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卓聪明的地方就是在于他知道,这么“愚蠢”的诏令,一定是袁绍和何进背着朝廷下的,他们是大爷,官居一品的大爷,怎么说都行,这种事如果成了的话,那么他们就是英雄,我董卓呢?就是一个小弟,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喝几口汤而已,失败了呢?那么我董卓就要倒大霉了,你凭什么私自带领重兵逼近京师?秋后算账指定是不假的了,所以,即使是私下里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的许可(或者说是默许),但是董卓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捅出来,大白于天下: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而把自己放在一个“高贵”的立场——“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岁”。

  这样说话,第一是表明自己和何进、袁绍等人的立场一样,对于祸国殃民的宦官集团是恨之入骨;

  第二是表明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此次进京不是有什么祸心,而是秉承上级的精神指示,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胸襟啊。

  无论是事发的种种反应还是这一纸上书,捅破了窗户纸,我们都可以看出,董卓哪里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形象啊?狡诈的奸雄本色已经是跃然纸上了。

  不过事情也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你可以说董卓离京太远,一旦又发什么急变赶也赶不上,也可以说是何进命短,还没有挺到“股肱之臣”的到来就挂掉了,总之,他董卓是没有来得及看到何进这位“入京”介绍人的最后一眼,而且有点望洋兴叹的意思:都已经看到了冲天的火光和震天的喊杀声了。毕竟是马上就要进来了。

  是不是此时的京师大局已定了呢?

  中国的命运,董卓的个人命运,又到了一个转折点。

04—09:大忽悠的成名作(2)
按理来说,何进一死,董卓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或者说已经被举着火把冲进皇宫的袁术等人顶替了,但是,董卓怎么甘心千里迢迢的给别人捧场?他是那种给别人当垫脚石的人吗?

  所以,当董卓“远见火起”的时候,立刻传令下去,“引兵急进”,结果,“未明到城西”,这就算是很神速了,而到达目的地以后,老董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当听说少帝在北芒时候,便马不停蹄的率领大队人马前去接驾。

  就在董卓赶到现场,面见了当今的小皇帝,看到因为恐怖而痛哭流涕的懦弱君主和沉着冷静应对自如的陈留王以后,一个大胆的策划在他心中形成了,这就是废掉少帝,拥立陈留王继位。

  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古往今来虽然有许多人想干这种事,但是因为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事情,因为要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所以,即使是大贤如伊尹、霍光也要三思而后行,以免惹来非议——插一句,这两位大贤人,前者在曝光的《竹书纪年》中显示并没有善终,而处事小心谨慎的霍光,不仅当时承受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舆论压力,更在子孙乱政被灭族之后受到了讥讽,似乎这是一个报应。

  不过,相比之下,董卓要干就没有那么多的羁绊了,因为他不怕挨骂,因为他这么做不是为了什么青史留名,那是自己死了以后的事情,重要的是今生做的怎么样,值不值得,成功率有多高才是他要考虑的,或者说是看看有多大的利润,究竟值不值得自己去干。

  换句话说,董卓是一个胆大心细的赌徒,单就这件事来看,首先这么干绝对是有机可乘,毕竟政局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浑水摸鱼嘛,而且利润太大,惹人眼红,这算是所有的奸雄面对这样的重大转折的一种普遍心态吧。

  废立的理由呢?董卓给天下,或者说是给自己列出了2点,一是陈留王比当今小皇帝的素质好很多,二是陈留王乃董太后所养,自己和董太后算是同族了,肥水不留外人田啊。

  看似理由,其实全是借口,也许陈留王表现的比少帝好,但是一时的聪敏可以说明什么呢?后来的表现充分说明他也就是一个平庸的家伙,而且,案发现场只有你董卓一人在场,当然是你怎么说都行了,第二个?更是笑话,同族怎么了,又不是你的亲娘,完全是拿来安慰自己的。

  冠冕堂皇的后面掩盖的是董卓的真正用心:为自己号令天下打造一个广阔的平台。

  皇帝需要在朝中树立一个自己的倚重对象来保持自己足够的统治力,同理,权臣也需要紧紧傍住皇帝来保证自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者是相互依靠的,董卓要想以一个边塞大员在中央迅速崛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而少帝的存在明显是一个障碍,那么扶持陈留王是一个最为简洁的方式了,当然了,风险也是极高,失败的话就会人头落地,祸及九族。

