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娱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典型性娱乐-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那些花费不菲学表演的帅哥们呼吸同样的空气。 
  不是王宝强一个人在战斗,每次在北影厂门口看到寒风中等活的“北漂”们,我脑海里都不自觉地出现这样的口号式句子。王宝强走红,我想,其实还原了“演员”这个词的本来含义。演员,就是会表演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什么概念能比这个更普罗了。
   。 想看书来

汤唯的问题在于无“裸替”可用
她要是聪明如章子怡,《夜宴》里露个背什么的都找别人替了,她就不会因为《色,戒》成“脱星”,继而风波频仍。 
  汤唯的问题在于无“裸替”可用 
  杭州姑娘汤唯再度成为全国人民谈论的焦点。但关于她的结论有好几个版本,有“全面封杀”说,“部分封杀”说,乃至“没封杀说”。综合感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花了大价钱请她花枝招展地代言的国际国内品牌,这回吃了哑巴亏。所以“不可抗力”几个字相当有玄机,除了地震、火山爆发等因素外,在中国,“不可抗力”还能泛指很多不着四六的因素,这也相当有中国特色。 
  汤唯毕竟是新人,没有当年晓庆大姐那样“根深叶茂”,因此没几个影视圈内知名人士公开为其“喊冤”,只有恩师ANG LEE在大洋彼岸声言“共同进退”。李安是汤唯“红得发紫”的始作俑者,他自然发自内心着急,小汤姑娘是在自己循循善诱之下,才全身心奉献给《色,戒》的,现在因此罹祸,当然不能袖手。但李安的呼吁能起多少作用,殊难逆料,原因是《色,戒》风波复杂,李安自己恐怕都无法置身其外。 
  汤唯的问题在于没用“裸替”,她要是聪明如章子怡,《夜宴》里露个背什么的都找别人替了,她就不会因为《色,戒》成“脱星”,继而风波频仍。章子怡运气实在是好,她当年用的“裸替”小姐又是个爱炒作的主,搞到后来,很多没看过《夜宴》的观众甚至以为该片由“裸替”小姐、葛优、周迅等人主演,基本没章小姐什么事,这就叫“金蝉脱壳”。“裸替”小姐用自己的“出位”,保住了章子怡的名节,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问题难在《色,戒》用“裸替”的效果多半不好,汤唯与梁朝伟的多场激情戏,用“裸替”表演,剪接手段再高明,都难逃“虚假”嫌疑,头脸用汤梁的,身子用别人的,李安大师一以贯之的艺术思路就成了“四不象”,当然称不上“爽”。《色,戒》时的汤唯算不上一张白纸,但也鲜翠欲滴,这跟人物特点契合,如果用上一个“什么都明白”的职业“裸替”,那种身体感觉显然不是那么回事,艺术效果当然会打不小折扣。 
  我还听说“玉女”刘亦菲当年也参加了《色,戒》的试镜,而且希望很大,但当她听说片中所有激情戏必须亲身上阵,不能用“替身”时,马上打起退堂鼓。小刘的年纪还小,这样的角色她担当不起,因此,退出是明智选择。汤唯付出那么多,表演也很成功,唯一没有前瞻性的是:她应该事先找一“裸替”或者愿意宣称“《色,戒》裸露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这样一人,设立“防火墙”,一旦“不可预见”情况发生,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这样的“前瞻能力”当然属苛求。我敢说,汤唯在付出自己灵魂与肉体的同时笃定心无旁骛。“裸替”?汤唯自己的几张珍贵的私生活照片都被著名“裸替”小姐拿来曝了光,成了增加点击率的道具,她怎么还可能对“裸替”一词有好感、有期待?汤唯的问题在于没用“裸替”,或者说,从艺术和生活层面,皆无“裸替”可用。
  

苏东坡的软文让小乔很值钱
当年苏东坡去赤壁古战场不小心怀些古的时候,决计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词,成了影响深远的广告词,有形无形间将永远产生不菲的价值。 
  苏东坡的软文让小乔很值钱 
  模糊是能产生美的,当然也能产生价值。比如:乐山大佛,有好事者经过凌云山旁,远远望去,大佛仿佛是一尊山峦相连“睡佛”的心脏。找好角度“闪”一张,读者一看,真像那么回事。由是,游人如织。还有诸如英伦三岛俯视才见的“麦浪圈”,甚至尼斯湖那个月黑风高的长颈剪影,都成了观光客享乐饕餮或发梦想象的知名处所。 
