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情况下,痛风是由一种潜在疾病引起,我们称之为继发性痛风。例如,由于一种遗传性酶缺陷或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加和被快速破坏,而生成大量尿酸。有些肾脏疾病和某些(如噻嗪类利尿剂)对肾脏排泄尿酸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也能引起尿酸水平升高。
血液中高水平尿酸导致关节中尿酸浓度增加,继而引起关节组织和关节液中尿酸结晶形成。痛风常累及足部关节,尤其是大足趾基底部(痛风足)。当然,它也常影响到踝关节、脚背、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其他地方。因为这些部位温度较低,尿酸结晶在低温部位更容易形成尿酸结晶。而像温度较高的部位很少发生痛风,比如说脊柱、髋或肩关节等身体的中心部位。
痛风可以毫无征兆地突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它可能由外伤、手术、进食大量酒精或富含嘌呤的食物,或者疾病诱发。其特点是,一个或多个关节突发严重疼痛,并常常在夜间发作(可能由于人躺下时代谢发生改变)。痛风发作时,疼痛会进行性地加重,使患者感到极其痛苦,特别是当关节活动或被触及时。关节发生炎症后会有肿胀、发热的感觉,同时关节表面皮肤也可能会发红、发紫、紧绷和发亮。
痛风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发热(可达℃)以及全身不适。最初的几次发作常常只影响一个关节,持续几天后症状逐渐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无遗留症状,直到下次发作。然而,如果疾病不经治疗进一步恶化,发作持续时间就会延长,发作也更频繁,并会影响到多个关节。在反复发作之后,痛风会变得更严重,从而转为慢性,并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尿酸结晶在关节和肌腱沉积,可能会造成关节损坏,关节活动受限。尿酸结晶(结节瘤)首先沉积在关节(滑膜的)内层或软骨或关节附近的骨质,随后会沉积在关节周围的皮下。痛风结节也可出现在肾脏和其他器官、耳朵的皮下、小腿肌肉到脚后跟的韧带里(阿基里斯韧带)或者肘关节周围。常见部位是手指、手和脚。如果不治疗,痛风结节可导致皮肤溃破,流出白色的尿酸结晶。
大约1/5的痛风患者还可能出现肾结石(尿路结石)。结石可以阻塞尿路,导致排尿疼痛,如果不治疗,还可能引起感染和肾损害。痛风患者如果还患有其他的损害肾脏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随着肾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能力降低,痛风就会加重,对关节的损害也会加重。医生常常根据痛风特有的症状,通过对关节检查来诊断病情。也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来诊断痛风,但也经常有未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情况,特别是在痛风急性(突然严重地)发作时。如果痛风石中发现有针状的尿酸晶体,或者用针抽吸关节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痛风石,就可以确诊为痛风。X光可以显示关节损害和结节(尿酸结晶结节取代骨质,产生囊性病变)。
痛风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有相似的症状,而且常被误诊。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饮料之一,对血尿酸水平和患痛风的危险可能有影响。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温哥华总医院关节炎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群,对茶、咖啡和咖啡因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在1988…1994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健康和营养调查中,根据14758例年龄在20岁以上(含20岁)的受试者提供的资料,他们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摄入咖啡、茶和咖啡因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此外,他们还用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了摄入咖啡、茶和咖啡因与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浓度大于毫克/分升;女性:大于毫克/分升)的关系。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表评估摄入量。结果发现,随着咖啡饮用量的增加,血尿酸水平逐渐下降。研究发现,每日饮用4…5杯和6杯及以上咖啡人群的血尿酸水平要低于不喝咖啡的人群。与此结果类似的是,摄入无咖啡因咖啡与血尿酸水平呈中度负相关;摄入咖啡中的咖啡因、其他饮料和茶与血尿酸水平无关。美国在对全国成人代表性样本研究后也发现,咖啡消耗与较低的血尿酸水平和较少的高尿酸血症相关,但是喝茶与之无关。这种负相关性似乎主要是由于咖啡中所含有的其他成分造成的,而并不是咖啡因。
咖啡不会……
。 想看书来
