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成皇后-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事艺妓追了出来,扑跪在地,抓住大院君袍子下摆乞求道:
  “大监,为什么突然要走呢?奴婢们哪里做错了,在这陪上千万个不是。请大监息怒,请大监息怒!”
  大院君缓缓转过身,低沉着声音道:
  “不是的,你们没做错什么,我有事要办。”
  不再多说什么,大院君和天下长安匆匆离开,丢下艺妓们如坠云里雾中。
  大院君危机感越来越重,前思后想,此时只有一招险棋,联合赵大妃废黜王后,才能存活,否则别无他法。
  于是,挑选一个日子,大院君秘密觐见赵大妃。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臣没有一天不忧心朝廷之事。”
  赵大妃皱了皱眉头问道:
  “朝廷中有什么令人忧心之事,使摄政大人说这种话啊?”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这期间洋扰频频,给我朝带来很大冲击,但自微臣加强了国防之后,外敌已不敢再犯。不过……”
  说到这里,大院君面带忧色停了下来。
  “大监匡扶社稷劳苦功高。有什么担忧的事情就说出来吧。”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微臣全力抵御外敌之际,我朝竟出现内忧。大王大妃早年曾经受到安东金氏的迫害,比任何人都清楚防范外戚势力的必要性。可是现在,朝野上下纷纷传言,骊兴闵氏就是下一个安东金氏。这就是臣所担心的事情。”
  赵大妃听了这话,惊讶道:
  “骊兴闵氏,这是什么意思?”
  大院君单等这一刻,忿然道: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现在朝廷里全部都是闵氏的人马。包括兵曹判书闵升镐在内,闵奎镐当刑曹参判,闵谦镐当吏曹参判,闵致相当刑曹判书,连臣的岳父闵致究都在担任工曹判书。这满朝文武不是闵氏家族,是什么?微臣仔细算了一算,闵氏担任朝廷官职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人,这就是外威势力的开始啊!”

明成皇后6(6)
  大院君料定赵大妃一听到“外戚势力”就会咬牙切齿,所以从这里切入。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赵大妃很平静地听完,居然一幅神闲气定的样子说:
  “这样说来,朝廷之中果然录用了许多闵氏家族的人。不过,摄政大人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呢?”
  大院君心中略有不安,回答道:
  “大王大妃千岁,怎可如此轻松的看待此事呢?朝中有些人已经在煽风点火了,说这些都是因为王后的原因……”
  总不能从自己口中说出废除闵妃的话,大院君希望赵大妃先开口。但是,大院君越是努力,赵大妃越是一副疑惑的表情。
  “兵曹判书闵升镐是王后养兄,但也是大监的内弟啊,闵谦镐、闵奎镐、闵台镐那些人也都是大监的内弟;工曹判书闵致究不就是大监的岳父么?至于闵致相、闵致森、闵致吾等人,也是大院君岳父的亲兄弟。由此看来,可以说他们是闵氏外戚,也可以说他们是大监的岳家。在哀家看,大监是任用自己人罢了。”
  “这些人的确是拙荆娘家的人,但是,他们都不是臣录用的,是依照王上的命令而录用的。”
  “这个哀家也知道。不过,大监是摄政,总理一切政务,王上再怎么想任用闵氏成员,要是没有大监的认可,恐怕也办不到吧?”
  “这个……”
  “当初主张选失怙的女子为王妃,是摄政大人的主意吧?王后也是摄政大人推荐给哀家的……虽然王后年纪还轻,但是入宫以来礼数非常周到,所有的人都大加赞扬,哀家也甚是欣慰。”
  场面十分尴尬,大院君本想借刀杀人,谁知刀不肯出鞘,反给了他一记棒喝。大院君一时哑口无言。
  赵大妃沉默了一会,道:
  “我老了,不想掺和那些政事,但是有一句话要说给大监听。”
  “臣谨遵大王大妃教诲。”
  “当今世上没有谁比大监更懂得人情世故了。大监懂得政治,也很会用人,是不会容忍那些胡言乱语、兴风作浪之人的,对么?”
  “臣惶恐……”
  “还有,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闵氏在朝廷中任职过多的问题,这本是大监治家的错误啊,在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地传言,似乎不妥。还请大监三思。”
  “老臣惶恐,大王大妃所言极是,老臣谨记在心。”
  大院君从重熙堂出来,仰天长叹。这一次他又算错了,不知何时,赵大妃已被闵妃收买了人心。何以自己近来步步算错?
