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定都之争(上)
十四、定都之争
待到清帝退位一事尘埃落定后,袁世凯在心满意足之余,便令人给南方革命党发去一电,声称共和政体乃最良政体,来之不易,今后共和建设还需诸君努力云云。孙中山在接到电文后,自然明白袁世凯话里的含义,次日便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并举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以兑现之前的承诺。
不过,孙中山在提出辞职的同时,也提出了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临时政府必须设在南京;二、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三、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
民国元年的2月15日,也就是清帝退位的第三天,孙中山率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部部长和各路革命军将领,前往朝阳门外的明孝陵致祭,以宣告汉族光复、民国统一。一路上,革命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军乐队作为前驱,一路上军乐声响彻云霄,场面很是热闹,就连驻南京的各国领事也前去观礼。
在祭礼结束后,革命士兵又放了十七响礼炮,随后孙中山登台演说,称:“推翻帝制来之不易,袁世凯乃当代英雄,功劳甚大,倘若他当选总统,必能巩固民国;但临时政府须定都南京,因为北京受专制影响太大,民国初建须革故鼎新,定都南京有利于开创新局面”云云。
紫金山下,明孝陵前,孙中山的演说一如既往的精彩动人,下面的巴掌声也差点盖过了演讲者的声音。孙演说完毕,军乐队又奏起雄壮的音乐,将众人的掌声压了过去,算是礼成。最后,全体到场人士三呼“民国万岁”,方才散去。
当天下午,临时参议院召开十七省代表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这次选举以省为单位,每省一票,共计十七票。待到投票后,诸人打开票箱一看,只见十七张选票统统写着“袁世凯”三个大字,于是袁世凯便以全票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演说原是铺垫)。
在得知自己已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并要求前往南京就职后,袁世凯呵呵一笑,却不紧不慢地向南京发去一电,声称自己“德薄能鲜”,不敢承担总统一职;如今北方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目前不便南下;自己经反复思量后,“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云云。这个“以退为进”的招数,袁世凯用得既冠冕堂皇,又无暇可击,不但为自己赢得淡薄名利、谦让自抑的好名声,而且还着着实实将了南方革命党一军。
孙中山之所以要坚持定都南京并要求袁世凯非到南京就职不可,目的就是要以此来限制袁世凯,因为袁世凯的势力主要在北方。但是,袁世凯是何等人物,他沉浮宦海三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岂有看不出孙中山的用意?再者,北方是袁世凯的老巢,他岂有孤身南下、成为南方革命党的傀儡之理?南京定都之提议稍显幼稚,非待智者而知之。
果不其然,袁世凯的电报一公布,各方舆论纷纷对定都南京一事表示反对,譬如民社、民立报、国民协会等八个社团便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定都北京乃民国内政外交之关键,倘若舍北取南,帝党势必会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乘机侵略之虞”;而革命*章太炎更是跳出来大唱反调,他宣称南京地处偏倚,备有“五害”(从历史上看,南京的确是不祥之都),并公开指责孙中山是在故意挑起事端。
在舆论的煽动下,各省都督、绅商代表也纷纷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对定都南京表示异议。就连一贯主张建都武昌的黎元洪,这时也改口支持北京定都,“以免酿成大患”。而南方革命军中的许多将领如浙军司令朱瑞、粤军司令姚雨平、第一军团长柏文蔚等也纷纷发表通电,主张临时政府建在北京为妥。
