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6—12:制霸,四三三↑(6)
有关蜀汉夷陵一战投入兵力的考证,并非是简单而又枯燥无聊的数字游戏,因为确定了这个数字的大概范围之后,我们可以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了解一下刘备的国力以及攻击能力的检验;

  2:夷陵一战刘备的表现是不及格,还是及格;

  3:最后完胜的陆逊究竟胜在哪里;

  4:刘备此次东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以上这些问题将会随着对数字的考证以及战况的发展而在后面逐步得到解释,首先,我们就来看看刘备究竟砸进了多少资本。

  这个数字并没有清晰的列于史书当中,而且,即便是距离那场战争最近的年代,也有很多的版本,这些不同的版本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立场,拥刘或者贬刘的立场,所以,我们必须在这里通过对一些蛛丝马迹的分析,力求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来。

  第一种可以直接pass过,不予考虑的数字版本就是750000。

  这个数字是罗贯中同志大言不惭的列举出来的,很多时候我真不知道他是在夸刘备还是在骂刘备,想表示蜀汉国力强盛吗?那么最后在拥有这么多的人的情况下还输的全军覆没又怎么解释?

  难道罗贯中表面夸奖刘备,其实是在暗中贬低他,说他是个笨蛋吗?

  其实不光是刘备,即便是在三国之间来一场联合大作战,分别集中本国巅峰时代的全部精华的话,总数上也无法达到这个数字的,不过老罗同志也算是进步了,比起赤壁之战曹军的830000,已经是笔下留情了。

  所以,这个数字只能存在于游戏或者种马小说中,要不怎么能说“笔能杀人”呢?罗贯中那支笔大笔一挥,不知道多死了多少人啊。

  剩下的两个版本,一个是120000左右,一个是80000左右。

  120000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备拿出了几乎全部的兵力,本土之内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守备兵力了,虽然说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刘备此次东征是很有决心,倾全国之力的。

  但是,倾全国之力不代表家里不留一个士兵,不留一个一粒粮食,最起码也要留出一个守备兵力吧?日子总还是要过的吧?

  蜀汉的总兵力在全盛时期也就是200000而已,这个全盛包括了汉中、益州、荆州三大部分,关羽的50000大军一去,刘封和孟达的15000一去,刘备的兵力锐减至130000人左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一下子投入120000人的大军去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吗?

  即便刘备为了备战征兵不少,但是,这么短的时间也就是恢复到150000而已(战斗力还要打一个折扣),拿掉了120000还有多少?要知道,单是汉中的驻守兵力就是达到了30000人。

  下面再看80000人这个版本,这个算是有确切记载的,裴注《傅子》有载:

  “陆逊大破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

  刘备后来确实是被打得所剩无几,所以,由此来判断刘备的总兵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30000中(也可以理解为150000人)抽出了80000人作战,调动了三分之二左右,也很符合刘备慷慨激昂的决心和喊出去的口号。

  但是,遗憾的是,细细调查一番,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最低标准的数字也是有水分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备在三条线上分别投入的兵力吧。 。。

36—13:制霸,四三三↑(7)
锋线上是刘备投资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很像莫拉蒂,呵呵),《魏书》载孙权表,说:

  “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吴班、冯习、张南统帅的就是这45000人左右的大军(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另外,还有沙摩柯的外援雇佣兵,估计在5000人到10000人左右。

  中场方面,黄权算是有单独领兵的权力,但是,由于不是战场上的主力,主要是负责在侧翼保护刘备,防止曹魏的侵袭,所以兵力很是“单薄”,不过5000左右而已,刘备的本部人马还是按照最后被杀敌数来判断,从“陆逊围攻刘备于马鞍山,蜀军死者万数”来看,刘备本部兵力当在15000左右,至于向宠,乃是刘备帐下大将,所以,所率人马也包含在刘备之内。

  张飞带领的一支10000大军呢?由于是在到达江州被害,而赵云被刘备留在江州,所以,这只人马应该是原地待命,后来赵云出征到达永安,应该就是以这只部队为主干,至于另外几位,都是以防守为主,根本就不会参与到进攻中来,所以,有多少人可以忽略不计了。

