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在失恋后,写下了这样的自白:
“眼泪已经流过了,所以我不要再哭!已经经历过绝望,所以我不要再绝望。
虽然一切都很突然,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已经成为陌路之人。
哭泣,绝望,只会让自己更沮丧!这几个月一直经历着天堂和地狱的转换,我都快不认识现在的自己了,是不是太盲目了?以为爱能改变一切,殊不知只是一个易碎的梦。
我要你的“对不起”干什么呢?奇怪……
我会难过,忘记你需要时间,但是我一定会做到。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又是一个无眠的夜……”
失恋是对旧关系、旧生活的告别,虽然可能是被迫的,但并不损害我们依然作为一个人完整的、独立的个人。我们仍然拥有个人的情感自由,而不是受制于那段失去的生活,那个失去的人。失恋需要一个人重新去面对生活。我们不过是再次回到了恋爱前的状态,而这时比以前对感情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我们要真诚地祝福以前那个爱过的人,让自己,也让对方有机会能够重新投入到新的感情之中。
丛林迷失(3)
如果一个人对于过去的混乱不能适时地结束,那么他将持续处于混乱之中。混乱将会使他错过新的机会。这正应了那句话:“一个因为错过太阳而悲伤,那么他也将错过月亮。”
一个女孩与男友分手已经几年,但她怎么也忘不掉以前的男友,更无法接受新的感情。
“我经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感觉很美好,再找其他的男友,总是和他比较,感觉不如他对我好。心里容不下其他的男人了。我该怎么办?年龄大了,家里经常说我,让我快结婚。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我经常是晚上躲起来偷偷的哭,我感觉自己快疯了。”
我们需要有建立一种感情的能力,也需要有结束一种感情的能力。如果过去是一种负担,那么就让它成为过去。
对于被迫失恋的人来说,是遭受了打击和痛苦,然而,对于那些主动提出分手的人来说,有的又何尝不是经受了内心的冲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出分手或者说“不”,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一直以为自己不爱了,他能感受到,能很自觉地离开,这样彼此都容易点,可是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每次说出“分手”两个字,他都说我在闹,如果他感到我说的是真话后,就表现出很受伤的样子,让人看了不忍心,总会心软,反反复复。我想要我自己的生活,一种他不能给的生活,因为生命中不一致的东西太多,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这段感情给双方并没有带来幸福,没有对人生成长的促进,而只是带来相互的伤害,采取了各种办法仍然无法避免,那么这可能真的是一段不适合的爱情。结束,并不仅是失败,有时也是机会。海灵格 说:“分手时,并不只是离开的人有新的机会,留下来的一方常常也有机会创造新的开始。走出不幸,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可能是最具有建设意义的宽恕形式。”
当然,在提出分手之前,我们需要深思和慎重:真的没有办法再挽回吗?如果我们真的不能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这个结局,并做好“善后“工作,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感到愧疚不安。一个男孩与初恋女友分手后,对方过着颓废的生活,这让他感到很不安。
“她在分手之后,一直意志消沉。还一度在和我的谈话中提出要轻生。她现在整天吃烟喝酒。还把我的名字刻在身上。如今她的性格也大变。她是个很敏感的女孩,她只对我说她经历了一次恋爱已经彻底的怕了。以后有什么痛苦只会一个人承受,不会也不敢去相信有美好的人生。我多次劝导,但是作用不大。我问她为什么变成这样,她说全部是因为我,因为爱一个人非常的痛苦。她说她现在已经习惯了颓废的生活,因为这样让她觉得很踏实,她还说她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段感情不可避免地结束了,而自己已经尽到了个人的责任,那么不要因为对方的失意,而过份地承揽自己的责任,并为此内疚。过份地内疚和自责无益于自己,也无助于对方,建设性的态度就是帮助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让任何人代为承担。爱情不是用来照顾他人心情的,爱情不是用来施舍的慈善品。要再一次记住:同情不是爱,报答不是,内疚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之大欲(1)
性解放的最终不是狂欢,
而是转向悲泣并攻打自己。
――罗洛?梅《爱与意志》
性是人类的本能,也是爱的本能。作为人类的性而言,它不应该脱离人的本性。如果单纯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性,那么除了对人性的贬低之外,也难以理解人在性方面的困惑,障碍乃至性的变态。
