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是一种逃离,也只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所谓断臂求生。
尚先生真是功底厚,他就是这样文武双全,女人的愁念与怨艾,女人被逼到极端的奋起与刚烈,他一一把握得好,一一都在。
耀旌旗灿烂,也那云霞碧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刀马旦(1)
四小名旦·宋德珠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位以刀马旦挑头牌、唱“大轴儿”的角儿,那即是四小名旦里的宋德珠。刀马旦唱主角,做台柱子,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可见宋先生武功了得。科班出身的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德”字辈学生。擅演《金山寺》、《扈家庄》、《雁门关》、《改容战父》。最爱看他的《扈家庄》与《改容战父》。
回看他曾经的照片,那一身缵缨软甲,竟散着金箔一样的光,是旧式的繁华,仿佛金陵春梦。
(一)、扈三娘
《扈家庄》
如果想看京剧戏台上的一丈青扈三娘,那一定得是宋派传人。
水浒中能上马擎枪真正能跟梁山众人对垒的女将,也似是只有扈三娘一人。另外两位女将孙二娘与顾大嫂,都擅长短打,戏里叫做武旦。孙二娘在十字坡开黑店遇到武松时,还能赤着手跟武松闪转腾挪过几招。京剧里演得精彩,著名的《武松打店》便是据此情节而编。顾大嫂是在登州城外开酒店的,生来豪迈,她敢捱夫贴肉地揣着钢刀,一人劫狱去,最是她的衣着扮相,真是让人过目不忘:…‥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
如此花红柳绿的顾大嫂,真是风光无际。还能让人想起有几份荒寒的水浒也一样有榴花照人。奈何她眉粗眼大,胖面腰肥。让人觉得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戏里,都待她薄了些。
不像扈三娘那样一出场便惊动了梁山人。
但是后来梁山人还是费尽周折终于打下了扈家庄,结局是李逵又杀了她的全家,她又无奈地在宋江的安排下嫁给了矮脚虎王英,倒让我心里一直囫囵吞下去一个什么东西似的,不知何处。我一直不知如何看待她,给她讨一个名目。
后来看了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演的扈三娘,不免让人长舒一口气,是真正“连环铠甲衬红纱”的扈三娘,呼之即在,才让人觉得她这个人是真的,她的庄子机关重重,也曾真实地存在过。猛然让人记得她还曾有一个未婚夫,是祝家庄的少庄主祝彪,“头戴缕金荷叶盔,身穿锁子梅花甲”,骑在一匹似火炭赤的马上。想来真是般配。
她真真就是一个刀马旦,曾是那样霸气戾气,让人有不可僭越之想。曾经激情鲜活的一个人,她比当时的大多数女孩子都优越,她家有钱有势,有偌大一个庄子,与当时的祝家庄同为独龙冈上的两霸,她本人身手好模样好,手中一对日月双刀神出鬼没,更有阵前用绳套捉人的绝技。她本可以很傲地活下去。正像她那日在花园正与众丫环玩耍时,有人来报,说宋江打过来了,她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事,不过跟往常一样出去观景散心,提了双刀,骑上青鬃马,带上一队侍从,一溜烟出了庄子。
她一出场即是这样念白:
俺——一丈青扈三娘。
今早正在花园游玩,忽听丫环报道,
有梁山宋江,率领一群毛贼,前来搅乱我庄。
丫环,看金戟过来。
那个俺字,扬得又高又长,自信而又凌厉。可想见她当时的眉眼是如何一牵一牵地动人。正是宋德珠的风格:美、媚、脆、锐。他身手轻捷,具有英俊气,边舞边唱,是《喜迁莺》的曲牌:
我提画戟,
管教他人头落地。
呀,俺俺俺,
可也勇冠会敌。
这上面与《水浒传》中使的兵器有所出入,大概使双刀便不会腾出手来,做出各种身段与动作,所以改了戟,因其戟杆上有画、镂等作为装饰,雅称画戟。也称为方天画戟。战场上使用这种兵器的人一般都很酷很拉风,比如三国时的吕布。
第八章 刀马旦(2)
还有两个使戟的水浒中人,一个是“小温侯”吕方,喜欢红色,战袍红色团花,铠甲火龙鳞,带束一条红玛瑙,骑胭脂如龙马,戟是朱红画杆方天戟。(吕布的超级布丝)另一个是郭盛,绰号赛仁贵,穿白挂皂,头上三叉冠顶一团瑞雪,身上铁甲闪寒霜,穿素罗袍,坐下白马,戟是寒戟,绞是银绞。(薛仁贵的粉丝)
