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随时在家里能看到书。我建议父母在家里摆放书的时候,最好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上一些书、一些画册,甚至厕所里也可以放几本小册子,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看。因为孩子看书不像上课那样有计划,他往往是在偶然的状态下拿起书看,突然就有了兴趣。
经常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当中,这个时候是对他的一种强烈的熏染。看到这么好的书,这么多的书,孩子忍不住就要去摸一摸,看一看,这时兴趣就来了。孩子还能在书店里看书,当孩子看了一些书之后,知道什么书是自己最需要的,买一本自己最需要的书,这是一种很明智的方法。如果说家庭困难,买不起书,其实越买不起的时候,越会珍惜书。可以让孩子攒钱攒了一段时间再买书,他一定会更加珍惜。有一位作家说得好,穷的时候买的书读得最认真;富了以后,再买的书读得不认真了。这就是读书的规律,所以说带孩子多去书店是非常好的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06年04月12日13:4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许多父母问我,如何教孩子读书呢?这也是一个学问。
大学问家朱熹,曾经提到读书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意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起来,我的理解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我没有认真指导女儿读书,但带着女儿旅行,一边旅行一边读书,和女儿一起走天涯,可以说是我值得骄傲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女儿18岁之前,我和妻带她走过13个省份,这也是女儿十分骄傲的经历。那是一些快乐的日子,是一些英雄的日子,也是我们一家人格外亲密的日子。
女儿喜欢读书,我们带她到全国各地去旅行,把她读过的书变活,让她在大自然中去回顾历史遗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带女儿去三峡,我们从武汉出发,经过了荆州到宜昌,然后再到重庆。女儿很喜欢三国故事,对诸葛亮、关羽尤为欣赏。还记得女儿崇拜诸葛亮始于小学时代。当时,她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激动不已,说要嫁给诸葛亮。我乐了,说:“好哇,有诸葛亮这般大智大勇的女婿,老爸心满意足。”
因此,在荆州女儿不断央求我讲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后来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匆忙上阵,对部下过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杀。刘备也被打得是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刘备把他的孩子阿斗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
女儿还要问,我说:“别急,三峡路上有无数三国故事,到宜昌再说吧。”
我想,经过了荆州之行,女儿会对“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教训记一辈子。
我们在船上游三峡,女儿不由感慨万千,想不到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历史这么贴近,和那些她崇拜的伟人走在同一条路上,感慨万千、刻骨铭心,非常难忘。
我也难忘游三峡的那天晚上,我们披着月光,在甲板聊天的惬意。我们谈论着从三峡上走过的历史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东坡等文豪,诸葛亮、关羽、张飞、吕蒙、马谡等文武战将,兴致盎然。
女儿朗诵起李白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妻回味着这首名诗,说:“我记得,1958年春天,毛泽东游长江三峡,船到白帝城下时,也曾兴致勃勃地吟诵过这首诗。”
我感慨地说:“长江是中国文化之江,也是中国文化人之路。走在三峡中,就是走在历史中。人人在这里净化和升华。”
女儿激动地叫起来:“长江三峡,我们来了!我们来了!”
船至奉节,女儿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就牺牲在这里。”
《红岩》是我们推荐女儿看过的书,也是震撼我们自己的书。我说:“听说,他的墓就在这里。到重庆之后,咱们可以去渣滓洞和白公馆看一看。”
“一定去!”女儿恳切地说。早在北京计划行程时,她就要求过了。在重庆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们去了红岩村,又去了渣滓洞和白公馆。我发现,女儿瞪大了眼睛,仔细地观察这狱中的一切。到了江姐被关押的牢房,她的步子放慢了,一会儿干脆停在那里,逐字逐句地读说明文字。
女儿低声问:“江姐她们为什么不怕折磨?怎么连死都不怕呢?”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我轻轻答道。
“今天的人能做到吗?”
“能,但要修炼很久才能。”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说:“回家后,我要再看一遍《红岩》。”
后来我们又去了眉山县游览了三苏祠。
说心里话,在所有去过的地方当中,我特别希望女儿来一趟三苏祠,因为苏东坡是我最欣赏的诗人,并且视为最可借鉴的人生楷模。
女儿读苏东坡的作品不算太多,不明白我为何如此推崇这位一千多年前的文豪。我告诉她:“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用英文写了一部《苏东坡传》,对这位北宋诗人的旷达人生给予极高评价。林语堂说他历经坎坷,却总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听我这样说,女儿对苏东坡的兴趣也浓厚起来,默诵苏东坡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四川之行结束了。女儿快18周岁了,我想这些经历对于女儿来说,是在读一本无字的书。把读有字的书和读无字的书结合起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文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我想这才是读书的真正奥妙所在。
真正让孩子读“活书”,多带孩子出外体验书中的世界,我的教育建议是:
有计划安排外出旅游。父母应该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地安排外出旅游,重要的是要结合孩子最近看的书,带孩子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参观,避免书呆子气。当然要考虑孩子的意愿,问问孩子的意见。
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父母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制定旅行路线等。
给孩子讲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知识。带孩子出去旅行时,最好要给孩子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孩子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如同在读书一样,从中受到教益。父母如果不了解当地景点的知识,可以及时查找,上网搜索,作好知识储备,以便能教给孩子需要的知识,让旅途充满新奇与快乐。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006年04月12日13:4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有的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学业任务越来越重,我们也知道如果为了学习减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孩子提高阅读速度,既能感受到阅读乐趣,又扩大知识面,一举多得?