  那么我们的董卓先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伟大计划,需要防范哪些风险呢?首先是来自当今皇帝生母何太后一党的阻挠,其次就是已经在中央到处撒尿,确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大员们。

  前者好对付,何太后所可以仰仗的力量只有2只,一是宦官,一是外戚,这场火并,消亡的就是以张让为首的阉宦和何进何苗的外戚势力,孤儿寡母而已,不足惧。

  难在朝廷大员这一点上,董卓此次进京不过是3000士兵,要想在京城有个立锥之地都很困难,更何况企图要呼风唤雨呢?所以如欲成事,就要来点脑筋急转弯了,常规行事必然不好使了,还好,也许董卓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是通常混蛋的智商很高,玩些鬼点子不在话下。

  当然了,也要看那些家伙给不给面子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04—10:大忽悠的成名作(3)
董卓的“大忽悠”冲击波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一个就是针对那些所谓的关中“豪强”以及清流士大夫们,这些家伙,手里要军队有军队,脑袋瓜上要名誉有名誉,再加上长期在这里当个地头蛇,势力盘根错节已经发展了百八十年了,董卓自己呢?名誉基本上没有(其实现在还没有散播开来的恶名呢至多是感觉这是一个有点不安分守己的地方军阀而已),军队虽然还有一些,可惜都没有带来,还在镇守边疆——废话,兴师动众的都拉来的话野心也就暴露了。

  所以,这些忙着内耗和分财产的朝廷大员们,对于董卓的野心肯定是不屑一顾,坚决打压的,也正因此,董卓要想对付这种软硬不吃的家伙,只有一招是好使的——那就是吓唬。

  按理来说,董卓带来的嫡系部队不过是3000来人,如果是3、5万人还行,3000人,真要打起来,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冲锋就被人家给消灭的干干净净了。

  但是,人家董卓的智商不低啊,他在别人的地盘上肆无忌惮玩弄的并不是那屈指可数的军队,而是自己的小聪明——那就是白天大张旗鼓的让自己的部队大大方方的开进城去,巴不得让地球人都看见,别看只有3000人,却是气宇轩昂,士气高涨,就和回自己家一样。晚上呢?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个又都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跑了出来,然后呢?当太阳照常升起以后,再次大张旗鼓,众目睽睽之下的走着方阵进城了。

  如此类推,未来的几天反复几次以后,3000人就玩出了30000人的军事震慑效果,一时间,满城百姓,包括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吏们,都在传颂董卓军力的强大,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知识分子和地头蛇军阀们,都是敬畏有加。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董卓的策略实在是漏洞百出,3000人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绝对不少,你再夹着尾巴也不可能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大半夜的怎么可能不被人察觉?难道都是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一到晚上,就夜行衣一套,嘴上叼个树叶,身上吊着威亚去城外?城门护卫队都是摆设?

  再次,来回这么出溜,群众演员就那么几个,难免被细心的观众认出来(就像那些热衷于给影视剧挑穿帮镜头的网友一样),难道你董家军的部队都是双胞胎,甚至是三胞胎四胞胎?那岂不是就穿邦了?

  最后,真要是有这么多军队的话,为什么不一下子都开进来?而是非要在一天一天的来,还不多不少的就来这么些人?

  所以,怎么看,董卓的策划都像一个蹩脚的三流偶像剧,满是白痴的穿帮镜头,等着贻笑大方呢。

  不过就像赵本山大忽悠在春晚忽悠范伟成功一样,在旁人眼中漏洞百出,但是当事人一旦掉入他的心里暗示当中这一套还是蛮管用的。

  董卓的成功既是在此,他的这个策略骗不了一世,骗不了后人,甚至即使是那些受骗者,过不了多久就会回过味来。

  但是,这些都不在董卓冒险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要骗的就是这一时,只要这一时把大家忽悠住,他就成功了,就会立刻套现——攫取在京师的大权,另外,此时的洛阳城也给予了他充分施展谋略(充分忽悠)的空间,大乱之后人心未定,时局动荡,都让人的警惕心高度敏感,像个兔子一样,有点风吹草动立马窜出二里地去。

  总之,那些被骗的人就好比手里有钱却是观望好几年不出手买房子,一平米1000的时候不买,涨到上万以后拍大腿后悔不已的后知者,帮着董卓实现了自己的大计。

  所以你可以鄙视董卓谋略的破绽,但是你必须赞赏他这份胆识和超前意识,而且最应该鄙视的不是即将给大汉带来灾难和动荡的董卓,而是那些二乎乎的官僚们,正是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