  最能通过模糊美或神秘美产生价值的,还是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关于小乔的描写《三国志》没有,但杜牧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及苏轼一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就让男人流着口水憧憬了好多个世纪。海伦的美,也没人亲见,但姑娘愣让两个国家为她打仗,你说这得美到什么程度。古代文人的聪明在于绝不用画笔为自己笔下的“倾国倾城貌”作一佐证,空口而无凭。因为无凭证,想象的空间就无限大。现在一提到小乔、海伦,每个男人的脑海都会涌出梦幻般模样,但大抵是东边一双眼,西边一弯眉,南边一樱唇组合而成,跟阿Q的成因类似。 
  一落到影视作品上,这些美人就不得不具像了,大片《特洛伊》的海伦多少有点“大骗”的意思,据说大多数男观众都不满意。吴宇森弄《赤壁》,请来林志玲演小乔,以为这够美了吧,但在网上还是板砖横飞。前几天高希希很聪明,挑了一个叫赵柯的新人来演电视剧版《三国》小乔,我去发布现场看了,小赵还清丽,至少在新鲜感上让观众期待。用新人演想象中的“绝世美女”,好处之一是没有“先入为主”的障碍,说她是什么她就是了,观众不易联想到她从前的荧屏形象,接受难度相对小些。 
  我估计现在的导演都挺恨那些写完就拍屁股走人的著名文人。塑造得那么浪漫、唯美、不食人间烟火,不考虑可操作性,你叫导演去哪儿找让观众、投资方百分之百满意的人选啊?古代文人是比现在导演好当,眼下导演动辄揣着上亿拍摄资金,压力大,不能砸,人选重要性比一首“发思古之幽情”的个人诗词可大多了。但角度不一样想法又不同,从演员角度看,人家文人写作时完全无私心,写完被人引用上千年也没拿过一分钱润笔费,而这笔通过诗词营造的“无形资产”几乎全部被演员接收了,她们感恩戴德还来不及,何来“埋怨”二字? 
  我这个旁观者是这么看的,文人栽的树,后人遮了荫,美女本虚构,演员得实惠。保守一点说,“小乔”两个字现在至少价值一个亿。无论从“知名度”“美誉度”还是“持久度”来说,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名字逐渐升华成超级美女代称,都将让有幸扮演她的演员受益不浅。一个曾经演过小乔的演员,基本上被盖上了“绝代风华”的大红鲜章,今后她的影视歌作品、广告乃至写真集都将因此有了不一般的起点。当年苏东坡去赤壁古战场不小心怀些古的时候,决计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词,成了影响深远的广告词,不管小乔嫁没嫁周郎,那些气势磅礴的文字已然成为软文中的典范,有形无形间将永远产生不菲的价值。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黄金宝 黄金荣 黄金甲
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影片片名基本没超过五个字,如《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甚至《七剑》《神话》《头文字D》。 
  黄金宝 黄金荣 黄金甲 
  香港一老妪乍一看《东方日报》,大吃一惊:哦,内地的国宝级导演张艺谋要拍我们香港的自行车冠军黄金宝,不得了,阿宝够“威水”! 
  上海一大爷乍一看《新民晚报》,也大吃一惊:什么,张大导演要拍30年代阿拉上海滩的大哥黄金荣,了不得,导演有眼光! 
  当一部集合了“盛唐+《雷雨》+发哥+周董+巩俐+新谋女郎+新谋男郎”等古今中外纷繁因素的大片开镜的时候,媒体仿佛已经看到数不清的猛料;投资人仿佛已经看到算不完的票房;新人仿佛已经看到鲜花铺就的星路;巨星仿佛已经看到“第二春”来临——只有观众,请原谅我低估他们的古文能力,大部分人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七个字完全处于“不明就里”阶段。在黄磊黄安黄觉时代,让大家去理解一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一句诗,不仅是人为设置辩识障碍,更有可能唆使观众犯上述香港、上海二老的错。 
  欢庆中国电影“皇家马德里队”成立的时候,除了拍巴掌献花,照例可能有我这样的闲人说些闲话,但我希望我的闲话不讨人嫌。我想仅就这部“史诗般作品”的名字向我非常尊敬的张艺谋导演提点个人浅见,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满城尽带黄金甲》,虽没明说时代背景,但这个名字取自唐诗,当是暗示唐代。这句诗虽有气势,但早已不见盛唐气象,跟影片主旨并不协调。用曹禺《雷雨》这个壳避免了惯常出现的关于影片故事性是否强,是否有逻辑性的争拗,一开始就将故事轮廓广而告之,不制造神秘,让观众把重心放在影片明星表演、色调运用、造型、场面调度及影像效果上,而这正是导演的强项,从影片控制和宣传策略来讲,这算是一种很聪明的选择。但这个名字等于是直接将投资方和导演的“如意算盘”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过于外露的色彩包装意识,以及事先张扬的影片风格将让媒体很容易抓住“形式大于内容”的把柄。我猜想,经过认真分析后,导演及投资方认为眼下中国内地观众真正比较接受,能获得较高票房的类型片还是讲形式,讲包装,讲气势的大投资电影,如《英雄》《无极》,因此,这次《黄金甲》干脆就摆开架势,突出形式。想法说不上不对,但这种直来直去不抱琵琶的姿态很容易成为标靶,为避免《无极》式风波,还是隐讳点好。 
