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面积,消费者在购房时一定要认清。
地王竞价越竞越高 百姓住房梦越走越远
“地王”概念并不科学,一方面由于土地面积大、开发周期长、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另外,一大块土地给了一个开发商,也会导致不良的土地投机现象,令买房人遭受损失。
但遗憾的是,地王竞价越竞越高,百姓住房梦越走越远!
可以说,招牌挂出让土地的负面效应比协议出让产生的腐败还严重!
我们一直以为协议出让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而且还会产生腐败。但是,自从实现招拍挂以来,房价比以前涨得更快。由此出现了一个土地市场化与房价上涨的悖论。这种现象的出现,在经济学上是可以解释的。
●招拍挂让土地市场更垄断
考察一个市场是否充分竞争、是否有效率的最常见办法就是看买卖双方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数量越多,市场竞争就越强,也就越具有效率,所谓效率就是价格达到均衡,均衡的价格是双方合意的价格,而不是很高的价格,价格高低不构成效率判断的基础。接下来我们来考察一下招拍挂前后土地市场的变化。 。。
5“地王”地块:革了谁的命(2)
在招拍挂之前,尽管容易产生腐败,但土地的买卖双方却比较多。买方自不必说。由于土地的权力部门更加分散,各个权力部门都可以影响土地利用。虽然缺乏有形土地市场,但通过多个口径、多种渠道、多种办法,大家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拿到地,因此市场上的土地供应量也就多一些,而且大凡协议出让土地,地价都不是很高,政府提供的土地数量多,所以土地价格低在情理之中。一句话,招拍挂之前,“龙有龙道,蛇有蛇路”,政府可以从多种途径拿出土地,而开发商则可以从多种渠道中拿到土地,这样的结果是,土地供应比较充足,地价比较低,房价也比较低(但并不是说地价决定房价,而是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
但招拍挂之后情形就变了。所有的土地都集中在了一个土地交易的有形市场,这样,原有的多头土地供应被彻底堵死;买方在有形市场上形成表象竞争,但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所有的人都去竞争一个东西,那么就不是合理的价格了,而是垄断价格。更重要的是,与协议出让最大的不同是,在招拍挂制度下,仅有一个卖家,最终也只有一个买家。
●地王出现,地荒也同时产生
在开协议出让时,地荒问题要小得多。但自从招拍挂之后,大多数开发商每天都在喊地荒,老百姓都指责开发商假喊,但事实上,开发商是对的。地王的出现也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地荒也将同时产生。可以同样用上述原理来解释地荒出现的原因。
“地王”的背后有两大特征:一是所推出来的地块面积大;二是与此对应交易金额大。这两个特点已经基本上把众多中小开发商拒之门外。因此,今天地王的推出,地方政府可以冠冕堂皇地推脱其土地供应量小的责任,也封了广大中小开发商的叫喊。
但地王与地荒有什么关系呢?越是大的地块,大的开发商越具有资本优势,越是可以将开发周期放缓,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出地王的背后,对竞地成功的开发商最具意义的就是增加土地储备,而不是增加房市供应量。因为,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在一个住房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只有一家或少有几家开发商开发住宅时,垄断市场的差别定价原理就越有意义。也就是说,住房供应量一定是少推,且不说土地开发进程慢一点本身就可以带来可观的土地增值效应,单单说,开发商拿到土地后大规模开发,在住房产品推出来之后,相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购房者总量是一定的,开发商同期多开发楼盘,就意味着自己跟自己竞争。
因此,在房市中地王仅对竞地成功开发商具有土地储备和土地增值意义。对于市场上的土地需求量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土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政府频频推出地王,但众多开发商仍然缺地,广大老百姓仍然缺房。
●老百姓住房梦离现实越来越远
话说到这里,结论就很明显了:
土地招拍挂,让土地市场走向垄断!
垄断的土地市场上,具有实力的开发商垄断住房市场上的供应量,从而使房价高涨!
