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西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码西游记-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观音代表如来向唐僧表明了天庭最高官的态度,说“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观音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你现在必须收留孙悟空,这是命令,你必须服从;第二,没有他的保护,你是到不了灵山的;你到没到灵山,还是组织上说了算;第三,你以后不要再随便对他发脾气了,“再休嗔怪”是说再也不要乱发脾气了,这剥夺了唐僧以后拿悟空撒气的权力。观音的话说得虽然平静,其实是必须被不折不扣执行的命令,对此,唐僧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诚恳地、无条件地答应。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唐僧想赶走孙悟空的事情,唐僧也没有再念紧箍咒了。
  一般人都觉得唐僧很愚蠢,因为读完整个故事,我们都看得很清楚: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到不了西天。不过,这也值得琢磨。我们可以想一下:没有孙悟空,唐僧真的到不了西天吗?恐怕不尽然,唐僧就不太相信这一点。唐僧数次赶走孙悟空,就是因为他认准了一条:有佛祖和观音的支持,自己可以到西天,至于孙悟空,不是最重要的。观音明确地给了他一个警告,唐僧才知道天庭对他的支持是有条件的,于是改变了念头,不再产生赶走孙悟空的想法了。
  ◆唐僧的难题
  在取经路上,唐僧常常面临决策上的两难问题:如果在取经途中处处听孙悟空的,取经过程一定会轻松得多。但这也有一个危险,那就是唐僧的领导水平会遭到悟空的怀疑,他在徒弟中的威信也会下降。但如果每次都反对悟空的观点,也会造成徒弟们对自己判断能力的怀疑。
  唐僧的心理其实可以理解,有时候,越是他不对,他反而越坚持,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在取经路上,唐僧心里一直很苦,因为他手下有一个本领比他大得太多的弟子。这个弟子不仅本领大,而且脾气大,面子大,朋友多。整个取经行动,自己是名义上的“领袖”,但实际的风头都是大徒弟出尽了。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不过是反复被妖魔捉去,或绑在柱子上,或下到蒸笼里,在降妖行动中基本上是靠边站的。
  正是基于对孙悟空的这种矛盾心态,唐僧有时故意鼓励八戒的歪理邪说。也许唐僧并非有意,但八戒在客观上确实可以起到制约孙悟空的某种作用,在潜意识中,唐僧希望提高八戒在取经队伍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平衡悟空的影响。不过,这些都以不损害取经大业为前提。
  他们的心理在第九十二回反映得很清楚。因为帮助金平府降伏了犀牛精,为地方除了害,府县官留住他师徒四众,大排素宴,遍请乡官陪奉。以前有妖怪时节,老要出灯油的二百四十家大户也天天来请他们。由于主人都太热情,他们住了一个多月,还不得起身。唐僧深感不妥,于是吩咐悟空,让他们明天天不亮就起身,以免误了取经,惹佛祖怪罪。
  次日五更早起,唤八戒备马。那呆子吃了自在酒饭,睡得梦梦乍道:“这早备马怎的?”行者喝道:“师父教走路哩!”呆子抹抹脸道:“又是这长老没正经!二百四十家大户都请,才吃了有三十几顿饱斋,怎么又弄老猪忍饿!”长老听言骂道:“馕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呆子听见说打,慌了手脚道:“师父今番变了,常时疼我爱我,念我蠢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今日怎么发狠转教打么?”行者道:“师父怪你为嘴误了路程,快早收拾行李备马,免打!”(第九十二回)
  八戒说得很清楚,师父平时是爱我护我的,今天竟然骂我,是很反常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悟空解释得很透彻,就是师父怕他因为贪吃而误了取经的行程。师父虽然有用八戒制衡悟空的想法,但这都是以确保取经大业的顺利进行为前提的。八戒想在这里长吃长住,师父自然要怒了。其实唐僧对吃一向不太在意,这次居然在这里停留了三十多天,已经是对八戒特别的照顾了。