孙中山接到电报后,心里倒是乐意袁世凯辞职不干,但他不能自作主张,随后便将袁世凯的电报交与临时参议院讨论。令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临时参议院的议员们对定都南京一事也无甚决心,或许是他们认为孙中山的想法太天真,或者急于维系来之不易的和平,结果对于定都一事群起争吵起来,最后只好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投票的结果出人意料,支持定都北京的二十票,而支持定都南京的只有五票,另外还有两票支持武昌,一票支持天津。孙中山得知这个结果后极为愤怒,当晚便召集同盟会的议员开会,要求他们统一立场,结果临时参议院在次日再次开会讨论定都问题。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七 。 想看书来
十四、定都之争(下)
为了保证复议翻案,黄兴于次日亲临现场,并声称要是不定都南京的话,他将率宪兵队进参议院把所有同盟会籍的议员们绑缚起来。经过同盟会员吴玉章等人的紧张疏通,临时参议院再次投票,最终以十九票对十七票的结果决议定都南京。
为促使袁世凯尽快到南京就职,孙中山决定派出专使团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专使团以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为团长,外交次长魏宸组、海军顾问刘冠雄、参谋次长钮永建、法制局长宋教仁、湖北外交司长王正廷、前议和参赞汪精卫等为欢迎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仪式不可谓不隆重。在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的陪同下,迎袁专使团于2月21日从上海启程,赶赴北京迎接大总统。
袁世凯听说南方专使团已经出发,却也不慌张,只是关照沿途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南方客人。等专使团快到天津的时候,袁世凯又派出他的长子袁克定亲自前往天津迎接,以示重视。2月27日,当专使团抵达北京的时候,气氛果然大大的不一般,只见正阳门外,彩棚高搭,上面还用翠柏扎出两个斗方的大字,左边一个“欢”,右边不消说是个“迎”。
还未等专使团细看周围,正阳门突然城门大开,城内冲出一彪人马,手持武器,向专使团赶了过来。正当专使团惊慌之际,这彪人马却无恶意,只是在道旁列成两队,持枪致敬而已。专使团刚刚心定,突然又听到城门口放炮十几响…却是礼炮。这时,友好而雄壮的军乐声奏起,袁世凯特派的迎接专员满脸笑容的从城内走出,将专使团引入城内。专使团看到沿街插满了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共和气氛很是和谐热烈,心中也颇为安慰。
入城后,专使团被安排到一个特意准备好的馆舍休息,次日方去见袁世凯。馆舍显系精心安排,房间内窗明几净,整洁雅致,而且役使们服务周到,随叫随到,外面还有兵士环卫,加以特别保护。
当晚,京城中的知名人士纷纷来访,宾主双方展开闲谈,无外乎相互刺探口风:南方客人说人民期盼袁大总统早日赴南京就职,以安民心;北方人士则大多是为袁世凯做说客,说什么袁大总统若是南下,北方无所依托,一旦人心不稳,未免生变云云。虽说是闲谈,但双方却也各持己见,针锋相对,说了好大一会,彼此都不能相互说服。好在这时夜色已深,来访的人士见专使团的成员们脸有倦色,便也都一一告别而去。
次日一早,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等人便前往袁府商议南下一事,袁世凯倒也不曾怠慢,亲自出门相迎。待到双方行过礼,蔡元培便将参议院投票决定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的决议公文和孙中山的书函一并交给袁世凯,并说明来意。
袁世凯将公文书函略看了看,皱眉叹道:“想我四年前便已退隐山林,不料去岁国事巨变,无奈之下方才重出江湖,以解黎民之困。如今共和已定,我只想做一太平百姓,为何南方诸君非得选中老朽,催促南下?难道这泱泱中华,竟没有比老朽更适合的人才吗?”
听了袁世凯自负无人却又故作谦抑的一番言辞,宋教仁心中不免冷笑,正待他想反唇相讥的时候,专使团的负责人蔡元培却首先应道:“老先生何必自谦,如今清帝已经退位,共和国一扫数千年之专制制度,老先生功莫大焉。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老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实乃众望所归,还望老先生以大局为重,早日赴南京就职,以慰各方人士之愿,则共和事业幸甚!”
袁世凯故作为难,道:“南方人士希望我早日南下,北方人等又苦苦挽留我在北京,可我又没有个分身术,如何使得?我倒是想去南京就职,但如今北方局势不稳,恐怕形势不允许啊!”
宋教仁毕竟年轻气盛,这时终于忍耐不住,便朗声道:“袁老先生此言差矣!此次推翻帝制,乃武昌起事,南京告成,何况南京已设临时参议院及临时政府,如今孙总统已辞职并推举老先生继任总统,即当以民意为重,为何迟迟不肯南下就职,有碍共和大业呢?”
