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在地上找人参呢,可地上的人参都没了,早让人挖光了。偏偏这上千年的老人参,让这个傻子给盯上了。所以我们说教育孩子,上大学走正道这是对的,但是,大家都低着头去上大学,都低着头去考试,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真有点什么特长,你也要发现它。敢于抬起头看看星星,看看月亮,没准就会发现一个更美好的前程。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1)
——读《弟子规》论礼仪养成
礼仪之邦,就是中华民族的别称。中国自古称华夏,自古称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朝鲜、日本,或敬仰,或臣服。就连英国、法国,也称赞中华的礼仪盛典。
中国人更是以君子自居,大英博物馆,英文注释中有一句:儒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培养“MAN OF CULTURE”,即谦谦君子。温良恭谦的君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或富可敌国,或身居寒微,都掩饰不了他们的恭谦矜持,从容大气。或一王爷,或一农夫,古时中国人让人敬佩赞叹,心存敬意,像黑夜中一盏清灯,传递着我们文化中最美的香火和温暖的希望,提醒人类告别动物的蛮荒。
有一本书叫《弟子规》。
《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之一。
礼貌是为大事做准备的小事
斯蓬维尔说的好:“礼貌是为大事做准备的小事;礼貌是一种素质;礼貌是首要的美德,或许是一切美德之源。”
大老板学学《弟子规》,会挣多少钱
学生回家与兄弟姐妹友爱相助,不争食物、书本,不打架,缘于“兄友弟恭,言忍忿泯”。
以前饭菜一做好,自己先动筷,现在明白了请父母坐好再一块儿吃,出电梯请父母先走,缘于“长者先,幼者后”。
上车主动让座,缘于“长者立,幼勿坐”。
以前直呼长辈名字,现已改,缘于“称尊长,勿呼名”。
以前与师长讲话眼光漫游,凝视着师长眼睛,缘于“视勿移”。
主动问候老师和客人,缘于“路遇长,急趋揖”。
看着爸爸的汽车开远才回,缘于“过犹待,百步余”。
如果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的领导,小时候学学《弟子规》,会为企业挣得多少利润呢?
孔子有一句话叫“礼之用,和为贵”。在过去,旧社会,大家都是见面,点个头,作个揖,很有礼貌。那么礼貌的原则是什么呢?孔子有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礼貌。古人有很多关于礼貌的道理,礼仪的养成,是君子的美德。尚中贵和是中华文化、教育的精髓。做什么事儿不偏不倚,做什么事和为贵,整个宇宙乃至宇宙的万物,都包含着不同因素的和谐的整体。宇宙万事万物,日月星辰都有规矩。只有有了规矩,生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礼貌对于和谐非常重要。
我祖父活了八十多岁,一个山东老头,一米八五的个儿。老头儿一辈子讲礼貌,他跟我说:“你记住了,送人时一定要往前走,让人家走,你别动,等到人家一走,你就挥手,等到这个人看不见了,你才能把手拿下来再转身。”当然我祖父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他这句话,我受用一辈子。这就是礼数。
祖父教我的两个“秘诀”
祖父叫王书皋,活了八十多岁。是我们王家的道德山峰。祖父是石匠,山东文登下徐村人。穿衣简朴,寡言少语。祖父教了我两个“秘诀” 。 想看书来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2)
送人送到看不见。祖父说:“如果送人,一定要挥手,直到车远去,看不见为止。”
有时出差,接待单位热情接待,安排食宿。可是送行时一进机场,送者马上返身,让人觉得冷冷的,前功尽弃。相反,送者挥手二三,依依不舍,让你觉得情意绵绵,“桃花池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事丧亲送花圈。祖父说:“同事的父母去世了,一定要买个花圈送去”。当时年岁还小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祖父跟我说以后会有用的。我在工作中有好多朋友,比如说有个朋友是刑警队长,关系都不错。突然说:“王老师,你看我妈去世了。”这时候就应该明白了,买个花圈给送去,一个是你真情的流露,再有一个是朋友的友谊。
男孩女孩礼貌的百科全书
什么是礼数啊?礼数就是为做大事而做准备的小事。《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教这些小孩如何有礼数。
对兄长大人的行为顺序: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背诵警句:长者先,幼者后。
路见长辈: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背诵警句:下车、问候、目送。
与长辈交谈: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现在学生回到家,有的是兄弟两个或姐妹两个。打打闹闹争食争书,这样不行。上边有段话“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敬着哥哥。家里做好了饭,爸爸妈妈还没坐,孩子上去就开始吃,这样不行。《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长者先,幼者后”。年岁大的先动筷子,年岁小的,辈分小的把筷子放在这儿不能动。现在孩子都娇生惯养,孩子先吃还高兴呢。不行,为什么呢?你要为他好,你得教育他。现在的孩子吃饭,盘子中如果有五块肉,都叼光了。当父母的一笑,可是就这一笑就坏事了,孩子没教育好。坐车的时候让个坐,“长者立,幼勿坐”,这是祖宗说的。我今年五十多岁了,我爸八十多岁,我爸坐在那儿我不敢坐,我得站着。我父亲说:“你坐吧,坐吧。”我才敢坐,但绝不敢躺着。我要在屋里躺着,我爸一进屋,我赶紧坐起来。可是现在有些孩子,在他爷爷面前横躺竖卧,不是好事。也可能大家现在觉得,无所谓,不用讲这个礼貌。不是,孩子将来培养出来,他懂得这些小礼貌非常好。
“路遇长,疾趋揖,过犹待,百步余”。道上遇到长辈赶快敬个礼,过去是作个揖,现在不作揖了。上去问个好,等大人走了你别急着走。看不见了,你再走。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礼。除读书外,真正的礼貌还来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弟子规》是怎样说的呢?
