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抗日战争初期,您父亲有关“敌进我进”的理论就是这时候提出来的吧?
刘太行:爸爸是非常勤奋的人。在战争中那么忙碌的情况下,除了每天打仗转移,他从来不忘学习,不忘研究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的形势、地形和气候,在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写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正因为他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当时的敌情、气候和各种情况研究得比较透彻,所以在1940年的七八月份,在黎城召开的高干会议上,提出了“敌进我进”的问题。在当时,这种提法与井冈山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是相反的,但是父亲经过论证认为有道理。因为日本人打仗和国民党完全不一样,国民党打红军,红军当然要跑,日本鬼子战术完全变了,他们围,把八路军包围起来步步紧逼,像用梳子篦,在这种情况下再讲敌进我退,根本就无法生存。
后来到延安去了,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跟他说,你这个“敌进我进”提得好!
痛失爱女——至今未解的谜
刘伯承元帅和夫人汪荣华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曾经是7个孩子的父亲,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大女儿刘华北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
晚年,刘伯承面对曾经陪伴自己度过大半生风风雨雨的妻子,内疚地说:“我对不起我的大女儿啊,我没能把她养大。”旁边的人不禁潸然泪下。
记者:您的名字很有特点,一定跟您父亲在太行山的战斗经历有关吧?据我们了解,许多将帅家的孩子的名字都能多多少少反映父亲的战斗经历,你们家兄妹6个的名字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能跟我们说说您的弟弟妹妹吗?
刘太行:我现在兄妹6个,我是老大,父亲给我起名叫太行,现在看来,人家说名字起得很高明就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是在家谱里面,我这辈是太字辈,另外我爸爸一生当中,抗日战争就是在太行山打的,所以凑在一起就成“太行”了。
我弟弟以前叫刘太阳,“*”的时候人家说毛主席是太阳,你当什么太阳啊,所以就改了个刘向阳,再后来又改成刘蒙,还有个弟弟叫太迟。妹妹有三个,大妹妹叫密群,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意思,还有雁翎,最小的就是解先,就是解放先遣队的意思。
记者:听说小平同志给儿子起名时,也想叫“邓太行”,但是因为和您重名,所以就让您父亲给他的儿子起名字,这个孩子就叫邓朴方了,是吗?
刘太行:那是1945年平汉战役前夕,当时我爸爸和*住在涉县赤岸村。那时我已经7岁了,叫刘太行。*的儿子才两岁,还没取名,因为他长得很胖,大家都叫他“胖胖”。
读不完的父亲…采访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7)
有一天,他们两人都在院里休息聊天。
邓夫人卓琳说:“咱们孩子都两岁了,总叫胖胖不行呀!要是长得瘦,就总叫瘦瘦?该取个名了!”
*想了一下说:“我们也给他取个‘太行’吧,叫‘邓太行’。”又一想说:“不行!不能都叫‘太行’呀!伯承同志,你的儿子占了我们的名字,你得给咱胖胖起个名!”
我爸爸就说:“这是政委的事情,与司令员没关系。”
邓政委说:“谁都知道刘邓不分嘛!你就给起个吧!”
我爸爸就把胖胖叫到跟前,让我妈妈把桌子上写的几个字拿出来,说:“我刚才写了‘朴实方正’四个字,这孩子生得正是朴实方正,叫‘朴方’好不好?”
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很好!就叫朴方吧。”那邓朴方的名字就叫开了。
记者:我们知道您还有个大妹妹,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据说是在延安保育院被人杀害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了解您的大妹妹究竟是怎么遇害的。
刘太行:华北比我小一岁,1942年到的延安幼儿园。那时候条件比较差,我记得冬天烧炭盆烤火,华北和邓琳(*的女儿)被烧伤了。邓琳把胳膊烧了,华北烧了腿。说起来女孩子很惨哪,才三四岁就烧成那样子。我记得妹妹胖乎乎的,个子不高,留个短发,或者是剃个光头,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男孩女孩都剃光头。我妹妹也不爱说话,整天跟在我后面太行哥哥、太行哥哥地叫,我记得很清楚,我们那时在一个保育院。到1945年的时候,我6岁了,该上小学了,才从保育院出来。后来我妈妈说幸亏我迁出来上小学了,要不也冲着我来了。
记者:那华北当时遇害的情况您知道吗?