在土地与住房市场上垄断的结果是,住房产品具有差别性,只有能支付起垄断价格的购房者才可能买得起房!
目前的国内住房市场就是如此,只有有实力的人才能买得起房,开发商说给富人盖房子,是说了句大实话!如果哪天开发商说盖房子都是为穷人的,那才成了“真实的谎言”。
老百姓离住房梦越来越远!
房价与需求双高双升 根源在于土地制度瓶颈
新政前中国房市之“怪状”的确令大众费解:房价高且不断上扬,需求大而持续攀升。这种“双高双升”的“乱市”局面让人无所适从,“吉芬之谜”也正是由于类似的表象而被随意套于中国房市,商品房是低档品、必需品乃至吉芬商品的错误观点随之传播。在理论上证伪上述错误观点之后,我们还必须找到房市“双高双升”的根源。
说得比较理论些,就是在富有竞争的市场中,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形成的。如果一种商品供不应求,那么市场中的供给者就有话语权,价格就会比购买者的期望值略高;反之,若一种商品供过于求,那么购买者就更接近于“上帝”身份,价格就会低于供给者的期望值。这是大众所熟知的经济学常识。商品房由于其具有商品属性(区别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而言)而适用于上述规律,加之自身某些特质而具有以下特点:从短期来看,由于商品房的生产周期长,商品房供给相对稳定,因此商品房在短期内供给缺乏弹性。当需求突然增加,供给却不能在短期内相应增加时,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趋于上升;当需求突然下降,由于住房商品的不可移动性,过多的供给不可能运到其他地区销售而出现供过于求,导致商品房价格下降。
5“地王”地块:革了谁的命(3)
●土地资源紧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释放出来的供不应求和高价格的信息会被投资者所捕捉,由此,大量资金、原材料和人力被高额利润吸引至商品房市场,会增加新开发项目的数量和完工速度,由此增加了市场上的商品房供给量,从而缓解供求矛盾,并促使房价回落;反之,如果供大于求,则会使得部分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退出市场,从而使得市场供应量逐渐减少,房价逐渐回升。
随着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攀升,购买力大大增强,在满足了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后,对不动产的需求大幅提升。与此相适应,中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也基本进入市场化成长期,住房主要由市场提供与调节。但是,由于计划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房市场供求制度二者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房地产产业与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商品房的关键上游要素——土地仍由政府独家垄断并按计划方式行事,而商品房的供求则完全由市场决定。新政前的房市过热,其根源就在于土地供应的短缺制约了商品房的供应量,房价高企是商品房供不应求矛盾的必然结果。
土地的计划供应从根本上说是与市场不相容的。在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期内,它不是因为供应量减少而造成地荒及地价上升,就是因为供应量加大而造成土地贱卖和土地资源浪费。因为行业主管部门对耕地保护国策的从严执行而导致住宅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从而引起了住宅市场的地荒和地价上升;而地方政府大借“开发区”兴起的圈地热同时又造成了土地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公平及浪费。所不同的是,在住宅市场的地荒中,政府再次从老百姓收入中抽了租、征了税;而政府圈地则是某些地方政府拿上国家或集体的土地造就了众多商家的利润和亿万富翁,同时也造就了很多“失地”农民。有人认为是开发商囤积土地造成了商品房供应不足,但必须清楚的是,正是土地供应不足才会引起开发商具有强烈囤积土地、炒地皮以牟取巨额利润的倾向。因此,土地供应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且,还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因素是分散决策,千千万万个买者和卖者依照各自的判断进行决策。这种好处在于将风险进行了分摊,同时也将分散的市场信息能被个体及时发现并快速反应,从而使得资源进行最有效率地配置。
在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中,预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房市供不应求的矛盾必然引起房价走高,此情形下也就必然引起购买者对未来走势进行理性预期:如果预期这种房价上升是一种短期现象,一定时间过后会趋于回落,那么这种预期的结果会驱动购房者步入观望阶段;如果预期这种房价上升是一种长期现象,观望的结果是房价继续上涨的话,那么购房者就会在短期内尽快实现购买,以减少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损失。
●新政影响土地