全水浒的人也没有这两个人如此花哨的刻意扮酷,一个戟杆上缀着金钱豹子尾,一个缀上金钱五色幡。以致后来,两个人在对影山前战在一处,上面的装饰物纠葛在一起,之前设计的华丽优雅的招数也失了用场,幸亏华荣从此路过,才一箭把上面的绦子穗子射开。
扈三娘提了画戟出了庄子,就奔东而来,她本是替祝家打抱不平的。
原来独龙冈前面,有三座山冈,列着三个村坊。中间是祝家庄,西边是扈家庄,东边是李家庄。这三处庄上,三村里算来,总有一二万军马人家。唯有祝家庄最豪杰,庄主即是祝朝奉,有三个儿子,人称祝氏三杰。长子祝龙,次子祝虎,三子祝彪。又有一个教师,即是铁棒栾廷玉,有万夫不当之勇,庄上自有一二千武艺极好的家丁庄客。所谓“独龙山前独龙冈,独龙冈上祝家庄。绕冈一带长流水,周遭环匝皆垂杨”,占尽地利之势。西边那个扈家庄,庄主扈太公,儿子名叫飞天虎扈成,武艺也十分了得。扈太公唯有一个女儿,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更是十分了得。东村庄主,名叫李应,能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藏五口飞刀,百步取人,神出鬼没。最厉害的是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况且她与祝家三公子眼看即成亲眷,人又尚未过门,正是情谊最厚时,两个庄子又是生死盟愿,出手相帮也是正理,又可在婆家人前露一小脸。她那时真是“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做什么都在风头上。她是东走东风起,西走西风刮,就连那庄头环匝的垂杨树也呼啦啦地看着她的眼色行事。
俺只见旌旗蔽日,
猛听得鼍鼓声擂。
雄也么奇,
堪笑他飞熊谷里,
怎能够生双翅飞出重围。
一直觉着,这即是她的本色,旌旗蔽日,画鼓声擂,是她做人的真实。
恨恨恨,小毛贼,
怎怎怎,怎逃俺虎穴龙潭地,
他他他,他那里珠泪惨凄凄。
俺俺俺,俺生擒拔贼悬提,
杀杀杀,杀得他无路奔,血染马蹄。
这一段唱用的是《水仙子》曲牌,舒歌慢调,有点像昆曲。但却有一种从容与蛮气,宋德珠先生的另一处代表剧《白蛇传》里,白娘娘率领众水族与法海相斗时,也用此调。
俺、俺、俺、俺夫妻卖药度晨宵。
却、却、却、却谁知法海他前来到,
教、教、教、教官人雄黄在酒内交。
俺、俺、俺、俺盗仙草受尽艰苦,
却、却、却、却为何听信那谗言诬告?
将、将、将、将一个红粉妻轻易相抛!
这种调子也似是眉眼倒竖愤慨至极,一个字一个字从口里咬牙吐出来,可人又不得不把心放稳了,以对付眼前之急乱。这个《水仙子牌》,飘风骤雨,若飞若惊,有一点像怀素的书法。
可是两个人再高的法术,终敌不过江湖名宿。白娘娘败于法海之手,扈三娘被林冲生擒。两个人一样的志气不短,却皆败在一个“寡”字上。
可是最让人不忿的是扈三娘的下场,她最后嫁给了那个好色猥亵的男人,王英。
第八章 刀马旦(3)
宋江杀了她的全家,她却也未吱过一声,曾经那样血性的一个女子,是贪了生,还是困于情?
初读水浒时,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一定是哪里错了。可从头看到尾,关于扈三娘,是一次不如一次。合上书时,还为她叹。可如今读来,却另有一种平静,人生在世,哪里尽是戏,以为天天可以由着女兵执着旌旗,旌旗上绣斗大的“扈”字,头戴红帘红绒球的红福巾,项上雉翎白狐尾,身穿红女甲,唱:“耀旌旗灿烂,也那云霞碧……”
人生如戏,人生又不是戏。大多数人的一生即是这样无声无息的结局,不管你开场时,曾经多么炫目。哪里有那么多的说法与名目会一一对应结局,一一有个交代。
最终,是这样结局的:
宋江唤王矮虎来说道:“我当初在清风山时,许下你一头亲事,悬悬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愿。今日我父亲有个女儿,招你为婿。”
宋江自去请出宋太公来,引着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宋江亲自与她陪话,说道:“我这兄弟王英虽有武艺,不及贤妹,是我当初曾许下他一头亲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贤妹你认义我父亲了,众头领都是媒人,今朝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
一丈青见宋江义气深重,推却不得,两口儿只得拜谢了。
这即是真实的结局。
可她路过昔年旧地时,会不会想念亲人,想念曾经的芳华岁月?