我认为,当孩子小的时候,读书大多是随意的行为,随着年龄增大,的确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教孩子一些技巧,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
首先父母要学会让孩子改变一些观念,如现在你的阅读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改变并不难;如果你渴望读快一点,你真的就能够读快;阅读速度可以成倍、成十倍提高,一目数行并不是天才的专利;阅读速度的提高与理解文章内容没有根本上的矛盾。
另外,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如眼睛距离书本很近;默读的时候总是轻声地读出声来,或者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感觉到喉结在动;歪着脑袋,躺着或是伏在桌子上阅读;喜欢一口气读几个小时等。
这些习惯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眼睛距离书本很近,一是损害视力,二是极大妨碍了读书速度——眼睛应该距离书本远一些,大约一尺左右为宜。因为眼睛离页面远,眼睛看到的视野就越宽阔,视网膜成像的文字就越多。这样一来,一次摄入的文字不再是一个字、一个词语或几个词组,而是一大块、整段甚至几段。只要养成习惯,一目几行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朗读出声音是阅读速度慢的另外一个阻碍。我们比较看电视和看报纸就知道,听电视一分钟播报的新闻大大少于我们一分钟阅读报纸的文字量。如果在阅读的时候出声(喉结在动,表明也是在发声),理解速度就大打折扣。因为大脑接受信息通过了声音这一个不必要的环节:“文字→声音→大脑”,如果不发声,就是“文字→大脑”,少了一个发声环节。当然,读出声对记忆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一种多重刺激。但是记忆和理解是有区别的,少了一种记忆手段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会下降。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我的教育建议是:
全家有个固定的读书时间。合理安排一个时间,父母每周应该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可以共同读一本书,也可以各自读自己喜欢看的书,读书时大家要尽量保持安静。
注意孩子读书姿势。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经常观察、提醒孩子,帮助孩子正确阅读。理想的阅读姿势是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椅子应该有一个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应该足以让大腿与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点。
定期借书。教给孩子利用图书馆的技能,如图书馆是怎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最好让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有效利用图书馆。
爱护图书。大作家钱钟书先生很爱惜书,和他交往的记者发现,他买的一些书都包上了书皮,这个习惯直到年纪大也没有改变,他现在还是每次买了书都要亲手包上书皮。要教孩子爱惜图书,要告诉孩子,手很脏时不能看书,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手上有汗,一定要擦干净;书不能折页,要学会使用书签;刚买的书要给书包上书皮,把它放在一个干净、好保存的位置;保持图书整洁,给书加注时要工整、清晰,字迹要写工整,画一些重点的标记,用波浪的符号或者横线,一定要画得很规范;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父母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才能培养起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就一定会让他受益终身。
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对于孩子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我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毛泽东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毛泽东读过的一些书,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书的边上加了批注。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一般说来,读书要记住作者,记住年代,弄清背景,读出它的精华奥妙所在。而且在他动笔记录的过程中,也会使他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如作者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他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呢?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一个主题呢?孩子会一边记一边思考。我建议让孩子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他的、有价值的书读。我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因为我是每天写日记。我读过的书,我都会记下作者、书名,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我的感悟是什么,甚至在这个当中还发现有些字很生僻就记下来,也有助于你积累,否则有些字你老是感到很陌生。让孩子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会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
2006年04月12日13:4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不难发现,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社会上产生了一批不良读物,在渐渐腐蚀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灵,是一种文化误导。
在批评社会文化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时,我们已注意到优秀儿童文化作品的匮乏。我曾问过一些孩子,“你们对现在的读物满意吗?”孩子们拖长声音回答:“不……满……意。”
的确,现在某些出版机构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为孩子们提供的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书籍,或者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读物。父母希望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但是现在的图书浩如烟海,父母的鉴别力极为重要,要学会鉴赏的确是不容易,父母们为此十分苦恼。
2004年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对课外书的选择上,少年儿童喜欢看的,往往是父母禁止的。具体表现在:在对课外书类型的选择上,少年儿童常常看的是童话,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惊险历奇故事,笑话,谜语智力测验,传记,民间故事等,但父母希望孩子多看科学,自然,天文,地理常识,学业指导书籍,散文,时事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