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成皇后-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赵大妃将年幼的次子扶上王位,身为国王生父的我实际上就是真正的统治者了,朝鲜王朝纵横八道大好江山,就要掌握在我一个人手中!”
  兴宣君收起了笑容,默默地闭上眼睛端坐。他知道,现在自己要做的,只是等待。
  重熙堂内竹帘后的赵大妃睁来了眼睛。到了该揭晓谜底的时候了,赵大妃一兴宣君的联盟体制必能击败金氏集团,一雪前耻。
  赵大妃透过帘子望着大臣们,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将这个重大的事情委由哀家决定,真是深感责任重大。但是国事繁杂,不可一日无君。因此,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恢复已经无后的翼宗大统。”
  这真是令人惊讶的宣示,除了赵斗淳之外,所有大臣都吓了一跳。
  赵大妃身为翼宗的王妃,想要选择王族来继承翼宗大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何要选定非常落魄的兴宣君李昰应的儿子为新君,大臣们对此既惊讶又失望。
  领议政金左根一听到这话,马上脸色铁青。一直以来金氏家族都非常鄙视兴宣君,对他只有侮辱和戏弄。一旦这个兴宣君以新君生父的身分登场的话,安东金氏家族的后果可想而知。现在,就连为了明哲保身而维持沉默的金左根,也不能不表示反对了: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兴宣君虽不是王族的远亲,但是家道没落,作为国王的亲家是否适当,请大王大妃千岁三思。”
  赵大妃说道:
  “嗯,领议政的意见是这样的,那么左议政大人意下如何?”
  赵斗淳磕头答道: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全凭大王大妃千岁作主。”
  “那么,金大人的意下如何呢?”
  赵大妃早就知道金炳冀的意思,只是故意问他的意见罢了。
  金炳冀忙答话: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反对册立兴宣君次子为新君。兴宣君次子年纪尚幼,成为新君的话,兴宣君将位于新君之上。过去没有这样的前例,以后也不应该发生才对。”
  对金炳冀来说,家族兴亡全系于,所以誓死反对。赵大妃听到此话,脸色略有不悦,缓缓说道:
  “哀家已经明白诸位爱卿的意见了。哀家已经就继承一事做了决定,诸位不用多说了。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继承大统。载晃年纪尚幼,无法治理国事,现在仍然由哀家垂帘听政,代行国事。”
  金氏重臣深知大势已去,纷纷颓然入座。赵大妃起身返回后堂,群臣退朝。
  就这样,年仅12岁的兴宣君次子载晃过继给赵大妃为子,改名李熙,受封为翼成君,并且变更年号,成为朝鲜第二十六代君主。
  载晃一被迎入宫中,宫中立刻通过都承旨,下令策封翼成君的生父兴宣君为大院君,尊为国太公,封其生母闵氏尊为骊兴府大夫人。此时正值12月上旬的严冬,北风呼啸,大风纷飞,兴宣大院君的家中却比外面的季节早了一步,充满了春的气息。
  国王生父在世期间被封为大院君,这种情况在朝鲜李朝开国的五百年间还是头一次,可见赵大妃是多么信任兴宣大院君。赵大妃虽是垂帘听政,但一个久居深宫的女子,对天下情势不甚明了,赵大妃实际上并不直接干预朝政,而是一切军国大事委以辅佐高宗的大院君。高宗只是名义上的国王,兴宣大院君才是实际得到天下之人。

明成皇后1(6)
  朝鲜宫庭之中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感古堂内的生活波澜不惊。清贫的紫英母女俩,依旧三餐不继,紫英快乐的成长。对于兴宣府上发生的变化,母女两也略知一二。
  “母亲,载晃当了国王了啊,京运洞姊姊成了国王的母亲了。”
  “就是啊,他们府上飞黄腾达了,我们要是能托他们的福,脱离贫困,就好了……”
  “母亲,不要说这些空话!我们应该想日子变好后帮助别人才对,不要平白期望别人的施舍!”
  “我们有什么能力期望过上好日子啊!”
  “母亲不要这样说话了,人的运气谁能知道?前几年跟我们差不多的兴宣府上都出了一位国王,这又有谁能料得到呢?”
