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这样看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医这样看病-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体的防卫系统搞乱。
  我建议现在用食疗的方法来增加他的胃气: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50克、莲子肉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这个方子是清朝皇宫里健脾的八珍糕的方子,慈禧她们经常吃的,开胃健脾。你让药店给磨成粉末,然后每次一茶匙,用水熬成糊,同时放入一点冰糖,一定要煮熟,然后给孩子服用。
  你也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把方子的量放大,以便研磨起来省事。孩子的舌象没有看出热来,我觉得还是正气不足为主。
  平时孩子咳嗽时用橘子皮煮水,每次喝点这个水就很有好处了,不用太紧张了。
  收到罗老师的邮件后我就停了西药,但是激素却只能慢慢地减,不能马上停。当天就按他开的方子抓来这些药给孩子吃了一次,后来同事告诉我说药店有现成的“健脾八珍糕”卖,我又问了罗老师,罗老师说有成药更好。但我个人总认为成药里掺了米粉,效果差一点。平日我给儿子吃成药,双休日就在家给儿子熬八珍糕吃。刚吃的时候,因为把西药停了,咳得好像比原来还稍厉害一些,我又忍不住给罗老师发邮件。罗老师就发了个问诊单给我,他好详细地分析一下儿子的情况,等到罗老师邮件再次回来时(这几封邮件来来去去快两个星期),我却发现儿子的咳嗽好多了,只是每天中饭和晚饭后要清喉咙,但是次数越来越少。而且两三个星期后,儿子的脸蛋渐渐地又红润起来了,胃口也比原来好了。这个月,湖南一直下雨,儿子有两次中午放学回家时鞋子都湿透了,我就照罗老师说的那样给他喝姜葱水,用热水泡脚,若在以往儿子这样受凉肯定是开始大咳,但这两次都没有咳起来。虽然儿子还是每天在清喉咙,病还没有完全根治,但是我的心已经很踏实了,他渐渐红润的脸蛋告诉我,他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其实一直想写邮件告诉罗老师我儿子近况的,但是罗老师实在太忙,求医的人实在太多,我怕浪费他的时间,就准备等儿子彻底好了再向他汇报。正好应你的要求,我把治病的经历写出来,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此文一出,估计罗老师会更忙了,罗老师应该不会怪我吧)。
  愿所有中医信赖者、拥护者同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福祉。
  帖慕真问:
  郊外人家,其实大家也很想知道罗老师对此病的分析,老师是根据哪些症状判断是感冒加食积引起的,从而用药一天就好转了。期待中,谢谢老师!
  郊外人家答:
  朋友您好,当我打通罗老师的电话时,我心里就不慌了,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罗老师非常非常详细地询问了我儿子的症状。我带儿子看了这么多次中医,那些人问的话加起来都没有罗老师这次问的多(他们先是听你说病情,然后搭搭脉,问两句病因,最后来一句“大小便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就开始开方了)。这也许就是中医里的“问”的重要性吧。罗老师问我儿子这两天的饮食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吃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在他的询问下我就记起了儿子生病前吃了生日蛋糕,特别是吃了奶油里的水果片。听说儿子拉肚子,罗老师就问大便是什么颜色,稀的程度怎样,气味重不重,等等。他还问肚子怎么个疼法、儿子怕冷还是怕热、想喝凉水还是热水、喝了热水是不是觉得舒服一些等等等等(我现在都不记得了)。罗老师还让我把本地中医开的方子报给他听,他就大概知道了中医开方的思路,根据儿子当时的症状,他让我在药里再放入姜片和大枣,以免药太寒凉伤着儿子。最后罗老师告诉我这两天在饮食当中要注意的事,还告诉我如何给儿子按摩。

网友互动2(4)
第二天我把儿子的舌象图传给罗老师,罗老师根据舌象和儿子当天的症状,就告诉我说中药可以不吃了,如果想吃,就把其中的一味药给去掉(正好是单独包着的),然后他就给我儿子开了三服消食导滞的方子,说吃完后病就基本要好了。
  我确实很幸运,能得到罗老师的亲自指点。但罗老师再三强调了,以后有事一定要去看医生,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再次谢谢罗老师!