刘太行:一天晚上,突然有个人说要看我妹妹,说是我爸爸的警卫员。第二天早晨就发现妹妹叫不起床来,最后才发现我的妹妹已经被勒死了。后来还在墙上发现了爬墙头的手印。发现了以后就赶快通知我的爸爸妈妈。那天晚上他们给我爸爸妈妈打了个电话,我爸爸妈妈去了,可人都已经死了。我妈妈站在那儿就哭了,我爸爸在那里浑身冒汗。我爸爸轻易不掉泪的,我从没见过他掉泪,他就浑身冒汗。当时正好是抗战,妹妹死了没多久,爸爸就接到任务去前线了。但是这个案子一直也没破,到最后也不知道妹妹是被谁杀死的。
后来爸爸患重病躺在床上,精神也已经非常不好,他对我妈妈说:“荣华啊,我对不起我大女儿啊,我没把她养大啊。”听了他说的话,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我爸爸自己都到那个时候了,病得快不行了,还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
他就是那样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我想,我爸爸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不仅对党的事业负责任,对下属负责任,对上司负责任,对家庭、孩子也是负责任的。
记者:那您父亲在子女面前一定是个慈祥和蔼的爸爸,平时对你们都是什么态度?
刘太行:我出生的时候父亲不在身边,而是在前线打仗。我还记得妹妹华北生下来以后就被送到延安去了,送到延安以后就一直见不到她。后来打仗的时候也不能一天一见,我的妈妈带着她,爸爸打仗也顾不上,只能是妈妈管她。1943年到了延安,也就是待在幼儿园,到1945年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也不能天天在一起,在幼儿园只能礼拜六接回来。但是不管怎么讲,他作为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女是很负责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读不完的父亲…采访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8)
爸爸对孩子们非常关爱。他住院时,礼拜天我们去看他,他先摸一摸孩子屁股,看长得怎么样,胖不胖,瘦不瘦,他都要说两句话。我去了以后,他首先说把太行的孩子抱过来我摸摸。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手不受控制了,就跟我们讲现在我不摸了,因为我的手受不了控制,捏重了怕把孩子捏坏了,从那以后就不捏了。
记者:他那么疼爱孩子,有没有打过你们?您父亲学问的功底很深,对你们的教导一定也很严格吧?
刘太行:爸爸打我最多。我小时候脾气拗,他越说不行我就越是说行。我七八岁的时候,你说是红的我偏说是黑的,就老是把我爸爸惹得生气,他讲话我不听,他就动手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49年,我们在无锡,去的那天有个小伙子在太湖淹死了。爸爸就告诉我们没有大人带着不许到太湖去,太危险。但是吃完午饭,我就带着两个妹妹去太湖玩,回来倒是没出事。结果妹妹告状了,爸爸怎么能不打我,这是最后一次挨打,那年我10岁。
我很喜欢找他讲故事,他的口才非常好。我们请教他问题他都非常认真,很耐心,也从来不发脾气。但是你不学,就不行了。比方说他让你学这本书,就先要把书背下来。我爸爸这人很认真的,到时候就得背。但是让你背你背不出来,他就会发脾气,发脾气就要打人。
很小的时候,他就让我们背书。背过《史记》的《鸿门宴》《刘邦本纪》《项羽本纪》,鲁迅的《社戏》《故乡》,还有《古文观止》里面很多东西。他自己也很能背,他背得比我背得好,我不用功。比如说《史记》里面的故事,《史记》里面是文言文,他用白话文讲出来,基本上不差。你让他背古文他也能给你背下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他的古文功底是很深的。
记者:小平同志在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刘伯承的缺点只有一个,就是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一点娱乐,对于时间太‘势利’了。”那您的记忆里父亲的娱乐真的很少吗?
刘太行:他的娱乐最多的是散步、爬山、到庙里看古迹,然后就是锻炼身体。其他的也没什么,他也不看电影,不会跳舞,也不唱歌——有时候听点音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什么的。
我爸爸从来不让做寿,因为什么?毛主席带头不过生日,你过什么生日啊?上边要给他过生日,他不同意,问他生日他也不说。后来他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我们给他过生日都不给他讲。爸爸生日时,我们就到外边做点面条,放点牛肉,吃个牛肉面就是给爸爸过生日。我们就是在他病了以后才给他过生日的,以前从来没有给他过过生日。
记者:那后来您父亲住院以后,病情怎样?刘帅曾经表示——我死后,只要能在墓碑上刻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几个字就心满意足了,他对生死的看法是怎样的?