  还没有完呢。 。。

04—11:大忽悠的成名作(4)
这只是董卓忽悠计划的第一点内容,目的在于震慑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以及智商已经大滑坡的关东士人(何况本来就没有怎么太高过),不过,这个办法对于实质性的扩张、发展自己在京城的势力没有任何帮助,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董卓来了以后,暗中明里的干了不少实事的。

  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各派势力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指挥而乱作一团的时候(皇帝太小,女人不懂事,何进死了,袁绍和曹操们还太嫩,没有足够的资历),各个击破,收编到自己的帐下,而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对何进和何苗这个破产超市的大采购。

  这次收购再一次体现出来董卓的超前意识,虽然他来得是有点晚了,但是在袁术兄弟和何进的手下吴匡屠杀宦官的时候,他们的队伍有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董卓的弟弟董旻。

  他先是和吴匡合伙干掉了何苗,造成了何苗手下的群龙无首,接着,有跟着那些士大夫们到处乱跑——这件事出头的是袁家班,拎刀的是何家军余党,不仔细看的话是没有董卓什么事的,小董还在夹着尾巴做人的阶段。

  现在,战火以熄,董卓以救世主(之一)的姿态出现了,根据弟弟的情报,他马上把何进与何苗的余党全都收归到自己的帐下。

  这无疑大大助长了自己的气焰和实力,至于这些天子脚下的禁卫军为什么要归顺董卓,没有人盛情邀请是一个原因,而董卓前一次的大忽悠产生了足够的心理依赖——这是个牛人啊,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第二件事就是消灭了和自己有着同样的想法的丁原这一势力集团,并且让大将吕布成为自己座下第一虎将。

  其实丁原也算是一个牛人,虽然出身比较寒苦,但是论起在地方上的军事成就以及威望,和董卓相比差不多,也是文武双全的地方一霸,而且,丁原此次响应何进的号召,进京剿杀宦官颇有功劳,被封为执金吾,和董卓一样,作为一个外官如此积极也是为了立足中央。

  对于这个和自己出发点一样,却是来得比较早的竞争对手,董卓采取的是内部瓦解,高薪挖来了吕布,并且怂恿吕布干掉了丁原,这样一来,不费一兵一卒就和平收编了丁家军。

  我们大可以批判吕布的不义之举,但是必须承认吕布在丁原的手下没有得到重用,虽然丁原对他很是亲近,但是吕布直到丁原进京也只是做到了主簿一职而已,这个官位除了证明吕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夫,算是有点谋略和文笔的人物以外,就是说明丁原没有把他放在更加适合的岗位上去。

  怎么说丁原已经凭借自己的武勇成为堂堂的并州刺史了,吕布却还是在原地踏步,这个心理落差自然就给了董卓的可乘之机。

  由这些可以看出,董卓这次进京虽然军队数量不是很庞大,可是,他有着一个高效,准备充分的幕僚机构以及一个敏锐的间谍信息网,后者负责迅速的收集信息资料,前者通过分析提供方案,然后由董卓做出最终的批示。

  总之,通过对何进、何苗中央军以及丁原并州军的收编,董卓的羽翼已经大大丰满了,远非当初跑过来的时候的3000人马了,旅长一下子晋级为禁军司令了。这个时候,袁绍和袁术们就傻了眼了,瞬间丢掉了自己的政治优势和军事话语权。

  但是后悔也没有用了,洛阳进入了董卓时间。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大家都要忍着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4—12:大忽悠的成名作(5)
获得无上的权力和荣耀的背后,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以及为了保住这一切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董卓来说,因为他和何进一样,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清流们青睐的对象,甚至他的环境比何进还要恶劣一些,因为何进的晋级之路虽然被人鄙视,但是最起码也是朝中有人啊,太后这个金字招牌是砸不掉的,所以袁绍等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董卓呢?之前不过是一个粗鄙的武夫(在这些知识分子眼中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得势,更多的是靠着自己的阴谋和大胆的忽悠换来了今天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旦那些受骗的顾客回过味来必然垮台,所以,晋级之路的差异决定了董卓要想保住这一切必须付出的比何进还多。

  英雄所见略同,董卓和何进都不是那种有着优秀的大学文凭的人,但是因此也更加知道文化包装的重要性,所以上台之后的董卓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立刻开始给自己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