  帖慕真:
  郊外人家,您好!谢谢您为了大家而辛苦、详尽地描绘您儿子的治疗过程,相信看到这个帖子的父母们,会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我先向您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这样看来,您和您家孩子还是很幸运的,碰上了罗大夫这样的高人。
  郊外人家:
  帖慕真,您太客气了,大家因为这个中医帖子相聚在一起,就是有缘人,就应该互相帮助。我写这点字算什么辛苦啊,最辛苦的是罗老师(每天要回帖,回邮件,还要写文章),还有辛苦顶帖的诸位,还有学识渊博的杏虎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好多的药理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以及站在西医角度论述病理的维肝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好多医学知识)。
  谢谢大家对我儿子的关心,在罗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一天给他打好几个电话,真是不好意思,太麻烦罗老师了),现在基本没有多大问题了。
  对了,我还忘了讲一件事,我儿子不是有鼻炎吗,这个鼻炎是去年他淋了一场大雨着凉后患上的。那一次他发高烧大病了一场,病好后,鼻子总是抽抽的,还经常说头疼。好几个月都没好,后来我就带他去了长沙市省儿童医院,医生还给他照了个CT,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儿子不能摇头,一摇头前额和头上部就痛,医生说是鼻炎引起。儿子头疼,我的心更疼,他才十岁,头疼会影响他的记忆、智力等等诸多方面,他以后的路怎么走啊,我天天为这事发愁啊,而且喷鼻子的激素他还不能用(大家看我儿子可怜不,用过多少激素啊),一用他就痛得捂着鼻子跳。就在几天前,散步时我无意中要儿子摇摇头,他摇摇头,发现头居然不痛了,使劲儿又摇了一次,仍不觉得痛了。我当时一把抱住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高兴啊,为了给他治病,我们全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却总是徒劳无功。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儿子的鼻子虽然有时仍会抽一抽,但比起以前要好得多,只要他头不痛了,我就太知足了!
  您说得没有错,遇见罗老师这样的高人,是我和我儿子的福气!愿我们大家共同享有这份福气。借您的吉言,我的儿子身体会越来越好的!再次谢谢大家!
  再啰唆一句,罗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他笔下的医生一样,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也不收礼,不需要病人的任何回报,他是以那些大医家的医道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再见了,太医院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都比较谦虚,如果自己说有“薄效”的,那肯定就是已经做出一番成绩了。但是,就在钱乙名利双收、前途无可限量的情况下,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为什么钱乙要退出太医院呢?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钱乙为人太过认真,他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能顺利治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其他人错误的治疗方法否定掉,这样使得其他太医们都觉得非常难堪,所以难免会产生矛盾。历史上不止钱乙一个有此遭遇,很多民间的高手破格进入太医院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这个原因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是我们根据钱乙的看病风格推断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宫廷里任太医丞这么长时间以来,钱乙在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生下来难道是为了皇家服务的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能够为皇上服务是一生的光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名誉、地位、金钱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会为了保住这份美差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终生奋斗。
  但是对钱乙来说,他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些。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钱乙望着星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东平王冢顶上学习五运六气的情景。
  那个时候也是繁星满空,自己青春年少,心怀济世之志,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时光,虽然孤单寂寞,但是想起来却多么美好啊!
  可是现在,虽然也可以出宫诊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围绕着这些王公贵族转,这些皇家子弟娇生惯养,骄横跋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无论怎样做他们都不会满意。
  这样下去,会丧失掉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的。
  是的,自己年轻时在满天的繁星下立下的那个信念。
  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难道真的如此重要吗?
  是啊,这个信念是自己在最困难无助的日子里唯一的支柱,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这个信念,却永远都不能失去的!
  这个信念是什么呢?这个信念就是:尽一生之力去提高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
  就这样吧,钱乙,不要再无谓地浪费生命了,按照你自己信念的指引,去做该做的事情吧。
  还有更多的患儿等着你去拯救呢!
