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的桥蕤围剿(桥蕤是袁术的手下,曾经被拜为大将军,论起职位和身份的话都是不低的了)战役中都是冲在了第一线,因为屡次冲锋陷阵的功劳被封为广昌亭侯。

  第一阶段通过了考验,可以给一个优秀的分数,于是曹操就开始让他参与一些重量级的比赛了:先是征讨张绣于安众,接着围剿吕布于下邳,然后在射犬拿下眭固,最后又在沛击溃了刘备的那只杂牌部队。

  在第二阶段的四大战役之后,乐进累积军功成了讨寇校尉。

  至于到了第三阶段以后,乐进的作战含金量还有被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就是跟着曹操和袁氏政权对抗。

  能够进入核心军事计划参与战争,足见曹操对乐进的重视,和夏侯氏还有曹姓将领带着血缘关系不同,乐进可是完全从底层奋斗起来的,光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突击队长的干活就当了三次之多(至少)。

  而在官渡大战中,乐进也是干着冲杀在第一线的事情,曹操似乎很信得过他在这方面的本事,所以就带着乐进偷袭乌巢,斩杀淳于环就有他的功劳;

  至于在黎阳驱逐袁谭和袁尚的战斗中,乐进又冲在了第一线,一马当先,阵斩大将严儆,因此被拜为游击将军。

  在后来我们的文谦兄又干了几笔小买卖,诸如剿杀黄巾余党,平定乐安郡,还有跟着大部队平定邺城等等。

  没有多久,在南皮攻坚战中,乐进又干起了突击队长的老本行,率领一支军队率先从东门杀了进去,使得袁谭苦心经营的防线就此坍塌,袁谭破败之后,捎带脚的,乐进又摆平了雍奴的叛党。

  从在濮阳征讨吕布开始,一连串的战争和胜利都少不了乐进的身影,他的地位自然是直线上升。

  曹操,该对他有点表示了。

28—06:五虎将之乐文谦(2)
这一次还是一个嘉奖,不过属于阶段性的嘉奖,更重要的是,与乐进一起出现在嘉奖名单上的还有张辽和于禁两人。

  “魏国五虎将”的雏形出来了。

  至少这三人是难分高下的。

  在曹操看来,这三位,首先做到了武勇为世人著称,毕竟,你是一员武将啊,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这叫做“武力既弘”;

  其次是做到了不是一介莽夫,要不然你一辈子就是当一个团长去吧,我曹操需要的是元帅,起码也要是一个军长吧?这就需要你还要一个智略的头脑和大将之风,这叫做“计略周备”;

  再次,曹操不光是需要人才,还需要奴才,也许这么说有点别扭,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要有绝对的忠心,记住!给你们发薪水,给你们至尊荣耀的是我曹操,而不是那个摇摇欲坠的大汉小朝廷,这叫做“质忠性一,守执节义”;

  有了忠义、勇猛和韬略之后,就可以出去建功立业了,这三位在曹操眼中做的怎么样呢?

  “每临战攻,常为都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可以做到表率,冲在第一位,没有打不下来的城池(有点夸张),所以,曹操是这么册封三位的:于禁,虎威将军,张辽,荡寇将军。

  乐进——折冲将军。

  有了奖励,乐进自然要再接再厉了。

  不过,在下一次的战役中,乐进的表现不是很好,他单独率领一支人马配合主力攻击高干,当他的部队进入上党区域之后,猛然攻击高干的身后,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正面战场上的高干有点意外,但是,马上缓过劲来,退守壶关。

  壶关,北有百谷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着这个关口,中间空断,山形似壶,这就是它的名字的来历,而单看这个地势也知道是易守难攻了。

  把高*到了这个份上,对于乐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很长时间都没有拿下,因为人家就是不出来,好在主力部队过来了,两下用力,这才搞定。

  虽然不是太完美,可是,也算是牵制了敌军,配合了主力部队,给不了优秀,一个良好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后来,曹操征讨管承叛军,乐进又被编制了主力野战军序列,和另一猛将,后面即将出场的李典兄弟一起充当主力先锋,大破管承所部,将其逼入海岛,海滨一带算是平定了。

  下面进入的就是荆州战场,在和关羽、苏菲的战斗中,平定南郡山谷中的少数民族武装叛乱以及摆平刘备的手下,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的战役中取得了完胜。

