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伦敦峰会,给全球经济注入了巨大的信心。正因为如此,峰会结束当天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强劲反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明显攀升,民众和企业信心得到增强。美国有线电视台(CNN)在现场直播布朗首相的记者招待会时,特意将纽约股市的指数动态显示在下方。兴奋的气氛从伦敦传到了纽约。神情振奋的布朗在讲话的过程中,道琼斯指数一举突破8000点大关,并不断向上攀升。要知道,这是该指数近两个月来首次突破这一关口。
不过,拯救全球经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伦敦金融峰会虽然让人们看到了全球经济走出阴霾的一线希望,但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次伦敦峰会恐怕也很难产生奇迹般的速效。布朗在兴奋之余,也说伦敦峰会只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虽然高度评价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峰会,并说这是“全球摆脱经济衰退的一个转折点”,但他也承认,伦敦的“承诺与数字”并不能确保世界经济自此走出低谷。
实际上,伦敦峰会的公报虽然面令人振奋,但“魔鬼就在细节”。挑剔而善于寻根问底的媒体仍然提出了诸多置疑:其一,数字虽然惊人,但“真正新增加的钱”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多;其二,通过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注入的资金是需要偿还的贷款,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如财政支出;其三,如何处理银行的“有毒资产”,仍是语焉不详;其四、对如何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均衡状态,如何回应人们对美元贬值的担心,没有任何着墨。
也许正因为存在诸多不足,与会领导人同意,将在今年下半年再举行一次二十国集团峰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G20伦敦峰会:拯救世界经济的“全球总动员”(4)
中国经济收获三大利好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早已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伦敦金融峰会也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些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伦敦金融峰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三大利好。
利好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较有利外部环境。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峰会的成果出人意料,令人振奋。之前有人曾悲观预测,峰会不会取得实质性结果。不过,从峰会公报我们可以看出,峰会的共识颇多,而全球协同应对危机的姿态,对提振全球信心、全球经济摆脱危机走向复苏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一系列措施如果能够落实,必然对全球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给中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体,已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同,在这一点上,伦敦金融峰会具有标志性意义,对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为有利。
利好之二,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本次伦敦金融峰会就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达成一系列共识。如能逐步落实,必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秩序,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根据峰会公报,各国同意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将监管扩展到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工具和市场,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此外,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高管薪酬也在监管之列。峰会还通过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改革措施。 有专家指出,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峰会为中国能更好地参与到规则制定奠定基础。
利好之三,有利于中国出口提升经济复苏动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同意将提供25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撑全球贸易融资。这有助于恢复全球贸易融资链,有助于中国出口,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尽快复苏。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今年全球贸易的明显下滑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分析人士指出,不少国外进口商融资链断裂,货款不能回笼,给中国出口企业扩大再生产乃至维持运转造成很大困难和风险。全球贸易融资的扩大,能使因为融资链断裂而中断的国际贸易恢复,对中国出口非常有利。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还重申了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的决心,并将抵制保护主义的承诺延长至2010年,这也使中国受益。不过,尽管峰会对抑制保护主义达成共识,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下,各方达成实质性的约束性机制仍存在一定难度。此前华盛顿金融峰会也曾强调反对保护主义,但自那时起,二十国集团中已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措施。
世界新秩序艰难起步
在本次伦敦峰会上,发展中国家改变了以往被忽视的地位,获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获得大规模注资和增加特别提款权后,发展中国家有望得到急需的资金援助;将考虑出售部分黄金储备,为贫穷国家提供更多资金;承诺在2011年前改革投票和选举机制,使得中国等金砖四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4。各国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增加贸易融资的作法,有助于稳定国际贸易环境。
不过,伦敦峰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取得的一些实质性成果给全球经济注入了急需的信心,更在于它高度的象征意义。正如巴西《圣保罗报》所说,二十国集团已经替代了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一个讨论世界问题的首要论坛。而英国《金融时报》也承认:“在全球危机的这一关口动用G20,是一个明确的迹象,说明旧的秩序已经过时了。”
长期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掌握着治理全球经济的主导权。1975年11月,为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法国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领导人开会协调经济政策,加拿大于次年加入,七国集团得以形成。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从参与到加入,七国集团扩大为八国集团。
八国集团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也因此成为讨论甚至决定全球议题的最重要场所。虽然自2003年以来,八国集团几乎每年都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这5个新兴大国参加年度首脑会议。但在八国集团的框架下,与会的发展中国家毕竟是客人的身份,难以完全平等、充分地参与重大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正因为如此,在国际金融危机升级和蔓延之际,由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取代了八国集团,肩负起领导全球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重任。二十国集团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90%、世界贸易的80%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显然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不过,旧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并不会那么容易被打破。虽然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在会前强烈呼吁讨论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问题,但本次峰会公报对此只字未提。即便是在改革呼声最强烈的IMF改革中,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也很低。如美国在IMF拥有约17%投票权,在重大议题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在IMF的投票权仅为%,仅与比利时和瑞士等国相当,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当然,正如人们并不指望通过一两次峰会就能战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一样,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改革与重建,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田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1%中的积极变化(1)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同时表示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的背景下,怎样看待这一增速?中国经济积极变化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能否巩固和发展?
