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或有资产不予确认而在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在报表中进行披露等都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八)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究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也就是要求会计信息提供的时间与会计所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时间要保持一致。换句话说,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及时提供,否则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意义。 。。
第三节 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3)
及时性有两重含义:一是处理及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应及时在本会计期间内进行会计处理,而不延至下期;二是报送及时,会计资料如会计报表等,应在会计期间结束后按规定日期及时报送出去。
〖提示〗 财务报告披露时间的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7)第二十条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都是时间差惹的祸
在现实中,款项的收支时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不一致,如图1…5所示。为了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各期损益,就要规定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会计核算基础问题。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二是收付实现制。
图1…5 收/付款期与收入/费用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比较简单,指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确定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也就是说,收到了现金或银行存款就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支付了现金或银行存款就确认为当期的费用,而不考虑权利或义务是否在收付款的当期发生。
权责发生制,顾名思义,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标志。具体来说,它以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责任)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理解权责发生制要遵循“两个凡是”: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举例来说,某企业在12月份以现金12 000元买了一台设备,该设备估计可使用1年。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12 000元只算12月份的费用,其他月份没有;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我们应将12 000元按12个月分摊,12月份应负担的费用只有1 000元。在本例中,现金付款期在某年的12月,费用归属期是未来的12个月份。
更进一步,如图1…5中第二种情况,企业11月份预收货款50 000元,次年1月份向付款方供货。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50 000元属于11月份的收入;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50 000元属于次年1月份的收入。在本例中,收款期在前,收入归属期(权利义务归属期)在后。图1…5中的第一种情况,收/付款期与收入/费用归属期都在同一期,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处理结果一致。图1…5中的第三种情况的处理结果与第二种情况恰恰相反。
权责发生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础;收付实现制是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收付实现制主要适用于政府等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企业单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第三节 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4)
〖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只有八项基本原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相关性、明晰性、及时性、客观性原则。另外,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历史成本属于会计计量范畴,因此将历史成本原则在“会计计量”中进行了规定)。
〖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放眼世界,我们看看国际其他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如表1…3所示。
表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 英国
可靠性 主要:相关性 主要:可理解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 可靠性 相关性 可比性
可理解性 次要:可比性 可靠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中立性 可比性 重要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三、会计准则—会计的游戏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作为一种核算系统,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或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就是会计准则。它的重要性就如同交通规则对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一样。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我们国家一般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可以想象,没有交通规则的公共交通会出现何种混乱的局面。同样,没有会计准则,就会使会计核算没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和要求,它所提供的资料也必定没有共同的基础,是杂乱无章、无可比性、没有价值的。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选择会计方法的规则,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是指适用面最广、对会计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是根据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同时也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基本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基本内容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基本准则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二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三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准则,即会计要素准则;四是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二层次: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做出的规定。具体准则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共性业务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准则和特殊行业特殊会计业务准则。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共同构成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如图1…6所示。
图1…6 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国外只有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而没有会计制度。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同时成为指导会计事务的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的国情相吻合的。
狭义的会计制度主要是指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企业会计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报方法等。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或公司,均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范我国境内各类金融企业的会计行为,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化版,针对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小企业,应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提示〗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规范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2)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句: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可见,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
〖提高〗 会计准则是什么
会计准则在本质上首先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技术标准,但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即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所以其制定过程必然引起各利益集团的关注和参与,尤其是那些可能会承担会计准则不利经济后果的利益集团,必然试图对准则的制定或修订施加影响,以迫使准则制定机构修改可能对其不利的准则规定,从而使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一个政治化的过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得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各方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最终的会计准则是各方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第四节 会计恒等式与借贷记账法(1)
一、会计恒等式—会计的定律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均有其来源。谁提供资产,谁对企业的资产就具有求索权,比如企业投资者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这种求索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权益是资产的提供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对其资产的提供者承担着满足其要求权的经济责任。
资产与权益反映了同一经济资源的两个不同方面,即一方面是归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支配的各项资产,另一方面是经济资源提供者对资产的一系列要求的权益。资产表示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以及拥有多少;权益则表示资产的来源,即资产是由谁提供的。所以,资产与权益如同一块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同样没有权益也就没有资产,两者如影随形,不能彼此脱离而各自独立存在。从数量方面来看,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就必定有多少权益;反之,有多少权益,也就必然有多少资产。正如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卢卡·帕乔利在其名著《算术、几何、比例概要》中列出的平衡公式:“一人所有财物=其人所有权总值。”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以下公式:
资产=权益 (1…1)
这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由于资产的提供有两种方式,一是吸收投资者投入,一是举债。所以相应地,权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债权人的权益,在会计上称之为负债;另一个是所有者的权益,在会计上称之为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2)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也称为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日资产与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这是一个通过同义反复的技巧达到恒等境界的天才创造。马克斯·韦伯说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基本会计等式很重要,它是现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这座大厦的坚实基石,是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起点,为会计试算平衡奠定了基础,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高〗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经济权责关系来看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恒等式,实际上包含三类与企业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并体现这三类主体的经济权责关系,其中,“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的经济权责关系,“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企业投资者的权责关系,“资产”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同时,这个方程式内含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式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别代表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和所有权,而等式的左边的“资产”,则代表了企业经营者的独立的经营管理权。
企业通过举债和接受投资筹措资金购置资产,其目的是利用这些经济资源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伴随着收入的取得,企业要发生一定的耗费,合理地比较一定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便可确定企业在该期间所实现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收入小于费用时,其差额为亏损。
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表示如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 会计恒等式与借贷记账法(2)
收入…费用=利润 (1…3)
式(1…3)称为利润表会计等式,它是企业计算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更进一步,收入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同时由于负债是确定的,所以根据式(1…2),就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样,费用的增加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可见,利润的增加必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