  在这一系列的“小动作”的完美表现之后,乐进终于突破了预赛,进入关键性表演时刻——总体感觉不错之后,曹操把他也放到了合肥这个战场之上,配合张辽防御孙权的进攻。

  铁三角,还差一环。

  最后一位,曹操选择的是上将级别的李典(如果把夏侯氏和曹氏看做是元帅,张辽五位看作是大将军衔的话,那么李典领衔的就是开国上将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李典李曼成吧。

28—07:开国上将李曼成(1)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他的出身不错,家族算是地方一霸了——他的从父李乾,以雄气(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还有财气)著称于乡里,所以,“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在老家可以拉起一只数千人的宗族武装,正宗的地头蛇了,进可以成为自己封侯拜相的第一桶金,退可以保证在那个*的年代避免家族被匪患骚扰,而且,李乾的政治立场和资历也很牛逼,赌大小赌的很准,这位老兄早在初平年间就追随了曹操。

  既然李乾有了这么多的背景和人脉以及资产,那么为什么李典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上将呢?

  能力不行吗?

  当然不是了,首先,论起资历和背景的话,李典肯定是干不过夏侯氏还有曹氏的,所以,元帅就没有他的份。

  其次,连大将都没有评上,比不上那些降将,也不能说明李典就比他们的实力差。

  这是由风格和性格决定的。

  首先来看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李典也该是一员猛将吧?因为近朱者赤啊,成天和曹操、张辽还有猛人乐进在一起,想不变成一个兵痞都难啊。

  嘿嘿,不过人家李典还真就没有变成一个兵痞,而是成了一员儒将,不光是作风“偏软”,人家还不喜欢打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爱看书,“少好学,不乐兵事”。

  很难想象,一个在嗜血的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军人居然会骨子里讨厌战争,但是,李典就是这样一个例外,在他的理想中,读书、修身养性才是最为完美的生存方式,所以,李典的生活通常是这个样子的——“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

  春秋是他的最爱,而且还没有偏科,别的书也学习,这一点就比关羽强,关羽也看春秋,但是,作秀的成分比李典大,而且还偏科,只看春秋。

  总之,李典的综合素质很好,可惜,不喜欢杀戮和战争,所以,曹操虽然看重他,可是,也没有太多的强迫意味,更多的时候是站在二线,处理一下内政方面事宜。

  即便是抽调上了前线,干的也不是乐进或者张辽那样冲锋陷阵的事情,至多不过是一个参谋或者政委而已。

  这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定了李典的升值空间,即便他的基本面是不错的,即便还没有像秦国,抑或汉朝那样直接把升迁和杀戮敌人数量联系起来,可是,论功行赏的时候,还是“血债累累”的人更占便宜。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典可以成为一员“上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放在别的人身上也许会有一些不满,毕竟在外姓将领中,他是一个老资格了,可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李典会这么小心眼,因为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人家“贵儒雅”,喜欢敬重、交往士大夫,不喜欢和诸将争功,当然了,这也导致了他爬的比较慢。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李典属于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36岁,还没有来得及尽力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挂掉了,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他还赶得上合肥大战,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后来魏文帝曹丕,就追念了他的这一历史功绩,追谥愍侯,儿子李帧也跟着沾光,没有立过什么大功劳,可是,也不愁吃喝。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儒将的军旅生涯,以及曹操为什么把他顶到了合肥这个阵地前沿上。

28—08:开国上将李曼成(2)
还是要从李乾说起吧。

  李乾在追杀黄巾军(寿张战役中)、*袁术、攻略徐州的一系列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和吕布作战之时,曹操又把李乾派回了老家,去那里“慰劳诸县”,其实就是收买人心去了。

  这个时候,吕布也盯上了这个手里握着数千人马,又有着丰厚人脉的豪强,于是,派遣别驾薛兰还有治中李封前去收买李乾。

  李乾表现的很忠心,坚决拒绝了背叛曹操——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干掉你好了,于是,采用暗杀的手段把李乾解决了。

  看来好人通常是缺乏必要的警惕心啊,不然的话,他在拒绝吕布的时候就应该加强防备了。

  为了表彰李乾的这种精神(毕竟,连张邈还有陈宫这样的都被勾引了)树立一个正面典型,曹操把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乾的儿子李整,又派出了兄弟部队支援李整击溃了薛兰还有李封所部,一是自己的战略需要,一是报了仇,之后,由于在平定兖州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于是,曹操就拜李整为青州刺史,算是最高的褒奖了吧。