68。 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美国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骨折。大约25%的女性和10%的男性60岁以后至少会出现一次脊椎或髋关节骨折,每年超过150万美国人会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骨质疏松发病率和间接死亡率很高。一般类型的骨质疏松在中年时就有临床表现,女性比男性发病率更高,有时被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通常没有症状,除非发生骨折。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后背疼痛或者自发性骨折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常常会伴有身高降低的情况。骨质疏松重点在于预防,在年轻或中年时就要开始干预,强调规律运动、戒烟或停止酗酒,且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钙质。青少年和成年初期的娱乐活动对预防髋部骨折具有一定帮助。绝经后的女性每天应摄入克的钙质。承重运动能增加骨量。骨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代谢活性。在骨骼发育完成后,成人骨骼继续进行着重塑,其重塑速度大约是每年10%。一些科学文章认为,咖啡因会增加尿中钙的流失。其实,人体含有大约1100克钙,其中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钙随尿液丢失的增加几乎不可能减少骨钙量。对那些已患有骨质疏松症,钙呈负平衡的人来说,只需将牛奶添加到咖啡里就可以消除这种危险,预防这个问题。
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与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有关。有一些资料显示,一生中增加含咖啡因的咖啡的摄入与髋关节和脊柱骨量密度(BMD)降低具有分级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年龄、肥胖、多产妇、绝经年限、吸烟、饮酒、使用雌激素、噻嗪类药物和补钙类药物无关。但是,在大多数成人生活期间,每天饮用至少1杯牛奶的女性,终生饮用咖啡,骨密度也不会发生改变。人体生理学研究和控制平衡研究显示,咖啡因本身对肠道钙吸收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但对24小时尿钙排泄总量没有影响。
摄入钙过少与容易骨折有关。咖啡因对钙吸收的不良影响非常小,喝1…2勺牛奶就足以弥补了。所有证据显示,中量喝咖啡不会改变对钙的消化吸收,不会增加尿钙排泄,也不会从大便中丢失。如果每日摄入咖啡超过1升,尿钙排泄和钙丢失就会增加,但将牛奶加到咖啡里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适量咖啡因摄入不会对骨代谢产生直接影响。适量咖啡因摄入不会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也不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一些研究显示,髋部骨折的风险与大量摄入咖啡因(超过4杯/日)有中度相关性,而其他研究认为,摄入钙、牛奶、磷、蛋白、维生素C、咖啡因与髋部骨折无相关性。这些研究还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运动有益于预防这类骨折。绝经与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有关,吸烟会加重这种情况,这是因为钙吸收降低所致。中量摄入咖啡因不会有影响,但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必须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超过500毫克/天的咖啡因会引起骨质疏松,不过只限于那些每天饮食中钙摄入量不到800毫克的女性。老年人每天缺乏牛奶摄入与骨质疏松有关,每天2到3杯咖啡加牛奶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了。
“每天饮用咖啡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这种说法必须更正为“终生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骨密度降低显著相关,但仅限于20…50岁每天饮用牛奶不到1杯的女性”。当女性每天摄入的牛奶达到1杯时,饮用咖啡最多者和最少者腰椎和髋部骨矿密度是相同的。咖啡因或咖啡诱导的钙丢失和骨丢失对于摄入钙量足够者并无显著意义。
钙摄入不足是引起骨质疏松症流行的主要原因。代谢方面的研究发现,咖啡因对钙平衡无显著影响,这些研究都是在每天摄入至少800毫克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解决方法不是减少咖啡的摄入量,而是补充足够的钙摄入量。从儿童时期开始,咖啡加牛奶是一种比可乐等其他人工生产的咖啡因饮料更令人愉快和健康的饮料。每天饮用咖啡可以改善情绪和注意力,加上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临床营养杂志11月刊发的研究结果,规律饮用碳酸可乐饮料可能会增加女性低骨矿密度的危险。与每月饮用可乐不足一次的人相比,每天饮用可乐者股骨和胫骨骨矿密度平均低,三角区骨矿密度平均低%。这些结果与饮用可乐结果相似,与无咖啡因可乐不全相同。摄入非可乐的碳酸饮料与骨矿密度无显著关系。尽管每天喝可乐者与不喝可乐者相比,总磷摄入量没有显著升高,但钙磷比值较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9。 导致心脏病
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大量研究已经描述了一些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男性、LDL…C升高、HDL…C降低、糖尿病和吸烟。肥胖常常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了,这是一个关键的危险因素,常先于一些冠心病危险因素出现,而且会促进其他危险因素的发展。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大危险因素,它们的发生率正逐渐升高。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正快速增加。目前,全世界冠心病发生率大幅增加,很可能到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死因,其次为抑郁和自杀。咖啡不再被认为对心脏有害,因为每天饮用4杯咖啡并不是心血管问题的危险因素。
