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而忙碌的一天更不能离开电,如果没有电,电饭锅不能煮饭;电动剃须刀不能用,胡子不能刮;洗衣机不能开,衣服不能洗;收音机不能听,电视不能看,计算机不能用,十字路口红绿灯不能亮……没有电的世界,似乎成为人类寸步难行的世界。
如果真的世界突然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有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作文《渴望停电》,文中写有一天晚上停电了,大家都走出家门,到小区门口等待来电。这个时候,大家都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夜空,无数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而且,平时不来往的左邻右舍这时也相互结识,并拉起家常,关系亲近了许多。孩子们也相互成为了玩伴,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都玩得很高兴。而当来电后,小伙伴们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告别停电时的欢乐。
在小朋友的眼里,停电能带来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耍的快乐,所以才“渴望”停电,其实真正渴望的是认识朋友、共同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亲情。
为什么这样的快乐竟然要在停电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从这个角度看,电对于孩子的快乐是“可怕”的,正如电被人发现的初期,曾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东西,有人称之为瘴疠气(Effluvium),又有人称之为电大气(Electrical Atmosphere),对它好像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从内心里是不会“渴望”停电的,但成年人其实也需要改变固定的生活方式,应该学习一下如果没有电了,该怎么安排你的生活呢?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家庭,一家人都离不开电子媒介。每天父母下了班,父亲就上网,母亲就看电视,孩子放学回来就玩游戏。每天大家各自都玩很长时间,结果一家人都慢慢习惯了谁也不和谁说话,都被电子媒介俘虏了。
有一天夜里,大家还是和往常一样正玩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大家都呆住了,因为家里连蜡烛也没有准备,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可以干什么呢?
一家人先无奈地坐在沙发上,想着等一会儿,可能就会来电了,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电。他们坐得都累了,就躺在床上等,但感觉很无聊,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孩子可能也等得实在无聊了,突然说了一句话:“妈妈,给我讲一个故事吧,像以前一样嘛!”
孩子的一句话打破了家里的沉寂,于是母亲开始在黑暗中讲起故事来。
母亲讲故事讲得很生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母亲讲完故事后,父亲接着讲笑话,大家笑得很开心。孩子也把自己在学校里的开心事说出来和父母分享,一家人感觉特别温馨。
最后来电了,一家人还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先前的开心。
后来,这一家人就建议有关部门,每个月安排一次停电。虽然有关部门并没有同意,他们在家里开始计划每个月安排一天“停电”,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灯关上,以享受停电的快乐。规定全家人谁都不许去玩电子游戏、看电视、上网,而是依偎在一起说话、交流,这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活动叫“停电日”。
“停电日”其实是解决当前许多家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而导致的沟通太少,使得家人情感淡漠的好方法之一。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停电日”的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因为他能和父母体验一种温暖的交流,能感受到彼此间的亲情,没有什么比亲情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了。孩子非常需要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父母也离不开加强与孩子的情感纽带。
“停电日”给了我一个启发,我建议父母们试一试,制定一个家庭规定:全家选择一天不开电视,一天不动电脑,代之以全家人在一块娱乐、交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跳出电视、电脑的世界而重新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父母要多创造一些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使孩子在亲情的甜蜜中健康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选定一日作为“停电日”。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日子,可以一个月选择一天,也可以半个月选择一天,或一星期选择一天。要事先约定好,约定好后父母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临时变卦,只有父母首先做出榜样,孩子才能做到。
要做好准备。尽可能地为“停电日”选择一个适宜的话题,可以由父母定,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制定,内容可以是时事内容,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内容。
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用电知识。比如让孩子了解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等)去接触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用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能用手救人,以防自己触电;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装电灯泡时,一定要关断电源,并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
让孩子成为网络的主人
2006年04月12日13:3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认识一位北京的母亲,她是一位记者。她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期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走一条稳当的道路。但是孩子上学后,发现孩子学习不太好,不仅老师不满意,父母也不满意。小学毕业上初中,成绩也不好,后来估计上大学困难,父母就让儿子上中专,可是让父母失望的是,儿子上中专读得也不成功,还没读完就不读了。
孩子虽然学习不行,但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玩计算机,可是父母十分担心,中专都没读下来,光喜欢玩计算机上网,能有什么前途呢?