  “哼!你好像知道自己以后会当王妃的嘛。别再说些没用的话了,赶快学学针线活。”
  “我讨厌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我要看书,书才有用呢。”
  3年以后,紫英的母亲李氏在感古堂行大礼,恭送女儿嫁入王宫之时,突然想起了自己说过的话。她将头埋在胸前,扑簌簌地眼泪落入土地之中,从此她心爱的女儿再也不属于她了。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无人能听到一位母亲轻声的啜泣。

明成皇后2(1)
  高宗即位当年仅12岁,朝鲜政权的运作表面上由赵大纪垂帘听政,实际上一切事务均委以大院君。大院君依靠和赵大妃达成的联盟体制,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对抗安东金氏势力。
  从高宗元年开始,大院君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设想,致力于废止四党均分的弊端,以惟才是用的原则选定了新内阁的成员。
  赵斗淳任领议政
  金炳学任右议政
  李义翼任左议政
  金炳国任户曹判书
  郑起势任兵曹判书
  李承报任宣惠堂上
  李京夏任左捕盗大将
  申明顺任右捕盗大将
  李长炎任禁卫大将
  李京右任御营大将
  李房玄任总鹰师
  新内阁成员中,金氏家族只有金炳学与金炳国两人,因为人品出众而重新得到任用。在兴宣大院君的统领下,安东金氏无论如何都无法恢复以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盛况,随着改革的深入,安东金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大约在兴宣大院君掌握实权之后的4个月,到了当年的端午节。紫英正在书房中看书,任职参议的养兄闵升镐走进来责怪妹妹道:
  “紫英啊,今天是过节啊,为什么要窝在家里?”
  “不在家里还能去哪儿?”
  “什么?没地方可去么?你可真是的。云岘宫有喜事后,你也不去道贺,今天过节了,总应该向云岘宫姊姊问安吧。”
  “像我这样的人去了,云岘宫姊姊会高兴接待我吗?”
  “真是没用的话!纵使成为摄政的府大夫人,她还是你的姊姊呀,还能装作不认识你吗?还有,难不成见了我这个亲弟弟,也装做不认识么?不要瞎担心,去看看吧。”
  紫英想了想,点点头说:
  “好吧,那咱们就去拜访云岘宫姊姊吧。其实,我也想看看现在姊姊变成什么样子了。”
  紫英连忙换好衣服,坐上轿子随哥哥到云岘宫。
  如今的云岘宫与以前判若两地,大门外面设立了下马碑及红马木,柱子及屋檐底下新上了颜色,屋顶瓦缝油亮亮的。
  闵升镐牵着马走到守卫士兵面前通报:
  “我来拜见府大夫人。”
  守门士兵认得是夫人的弟弟,施礼道:
  “里面请。”
  紫英从轿中走出,闵升镐在前面带路,转到府大夫人居住的二老堂。闵升镐停在阶下,朗声道:
  “姐姐,我带紫英来了。”
  “是升镐么?紫英也来了?”
  “是。”
  “那快进来吧。”
  紫英和哥哥走入内室,府大夫人独自呆在房内,高兴的上前迎接:
  “紫英啊,多时不见了,这段期间你跟你母亲都好吧?”
  紫英恭敬地行过礼后回话:
  “是的,大家都很好。姊姊家里有喜事,我恭喜姊姊了。”
  府大夫人笑道:
  “紫英越来越像大人了。这次对我们家来说固然是喜事,但是责任也很大,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此时,房中走进一人,正是大院君。紫英忙低着头向大院君行礼,升镐也见过姐夫大人。
  大院君在上位坐下,打量着紫英问道:
  “这个孩子是谁呀?”
  “这是我叔叔闵致禄府上的小姐,升镐的养妹。”
  “哦,长得这么大了,都快认不出来了。你今年几岁了?”
  紫英轻声答道:
  “今年14岁。”
  “14岁……,比我们家的载晃……不,比起圣上还大一岁。”
  大院君喃喃自语,仔细打量着紫英,看她清澈、明亮的眸子,娇柔美丽的脸庞,身材婀娜多姿,大院君不由得点了点头。
  “嗯。你识字么?”
  “是,自小跟先父学习,现在跟哥哥学习。”
  “那么,现在在学什么书啊?”
  “现在正在读《左氏传》。”
  大院君吃了一惊,提高声调问:
  “什么,你在读《左传》?你看得懂吗?”
  紫英清楚地回答:
  “有些重点不太明白,但是大致都可以理解。”
  “哦,真是聪明得让人惊讶啊!”
  府大夫人在一旁微笑倾听,这时对丈夫说:
  “这孩子身世可怜,和寡母相依为命,除了每日读书习字,还要负责照顾家中事务呢。”
  “是这样啊,你们家也没什么亲戚吗?”
  “是,只和母亲、兄长过活。”
  大院君像是想起什么事情来,低头思索着,府大夫人便领着紫英到别出去了。当天晚上,紫英和升镐离开云岘宫之后,大院君回到内室。一看见府大夫人,立刻问道:
  “夫人,刚刚那孩子已经走了吧?”
  “吃了饭就回家去了。老爷有什么事吗?”
  “那孩子说是几岁来着?”
  “14岁。”
  “14岁……她除了母亲就没有任何家人亲戚了吗?”