对父母的礼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戏彩娱亲》的故事: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3)
《扇枕温衾》的故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最温情的一句话:我回来了
“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刚当警察的时候在公安部。我们周围都是当兵的同事,所以养成了好习惯。“大伟!”“到!”练出来了,人家一说话,一秒钟不到赶紧回答。父母要是喊,要让儿子辈孙子辈知道,马上回答。倒不一定说“到!”。爸爸妈妈一喊,说“哎!”赶快答应,“我来了!”你看这是祖宗教给我们的好的招儿。
还有一个“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早晨孩子一起来,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早上好!我要上学去了。”说这么一句话。晚上一回来,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临睡觉的时候再说:“爸爸妈妈,做个好梦!有什么要让我帮着干的?”这都是小事,但这些小事都是为做大事准备的小事。能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这样?现在韩国、日本的孩子一回来都说:“我回来了!”那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话,让韩国人和日本人学会了。
对父母的行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是说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去陪一陪,夜里真发烧了就要说:“爸,我陪你到医院里去看看吧。”晚上睡觉的时候说:“爸,给你灌个热水袋吧。给你弄点儿茶水吧。”现在的孩子能做到这点的恐怕不多吧!现在二十*的小伙子,都得伺候着他。有一个童谣:
“听到呼唤快回答,
早安晚安回来了。
父母有病要陪同,
送药问候带沏茶”。
把这些事情给爸爸妈妈做好,咱们老祖宗给咱们准备了这么多好的东西。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病房里的感动
一个小姑娘五岁,出去滑冰把两条腿给摔折了。因床位紧张就给安排在医院观察室,观察室里她最小,妈妈陪着她。孩子还小没有自控能力,就跟她妈说:“妈,我太疼了,我想哭。”这个孩子很有礼貌,她(想)哭不敢哭。因为这一屋子都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她妈说:“不行啊,咱不能哭。人家都是病人,咱一哭不合适。”她女儿说:“我太疼了,怎么办呢?”她妈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她妈就抚摸着她讲故事,讲小白兔、讲行善的故事。孩子的疼稍微好了一点。孩子就跟妈妈说:“那我能睡会儿吗?”“你睡会儿吧!”睡着睡着,孩子又疼起来。这时候是半夜十二点钟了,她又跟妈说:“我还是想哭,我太难受了。”她妈说:“都十二点了,你看这些叔叔阿姨都休息了,你一哭怎么办?”她妈说:“你咬着我的手指头,越疼你越使劲咬我的手指头。妈妈也疼,我给你分担一点嘛。”小女孩很懂事,说:“好,我咬着你的手指头。”咬着咬着又睡着了,夜里三点了女孩又醒了说:“妈,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再不哭不行啊。”整个屋子的人没有一个睡觉的,都很感动,就说:“孩子,你想哭就哭吧。”没见过这么好的孩子,这是父母教育有方,这个故事很感动,感动之后我们想想,我们要有个孩子,能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 。。
第五种高贵:礼仪敬重(4)
万能礼貌公式:长者先,幼者后
《弟子规》里不仅有对父母的礼貌要求,而且还有对兄弟的要求,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说在进门的时候孩子如果遇到前边有长者,应当长者先行。见到长辈应鞠个躬说:“爷爷好!奶奶好!老师好!”。“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长辈坐下以后准许晚辈坐以后才可以坐。过去长辈都是坐太师椅的,一坐都是正襟危坐,现在都是沙发,孩子坐的时候横倒竖卧的,一点规矩都没有了。现在孩子还有好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晃腿。一坐在那儿晃着个腿。再就是劈开腿,有时候在公园里能看到那大姑娘,两条腿一劈就在那儿睡着了,很不雅观。还有敲门,古人云:“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进门一定要敲门。不过这敲门也有规矩:当你一敲门,里边就会问“谁呀?”“我!”这样回答不对。里面的人怎么会知道你是谁?“我是小明!爷爷好!奶奶好!”这样回答多好。养成好习惯进门先敲门。所以说:
“缓慢恭敬人之本;
衣服干净人精神;
岔腿晃腿坏习惯;
进屋一定要敲门。”
泰坦尼克号中的英国绅士
有个词叫“英国绅士”。我在英国念过书,英国的男人,很讲究这个。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轰炸伦敦,市民都往防空洞里跑。一到防空洞门口,男人都停下了说:“女士们先进去。”这叫什么?绅士。就是在生死关头的时刻,他还有这个好的习惯。上课的时候给我的学生讲,他们很感动。女孩子说:“我们那些男同学,要是有这种修养就好了。”
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快要沉的时候,把救生艇放下去了,可是救生艇相对船上的人不过是杯水车薪,上去的都是女士和孩子,男士没有一个上的。这就是绅士。
绅士教育
即使今天的英国,在家庭教育中,按照“绅士教育”传统来教育孩子,仍是一个特色。在英国的家庭里,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还有一些规矩:
1.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五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们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身体的惩罚。
3。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