庄子周围依旧是密匝的垂杨树,恍惚间那个年少的壮士,祝家三郎,坐在一匹雪白马上,全副披挂,背了弓箭,手执一条银枪,远远地正笑吟吟地望着她。
(二)、万香友
《改容战父》
喜欢这出戏,实在是觉得戏里的主角像极了《射雕》中的黄蓉。
“七分邪中自有三分正,三分正中还有七分邪,让人我见犹怜。”金庸笔下的蓉儿。宋德珠先生的《改容战父》里的打造的那个刀马旦万香友,实在是像她,堪称作小邪。宋派把她打造得心思机敏,刁钻活泼,古灵精怪。万香友是万家大小姐,但她可没有闺中小姐的幽柔,她倔强、豪爽,侠义。还敢与父亲兵戎相见。
此剧是大才子翁偶虹为宋德珠先生量身定做的。翁先生出身世家,二十九岁时作《锁麟囊》,经程砚秋曼美之音演绎成经典,久享盛名。翁先生还有一个名字,藕红。“寒风枯土黄,残荷生藕红”,秋风瑟瑟中一点残红,隐约于枯荷中,有一种枯寂与静悦之美。这个名字,过目便记得住。
宋兵部大司马韩荣之子,韩镇恶,性情愚钝、残暴。
一个愚钝的男人已让人受不了,再加一个残暴,听听就想让人立时三刻逃到天外去。
总镇万鸿飞有女万香友,容色绝丽,武艺不凡。却不幸被这韩家父子看中。
一日,韩荣携子过府求婚,香友的闺蜜关玉娘也在万家,亦被韩荣父子撞见。
古代的女子是长在深山的一枝花,不能显世的,显世则有劫。
万鸿飞迫于权杖的压力,应允了韩镇恶与万香友的婚事。万香友素知韩荣父子的恶劣,婚事自然不成。父女谁也拗不过谁,终于反目,香友出走。走时,不忘带着她同样会使枪弄棒的乳娘。
她的出走也绝非一般女孩子的负气离家,也并非与情郎作破釜沉舟状的私奔,她此一去打马就上了芒砀山,落草为寇,做了山贼。她不只是弃了家,也叛了国。她或许知道,只有这样,她才有可能真正地从这场劫难中把自己还有父亲解救出来。芒砀二山,地处中原腹地,地势险峻,可据可守。当年刘邦在此避难,有蛇横亘于谷中,汉帝挥臂斩蛇后,仗剑入关中。麒派名剧《追韩信》中萧何的一段唱有:“我主爷起义在芒砀,拔剑斩蛇天下扬……”情真意切,回肠荡气。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章 刀马旦(4)
人世间有多少炎凉恩怨,兴废沧桑,奈何在时光浩浩,无猜的只有眼前风日依然。芒砀山原是深阔的,有一代江山。
韩家前来迎娶万香友,不料只余香闺空寂寞。这父子二人于是转至关家强娶关玉娘。玉娘之父在世时,已将玉娘许配书生何玉郎。玉娘情急之下,修书一封告急何玉郎。
古代交通不发达,一次远行,便近似于生死隔绝。关玉娘遭劫之时,她的未婚夫正在远途。道路艰阻,前景莫测,一封书信的抵达,真真价值万金。危难当头,事情成败,性命攸关,乾坤扭转,也就全靠那送信人的脚力了。话本小说里有一句套话,叫“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想来真是险啊。
何玉郎虽是一介白衣儒生,闻信后,却也知连夜赶回,明知回来后是一起身陷,可是他还是回来了。
南怀瑾先生说,儒生即是这样,时时刻刻是要作中流砥柱的,不管自己是不是做得来,总有一份精神在。玉郎想来也没有其他办法,总得人先来,证明给玉娘看,不负她的信任。
书生荒急之中却误闯砀山,被香友擒至山寨。香友看见玉郎儒雅蕴藉,便暗自喜欢,在意中人面前,有点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在山寨的大厅里,对着何玉郎,万香友以一把椅子做道具,在上面翻腾挪移,极尽俏皮,欲怒还喜,欲笑还嗔。宋派传人拿出来的也是真功夫,翎子功、椅子功都身手不凡,京白也脆溜,在乳娘面前,香友发嗲装痴,一声声“乳娘——”,宛若春莺啭。宋先生的唱念之功,深受程砚秋和荀慧生的影响,即所谓程腔荀唱。翁偶虹先生曾经概括为“美、媚、脆、锐”四个字。所谓美媚,说的是他阴柔婉约,所谓脆和锐是指他台上的招式干净利落,武打凌厉,却冲而不野,颇有名媛女将之风。他是将武旦的阳刚之气寓于女性的轻灵柔丽中,二者恰到好处,哪一样也不多哪一样也不少,让人浑然忘了他是谁。
这一出是全戏的戏眼,眼前是一幅娇中带憨的泼辣女山贼模样。最是呈现宋派风格的地方,尤其是椅子功,独门绝学,据说当年宋德珠先生是由武净大师口传亲授。
经仔细讯问,香友才恍然明白,眼前人即是关玉娘的未婚夫,并知道关玉娘目前身处危境,香友毅然星夜下山,前去搭救。
斜刺里冲出来一个万香友,这是何玉朗没有想到的,他只是一个心思,他要看见未婚妻,死也要死一起,于是慷慨地飞蛾扑火。不料上天真是网开了一面。就在一刹那,一切扭转。
想起周易上说:太极藏水火之象,存阴阳之性。凶中亦含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