  “是呀,这个老爷不是很清楚吗?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嗯,我在想件事……”
  大院君抚须在内室慢慢地踱步,府大夫人有些莫名其妙,追问道:
  “到底什么事啊?老爷能告诉我么?”

明成皇后2(2)
  大院君仿佛没听见夫人的话,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好半天,突然抬头对夫人说:
  “我说夫人,你看让那孩子,叫紫英是吧?做我们家的媳妇怎么样?”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府大夫人眨巴着双眼结结巴巴地问:
  “啊!什么?老爷,你,你是说选紫英做王妃?”
  大院君点了点头。
  府大夫吃惊的嘴都和不拢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连连说不。
  “这怎么行啊!紫英是我的妹妹,辈份和载晃不配啊!”
  “这怕什么,那么远房的亲戚,而且年龄也相当,再说你不是也很喜欢这个孩子么?”
  “是呀,喜欢归喜欢,可是……要把她当儿媳妇看,可真别扭。”
  “这可不是一般的儿媳妇啊,王妃的人选太重要了。”
  府大夫人依然皱着眉头道:
  “这孩子论长相论聪明都没得说,别的也可以不考虑,但是,她的身世太过孤单了……”
  大院君立刻接口道:
  “我看上的就是这一点。现今的国政之所以如此紊乱,全是因为王妃外戚横行之故。为了防患未然,新王妃一定要选一个没有亲戚的女子!就紫英而言,最亲的家人就只有闵升镐而以,而升镐是夫人的弟弟,我的内弟,这有什么好怕的呢?”
  “诚如老爷所言,但是从未有失怙的女子被选为王妃的先例。”
  “一切由我安排。虽然册封王妃的决定权在大王大妃手中,但是,我会向大王大妃详细禀告的。夫人知道就好了。”
  在冥冥之中,幸运之神已经降临到感古堂。选择紫英当王妃,大院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收敛起英雄气概,忍辱负重十几年,长期浪人般的生活,让大院君深入地接触朝鲜下层阶级,因此,他对当前的民生疾苦与政治弊端了如指掌。在大院君的眼中,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的国政非常之多,但当务之急,是及早铲除外戚金氏家族的势力。在大院君致力于此的时候,他想要挑选没有亲戚的闵家闺秀作为王后,以绝后患。
  主意拿定了,大院君盘算着如何实施。就当前的形势而言,王妃的人选必须要得到宫中最高辈分的赵大妃的许可才行。一日,大院君决定利用进宫面见赵大妃禀告政事之机,探探太后的口风。
  禀告完政事之后,大院君装做无意发了一句感慨:
  “时间过得真快呀,到十二月初八先王的丧期就结束了。”
  赵大妃点了点头。
  “是呀,我们三个寡妇穿着丧服在宫廷之中,每日死气沉沉的,丧期还是快点结束吧。”
  大院君略作沉吟,恭谨说道:
  “等先王丧期结束,几年之间圣上也要大婚了,那时大王大妃可以尽情饮乐一番。”
  赵大妃闻听此言,心中一动,抬起头来说道:
  “对了,哀家有件事想和大监商量。”
  “大王大妃千岁有何吩咐?”
  “按说现在就该考虑圣上大婚的事情了,先王丧期结束之时,圣上也有14岁了,那时才开始准备未免太仓促。”
  大院君谨慎的答道:
  “大王大妃千岁所言极是。但是,圣上现在是否年纪还小了点?”
  “大丈夫14岁选妻怎么会太小呢?再说,国王与平民不一样,国家没有国母,就如同天上没有月亮一样。所以,还是请大监赶快选一个好王妃吧。”
  “臣一定依大王大妃千岁的吩咐去办。大王大妃千岁若是有中意的闺秀,还请示下。”
  大院君不急于求成,先探听清楚赵大妃的意向才好。
  赵大妃答道:
  “哀家住在深宫之中,鲜于外界接触,哪会有中意的闺秀?圣上的婚姻大事,于公来说是选国母,于私来说,不就是大监选儿媳妇吗?哀家相信大院君能慎重做出决定。”
  大院君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是这样啊!这下子,事情容易多了。”
  趁机抛出第二颗棋子:
  “启禀大王大妃千岁,关于圣上大婚之事,臣尚有一难处。”
  “难处?还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大王大妃明鉴,如今金氏家族随心所欲的掌控权势,正欲大力整顿,但微臣怕金氏借此时机推荐金家秀女。新王的王后若是仍从金氏家族中选出的话,将来可要如何压制外戚的横行呢?”
  “什么?又是金家……”
  赵大妃和金氏家族积恶已久,听到金氏家族的名字就觉得厌烦,怫然道:
  “不论如何,绝对不能选金家闺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