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军到来的时候还不快快投降,反而要顽抗到底呢?现在投降的话还是亡羊补牢尤未晚也啊,不然的话,死战之后落个“毁宗灭祀”就要被天下人耻笑了。

  真是颠倒黑白啊,反而是这两位投降之后才被天下人耻笑的,虞翻两种嘴脸真是应了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最后,虞翻又分析了顽抗的不利之处和后果:你倒是想顽抗成全自己的忠义之名,但是有这个可能吗?关羽的主力回不来,吕蒙大军压上,死守是守不了的,跑吧也跑不了,我们已经把公安和南郡之间的陆路给切断了,你怎么跑都是死路一条,投降吧,倒是有点道义上的被舆论谴责得可能,但是,也就是被谴责而已,反正摆在将军面前的路也就这三条,我很是为将军您担忧啊,您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我觉得投降是最好的。

  典型的三段式作文,也没有什么功名利禄之类的空头支票,就是各种心理暗示+恐吓,算是劝降信里的异类吧。

  不管这封信的艺术价值有多高,这是战争,还是要看他的实际作用,结果怎么样呢?看似无比“朱坚强”的士仁很丢人的“流涕而降”,投降就投降吧,像文聘那样有点骨气,像张郃和张辽那样有点尊严也行啊,就这么临阵倒戈了,还要哭鼻子,难道真的是被虞翻感动的?

  不管是不是这个样子(有可能是吴国史官宣传自己乃是仁义之师的效果吧),反正结果就是,士仁不放一枪一炮,挂出白旗投降了。

  公安被兵不血刃的占领之后,吕蒙再接再厉,带着虞翻以及那封墨迹未干的范文(自己留着多多学习)和已经把眼泪擦干的士仁向南郡出发了,他们要把糜芳变成第二个士仁。

  也就是说,如果关羽可以在这个时候杀回来的话局面还是可以将将挽回的,虽然已经是很尴尬的场景了,可是,至少还有翻盘的希望。

  但是,很不给面子,已经3:0落后,最需要绝地反攻的时候,本就处于劣势的蜀军内部又出了问题了——最应该没有问题的糜芳被红牌罚下。

  少了一个人的关羽彻底的丧失了扭转败局的机会,那么糜芳为什么要效仿士仁反水呢?历史,准确的说,是吴国官方,给了我们两种解释。

33—06:反水,关羽溃败(6)
有关糜芳同志的落水过程究竟如何,第一种是比较通俗的解释,无论是正史部分还是在小说中都是采用的这种立场,那就是士仁同志的现身说法——士仁同志作为皇协军新组建的大队长,冒着生命危险翻进了南郡的城头(当年虞翻想翻却没没有翻进去,学文的还是不行啊,呵呵),滔滔不绝的阐述了吕蒙是如何的礼贤下士,是如何的不鄙视自己的为人,是如何保证日后升迁途径的一马平川一大堆很炫丽很有鼓动性的说辞。

  总之,糜芳不投降的话就是傻帽(把虞翻的那个范文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在灵活改动下,就像今天的高考学生写作文一样)。

  糜芳当然可以选择杀掉士仁,将其首级挂在城头之上,既向吕蒙表示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又可以鼓舞士气,说不定成功的话反而可以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你不是以前一直默默无闻吗?好的,不要埋怨老天爷了,现在给你机会了,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完成这个工程了。

  实际上这个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的话吕蒙也不会给你投降的机会,还不是因为攻坚起来很费劲?

  只是可惜,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们大可坐在书桌旁电脑前鄙视糜芳,一旦放到那个环境中说不定也会做出和这位叛徒一样的选择,十字路口的抉择,只是一闪念的事情,就像跟随曹操三十年的于禁关键时刻萎靡不振给魏国将军丢人一样(于禁的尴尬结局在魏国中是唯一的一例,堪比法国贝当,民国汪精卫),糜芳龌龊一下,并非不可能,要知道,他只是糜芳,不是关羽张飞,甚至连刘封都不是,也许霍峻不死,放在这个位置上,还会有奇迹发生。

  没有如果,当蜀军的大旗在士仁和糜芳的注视下缓缓降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注定了:关羽在荆州为期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相比较而言这种说法还算是不错的了,第二种说法就是*裸的对糜芳人格的鄙视了:

  自从那次挨骂(就是玩火*那一次)之后,糜芳就一直不爽,而一直密切关注的孙权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是一个机会(孙权的消息还真是灵通啊,难道仓库的那把大火是他放的吗?呵呵),于是就一直暗中联络,忽悠他跳槽,许诺一旦跳槽的话,就给一笔不菲的签字费,年薪也很客观,糜芳呢,感觉不错,于是,也就暗中默许,承诺一有机会的话就反水。