  不过李整命不好,死得太早,所以,没有进一步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李典真正的抛头露面的机会,李整死后,李典被拜为颖阴令,中郎将,而后迁为离狐太守,从而接管了李整的人马,算是保证了这支宗族武装没有流落到外人的手中,这也是对死者的最大尊重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典起初在曹操军中的资历真的是不高,虽然加入的时间很长,也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李乾、李整父子死后,他才迎来了一系列的升迁,就是最好的说明,而且,这些升迁只是为了保证他有一个管理这支宗族武装的起码资格,毕竟,要让李乾的资产后继有人吧?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支部队的职能发生了转变,之前在李乾父子的率领下,分别参加了黄巾、袁术、徐州、吕布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即便不是顶在第一线上,那也是主力部队之一,而到了李典手中之后呢?“试以治民之政”,不再是充当野战军主力的角色,反倒有了一种二线和后勤的感觉,对占领区进行磨合和保全。

  一个明显的佐证就是在之后的一场重量级作战——官渡大战中,曹操人手是那么的紧张,这支曾经能征善战的李家军干的什么工作呢?李典率领宗族及部曲在后面搞运输,保证前方将士有饭吃。

  已经转化为正宗的运输部队了。

  不是瞧不起运输部队,以为这帮炊事班的就只会颠大勺就不是职业军人,实际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遍地饥荒的情况下,能搞到吃的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时,曹操整日里为军粮发愁,李典能做到这一份上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这里这么说只是要证明李典的“特殊”,他不是那种摧城拔寨的军人,事实上,这也不是他这种温文尔雅的人干得出来的。

  虽然迫于家族的压力和曹操的赏识,他一直身处于军旅之中,但是,他一直拒绝根本的改变自己。

  正是因为这些执着的地方,让李典成了大将和上将之间级别的人物。

  但是,曹操还是注意到了李典的过人之处的,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些才华如果不发挥的话那就是暴殄天物了。

  所以,“形势所迫”,李典终究要在某些领域内展现一下自己的过人的军事天赋的——完全不同于张辽和乐进的那一种,也许,和于禁更为相似一些,如果再时尚一把的话,又和《赤壁》中的断背兄弟周瑜、诸葛亮有些相似,那就是:我需要冷静一下。

  是的,不管情况是多么的危急,李典都可以保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这就是他的最大的特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8—09:开国上将李曼成(3)
真正让曹操意识到李典的这种才华还是在*袁尚和袁谭兄弟(黎阳战役中)的时候,一开始,李典还是从事着运输大队长的职责: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可以看出来,之前官渡大战的时候让他搞运输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惯性安排。

  不过这一回机会来了,一开始的行程还是很顺利的,没有多久,前方探马来报,袁尚派遣魏郡太守高蕃统领一只军马屯于河上,断绝了水道。

  曹操那边已经侦查,或者说已经预料到了敌人会来这一手,所以,已经有了指示:如果遇到敌人的阻击,船运通过比较困难的话,那就改走陆路好了。

  辎重部队的战斗力普遍不高,属于一支部队中的软柿子,当年林副主席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是拿敌人的辎重部队下手(犹是这样,伤亡比例还是1:1,所以,我们可以鄙视小日本,但是,不能忽略小日本的能力),即便是有一些抵抗力量,可是,也只能起到基本的防御作用而已,要想穿透敌军的封锁线还是有困难的。

  完全按照曹操的指示办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真要出错了那也是老大的责任,和我没有关系,擅作主张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李典不想这样放弃,水路改走陆路涉及到了一个辎重可否按时到达的因素,不然的话,当初直接走陆路得了?

  所以,他就和程昱商议:根据前方探马回报,高蕃的这支人马不是很多,他们也是不太重视运输部队的战斗力,再加上仗势欺人,觉得自己往水寨上一蹲点,我们指定过不去,所以,一定会懈怠,我们就赌一把,出其不意发动突然袭击,相信会击溃敌军的。

  说实话,李典的这个策略很是冒险,万一高蕃的哪根神经搭错了,或者像电视剧里那样出来散步,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把旗杆打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