  那么把眼下比较确实的数字加起来的话也就可以得出刘备东征的进攻兵力究竟有多少了,吴班,冯习40000+加上沙摩柯10000…加上黄权5000+加上刘备15000+加上赵云10000约等于80000人。

  看上去80000人这个数字是差不多了,但是要考虑到的是,赵云的10000人是在大局已定之后才出征,而且是防御永安,没有发生战斗,黄权的5000人也不是用于和东吴作战的主力部队。

  这样一来,真正投入到东征战场上的兵力不过是65000人而已,而且,还要考虑到一点,沙摩柯的部队,并没有参加到第一阶段中来,夷陵之战是从章武元年7月开始,这年年底,武陵蛮夷在金元攻势下发表声明,“遣使请兵”,最后,在章武二年的2月之后,马良把现款打进帐户,这才在沙摩柯的带领下,真正的“群起响应”,也就是说,这10000人是在开打半年之后才加入。

  所以,一番去粗取精之后,参加了章武元年7月的誓师大会的蜀军主力不过是55000到60000而已。

  从750000到120000,再到80000,最后,偶算出了最后的55000到60000。

  有点寒酸吗?可是,看看刘备的总兵力130000,其实已经不少了。

  刘备主席,竭尽全力才砸出了这么些人,才60000人左右,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受制于人员质量和数量,技战术打法进一步被限制,在这里,我们还会发现,刘备军以步兵为主,骑兵和水军少得可怜,加在一起不过万人,这里面骑兵少了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骑兵很精贵,袁绍当年也是以步兵为主,但是水军也少得很,并且不是应对东吴就可以看出,刘备根本就不想在水战中决胜负,毕竟水军精锐全砸在荆州战役了,本来就没有优势,现在更不行了,所以,刘备选择了陆战,而路线也随之确定:

  巫——秭归一线。

  这里,也就是当年陆逊趁势占据的地方。

  他知道,刘备在水军尽失的情况下只能从这里打出一条通道来,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么第二个结论是什么呢?

  刘备的战略意图很值得怀疑。

  说白点,就是刘备这一仗希望得到什么,其实还是很不确定的。

  这个一方面要看数字,令一方面也要有具体的战役过程来做佐证。

  数字已经分析完了,下面就从具体的战役过程里来看刘备葫芦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药。

  第一波出发的大军就是锋线组合:吴班+冯习+张南的40000大军。

  目标:巫县—秭归。

36—14:制霸,四三三↑(8)
夷陵之战里面具体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从刘备的角度来看是进攻阶段,相持阶段和溃败阶段,这三个阶段是通过巫县—秭归战役、猇亭战役、涿乡战役和马鞍山战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整场比赛下来,双方一共打进了四球。

  这场比赛,分出了胜负。

  刘备同志,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因为种种原因被东吴主帅陆逊成功逆转,1:3输掉了这场比赛。

  首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球是怎么进的吧。

  当初,陆逊击破秭归、夷陵之后,便留下了一支部队把守峡道,长江三峡成了东吴对蜀汉的屏障,也成了刘备东征的第一个障碍。

  留守部队是谁呢?除了当初攻略这里的水军将领李异之外,还有刘阿等人,兵力不详,根绝后来交到陆逊手中50000大军来看,此时这里还不是主力,不会超过10000人,所以,即便是三流三叉戟,可是吴班和冯习的推进还是很顺利,不消片刻,便占领了秭归。

  进球,来的就是这么容易,下底传中,吴班高高跃起,头球一顶,直挂死角。

  1:0,刘备领先。

  占领了巫县和秭归之后,刘备随即跟进,并且进一步展开了部署,一方面,主力锋线摊开,准备组织下一次攻势,同时,黄权压上,驻扎在长江北岸,而马良揣着支票前往武陵一带活动,争取外援雇佣军。

  第一战役巫县—秭归就此结束,刘备完胜,但是,他明白,这顶多也就是热身运动而已,因为东吴的正规主力军还没有出现,眼下歼敌数量不多,没有有效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陆逊带着李异和刘阿属于主动的撤退,根本就没有和刘备发生真正的对抗,一方面,刘备军士气正盛,一方面孙权给予的主力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所以,陆逊决定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所以,随着孙权真正的调兵遣将,苦日子还在后头呢,这样一来,刘备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闪电战。