  大院君并不知道,赵大妃对他的独断专行已生厌恶,元子之事更疑心是大院君所为。加之闵妃端庄懂理,入宫多年来,从未对三位太妃错了礼数,赵大妃心甚悯之。安东金氏横行之际,赵大妃育有一子却也得听从金氏的摆布,闵妃无子,大院君极力排挤之,其心中苦楚,赵大妃清清楚楚。失去了元子的闵妃,心中必定有所变化,她没有儿子可以仰仗,就只有抓住丈夫的心,帮助高宗得到权力。闵氏家族那么多人担任朝廷职务,几乎可以说是大院君高傲自大的必然结果。
  大院君对赵大妃白下了功夫,无功而返,只好打消了废除闵妃的念头。在他离开赵大妃住处之后,一个侍女从重熙堂匆忙赶往闵妃寝宫,随即闵妃就得知了大院君与赵大妃见面的密报。
  是夜,高宗来到闵妃寝宫。
  “王上,听说摄政今天到重熙堂去了。”
  “哦,摄政不是经常去的么?”
  “是的王上,但是臣妾听说,摄政此去的目的是想废后。”
  “什么?是不是谣传啊?”
  “王上,这么重大的事情,想必女侍不敢撒谎。”
  “摄政真的这样做了?”
  “王上,臣妾入宫多年,没能生育子嗣,如果大监要废黜臣妾,臣妾也不敢多言……”
  高宗已经脸色发白,怨道:
  “哎,王后这是什么话……”
  “只是臣妾担心,大监知道王上只有臣妾一个可靠之人,才起了废黜臣妾之心。接下来,恐怕就是要废黜王上了。”
  “摄政……父亲……怎么能这样做呢?”
  高宗说话时的声音在微微颤抖,虽然是疑惑的口气,但是他心里明白,自己的父亲完全可能为了权力废黜自己。
  “王上,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权力,以巨伐君的情形屡见不鲜了。”
  “真是这样么,那么大妃娘娘是什么态度?”
  “幸亏大妃娘娘拒绝了摄政的要求。”
  高宗总算喘过一口气来:
  “这样就太好了,多亏了王后平日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
  想了想,高宗接着说:
  “摄政要是这样表示的话,那我们的情况就不妙了。”
  “王上圣明,这件事非同小可,摄政在大妃娘娘那里碰壁,就会在别的方面加速进事,所以,王上也要尽快安排了。王上的时间,应该到了。”
  “时候到了?这是什么意思?”
  “王上早就成年了,我们的势力基础日益牢靠,现在应该可以亲政了。王上,把摄政随心所欲掌控国家的权力收回来吧。”
  高宗听了这话,心情虽然有些激动,但又突然感觉到悲伤:
  “王后虽然这样说,但是,摄政会轻易的放弃吗?”

明成皇后6(7)
  “当然,把大院府大监赶下摄政的位子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他要是赖着不走,我们就要运用力量把他赶下来。”
  “这位长辈坚如钢铁,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他赶下台来呢?”
  闵妃坚定的答道:
  “这件事情,臣妾已经谋划好了,请王上相信臣妾,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臣妾去办,臣妾将不胜感激。”
  “那么,这件事情就由王后主持吧,事到如今,我不相信王后还会相信谁呢?”
  大院君继游说赵大妃废后失败之后,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眼看着闵氏集团一天天壮大,难道就无计可施么?他决意抛出撒手锏,册立完和君为王世子。
  是日,大院君召集群臣到思政殿,他则上康宁殿找高宗。
  “请王上移架到思政殿去吧,册封王世子之事非常重要。”
  大院君的态度极为强硬。
  高宗没料到父亲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拖延道:
  “摄政大人,这件事就交给朕吧,您就不必操心了。”
  “王上!”
  “父亲,册封王世子之事,不需要急于一时吧。”
  “王上,如今国内局势动荡,只有早日册封王世子,王室的基石才会稳固,国家才能屹立不摇,请王上到思政殿商议册封王世子之事。”
  大院君转身出了房门,对侍奉的宫人命令道:
  “要伺候王上到思政殿去,听懂了吗?”
  內官慌忙答到:
  “是,大人。”
  高宗在闵妃的怂恿下尝到了帝王的滋味,着迷于发号施令的威严之中,在闵妃启蒙下,也找到了对抗父亲的勇气。此时,他想成为真正的帝王,虽然他对于父亲的催逼仍心有余悸,但是这次并不像那么快地对父亲投降。
  思政殿上,大院君想先取得群臣的支持:
  “元子猝死是非常不幸的,大殿上下忧心此事也不在话下。一国之主,必须要确定继任王位的王子,全国百姓才能安心。幸好李贵人为王上生下一子,今年已经6岁了,这个年纪册封王世子也绰绰有余,大家今天在此表个态,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天下百姓安心。请各位说说自己的想法。”
  朝廷重臣人人自危,大院君虽不好得罪,闵氏一派也不可轻视,人人不敢发言。大院君只好点名:
  “请各位说说话吧!领相大人意下如何?”