性影响人的生活,改变人的生存,但它更深刻地影响到人的内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关系的角度来观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性。性是一种超越肉体的情感,它体现了一种生命力的特征。但性同时触动的是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经,因此又显示出其脆弱性,以致性障碍,性变态等问题往往能够集中展示一个人内心的冲突。无论是性的节制还是性的放纵,在其背后都纠缠着内心的种种困惑。
1
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叔本华说,除生命外,它是所有的冲动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它占据人类黄金时代(青春期)一半的思想和精力。性对人生特别是在青少年期的影响是巨大的。性所带来的困惑,是青春期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性的力量不是道德或法律就能驯服的。性冲动、性幻想、*乃至*,都会对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带来多重的影响,更有人因为性而违法犯罪,锒铛入狱,甚至丧命。
上个世纪之初,弗洛伊德一语惊人,第一次从心理的角度观察性,解释性,这在当时让许多人无法接受。然而,他的学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李渔 在《闲情偶寄》中写道:“此数类(心爱之物)之中,惟色为甚。少年之疾,强半犯此。父母不知,谬听医生之言。以色为戒,不知色能害人,言其常也,情堪愈疾,处其变也……凡有少年子女,情窦已开,未经婚嫁而至疾,疾而不能遽瘳者,惟此一物可以药之。”这就是说,很多少男少女的疾病,是因为青春期的缘故,根源还在于正在成熟的性和萌动的情感。
汤显祖著名戏剧《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才貌端妍,她由读《诗经?关睢》有感而伤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手持半枝垂枊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家人不知是什么病,有什么药可医。而她的老师陈最良用了一句粗俗的话:“这病有了君子抽一抽,就抽好了。”话虽不堪,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杜丽娘的病根乃在于一个“色”字,也就是思春。
不只在几百年前,现代也有不少这样的“杜丽娘”。一位青年女子经常做恶梦,一次午睡的时候,突然感到有一个人压在自己身上。后来,只要一入睡就梦到男人与自己谈恋爱、发生性关系,日夜如此。经多方治疗无效。找巫婆,巫婆说是大仙附身,花了不少香火爆竹钱,还是未能把这大仙赶走。后来症状加重,只要一闭眼就看到一个男人抚摸自己,与自己说笑、*,睁眼后又什么也没有。于是不敢入睡,不思饮食,焦虑不安,极为痛苦,卧床一年多,骨瘦如柴。患者认为自己的元气已被妖怪吸去,只等死神降临,后经过心理疏导治疗得以康复。 。。
人之大欲(2)
2
从生理上来说,人类在性方面的进化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动物,人类的性行为不再受发情期的约束。作为发情期的残留,人类妇女有了月经期,而每月定期的排卵,也增加了人类受孕的机会。从体形上来说,人类的直立行走,极大地解放了性行为的姿式,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方式。大多数动物的*体位是后入位的,而人类可以做到前入位,这样使人类在*的时候,可以看到身体的全部,特别是正面,并且可以充分发挥手在*过程中的作用,增加了*的体位变化,可以进行不同部位的刺激,控制刺激的力量。
面对面*,也让人能够充分地面对对方,可以看到对方在*过程中的表情,欣快也罢,紧张也罢,都尽收眼底。面对面*是一种充分暴露的*姿式。罗洛?梅说:“这种方式标志着人作为一种精神动物而出现,标志着从动物到人的转变。因为,甚至最接近人的猿猴也是爬在背上从后面*的,这种变化的确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标志着爱的行为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个性化的爱……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它在性经验中强调亲密,强调融为一体的体验……我们既感受到自己的欢乐和激情,又从对方的眼中看出这一行为的意义。”
人是有意识的高级生命,人类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性行为,选择性的对象,可以在*的过程中交流感情。人类还发明了很多辅助性行为的用品,用以增加性的乐趣等。
上帝在性方面“垂青”于人类,让人能够享受到性的美好。然而,这也可能是上帝播种下的“邪恶”,使人因此有了更多的烦恼,引发了数不清的纠纷和冲突。
