹿麋鹿你别叫,你瞧我在对你笑。麋鹿麋鹿你别走,我们做个好朋友。”以及在班级里编的“你拉我的手,我拉你的手,不怕小猫和小狗,我们一起往前走。”等等,孩子编的童谣不仅在同学们中广为流传,有的还在刊物上发表了。

  可见,这位父亲的成功在于尊重了孩子的爱好、特长,并加以必要的引导,才使得孩子成长得更好。这样的父母是智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父母单纯地严厉禁止,甚至加上斥责、打骂,可能得到的结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孩子再也不会喜欢童谣,孩子再也不会编写童谣了,孩子创作的激情与智慧从此被阻断。在孩子身上一棵曾经萌芽的幼苗,可能再也不会长高、长大、长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教师面临着各种危险,稍不留神就可能剥夺孩子的主人地位,轻视孩子的智慧,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天赋才能,使孩子在家庭、学校中变成了“奴隶”,只能按照老师或父母的期望与要求走一条和别人类似的道路。

  这绝非危言耸听。

  关键的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智慧,和他们一起探索前进,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小瞧孩子。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言行嗤之以鼻,只不过是小聪明,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知道,这样的说法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留心观察孩子的才能。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这话一点不假。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某些天赋,某些较突出的能力,只要父母用心一点,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如有的孩子爱唱歌,一听到音乐就能有节奏地摆动身体,父母要做的不是加以制止:太吵了,安静一点!而应该发现孩子的能力,并给予肯定:不错,爸爸妈妈都不会你就会了。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充满信心,我是聪明的,我是有本领的,这种自信会影响他的一生。

  陪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智慧。有些孩子很擅长讲故事、手工制作等,这都可以说是孩子的智慧,聪明的父母应该听孩子讲讲故事,陪孩子动手制作,当你亲眼、亲耳体会到孩子的能力时,你会更加惊讶孩子的智慧,对孩子刮目相看了。 
 
第五章 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2006年04月12日14:1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1世纪最好的代际关系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的主要目标。

  我们在做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研究时发现,当面对“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什么?”一题时,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回答显著不同。父母认为“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责任感、正直、诚实和进取”;而中小学生却认为“平等待人、责任感、正直、进取”。这说明,当代少年儿童更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平等,是平等意识增强的一代。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代少年儿童是权利意识觉醒的一代。北京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训斥一名女生,并命令其离开教室。该女生站起来说:“老师,上课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一个母亲冒着酷暑给5岁的儿子报了美术班、钢琴班,兴冲冲地告诉孩子。不料,儿子却严肃起来,说:“妈妈,您和我商量过了吗?”母亲愣住了,苦笑着回答:“你这么小,还用跟你商量什么呀!我还不是为你好?”儿子依然不领情。

  实际上,上面两个孩子的态度完全正确。早在1990年8月29日,中国政府已签署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承认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们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等四项基本的权利,与成年人是平等的。作为一个现代父母,必须尊重儿童的权利,并善于与孩子商量同其有关的事情。

  研究早已证明,民主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才,而民主家庭的重要特征恰恰是平等和谐。 
 
化“代沟”为“代桥” 
 
 
 
  2006年04月12日14:1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如果说教育孩子的困难,信息化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恐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即社会的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传递,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试想,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两代人怎么对话?

  令人悲哀的是,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谈起今天的学生,评价意见70%以上是否定性的,认为学生今不如昔的占90%以上。这也许正是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你没有A错还没有B错吗?没有B错还没有C错吗?总要给孩子找出个错来。孩子跟父母辩解是没有用的,后来好多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