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张温大人不计小人过,为了证明自己宰相肚里撑船,有火也不好发作。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否则,这种卑劣的性格,没有道理的发飙真的会导致陶谦仕途上的不顺啊。

  陶谦的低能还有个体现就是不自量力,虽说有两把刷子,底子也挺夯实,但是和袁绍们还有曹操们相比,火候还是差点,随后的嚣张就为自己和徐州引来了杀身之祸,不过这个老家伙总是运气不错,一到了自作孽的时候就可以被人拉一把,但是这不能改变他在政治抉择上的看走了眼。

  在董卓这个共同的敌人消失,皇帝沦入李傕等人的手中以后,陶谦也不再当什么纳税大户了,开始光明正大的加入军阀混战阵营,这样一来,摆脱中立身份的徐州就不可避免的沦陷于战火当中了,其实按照当时的战局,想独善其身的话是不太可能的,偏偏陶谦的运气不是很好,选错了战略同盟,结果一再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当中。

  当时的阵营前面已经讲了,袁绍—曹操—刘表VS袁术—公孙瓒—孙坚,其中后者相对而言表现的比较强势一些,有点咄咄逼人,这也是陶谦选择加入后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看的不是很长远,没有估值二者的潜力和升值空间),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和刘备一样,都和公孙瓒有点关系,刘备是他的校友,陶谦却是公孙瓒的老上级:当年当幽州刺史的时候,公孙瓒当着辽东属国长史,后来又都跟着张温参加了*边章、韩遂的战斗,应该是私交不错了,感情和实力的相对照,促使了陶谦加入了抗击袁绍的阵营。

  由此一段噩梦就开始了,谁都没有想到公孙瓒输得这么突然,刘备又是完全指不上,而这边的陶谦又在曹操身上吃了不少亏。

  第一次的陶谦—曹操的对决,陶谦输得那叫一个惨啊,初平四年,曹操发动了对陶谦的战争,拿下了徐州地界十几座城池,在核心地带彭城与陶谦的主力军队展开了对决,引以为豪的丹阳兵碰上了更狠的角色,伤亡万人以上,“泗水为之不流”,尸体已经把河道给堵上了,幸亏曹操的粮草不够,撤了军队,这才逃过一劫。

  而第二次发生在兴平元年的战争,则是多了一个因素:曹操父亲的死亡。

  究竟是陶谦真的干了还是曹操有意拿这个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呢?不管怎么样,第一次的失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让陶谦在面对这次战争的时候处境更加不利了,这就是自身联盟的裂变。

08—04:微妙的“战友”关系
第一次对决失败以后,陶谦的尴尬原因有2个,一是对手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实力空前增长,袁绍真正的掌握了冀州,曹操也在和自己的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开始虎视眈眈起来,公孙瓒呢?消沉的跑到了幽州当起来缩头乌龟,刘备?以前是个添头,现在还是一个添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更加恶心了,那就是内部的所谓“联盟”也开始分崩离析了,表面还是铁板一块,其实逐渐走到了对立面上去,如果不是自己死的早一点,开打那也是迟早的事情了。这主要是袁术和孙氏一党造成的。

  被曹操扁的不止是陶谦,还有袁术,这厮连战连败,跑到九江以后,杀死了当时的扬州太守陈温,自己当起了老大,而后就打起了徐州的主意,下邳的陈珪和他一样都是公族子孙,小的时候有来往,所以就想拉拢他,摆明了是和陶谦抢人抢地盘啊。

  另一个和陶老爷子作对的就是小霸王孙策,老爸孙坚飞来横祸被低智商的黄祖搞定的时候,孙策还在外面谋求发展呢。

  哪里呢?就是徐州广陵。

  小霸王不是等闲之辈,野心不小,一直注重交结名士,自己的年轻气盛和垂垂老矣的陶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广陵名士张纮也成了他的知己,当然了,后来的股肱之臣张昭也是其中的一员,当初陶谦费尽周折也没有挖出来的人物,这分明是反客为主嘛,陶谦的眼里岂容孙策造次,趁着自己还占据主动的时候把孙策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同盟嘛,所以只是撵走,让他到袁术那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去了。

  和袁术、孙策有了很深的隔阂,而公孙瓒离得太远,刘备又指不上,弄得陶谦此时就像是一个孤家寡人,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只好改变立场,力图修复和袁绍、曹操之间的关系。正好,曹操的老爸曹嵩躲避在琅琊,而琅琊呢?正好是陶谦的势力范围,要不怎么说陶谦也是一个滑头嘛,曹操和自己打得面红耳赤也没有动他老爸一根汗毛,现如今曹操也有把自己老爸给接回来的意思,那么也就千载难逢的有了一个讨好曹操的机会。

  但是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是出了一点意外,喝凉水塞牙缝的事情被陶谦赶上了,你说你弄巧成拙干啥呢?人家曹操已经派人迎接了,你就看着就行了,非得派人护送一下,这个画蛇添足的讨好举动终于为徐州带来了一场劫难,只是《三国志》、《后汉书》、《世语》、《吴书》对这一事件记载的不同为之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一时间,曹操和陶谦究竟是谁龌龊还真是有点说不清楚了。

