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都喜欢孙静这样的,出力不少,还没有野心。
孙静是孙姓将领繁盛的“罪魁祸首”,他有5个孩子,分别是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孙暠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孙绰、孙超和孙恭,孙恭的儿子是孙峻,孙绰的儿子是孙琳,这几位后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孙瑜混的比较厉害,早在建安九年就成了丹阳太守,手下有精兵过万,不光打仗厉害,还喜欢附庸风雅,当时军中的将领整日里忙活军务,忙完了就打打麻将之类的消遣一下,显得很俗气,人家孙瑜读个书,弹个曲什么的,搞得“虽在戎旅,诵声不绝”,可惜,死的比较早一些,建安二十年就去世了,留下了五个孩子开枝散叶:孙弥、孙熙、孙曜、孙曼、孙紘,不过其中只有孙曼有点父亲的风范,当了将军封了侯。
单就协助吕蒙破获关羽的贡献和功绩的话,最有作为的就是孙皎了。
孙皎,也就是前面吕蒙在给孙权密函中所说的那位“征虏将军”,他一开始是从护军校尉干起,手下有2000兄弟,因为几次在濡须口作为先锋抵抗曹军有功所以迁为都护征虏将军,又替代程普为江夏太守,直到黄盖和孙瑜相继去世,兼并了这两部分人马,才让孙皎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孙皎这个人轻财好施,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和诸葛瑾的关系好,站在他的身边为他出力的参谋有以下几位:庐江的刘靖、江夏的李充、广陵的吴硕、河南的张梁——有从事军事的,有从事政务,总之,动静闹得很大。
孙皎还很会收买人心,经常在边地和魏国交战的时候曾经捎带脚的抓了不少老百姓,不过他却全部放掉,没有扰民,理由是:我们的目标是曹操,和老百姓没有关系。
结果宣传下去,名声立马上来,“江淮间多归附者”。
这样一个质素不错的人要被孙权弄到吕蒙这里来,当然涉及到了一个究竟谁当头的原则问题。
所以,孙权就先和吕蒙沟通一下,准备让他和孙皎为左右都督,行政上平起平坐。
吕蒙一听笑了,委婉的说到:如果将军以为孙皎将军更厉害的话就用他,觉得我厉害的话就用我,想当初您让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共同进攻江陵,虽然敲定了事决于周瑜,不过程普仗着自己资历老,大家又都是都督,平起平坐,所以不愿意就这么被小年轻周郎指挥,幸亏后来做了进一步沟通,各让一步,才没有生出更多的事端来,现如今,孙皎贵为宗室翘楚,我比起周瑜差出了很多,到时候未必会镇的住场面,出了乱子怎么办?应该引以为戒啊。
孙权一听笑了,于是就让吕蒙做了都督,而孙皎搞后勤工作,协助吕蒙——孙皎还是很听话的,当初和甘宁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刀子,孙权一句话,立马就和甘宁握手言和。
下属摆平了,又找了孙皎这样一个好帮手,可是,对于孙权和吕蒙来说还不够,他们还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现。
这个人,就是即将声名鹊起的陆逊陆伯言,在袭破荆州和击败刘备的事件中相继扮演了重要角色(副导演+剧本创作)的年轻俊杰。 txt小说上传分享
31—12:潜行,孙权布局(7)
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小时候便父母双亡,于是就一直跟着庐江太守陆康生活。
后来,陆康和袁术发生了矛盾,袁术要收拾他,陆康自觉凶多吉少,于是就先把家眷给弄到了吴,当然也包括陆逊,而且,因为陆逊年长,所以,暂时撑起了门户,帮衬着自己的儿子陆绩——陆绩就是那个有名的偷橘子的家伙,偷完了还大言不惭的说是孝敬自己的父母。
孙权上台以后,陆逊已经二十一岁,可以出来做事了,先是历任东西曹令史,接着做上了海昌屯田都尉,督农养桑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啊,顺便出去抓抓叛党,当时会稽一带有不少山贼恶霸,为首的一个号称“大帅”的叫潘临,四处防火打劫,老百姓深受其害,就是抓不到他,结果被陆逊软硬兼施搞定,顺带着把自己的队伍扩张到了2000多人,再往后,带着这支有生力量摆平了鄱阳的叛党尤突,彻底的入了孙权的法眼,成了定威校尉。
因为是江东大族的缘故,也因为很有才华的缘故,所以,孙权就主动和陆逊联姻,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就这样,平步青云,陆逊成了孙权的侄女婿。
这一步是促成陆逊未来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当然了,也不全是好事,陆逊这种上进心的,有责任心的大好青年就把孙权的事情当作是自家的事情,什么都要掺和一下,甚至包括立储问题,而孙权,也是一个很强势的人,悲剧的发生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还都是后事,拿着那么高的薪水,要泡了老大的侄女,孙权觉得陆逊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就让他进献一些招牌治国方策。