食色,性也。性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是人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条件。然而,性相对于吃喝拉撒睡等本能,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性超越于个人,而成为两性、家庭、家族,乃至社会的事情。因为性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性曾经占据在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道德对“性” 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国古有“万恶淫为首”的说法。在西方中世纪,教士们最关心的也无非两件事,一是对上帝的信仰,二就是女人的贞操。
性不会因为主观的压抑或否认它就消失或不存在。在青春期与*做斗争,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作为一种本能,性与生俱来,不可排斥,如果我们排斥性,否认性,那么我们就在排斥自身作为人的存在。性并非人的附属物,而是属于整个人。作为人性的重要部分,性可以被观照,被分析,被洞察,从而增进我们生活的意义,丰富我们生活的存在。
3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性的意义从来不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弗洛姆认为,性是建立一种亲密关系的愿望和手段。维克多?弗兰克也认为:“人的*不止是纯粹的*,它在人的层面上说,是*转化关系,人格化关系的工具。”
人之大欲(3)
简而言之,性是男女情感关系的一座桥梁。
性问题必须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够得到更清晰的理解。性关系是一种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关系。在两性之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起到核心作用。性的和谐可以拉近两性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密感,性的冲突也可以疏远两性的心理距离,激发怨恨感。
在社会道德的规范下,*总是以爱的名义来要求。“爱情是诗化的*”,这句话非常精辟地揭示爱情与性的关系。不过,对爱的渴望,不仅来源于性的欲望,还有与人建立关系的愿望。
传统文化要求男人表现出力量来,英雄有泪不轻弹,而对男人的性从来是宽容的,性是男人征服和力量的表现,是繁衍的需要。所以,男人有一种用性的需求来掩盖情感需求的心理倾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男人拥有很多的性伴侣,*成性,其实内心有对情感的巨大渴望,他有脆弱的一面,却又要故作坚强。女人、性,不过是对空虚感情的慰藉。
相反,传统文化要求女人应该是温柔的,多情善感,多思幽怨,同时女人应该是贞洁的,她不能表露自己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在过去的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女人的性都是压抑的,对女人的贞操都是严密控制的。所以女人性的需求被隐藏了,代之而起的是女人对情感的需求。因此,女人有一种用情感需求来掩盖性需要的倾向。很多女人,不断地追求新的情感,而这背后存在着没有得到满足的*。
男人需要亲密感的时候,往往用好色来掩饰,通过性来表现。女人却在性方面显得较为含蓄和羞怯,在女性温柔慈爱的背后,也许掩饰着对*的渴望。
透过现象看本质,男女在情感方面的差异比我们原来想像的要小得多。男女都是既需要情的,也需要性的,男女都希望情与性的圆满交融。
4
长期以来,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作用,一直被低估甚至被贬低。爱情中精神层面的东西越多,越被看作是崇高的;*的层面越多,越被看作是庸俗的、下流的。最为极端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然而,没有性的爱情,是不存在的。这并非说,爱情一定要有具体的性行为,但爱情一定要有*的吸引。在几乎不会引起*冲动的异性之间,是很难产生爱情的。
没有性的婚姻,也就是通常所谓“无性婚姻”,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是不幸的婚姻。
“从我怀孕开始到现在我和他之间的性,就消失了,没有了。我起初只是认为这是初为人父的压力、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等造成他没有与我亲近的心思吧。当然初为人母的我其实刚开始也并没有性的欲求,只是渴望能在彼此的拥抱中消除对我带宝宝时的烦躁与恐惧。月子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产假结束我重返岗位,转眼孩子已经1岁多了,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了亲密的身体接触!我现在三十多岁,所谓“正当年”,对于男人的爱,我是有渴望的,当然也是有要求的。我因此跟他吵过,怀疑他出轨,怨恨他背弃我……”
人之大欲(4)
现代社会,因为性问题而导致离婚的比例越来越高。或者从另一角度说,能够坦率地承认因性问题导致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由于文明的提高,人们能够正视爱情和婚姻中的性问题,并着力改善其中的性行为,追求“性福”。然而,由于人们对性的重视,也更容易导致对性的不满。现代社会对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