  果然,当吕蒙大兵压境的时候,已经被任命为南郡太守的糜芳马上敲锣打鼓的欢迎敌军进城换防,就像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老百姓欢迎人民军队一样欢迎侵略者吕蒙。

  一下子,投降就从被动成了主动,糜芳呢?从严峻形势威逼之下的被迫之举变成了孙权买通之后潜伏在关羽身边的“第五纵队”。

  这种说法是《吴录》上的,很有可能是心虚的吴国官方为了证明关羽是如何的不得民心,上下失和,而东吴的进入则是正义的行为——就像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一般都不说是侵略而说是“进入”一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3—07:反水,关羽溃败(7)
糜芳同志真的是如此不堪吗?

  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试想,如果糜芳真的是卧底的话那么何必在这个兵临城下的时候才投降?投降的机会还不是一大把?关羽主力北上之后他的活动空间就已经是空前宽敞的了,诚然,这个时候反水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但是,早一点来个里应外合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功劳更大,一句话,这是起义和投诚性质的区别,再者,如果糜芳做出这种表率的话,那么大可以先从这里入手,士仁还有必要被虞翻感化吗?糜芳投降已经代表了大势已去,索性配合一下直接投诚了得了?

  此种说法如果成立的话,那么,按照顺序来讲,应该是糜芳率先率领士仁投降,而不是虞翻勾引士仁,再由士仁出马拉拢糜芳。

  不过无风不起浪,按照孙权的脾性,绝对会这么干,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后面会讲到),只不过糜芳的当时的态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几种可能中和一下,可以得出这样的偶假设出来的过程(信不信由你了):关羽数落了糜芳一次,糜芳心里不太舒服,孙权趁火打劫但是被严词拒绝,眼下大兵压境,士仁率先投降并且现身说法,阐述投降之后的种种好处,糜芳一个贪生怕死,挂起了白旗,继公安之后,南郡也投入了东吴的怀抱。

  不管怎么样,糜芳和士仁二位没有做什么反抗就选择了投诚这个结局是不能推翻的了,行为是极其可耻的,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

  首先,加快了东吴军队的侵略进程,因为没有经历什么惨烈的战斗和抵抗,所以等于直接接收了数万军队,十余万的户口,好处大大的;

  其次,不给关羽任何反扑的机会,反射弧再短的人也不可能及时的从前方战场撤退下来,再说了,就算你第一时间撤下来了,面对大片的沦陷区,你又会有怎么样的作为呢?什么都没有;

  最后,这两位的不战而降,对于整个蜀汉帝国的士气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糜芳和士仁的反水事件是三国体制运行到今天最为惊天动地的一次,不是没有过背叛,不是没有过反骨仔,董卓不就是这样吗?但是,那只是一次政变,吕布和陈宫还有张邈的合作因为荀彧等人的固守使得并没有对曹操的事业形成致命的打击,虽然一度看上去很是危机,可是,还有扳回来的希望,至于吕布,就算没有人反水,以当时的形势又可以坚持多长时间呢?

  再看看糜芳和士仁,虽然大兵压境,但是,绝对不是守不住的绝境,你手里还是有人的啊,你还是有坚固的城防的啊,做不到曹仁的程度,坚守一下也是可以的吧?

  但是,他们却令人失望的不放一枪一炮就投降了,更重要的是,整个荆州军区完全落入敌手,根本就不给关羽任何纠错和翻盘的机会;

  最后,作为自诩仁义化身,以德服人的刘备帐下的老资格臣子,就算是能力平庸,可是,你们不是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是毫无原则和信仰的倒戈,这,不光是对自己作为一员武将的玷污,也是抽了刘备一个耳光,让我们看到了看似蒸蒸日上的政治集团光环下的龌龊一面。

  于禁是被困在水坝之上,你们呢?

  犯错的是糜芳和士仁,偷鸡的是孙权,买单的却是关羽和刘备两人。

  下属有人格问题,把他们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关羽就有失察之罪,就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啊,那么又是谁把关羽放在这个位置上呢?