这东西不能随便剽窃,同样的分裂主义,诸葛亮的和鲁肃的还有区别呢,陆逊这种大好青年怎么会如此的没有出息呢,当然要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所以,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地方*叛乱所得到的经验向孙权介绍道:老大,现在我们的外部环境有点险恶不是因为我们自身实力太差的缘故,实在是统治的腹心地带全都是穷山恶水,穷山恶水出刁民啊,他们聚众叛乱,仗着身处险境,易守难攻,就到处惹事,拒不交税,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发展和建设,而且经常和外面的敌对势力勾结,所以,“难以图远”,我们一定要攘外必先安内,摆平这帮人,“取其精锐”,进而壮大我们的实力。
孙权听了感觉很不错,总算有点东西,让他做了右部督。
而下一步,陆逊则向孙权证明了自己并非是简单的夸夸其谈,没有多久,丹阳贼帅费栈接受了曹操的勾引,煽动山越部落,公然和孙权政权对抗,这就不仅仅是打家劫舍的问题了,所以陆逊亲自率领人马*。
陆逊赶到的时候,费栈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了,所以,这个“小鬼”玩起了兵不厌诈,又是派一小队人马潜入山中敲锣打鼓,又是在大营中插满了旌旗虚张声势,趁着敌人发蒙,以及最为懈怠和疲倦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发动了攻击(和后来击败刘备的方式有点相似),一举击溃费栈的主力,这股最大的乱党做了鸟兽散。
下面就是善后工作了,相对于武装*来说,这一段才是最重要的,也是陆逊方略中最关键的环节,他把老百姓全部迁走,其中一部分种田纳税,强壮的入伍从军,走的是曹操编制青州兵模式,虽然没有所谓的三十万,但是,也攒出了几万精兵,扫荡了附近的余孽之后进驻了芜湖,这就是给孙权交了一分满分的试卷——而不是合格那么简单。
在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动了把陆逊放进A计划的念头,不过,还要陆逊的继续表现,这一回,要看他的综合素质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1—13:潜行,孙权布局(8)
如果过了二十年之后,陆逊再回忆起这件事情来,他还是会坚信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一个人在领导面前说你的坏话,被你知道了,你会怎么办?
浸淫办公室多年的人通常有如下三种三种选择方式——退一步海阔天空,没做过亏心事的人淡然一笑,让谣言止于智者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最为低级的一种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在领导面前说我一句坏话,我就说你十句坏话,不光在领导面前说,还要在许多同事那里说,时间一长,你想不臭都不可以啊。
这种人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楷模(虽然说这种人通常是被人鄙视的,可是,轮到自己的头上一般都是难以把持的),最后的结果通常是损人不利己,闹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息——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啊。
还有一种是比较阴险的,明褒暗贬,因为明说对方坏话的话很容易被人看不起,觉得不过如此,成不了大气候,所以,还是给自己找一个挡箭牌,通过别人的中伤让说自己坏话的人被人鄙视,而把自己打扮的犹如圣人一般。
这样的话也有穿帮的可能,所以,最聪明的一种办法就是猛说对方的好话,让领导和老大自惭形秽,尤其是到了职称评选的时候,发扬精神投仇人一票,还要想尽办法让地球人都知道自己投了他一票,这才是最牛逼的行为。
我们对这种行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归纳——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陆逊,无疑是一个牛逼+聪明的人,而作为人,或是爱好相异,或是志向不同,就难免会有一个两个看不顺眼的同僚,再碰上有一个人看不开,就必然会发生这种常见的嚼舌头的事情。
陆逊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会稽太守淳于式。
陆逊曾经在会稽剿匪过,从行政上必然会被贵为太守的淳于式支配,而陆逊要想顺利的剿匪,就一定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必是干了不少不经请示就擅自出兵的事情,这就让老官僚淳于式感觉很是不爽,再加上在行政理念上有点差别(有这个可能,但是即便是有,也是次要的,那他说事就是为了编造一个辉煌的借口而已),就经常在孙权那里告状,说什么陆逊是“枉取民人,愁扰所在”,注意,人家还有点风度,没有打小报告,而是光明正大的上表。
磊落的淳于式自然也就给了陆逊足够的时间周旋,思考对策,所以,在孙权还没有把这个当一回事的时候,人家先把这事给提出来了,不过不是说坏话,而是极力推荐淳于式,说这是一位很有能力也很正直的官吏,一定要多多提拔他。
孙权也有些不解,问:“淳于式总说你的坏话,为什么你还要举荐他?”