  趁着孙权的主力部队还没有跟进的情况下再接再厉,快中取胜,乱中取胜,才是王道。

  但是,刘备接下来的表现则是令人摸不着头脑了,虽然是主要是因为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让刘备有点无从下嘴的感觉,但是,刘备本身却是有点毫无作为,这一战,因为是陆逊的主动战略退却,所以,应该是很快就结束了战斗,而从章武元年7月开战到章武二年正月之间,整整半年的时间里,刘备一直在原地踏步。

  直到二年正月,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才有了进一步的实质性动作。

  2月,刘备亲率中军主力(15000人)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

  陆逊,年纪轻轻,却是老谋深算,孙权给了他50000大军,帐下大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看看人家的阵容配置,再看看刘备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啊)全部到位,却是主动战略收缩,坚守不出,他有着如意算盘,可以理解。

  但是刘备呢?

  他居然也采用了防守反击。

  前面说了,这一带多为崇山峻岭,根本就不利于大兵团展开作战(骑兵带多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他老人家就索性稳扎稳打,于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大约50个营寨。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侯刘备军已经深入东吴国境300公里左右了,而且被曹丕,被后人所诟病的连营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了(有关这个做法是不是弱智行为后面自有论述)。

  问题在于,之前的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自己士气正盛的半年时间里,刘备在干什么?

  所以,这充分说明此次东征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成果展现到了一个拐点时刻。。 最好的txt下载网

36—15:制霸,四三三↑(9)
刘备以60000人作为进攻端主力,已经是煞费苦心了,可是,对方陆逊很轻松的也拉出了一支50000大军啊,而且后面还有江东作为保障,主场作战的好处就是多,蜀军一点优势都没有。

  那么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呢?

  一举歼灭东吴(终极目标)?

  夺回荆州(中级目标)?

  还是巩固眼下果实,保持对东吴边境的军事压力(初级目标)?

  刘备运作了这么长的时间为的就是拿下小小的秭归和巫县?

  兴师动众的集中了60000大军,花费不菲的挖来外援(沙摩柯)就是为了拿下小小的秭归和巫县,眺望曾经属于自己的荆州?

  刘备怎么说也是一世枭雄吧,断然不会如此的糊涂,或者说,也不会这么清心寡欲吧?要不然也对不起广大观众啊。

  夺回荆州?本来是很有可能是这个的,当然了,很有可能是因为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以刘备的实力不可能灭了东吴,那么最低限度就是拿回荆州了。

  只不过刘备没有这么容易就让别人想到他要干什么,抑或他没有掩饰但是由于陈寿的疏忽而没有明记。

  他想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所以,在初战告捷之后,便“停滞不前”,伺机而动。

  在拿下荆州和灭掉东吴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想做到这种程度刘备必须依靠第三势力:

  曹丕的介入。

  这只是偶的猜测。

  说实话,刘备就是打下荆州也是一种奢望,更别说打下之后再据守成功了,和孙权血拼一战的话,自己也会奄奄一息,到时候只会便宜了曹丕,反正都是便宜曹丕,索性直接把他拉下水。

  如果江东两面受敌的话,自己就会趁机进攻,则至少拿下荆州是有戏的,说不定把孙权给灭了自己再占一些便宜也说不定,反过来了呢,曹丕把孙权给逼急了,孙权只好向刘备求和,割让一些土地,刘备再帮助孙权抵抗曹丕还是大赢家,总之是进退有序,在孙权和曹丕两大势力之间灵活掌握。

  以上情况只是我的个人分析,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至少在我看来它可以解释以下几种态势:

  1:刘备兴师动众的大举攻吴。

  看上去是轰轰烈烈的,但是,我们找不到他一个明确的纲领和目标口号,虽然说要报复孙权,但是,要报复到什么程度呢?是灭了他还是拿回自己的东西,以后再说呢?没有明说主要是因为刘备自己也没有确定,完全是视战局发展的情况而定;

  2:初战告捷之后,刘备有将近半年的空白期,一场如此惨烈的战役这么浪费时间简直是自杀行为,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