没想到这个孩子在网上和一些外国的青少年聊天,有些外国的青少年很友善,就督促他学英语。为了能和外国青少年更好地交流,这个孩子竟然真的下工夫学起英语了。结果在跟外国的青少年交流当中,他的英语大有提高,小伙子最后形成了两大优势,一是计算机,二是英语。可惜的是由于中专没有毕业,小伙子无法得到学历。
令我敬佩的是,这位母亲十分理智,她耐心地跟儿子商量以后的发展,小伙子想了想说:我要走一条适合我的路。
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小伙子通过了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的全部考试,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18岁的数据库专家。
从此,这位曾经有“问题”、没有出路的孩子,人生转了个弯,变成了一个稀有人才,被香港的一家大公司聘任,成为认证部门的负责人。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尊重孩子的选择,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这个孩子如果按照我们正常的成长道路,小学升中学,中学考大学,肯定是一败涂地的。
但幸运的是,母亲让孩子走了一条捷径,把自己的长处完全发挥出来。这位母亲成功的做法,给我很大启发。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特别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不要让孩子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而应该成为网络的主人,把握自己。
处于成长过渡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不少孩子虽然也知道应该控制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但自己却也控制不了。据说有一个孩子为了克制自己玩电子游戏的欲望,甚至让别的同学把自己的鼠标和密码都藏了起来,却仍然无济于事。事实证明,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孩子,一旦喜欢上了电子游戏,就特别容易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大大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其实,电子游戏不是什么妖魔鬼怪,适当有度的游戏会有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位做母亲的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城市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在学校与同学接触外,在家就没有其他的同龄人陪伴,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现在也大多不是那种无话不说的亲密状态,除完成学习任务外,孩子更多地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他们现在能干什么呢?在父母不允许他们随意外出的情况下,只有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电子游戏,以此达到娱乐和消除烦闷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准他们玩游戏,或者不让他们上网聊天,那他们干什么去呢?如果有其他的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那当然好了,但如果没有任何其他有益的活动而只是限制,那最终只会让孩子们处于更加孤立和郁闷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玩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或老师以何种形式,通过何种身份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与他们多做一些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会在大人的监护下安全成长了。”
因而,如果孩子一时对电子游戏痴迷,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不要使他们在电子游戏中沉迷过久,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和监护才是必须的。
如何引导孩子在网络中把握自己,我的教育建议是:
注意孩子掌握、处理信息的安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说今天的孩子一定要学会掌握信息、处理信息。但是我们在安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并不都是健康有益的信息。有些信息构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因为他们接触的是不良信息。譬如色情网站,能收到大量的色情图片、色情信息,父母要引导孩子分辨信息的优劣,防止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受到误导和伤害。
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家中有正在读中小学,尤其是读小学的孩子的父母,请注意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的书房等处。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到玩游戏是光明正大的事,也便于您对孩子玩游戏实施指导与监督,至少也会对他的游戏内容了解得多一些。
陪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如果您的孩子对玩游戏感兴趣,就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玩,和孩子做一对好“玩友”。如在节假日,你们可以一起玩一玩单人、双人等游戏,这样能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成为网络主人。
合理使用替代法。当孩子痴迷于电子游戏或其他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情时,请巧妙地运用替代法去改变孩子的兴趣。可以用户外活动代替。比方让孩子打球、玩滚轴、野餐、游泳、踢球等,就是用一个更让孩子着迷的活动来代替。哪怕我们付出一点代价,可能要花时间,要陪他去,甚至还要花上精力组织一些小伙伴,或打听一些班让孩子参与进去,但目的在于用一种充满魅力的、孩子喜欢的项目去转移他的兴趣。当然替代法也需要长期坚持,比方说孩子如果天天玩游戏,你可以要求孩子出去踢两次球,两次以后逐渐三次,加一个项目,加两个项目,让孩子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创设家庭和谐友善的环境。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使用媒介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父母离婚、打架、酗酒、打孩子之类的家庭,孩子特别容易迷恋一些暴力的电子游戏,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孩子在网上发了疯一样地使劲按、使劲打、使劲地发射炮弹,以虚拟的打杀来发泄他的不满。相反,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幸福的孩子,就比较喜欢一些儿童文学的、知识类的内容。在电脑和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请引导孩子跨越不利成长的障碍,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空间。
相关链接:中小学生网上安全十项守则
★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照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如果看到感到不舒服甚至恶心的信息,应立即告知父母。
★聊天室相对固定。使用哪个聊天室,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做守法的小公民。
★尽可能不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开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个E…mail信箱,要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如何处理。
★不要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网站栏目,即使无意中不小心进去了,也要立刻离开。
★如果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当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与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
2006年04月12日13:3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曾经给许多孩子讲过课,有几次我问在场的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孩子们个个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喜欢!”言语中透露出兴奋。
我再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吗?”
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
这就是一个事实。许多父母,哪怕是高学历的父母可能都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中小学生,都看得懂动画片,而且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痴迷。这让许多父母困惑不解,常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