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相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平均增速而言,确实处于低位,但应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看待这一增速。
“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蔓延,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期主要国际组织纷纷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至,其中发达国家下降3%%至。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下降,世界贸易量下降9%……
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这些预测给我们描绘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异常严峻的国际形势。
但即便如此,中国经济依然出现了积极变化。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速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四季度回落的幅度已收缩到个百分点,而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了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表现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
工业明显回升投资处于高位
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这一判断,得到了一系列统计数据的支撑。
李晓超把经济积极变化概括为“两个稳”“两个快”“三个高”“三个缩小”。即工业生产运行企稳,农业发展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社会信心在提高;出口降幅缩小,财政收入降幅缩小,发电量降幅缩小。
“判断中国经济是否企稳,关键看工业。”姚景源表示,工业是中国经济的“大头”,农业和服务业增速一般比较稳定,只要工业增速上去了,经济增速就会上去。
统计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两月同比增长,而3月份增长。在3月份工业生产中,出现了“80%”“70%”“60%”现象。
姚景源介绍说,3月份,超过80%的工业行业、接近70%的省份的工业生产、超过60%的工业产品,比前两月增速加快或降幅减缓。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降幅逐月缩小,也说明工业情况在逐渐好转。工业呈好转之势,中国经济自然出现积极变化。
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中,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位引人瞩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超过30%。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一季度投资实际增速超过30%,而正常情况下投资实际增速一般在18%左右。政府扩大投资会对经济产生明显止跌作用。
一揽子计划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好转,固然有经济基本面和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等原因,中央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好的txt下载网
6。1%中的积极变化(2)
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扩大内需,大规模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和振兴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大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出中央实施一揽子计划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李晓超指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应将会更多显现。例如,投资增速一季度虽然已处高位,但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做准备工作。
随着投资项目的全面开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表现为资金的拨付,而且会更多变现为工地上的土石方、变成GDP,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这预示着未来投资将保持强劲增势。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特殊时刻,投资再次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范剑平认为,目前政策执行的效果很不错,比预想的要好。例如,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使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增速低于城市的局面。
范剑平说,测算显示,货币信贷连续3个月稳定扩张,大约10个月后工业能出现稳定回升。当前货币信贷连续快速增长,可能在年底前可以巩固工业回升之势。
巩固基础力促经济持续回升
中国经济较快地出现积极变化,为经济步入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开了好头,令人欣慰。但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还是要充分认识,不容盲目乐观。
“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难判断,国内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好转迹象能否转变为趋势性变化还有待观察。”姚景源指出。
李晓超认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下行的较大压力,促进经济回升任务艰巨。
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世界经济不能说已经见底,这是影响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不确定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指出,虽然出口降幅正在收窄,但单月出口额已从去年10月份的1400多亿美元掉到今年3月份的900多亿美元。现在还看不到欧美经济企稳的迹象,今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
工业增速虽有所反弹,但仍处低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尖锐,也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前两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
扩大国内消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