新政前房价持续上涨而需求不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前文所讲的房价上涨会引起购房者对商品房结构组合向下调整而不会引起需求量的下降(《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10月31日第24版),另一方面即在于预期因素。新政出台之前,已经处于高位的房价不仅没有让购房者退缩,反而形成了一种普遍预期:虽然价格已经很高,但它还会上涨,现在不买的话以后会更贵。这种预期极大地刺激了即期需求,使即期购房者坚定了购房信心,也使原计划远期购房者转为即期购房者。其中原计划远期购房者中,由三种力量形成:一部分人有现实购买力,他们一般都是中年人,有相当的物质基础积累,现在也不缺房,但可能会考虑子女而转为即期购买;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即期购买力,但可以利用现有银行住房信贷政策“透支”远期购买力而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从而转化为现实有效需求,这部分通常是城市中有较高收入的年轻人,有现实的住房实用需求,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目前以租房居多,但购房热情不减;第三种力量也会因预期而加入到即期需求的行列中来,那就是单纯投资者。房地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中上收入者投资理财的选择之一,不管是转手现房,还是装修后出租,只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资本,不管是价格高或低,都会对商品房进行投资性行为,必须注意的是,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约束问题,这一点是其与自住购房者的重要区别。投资者所考虑的投资收益和成本,如果考虑到未来价格会上涨,无疑投资就会带来较高的回报。这三种力量使得购房需求进一步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引起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地王”地块:革了谁的命(4)
但是,由于房市地域性的特殊特点,预期房价下跌、购房者观望、房产成效量下跌、房子供产量增加等都可能是造成房市短期低迷的原因。在“金九银十”的黄金期,上海房市低迷,就有这种因素在起作用,在其他地区的房市中这种迹象则不太明显。
●制度瓶颈短期内难以解决,土地制度亟待“革命”
由于中国计划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与市场化的商品房供求制度二者之间的不相容引发了房市供求矛盾,由此房价高企;三种由预期所引起的力量与庞大的即期需求力量汇聚在一起,就会推动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是近两年来房价与需求“双高双升”的主要原因,也形成了“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价格上涨——预期推动需求进一步增加——供求矛盾更加紧张——价格进一步上涨……”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特殊现象。持吉芬商品论者对中国房市供求与价格关系的片面解读的根源即在于从这个螺旋式上升的复杂现象中只抽取了某一区间,盲人摸象的结论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土地不能完全商品化、市场化之前,中国房市发展瓶颈难以消失。如果不从土地制度的根本上来认识问题,那么中国房市供求矛盾问题不仅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解决,预计相当长时期内仍无法解决。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供求矛盾,更不是住房结构矛盾,而是深层次的制度矛盾。对于土地制度的改革,需要决策部门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拿出市场化改革的魄力来。《物权法》草案的四次审议,已经表明了有关主体更加科学的发展观。
购房小贴士: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识别环保涂料
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各样的装饰涂料中识别出环保涂料呢?
望 即看外观,看说明书是否标明了主要成分,其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有何毒害等。
闻 闻一下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问 询问产品是否经过有关权威机构的检测,是否安全(一般权威机构是指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机构)。
切 即用手摸,感觉一下是否有烧灼感,手摸部位是否产生了红斑。
另外,涂料最好选无机或水溶性的;油漆宜选硝基及聚脂类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有害成分挥发较快,成膜也快。其中,水溶性木器清漆和磁漆的环保效果最好,具有无毒无味、表面干燥速度快(仅1小时)、色彩丰富、颜色准确、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点。
【决策建议】
随着国家日益紧张的土地调控政策,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基本国策。在这一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必定有限,在招拍挂这一制度的约束下,土地价格飞涨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在可预见的城市发展中,可用来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土地越来越稀缺,只要城市人口在增长,那么对房产的需求就会上升,而面对上升的房产需要,土地供应就将一直处于不解渴的状况,地价也就会不断攀升。
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