  洪淳穆惊道:
  “非常抱歉,事出突然,老臣……”
  大院君语带不满:
  “王上登基已经超过9个年头了,但是至今尚未册封王世子,万一王上遭遇不测,朝廷上下岂不束手无策吗?”
  闵升镐说道:
  “王上今年不过21岁,大院夫大监说什么遭遇不测,听起来真是刺耳!”
  大院君一派辩道:
  “万事都要早作准备才是啊!”
  闵升镐说:
  “王后现在正值年轻,如此急于册封李氏之子,于情于理实在不宜。”
  李景夏怒道:
  “真要说道情理,大院君大人说得可是一点错也没有啊!”
  闵升镐再言:
  “此事不需如此着急。王后娘娘不是年过20从未怀过身孕,只是生下元子不幸夭折,按道理也应该再等一阵子才是。”
  李景夏叫道:
  “王上已经有一个儿子了,为什么还要等待王后娘娘生下元子!”
  闵升镐并不着急,朗声道:
  “以后王后娘娘生下元子之时,大人将如何面对王后?此时竟敢在此胡言乱语。”
  李景夏怒火中烧:
  “我这是胡言乱语?你真是太过分了!”
  闵升镐回应:
  “过分的不是我,而是大院府大监。聚拢诸位大臣,肆意评论至高无上的王后,任凭汝等如宰割鱼肉般肆无忌惮,这是做臣子的道理么?王后失去元子,正处于哀恸伤心之中,诸位不思安慰王后,反而怂恿册立庶出之子,这岂是做臣子的本分?”
  一旁的大院君按捺不住,突然大声喝道:
  “岂有此理!李贵人所生之子不是王上的骨肉么?承旨在做什么?!还去请王上过来?无论如何,今天必须要下定论!”
  闵升镐袍袖一拂,站到了一边。
  都承旨得到大院君的命令,慌忙到康宁殿催请。
  “王上,大院夫大监与六曹宰相全部聚集在思政殿,等候王上驾到。”
  高宗道:
  “朕不过去。”
  都承旨双腿打颤,可怜巴巴地出声:
  “王上……”
  “父亲处理政事,何时曾经问过朕的意思?这次,也请父亲随自己的意思决定好了!”
  承旨伏身叩头,嘴里嘟囔着:
  “王上……”
  高宗怒道:
  “朕感到全身不适不適,动弹不得!”
  李內官忙小声劝都承旨:
  “快回去通报吧。”
  都承旨苦瓜般的一张脸,轻声说:
  “李內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大院府大监的脾气……”
  李內官正色道:
  “你要再这样,就是对王上无礼了!”
  都承旨带着浑身大汗退出康宁殿。
  高宗心中混乱一片,事情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应该怎样收场?自己是否太绝情了,毕竟完和君也是自己的亲骨肉啊。虽然怜恤王后,但是,这样坚持,一定要等待王后生出了儿子才册封王世子,是否也过分了?

明成皇后6(8)
  高宗正在心乱狐疑之际,后宫之中的闵妃已得到消息,来到了康宁殿。
  “王上……”
  “哦,是王后啊,你来此作甚?”
  “王上,臣妾已经知道了,请王上遵从摄政的意思吧。”
  高宗看着闵妃,不知道她的意思究竟是怎样的,答道:
  “王后不要这么说,你看朕的意思就好了。”
  闵妃自觉突然之间无法抗辩大院君,也清楚高宗一定抵挡不住大院君的逼迫,不如顺水推舟吧,等到推翻了大院君的那天,什么完和君,什么王世子,不都是她闵妃一个人说了算么?因此说道:
  “王上躲着不见摄政,事情也无法解决。今天没有定论,摄政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不肯就此罢手。今天无法定论,摄政会要求明天,明天无法定论,摄政就会要求后天。所以,请王上照摄政的意思去做吧,如果王上违背了父亲的意思,只会让臣妾的处境更困难。”
  高宗想了想,看得出王后说的是实情,既然王后如此表态,自己还坚持什么呢。
  “那……很好,朕就过去好了。”
  高宗踏出殿门,迎面碰上再次来催请的都承旨,都承旨正在惶恐该如何是好,见到高宗。马上趴下:
  “王上……小的该死……”
  高宗看也不看,径直朝思政殿走去。都承旨仍旧趴在原地,浑身发抖,一遍一遍地说:
  “王上……小的该死……”
  思政殿外,群臣跑出来透透气。
  “为什么要这样拖拖拉拉呢?”
  大院君一派的一位官员小声说道:
  “我们将完和君册封为王世子之后,再奏请王上不就得了吗?”
  他的抱怨招来群臣的白眼,只好讪讪地走到一边。
  金炳冀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