袁世凯见宋教仁言辞激烈,不免也有些气忿,正当他想驳斥时,昨日一同从南京回来的议和代表唐绍仪却正好走了进来,顺便还帮领导解了围:“宋兄!你又在这里大发高论了!如今各位来此,不过请袁公南下一就,何必多费唇舌?至于袁公之虑,也并非没有道理,只待北方局势稍微平静,即当拨冗启程,不负南方之盛意。”
袁世凯听后微微一笑,便起身道:“各位所言极是,既然南方诸君盛情相邀,我亦当竭诚尽力,早日南行便是。”
袁世凯充满诚意的一席话,说得专使团的各位心里颇为舒畅,紧张的气氛瞬时为之一变。袁世凯倒也善于把握机会,随后便下令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南方贵客,推蔡元培坐了首座,袁世凯自坐首席,唐绍仪也一起陪同。只见杯觥交错间,宾主相谈甚欢,却已不再论及国事。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五、兵变突起
十五、兵变突起
待到散席回馆,专使团的成员都有三分醉意,却还剩下七分清醒。说句实话,他们对交涉的结果虽然还算满意,但对袁世凯是否真的南下就职,却也说不上有十分的把握。
当天晚上,专使团的成员正在商议对策时,突然城北传来数声炮响,随即便是人喊马嘶,仿佛有事变发生。蔡元培等人极为困惑,他们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却见不远处已是大火熊熊,数处房屋正在烈焰中跳舞。
借着大火的余光,专使团的成员发现不远的街道上突然冒出成群的兵士,这些人不停的朝着天空中开火,只见子弹带着长长的亮光,不断撕扯着本是安静祥和的夜空。清脆的枪声听起来不是那么的友善,更糟糕的是,这群乱兵一路上呼呼喝喝,沿途纵火抢劫,方向却似乎正朝着馆舍而来。
专使团等人大为惊恐,正待商议如何是好时,一颗流弹突然划破窗户飞了进来,将室内墙壁砸出一个洞又折射了出去。汪精卫大叫道:“不得了!幸好这个子弹没有击中人,不然还不被它取了性命!”蔡元培说:“不好,恐怕这是兵变了!”宋教仁却还算冷静,当即一语中的:“这定是袁世凯的手段!”
宋教仁的话音未落,一群乱兵便已举着火把,“嘭嘭嘭”的猛砸馆舍大门,馆舍里管事的人前去招呼说:“这是南方专使团的所在,还望弟兄们不要惊扰!”
兵士们听后,大声嚷嚷道:“什么专使不专使!越是专使,我们越要打他!”随后,乱兵们又是十几声乱枪,子弹“嗖嗖”的从专使团成员所住房间的窗户前呼啸而过,将蔡元培等人惊出一身的冷汗。
危急形势下,蔡元培对专使团的其他成员道:“情况不妙,看来这些乱兵似乎是冲着咱们而来,不想我们使命尚未完成,却将性命白白送在这里!”汪精卫说:“多说无益,我们不能在此束手待毙,不如从后院觅条出路逃生罢!”众人听后点头称是,当时也来不及收拾什么文件衣物,便一起下楼朝后院奔去。
还没等到后院,前面乱兵们已经将大门砸出几个大窟窿,嚷嚷着要冲进来,蔡元培等人听到后,一个个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恨不能长出翅膀飞过墙外。要说馆舍的后院并不算高,但由于黑灯瞎火的,专使团的成员们又都是些谦谦君子,一时间竟然翻不过去。所幸后来有人从房内摸了一条板凳,专使团的成员们这才借以过墙逃生。
出了馆舍后,专使团见街上已经是兵荒马乱,决定分开行事,一部分人避入附近的一家教堂,蔡元培与宋教仁、汪精卫两人本想去袁世凯府上质问,但当夜的局势实在混乱,未能如愿。所幸蔡元培及汪精卫对北京还算熟悉,总算有惊无险的逃进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待到次日凌晨,专使团的其他成员如魏宸组、王正廷等人也陆续赶到六国饭店,众人彼此对视,不免哈哈大笑:只见各人有未穿外衣的,有穿鞋而无袜的,也有穿袜而无鞋的,情形极为的狼狈,所幸无人受伤。
袁世凯在得知蔡元培等人已经逃到六国饭店避难后,随后便派人前来慰问,并将他们接到府上压惊。等蔡元培等人再到袁府的时候,袁世凯却也是一夜无眠,而且已经换上马裤、马靴,一身戎装打扮。对于昨夜之事,袁世凯似乎也是一头雾水,正急急忙忙的命人四处打探,查明究竟是何人带头闹事,又闹成何等情形。
不久,各路探子回报,发生兵变的是曹锟统制的北洋第三镇,他们原本驻扎在北京城外,不知何故突然冲进城内,跑到东城和前门一带大肆哄抢,一路焚烧,还跑到专使团所住的煤渣胡同胡闹。到下半夜,兵变继续扩大,西城、北城也发生骚乱,当地的土匪闻风而动,趁火打劫,而部分巡警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等到清晨,被砸被抢的店铺、钱庄、民居已经有数千家,还有几百间房屋被焚烧,似乎是为了掩盖抢劫的痕迹。
这次兵变,是不是袁世凯一手导演,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不过,坊间倒有个传闻,说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曾找几个北洋军的将领商议,说如果家父南下就职的话,到时直隶都督就要由别人接手,届时北洋军恐怕要被裁撤一部分,对大家很是不利;要想不让家父南下,首先是要把南方专使团给赶跑。曹锟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