陆逊笑了,说道:“这不过是我们在行政理念上有点分歧而已,他不想过多的扰民,崇尚无为而治,而我为了剿匪,难免有点不惜民力,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私仇啊。”
孙权当然很高兴了,不管陆逊和淳于式有没有私仇,这么一说,就把人心中龌龊的一面消弭掉了,完全是摆在桌面上的分歧而已,见招拆招,淳于式没有搞小动作,陆逊当然要大度一些。
孙权高兴的不仅仅是这些,陆逊向他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谦谦君子之风,不愧是大族后裔啊,比那些经常动不动就拔刀决斗的武将强百倍——从过往的环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甘宁和凌统,或者徐盛之流为了一点小事就脸红脖子粗,即便是吕蒙也不能免俗,仅仅因为甘宁的一个犯事的下人猫到了自己这里,最后还是被甘宁很不给面子的揪出来杀掉就要大动干戈,可见当时的军人都是脾气很火爆,周瑜这样的太少有了,换个别人,估计早就和程普打起来了,现在,吕蒙强烈要求和孙皎分个明确的职位高低就是因为他知道没有周瑜的这个能力。
但是,陆逊有啊。
所以,孙权把吕蒙和陆逊放到一起做了一个双簧组合就是看好他们可以在合作的时候消散掉那些无聊的纷争和龌龊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孙权也是要把陆逊放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好好历练一番,作为一个未来的统帅培养——别看孙权自己打仗不行,但是,用人方面还是比曹操和刘备有一些独到之处的,曹操用的人虽然是不拘一格,可是,也只是不看他的人品和出身,有能力就上而已,刘备,用诸葛亮那是被逼出来的,实在是因为公司根基薄弱,吸引不来大牌,而孙权,最牛逼之处就是在于经常提拔一些年轻人,而且都是在最千钧一发的时刻,生死存亡之际,将国家交给一个年轻将领,这气魄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这个时候,孙权能够选择陆逊和吕蒙搭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二人在对待荆州这个问题上难得的保持了步调一致,要知道,当时许多人都反对和关羽开火,武将中希望开战的虽然不少,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陆逊和吕蒙,不约而同的指出此时是拿回荆州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时机了,不然会后悔一辈子。
所以,孙权才在暗中把这个足以惊世骇俗的重任交给两位不到四十岁的少壮派军官——只有这种铁血军官才有足够的激情和才华将看似不可拿下的荆州纳入自己帝国的版图。
但是,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构思缜密的计划,尤其是从刘备嘴里拔牙,给号称万人敌的关羽一记闷棍,就更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两大势力现在还是名义上的同盟,如果不能以闪电战的方式一击毙命的话,很容易将自己至于尴尬的境地。
所以,孙权和陆逊等人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荆州后方空虚的机会。
但是,刘备旗下最为强盛的一个子公司,万人敬仰的CEO关羽,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吗?
别说,百密一疏,还真给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31—14:嚣张,关羽北上(1)
不用到了千百年后,即便只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之后,无论是魏蜀吴哪一方,只要一说起荆州蜀汉一方的完败,曾经的荆州战场指挥官——关羽,他的某些决策都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最后,“壮缪侯”这个谥号本身,其实就是对关羽这一过失的委婉提点,所以,几百年后,所谓的“武圣”的名号,就此要打一个折扣了,如若没有那“忠义”二字,恐怕关羽后来是没有机会坐了那么多年的祠堂的。
其实,我一向是站在黑关羽的立场上的——我这个人比较变态,总是喜欢逆向思维,谁成了正面典型,我都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去分析一下看他有没有什么阴暗之处,一旦找到的话就会异常欣喜,虽然我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但是放到关羽失荆州这件事上,既然有那么多的人(关羽的粉丝除外)都去黑了那我就想逆回一下,看看关羽这么做是不是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的。
首先,有一点无法回避,那就是关羽的不利的一面,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荆州军区,老大刘备留给他不过是一支不到5万人的部队(当初搞摩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