悟空与唐僧的关系变迁(6)
这段话还反映出一个问题。面对八戒不肯走,唐僧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制住八戒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这反过来意味着,如果孙悟空不在,唐僧拿八戒根本没有办法。因此,唐僧为了坐稳取经队伍的领导位置,其实是不能赶走孙悟空的。
  在取经路上的后期,一方面孙悟空的意志有些消磨,另一方面,唐僧的权力受到观音戒语的约束,加上悟空对佛家心经的领悟有了提升,师徒关系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真正往和睦的方向发展了。在第八十六回,悟空救了唐僧后心情特别好。唐僧与悟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改善。自此之后,唐僧虽仍然对八戒有些偏爱,但他试图通过八戒制衡孙悟空的想法基本上没有了,这使八戒感到师父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其中的关节很微妙,八戒虽然能够感觉到变化,却不明其中的奥妙。
  即使如此,唐僧与悟空的师徒关系中,还是有很大的利益互补的成分在。当取经队伍到达西天,唐僧坐接引佛祖的船过了凌云仙渡后,反身谢了三位徒弟。对此,悟空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此时唐僧、悟空都已达到佛的境界,而且,这是他们在取经行动基本结束时对整个行程的评价,这段话应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本可以代表他们对取经过程中相互关系的认识。显然,他们对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是很清楚、很理性的,并没有唱一些不切实际的高调。取经这件在一般人看来无比崇高的事业,在他们的眼中同时也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这也说明,我们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取经过程的后期,孙悟空关于利益考虑的心理也有表露。第八十回,当孙悟空前去化斋之时:
  却说大圣纵筋斗,到了半空,伫定云光,回头观看,只见松林中祥云缥缈,瑞霭氤氲。他忽失声叫道:“好啊,好啊!”你道他叫好做甚?原来夸奖唐僧,说他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此祥瑞罩头。“若我老孙,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着三额金冠,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着金箍棒,足踏着步云履,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都称我做大圣爷爷,着实为人。如今脱却天灾,做小伏低,与你做了徒弟,想师父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径回东土,必定有些好处,老孙也必定得个正果。”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揣摩孙悟空的心态,他对保唐僧心里一直有些情绪。“做小伏低,与你做了徒弟”,这个说法中,显然有少许抱怨的意思。对于到了西天之后能得到什么待遇,悟空也感到不确定。这次看到唐僧头顶上的“祥云瑞霭”,觉得师父到西天后所成的正果必然不低,自己也“必定有些好处”。孙悟空一直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亏本的买卖是不肯做的,现在看来,保唐僧取经并不是亏本买卖,这使他的心情变得很好。
  最后,我们把取经队伍成员的利益格局及其行为反应列在下表中:
  表  取经队伍成员的利益格局与行为反应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参加取经队伍前的身份 高贵 高 较高 比较一般,低于前面几个
  退路 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有较好的退路 有尚可的退路 几乎没有
  团体合作的观念 不强,但作为团队领袖,无法搭便车 很弱 很弱 较强
  对取经事业的宗教信念 很强烈 不强烈 基本没有 不强烈
  取经成功的回报(这是针对各人的主观价值判断来说的) 很看重 预期值一开始不确定 比较看重 很看重
  取经路上的反应 特别坚定 不很坚定,如果没有紧箍,可能跑了。有了紧箍后坚定多了。 最不坚定 特别坚定,没有提出过散伙的想法,也反对别人散伙的提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祖师身份的几种猜想(1)
神秘的菩提祖师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人颇为神秘,这就是传授悟空本事的菩提祖师。本章我们对菩提祖师的身份进行探讨。这一探讨并非出于猎奇的心理,而是因为孙悟空师父的身份与西游整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它有助于我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孙悟空的本事为何前后看起来有巨大的反差;二是为什么孙悟空能加入取经队伍并最终成佛。有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西游记》的整个故事才更加完整。
  关于祖师身份的几种猜想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人颇为神秘,这就是传授悟空本事的菩提祖师。本章我们对菩提祖师的身份进行探讨。这一探讨并非出于猎奇的心理,而是因为孙悟空师父的身份与西游整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它有助于我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孙悟空的本事为何前后看起来有巨大的反差;二是为什么孙悟空能加入取经队伍并最终成佛。有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西游记》的整个故事才更加完整。
  关于祖师身份的几种猜想
  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引起了不少人的联想。有人说他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有人把《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联系起来,认为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甚至有人说菩提祖师就是如来自己的化身。
  说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自然不是没有根据。佛祖座下,须菩提是一位重要的弟子,“须菩提”的意思就是解悟空性,他被称做“解空第一”。空在佛教经典中十分重要,但“空”又太玄妙难懂,说它是“有”也不对,说它是“无”也不对。空,不是空了没有的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它不是实有,却又离不开“有”。在佛祖座下众多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既然师父是解空第一,那么,他的徒弟自然会对“空”有很深的体悟,于是徒弟叫“悟空”也就很自然了。所谓悟空也是解空,是对空的一种理解和体悟。
  但这种说法有很大的困难,首先,须菩提作为如来佛的重要弟子,却好像完全脱离了组织,跟佛祖没有一点联系了。而如来佛十大弟子中的其他人如金蝉子、阿傩、伽叶等却老老实实地呆在师父身边,如来对这个弟子的动向也没有过问,这是很反常的事情。
  其次,在《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徒弟的神通往往跟师父差了一大截,基本上不是一个级数,就像木叉之于观音菩萨那样。金蝉子、阿傩、伽叶都位于如来十大弟子的行列,但他们的本事都颇为低微。而菩提祖师的神通几乎可以用如天如海、深不可测来形容,即使与如来佛祖相比,似乎也不遑多让,这也是一个多少令人称奇之处。
  此外,菩提祖师的学识与本领也非常奇特:他开讲大道能够“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他让孙悟空选学的低级课程,就有道字门的三百六十旁门,包括术字门的请仙扶鸾、趋吉避凶,流字门三教九流的看经念佛、朝真降圣,静字门的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驳杂;这些显然不应该是如来佛教给他的。如果他真是“解空第一”,在从如来佛处出师以后,更不会学这些杂七杂八、他也用不着的东西。
  祖师自称“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这十二个字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其中“如”字辈比较奇特,不知道如来是不是“如”字辈的。
  总而言之,认为菩提祖师是如来佛十大弟子之一的说法面临不少困难,有些牵强。
  另一种说法认为,菩提祖师乃是《封神演义》中与如来并立的西方准提道人,是西方教的二教主。这一说法的重要证据,在于从《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这两本书中寻找人物之间的联系。
  在《封神演义》中,准提道人出场时,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对文殊广法天尊说道: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关于祖师身份的几种猜想(2)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西游记》中,菩提祖师首次亮相时,书中写道: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师。

  (第一回)

  只从这两首诗的内容看,两者说的基本上是同一个人,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的证据似乎十分确凿,只是有一个遗留的小问题,就是这两本书到底是谁抄了谁。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很复杂,因为同样明显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接引道人对应着《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对这两人,两本书中也都以诗的形式进行了描写。

  《西游记》第七回,如来把孙悟空镇压在五行山下,天庭开“安天大会”,向如来表示谢意。过程中,赤脚大仙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这首诗描述赤脚大仙向如来奉献火枣的景象,诗的第一句“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

  在《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接引道人来到东土,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