  当天夜里,钱乙秉烛写下了一份辞呈。
  当然,向皇帝辞职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和您跟公司经理辞职决不一样,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写张纸拍在皇帝的桌子上就可以走人的。这是一人独尊的皇帝,惹毛了他,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
  钱乙并没有随便找借口,他的确病了,患的是风湿。估计是早年寻找父亲的时候在大海中患上的,此时病痛开始侵袭他了。
  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一向不大讲道理的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钱乙终于自由了。
  当他从宫殿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这金碧辉煌的皇宫,心里并没有感到不舍,反而觉得有一种挣脱了束缚的愉悦与轻松。
  再见了,各位大王们!我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了!
  故乡,听上去多么亲切的字眼!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是惦念的地方。
  钱乙终于回到故乡了。
  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山东口音,闻着户户窗中飘出的炒菜的香气,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与踏实。
  从此,他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光飞逝,转眼宋哲宗即位。这位宋哲宗皇帝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估计是皇家又有哪位太尉小朋友病了),突然又想起了钱乙,于是又将钱乙宣进宫,到太医院任职。
  钱乙这个烦啊,可不情愿归不情愿,新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点儿吧,于是又返回太医院,又做起了太医丞。
  宋哲宗这个皇帝虽然性格软弱了点,但还算是个好皇帝,所以钱乙这次在任上待的时间比上次长了些。可是,由于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百姓,所以最后还是托病递交了辞呈。
  皇上知道再也无法留住钱乙的心了,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辞呈。
  于是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故乡的日子(1)
简单的庭院。
  一个简洁的榻铺,钱乙坐着、躺着都在这个榻上(坐卧一榻上)。
  此时的钱乙,已经老了,须发皆白。
  他不戴帽子,不穿鞋子,穿着宽大的衣服,几乎不出门(杜门不冠屦)。
  榻边上堆满了各种书籍。
  手边还有一壶好酒。
  当夏天的风吹过的时候,庭院里的树阴带来阵阵清风。
  到了饭点儿的时候,老伴会炒一两个香气扑鼻的小菜,端到榻上来。
  这就是钱乙回到家乡后的生活。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看病。
  周边的患儿家属会抱着孩子,从各地汇集到这里,请钱乙诊病(病者日造门)。
  有的就是周围的邻居,有的甚至是从百里以外慕名而来的,每天院子里都排满了患者。
  钱乙会为他们认真地诊断,然后为他们开方抓药,患者家属们谢过钱乙,满怀感激之情离去(皆授之药,致谢而去)。
  看着那些病愈后的小娃娃可爱的笑脸,钱乙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诊病的生活似乎总是很单调,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每个患者又各有不同,都需要仔细地分析考虑才能正确诊断。
  这不,曹家的儿子才三岁,本来挺健康可爱的孩子,最近却日益瘦弱了下来,脸上泛着黄色,经常莫名其妙地发一阵寒热,也不想吃东西,平时最爱吃的炸糕都懒得理了,不爱喝水,甚至奶也不喝,这可把家里人给愁坏了。
  家人把孩子领到钱乙这里,孩子的父亲难过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对钱乙说:“我好不容易中年得子,您不知道生他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乐成了什么样,现在老人都快愁病了,钱先生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
  钱乙看着孩子,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钱先生,可全拜托您了!”
  钱乙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说:“放心吧,孩子的病,交给我,你负责好好照顾老人吧。”
  孩子的父亲含泪点着头。
  钱乙给孩子做了全面的诊断,然后问孩子父亲:“别的医生给他用过药吧?”
  孩子父亲回答说:“是啊,我们镇里的医生给他用过牛黄丸、麝香丸,没有见效,还用过干葛散,服了以后反而吐了。”
  钱乙叹了口气:“现在要泻下,先用白饼子(按:内含巴豆,为泻下药),让孩子把肠胃里的积滞糟粕去掉,然后补脾,期间再稍微配合用一点消积丸(以消积丸磨之)。”
  孩子父亲不解地问:“孩子这么瘦弱,泻下能行吗?”
  钱乙说:“不要紧,相信我,积滞去掉人才能健壮。”
  孩子父亲点点头,说:“我相信钱先生。”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变得白胖的孩子谢钱乙来了。
  钱乙望着孩子健康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的笑脸,自己也开心起来。
  段家的孩子病了,一家人哭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