当前,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心脏病和中风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可以这样说,我们处于一场全球心血管疾病流行之中,每年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约占全世界死亡的30%。冠心病是美国最常见的严重的、慢性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吸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与冠心病发生相关。那么咖啡与冠心病有关吗?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发病率正急剧上升,并且从以前的占死亡原因的一小部分(1900年美国9%的死亡由心脏病引起),变为死亡的主要原因(199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1%)。对于这种变化,有很多种原因(包括死亡原因由急*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转变),但是,显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原因呢?心血管疾病有许多重要的危险因素,例如家族史、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吸烟、糖尿病和低雌激素血症(仅限于女性)等。
20世纪80年代早期,特罗姆瑟研究对喝咖啡和血浆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咖啡对血清胆固醇有不良影响。该研究针对近万人进行,结果发现,增加咖啡摄入量后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当时高胆固醇被认为是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这份报告似乎暗示喝咖啡是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报纸和杂志向公众刊登了这些结果,给公众留下了喝咖啡对心脏不好的印象。许多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莫衷一是,因此,咖啡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被认为是心脏的危险因素。此后,许多报道,咖啡因和冠心病之间没有关系。一些较早的对咖啡因的研究没有排除一些与心脏病有正性相关的因素如吸烟。例如在“Framingham研究观点”一文中,他们指出,每日饮用咖啡不到1杯的女性中有23%是吸烟者,而每天饮用咖啡超过6杯的女性中56%是不吸烟的。美国医学会科学事务理事会和Framingham研究同时宣布“一般饮用咖啡,即摄入咖啡因,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生。”
不仅如此,摄入适量咖啡很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问题和心肌梗塞。纯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作用,这取决于摄入的量和食用者是偶尔饮用还是规律饮用。如果平时不常饮用咖啡的人摄入300毫克咖啡因(相当于2到3杯用阿拉比卡豆制成的咖啡),可能会引起心率增快、心悸和动脉血压升高。如果是由罗布斯塔咖啡豆制成的咖啡,咖啡因含量会比阿拉比卡高2…3倍。越南目前是仅次于巴西(80%阿拉比卡咖啡,20%罗布斯塔咖啡)的第二个主要咖啡生产国(阿拉比卡),生产由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混合咖啡。为了不增加最终咖啡因总量,推荐混合咖啡中罗布斯塔咖啡豆含量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一组科学家完成了大量生化实验,结果显示中等量饮用咖啡对心脏是有益的。当时认为咖啡因是咖啡的主要成分,似乎具有消除某种可以引起血管堵塞导致心脏发病的内源性酶的作用。实验推测,咖啡可以抑制血栓发展,有助于预防心脏发病,换句话说,就是抑制血管内血块的形成。心脏病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这种人体内生成的物质如果大量存在就可以导致血栓症。咖啡因可以使PAI水平下降50%,因此减少心肌梗塞的危险。此外,咖啡因可以使血块崩解的酶水平增加,这种酶被称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每天或每隔一天摄入2到4杯咖啡,不超过400…500毫克的咖啡因,可以为机体提供抗氧化物质、奎尼内酯和矿物质,或许也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饮用2…4杯咖啡的良好习惯可以预防心脏病,这个假设还需严谨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确诊抑郁症的男性(而不是女性)可能会发生冠心病,这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无关。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相比,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另外,患了抑郁症的人对尝试改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漠不关心。抑郁可能并不会直接引起冠心病,但是抑郁会促进导致冠心病的行为。规律的中等量摄入适当烘焙后的咖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