刘太行:他有个口头禅,路死路埋,沟死沟埋。就是说在路上死了,你就在路上把我埋掉,死在沟里就在沟里把我埋掉。这说明他在参加部队的时候就是这么想,对死就是这么个观点。
后来我妈妈给党中央写了封信,说:“根据伯承同志一贯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对我们的教导,为人民的事业要敢于斗争,勇于牺牲。永远同战士们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因此我要求把伯承同志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撒在淮海、南京、大别山区、太行山区、大西南及故乡,撒在养育他的山河大地上,撒在他曾经与战士们的血和汗流在一起的地方,让他安息在与他血肉相连的人民群众之中。”
记者:那么刘帅对自己这一生有过什么评价吗?
刘太行:我爸爸从来不谈自己的历史,要讲也只是只言片语。比如我们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他就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再比如说淮海战役对他来讲应该是很光辉的事,我就去问他。结果呢,他根本不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打起仗来,我所想到的是多少白发苍苍的母亲找我要儿子,多少年轻的寡妇找我要丈夫,我心里很不安哪!我今天能够当元帅,有多少人在底下呀!”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得意洋洋地讲这个仗打得多么漂亮,那个仗打得怎样,我没见过。
我爸爸很反对我们学军事,他不让我们学军事,这大概是职业上的问题。我们家全是学技术的,我学的是导弹,我一个妹妹学发动机,两个妹妹是医生,小弟弟是学飞机的,还有一个弟弟是学制造电子器件的,没有一个学军事的。
爸爸的历史他自己也从来不跟我们讲,真的。除了他的只言片语,我就是听跟他一起工作的叔叔阿姨讲的,还有就是到当年的战场去看看,就是这么知道他的历史的。
他这一生匆匆走了90多年,从事业来讲我觉得算是比较辉煌。因为他本身是个农家子弟,通过奋斗从国民党,到共产党,一直到最后这个新时代。但是他自己绝对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我这种辉煌不是我个人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
我爸爸今年诞辰100周年,我跟妈妈讲,这次到太行山去,就是为了纪念爸爸诞辰100周年。我要把这段路走一下,回来我准备把这段历史写下来。
刘伯承元帅是用兵如神的一代儒帅,他的一生兵戎倥偬,经历沙场无数,却对战争有着沉重的认识。他渴望和平,所以反对儿女学习军事;他痛恨杀戮,所以对曾经的胜利和辉煌绝口不提……
晚年的刘伯承双目失明,只能在黑暗中感受生命的无限高远。
1986年深秋,一架空军专机穿过飘浮的云雾,向祖国的西南飞行。飞机上坐着三位空军军官——他们是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刘太迟和女儿刘雁翎。
元帅在1986年10月7日离开人世,走完他94年的艰难历程,儿女们护送着父亲的骨灰盒,返回故里。在这段日子里,刘伯承元帅的儿女们从老辈的口中知道了家乡的习俗,知道了父亲的身世,知道了这片褐色土地的遗传密码。
对儿女们来说,父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们的父亲贺龙…采访贺龙的女儿(1)
我们的父亲贺龙: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贺晓明、贺黎明
采访时间 2001年7月
采访地点 北京 贺捷生、贺晓明、贺黎明的寓所
采访对象 贺捷生 贺龙与蹇先任的大女儿 原中国军事学院
百科部部长 少将
贺晓明 贺龙与薛明的女儿 时任深圳置地集团董事长
贺黎明 贺龙与薛明的小女儿 时任北京万高集团董事长
采访记者 张小琴 赵 曦
长女贺捷生
贺龙有四个子女,都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贺捷生,现在已60多岁了,儿子贺鹏飞,生前是海军中将,于2001年12月因病逝世。二女儿贺晓明,三女儿贺黎明。
1935年11月1日,湖南桑植县冯家坳的一户农民家里,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贺龙为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贺捷生。
记者:贺大姐,您的名字很有意思!您是贺龙将军的长女,听说这个名字还是肖克将军给起的,当时是为了庆祝红二、六军团的大捷才给您取了这个名字,对吗?
贺捷生:我这个名字是当时任二、六军团长的肖克同志给起的,主要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纪念二、六军团会师取得了湘西反围攻和反“围剿”的一连串胜利;另一方面,当时正在进行长征的准备,也希望红军长征后继续取得胜利,就是一种愿望吧。在中国老百姓当中;对家里的小孩取名字还是挺讲究的,现在的小孩取名字,有很多父母要查大量的字典,大多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