  再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讲,七个字的片名显然比《英雄》或《十面埋伏》更难推广,简单举例,《英雄》或《十面埋伏》字数少,很容易做进平面媒体大标题里,这样很醒目,传播效果也很好。但《满城尽带黄金甲》字数多,难做进大标题,要做,只有简称,简称什么呢?《满城》?显然不妥,《黄金甲》?稍微说得过去但会让不知道的人如坠云里雾里,甚至可能出现诸如“黄金宝”“黄金荣”这样的辩识笑话。我发现一个规律,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影片片名基本没有超过五个字的,如《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甚至《七剑》《神话》《头文字D》。这些电影自身的号召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它们字少经常进标题,而进一次标题就相当于打了一次免费广告,传播效果当然事半功倍。字数愈多,诠释所费笔墨自然增多,宣传主体被淹没,传播效果打了折扣。 
  基于上面的一些初浅看法,我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名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气势没有优势。看起来英雄无比,实际上有些许赤膊上阵逞匹夫之勇的意味儿。我建议还是改个名字,简短有力易于传播就行了。为什么不就叫《唐·雷雨》呢?多史诗,多有意境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锦添没大逆不道
历史以及经受历史考验的名著是积淀,是财富,但我们没必要把它当成让人大气不敢出的包袱。想想我们活在21世纪吧。 
  叶锦添没大逆不道 
  京城最近多雨、少雷,但影视圈雷声阵阵。 
  “雷老虎”不再讲“以德服人”,唾沫飞溅,目标直指《赤壁》和《红楼梦》。《赤壁》台词被“雷”,《红楼梦》则是造型被“雷”。 
  内地观众好像是特别怀旧的一群,常常拿着旧版的台词或造型索骥新版,放大镜所及,倘有不一致处,即指责新版乱改或胡诌。生活化场景是他们不大愿意见到的,英雄最好是不吃饭不上床整天打打杀杀。一旦有不符合原作的生活场面和台词,他们就总是能找到讪笑的理由。比如《赤壁》里诸葛亮给马接生,马在三国战争里重要性不亚于人,“为马接生”这类事在当时不是小事,编剧添加、渲染此类场面并非臆想,不料却遭哄笑。历史名人之后也常跳出,说东道西,打着维权旗号对编导进行精神虐待。反观香港的黄飞鸿电影系列拍了一百多部,很多版本的故事甚至人物全不一致,但也没听说后人要告状,没听说观众拿这部跟上部对比:怎么这么搞呢?边感慨边笑个不停,以显示自己智商不低,兼且笑神经发达。 
  吴宇森没寻思加入三国研究组织,叶锦添也没加入红学会,因此他们的许多个性化创意没有“防火墙”,被视作离经判道。在内地超过一小撮观众心目中,跟原著特别是有年头的名著有差别的创作是容易遭到鄙视的——除非创作者是这方面学术权威,能以该领域专家身份讲出来龙去脉子丑寅卯。如果单单是个影视从业人员,也没有耆老名宿保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影像进行了再加工、创造,那对不起,等待你的多半是滔天洪水。 
  “雷”《赤壁》台词的“脑僵”,“雷”《红楼梦》新造型的人也是“脑僵”,而且大部分是为雷而雷,干打雷不下雨。“脑僵者”用僵化的头脑限制创作者的想象力,动辄指责“你们怎么能这样呢”或惊呼“天哪”,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度离真正的“思想解放”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艺术范畴的思想解放,其实就是“无禁区”,变“一元”为“多元”,容忍、支持对艺术作品的个性化打造,不论这种打造离传统想象有多远,都要给予发挥空间。“填鸭式”教育抑或单纯追求答案正确、只信权威的思维模式,把很多观众的头脑禁锢了。要知道,在当代影视作品中,“原著者”只是庞大制作团队上百个工种中的一环,不管他是陈寿、罗贯中还是曹雪芹,他都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更不是一切创作的唯一出发点! 
  我从来就不认为影视创作一定要完全忠实于原著,否则还要编剧干什么用?我也不认为叶锦添不完全按照《红楼梦》文字描述或历史考据做造型就是大逆不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