  刘备啊,成王败寇,大部分人看的都是结果,结果就是荆州丢了。

  刘备还好一点,还在成都稳坐钓鱼台呢,但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关羽呢?在后方反水、沦陷之后,他可以做的似乎就只有一个了:溃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3—08:反水,关羽溃败(8)
由于吕蒙大军的动作过于迅速和隐蔽,而且,又由于糜芳和士仁这两位的投降又很提速,所以,关羽根本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什么反应。

  东吴人要的就是这种一击毙命的效果,一下子把关羽缴械,让他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

  虽然是赌博,但是,成功了,不管是不是老天帮忙,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所以,关羽,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一切都被蒙在鼓里,还在前面如火如荼的指挥着惨烈的樊城攻击战,希望可以有所突破——在曹军的下批援军到来之前。

  只是,攻势受阻,面对曹仁的顽强,他一筹莫展,眼下,洪水也是渐渐退去,水军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曹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挨过去了,攻下城池就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

  更加要命的是,前一段时间被围困的樊城中射出了一封绑在箭矢上的书信。

  一封孙权和曹操交流的信。

  很明显,曹仁故意“友情”赠送的。

  这封信是孙权写给曹操的,说是要配合曹操的“*”计划,他要在后面偷袭荆州,全篇书信的重点在于这四个字上:“讨羽自效”。

  曹操把这封信传到了曹仁的手中,而今,曹仁又把这封信传到了自己的手中,孙权—曹操—曹仁—关羽。

  就像击鼓传花一样。

  关羽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呢?

  “犹豫不能去”。

  这个,不能算是对关羽进行大批判的“罪证”,我们不能因为最后的失败而就认定关羽的一切选择都是错误的,比如这一次,这封信送出的是什么背景呢?孙权还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至少也是后方还没有相关的讯息传来,所以,关羽如果理解为曹操是想把斗争目标转移,让他和孙权去互掐,自己可以有个喘息之机,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曹仁这么干则是想尽快的解围,至少也可以让关羽分心——你后面都不稳当了,就不要纠缠我来啊。

  总之,被出卖的是孙权,而关羽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被算计的,关羽撤军的话意味着眼下取得的所有胜果都将化为乌有,孤城两座,老天帮忙灭了于禁的四万精锐,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积攒了很久的人品估计也要耗尽了,所以,不能落入曹仁精心编制的心理陷阱,一定要趁势拿下,到时候,孙权的威胁也是可以不攻自破,前怕狼后怕虎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一句话,关羽是在赌博。

  他赌的是即便孙权真的有这个小动作了,但是自己的防御体系不会被孙权迅速突破,如果拿下襄樊,孙权也会知趣的退兵说一切都是误会,如果拿不下那就视后方的战局而定,自己过一段时间再撤回去也是来得及的,另外一点,赌博的是曹仁在忽悠自己。

  愿赌服输,关羽赌输了。

  因为他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资本:在第一时间拿下樊城,搞定曹仁,尽快结束这场持续了将近4个月的襄樊战役(从七月到十月),然后或者进取或者回师,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化为乌有。

  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旧交:徐晃。

33—09:反水,关羽溃败(9)
继在于禁那里看走了眼之后,曹操“很不幸的”在这里又看错了徐晃,不过,万幸的是,之前虽然是高估了于禁,但是,这一回却是低估了徐晃。

  ——他生怕徐晃重蹈于禁的覆辙,所以就让徐的这支部队驻扎在阳陵坡,理由是关羽比较强盛,你的实力不足以与之对抗,还是等我和张辽到来之后再一起行动吧。

  言外之意,曹操在赔掉了40000大军之后,已经是赌不起了,徐晃的10000军队,这个筹码不容有失。

  但是,万幸的万幸是,徐晃擅自做主了,他居然“胆敢”率领不占优势的军队主动向屯扎在偃城的关羽军前部发起了突然攻击。

  其实徐晃也并不能确定面前的这支敌军战斗力究竟如何,所以,还是以试探性进攻为主,他只知道关羽肯定不会在这里,所以,别人还是不足惧(如果关于有一个好帮手的话想必徐晃也不会如此的放肆了吧?)。

  但是,徐晃赌对了:关羽放在偃城的这一支部队还不是隶属于围城部队的,并非战场上的主力,只不过是侧面警戒一下而已,所以,人数不是太多,也就是3000到5000左右吧(也是我自己估计的,根据关羽的总兵力大概计算一下),一看敌军突然发动进攻了,后面遥控的关羽生怕反被局部占优的徐晃所部包围歼灭,于是,主动收缩,和围城的主力会和。

  不管这支部队的领导是谁(也许是关平吧,或者是士仁一个级别的家伙,不过无所谓了),做出这种没有任何抵抗,便烧营而去的抉择都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问题,他让徐晃看到了希望,关羽在这里貌似严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