08—05:徐州烽火的背后(1)
曹嵩的死亡过程是毋庸置疑的了,押着长长的辎重队伍,被一伙强盗劫掠,自己猫到厕所里面和肥胖的小妾一起被乱刀砍死,曹操的弟弟曹德也挂掉了,总之是无一幸免(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事件造成的影响也是很恶劣,曹操的大军是“所过多所残戮”,后来的道德家们也是多加鞭挞,喜欢拿三国开炮的孙盛就是这样评论曹操的: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其实打仗就会死人的,但是单把这件事提出来加以指责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确是干的有点过分了。

  但是疑问手在于这伙盗贼是谁指使的,陈寿没有明讲这件事,只是说为陶谦所害,后人则是众说纷纭了,《世语》中是这样说的:曹操让泰山太守应劭护送曹嵩去兖州,但是还没有到的时候,陶谦秘密派遣数千骑追杀,曹嵩以为是应劭来了,没有防备,结果惨遭灭门,应劭也害怕被连累,跑到了袁绍那边去避风头,并且及时的在袁绍被曹操干掉之前死掉了。

  这就是把曹嵩的遇害归咎在陶谦的头上,韦曜吴书则是给了另外一个答案,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人护送,结果这帮人见财起了贼心,打劫之后跑到淮南了事,把屎盆子扣到了陶谦的头上。

  大家都认为自己有理,但是陶谦也许真的是被冤枉的,毕竟之前曹嵩就在他的地头上,要想搞点名堂出来算到别人的头上实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必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这个罪名拉到自己的头上来?岂不是多此一举?

  历史就是这样,有许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但是这件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徐州本来的命运,也许陶谦的能力不足以让徐州更多的维系在他的大旗帜下,但是曹嵩的死亡地点和死亡时间将徐州的易帜大大提前了,毕竟,这位曹操的侵略徐州“制造”了一个借口。两次攻打徐州的时间相隔十分相近,第一次就是十分够呛,幸亏曹操的大军粮食不够吃了,但是缓过劲来又冲了过来,弹簧总拉也会变松的嘛,陶谦怎么会顶得住?

  徐州一旦落入曹操的手中,那么整个北方的战局就会提前进入袁绍—曹操对峙的模式,毕竟之前袁绍对决公孙瓒的胜利只是把公孙瓒逼回了幽州,巩固自己在冀州的胜利果实,其他的还是各自安守本分,这种互相牵制的均衡局面一旦因为陶谦的败亡,曹操得势的局面出现,那么很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小公司就会不高兴了,毕竟大鳄时代的垄断经济局面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被兼并和破产或者永久的以作坊生产存在,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因此,当曹操第二次攻伐徐州,战果辉煌到了“拔五城,略地至东海”的时刻,很多中小企业纷纷站了出来,陶谦的死活其实和他们无关,如果这块肥肉彻底的落到曹操的手里,那么自己的前程就是没有什么希望了,至少也要搅乱这个局面,火中取栗,分上一杯羹,能够多捞点资本就多捞点。

  于是,曹操嚣张的时候,刘备啊,吕布啊,张邈之类的纷纷蹦了出来,立场和身份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别,当然了,目的都是一样的:不让曹操得逞,自己刮上一笔。至于陶谦?已经是一个老朽了,谁还管他的死活啊,不要再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的态度也是比较暧昧的,就是袁绍,按理来说陶谦和他不是一个阵营,曹操又帮了自己很多次,这一回居然没有任何表态,也说明了和曹操产生了分歧以及不希望曹操太过强大,所以之后任凭曹操和那么多的反曹势力斗个你死我活。

  虽然兜了一个大圈子,历史又回到了原点,站在一旁的袁绍浪费了难得的时间壮大自己,赢取更多的资本和牌面,又让曹操拿到了徐州的所有权,但是对中小势力的重新洗牌也是为后来的乱世打下了一个基础,这其中以最为尴尬的刘备获利面最多,虽然他也是一个失败者,但是那也只是作为徐州的所有权而言的,他赢得了许多日后夺取天下的资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8—06:徐州烽火的背后(2)
刘备的尴尬之一就是在于资本太少,前面在介绍这位平原县令的时候已经讲过了。

  尴尬之二呢在于他的身份。

  不是说他的汉室宗亲大牌照是伪造的,这个名片顶多就是镀金的,实际上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堂叔的表姑的侄子之类的,真正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他的身份尴尬主要是体现在联盟阵营中。

  前面说他是公孙瓒的小弟其实也是有点抬举他了,公孙大侠虽说是对这位学弟有点照顾,但是明显照顾的不够到位,也许是和刘表的想法一样,觉得让他发展的过快对自己也是一种威胁,就派了一个人骑在他的头上,让刘备在自己的子公司下当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原令的根本原因了。

  这个人就是田楷,田楷算是公孙瓒的亲信了,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就是体现,一开始,公孙瓒随便给了刘备一个别部司马干干就是让他给田楷打工去了,仗着“数有战功”才调为平原令,可见对这个老同学不仅没有刻意提拔还有压制的嫌疑。

  之后的几次与袁绍征战,刘备一直和田楷搭档,后者贵为青州刺史,刘备不可能当他的领导,这一次徐州告急更加体现了刘备的这种尴尬地位: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这是徐州牧和青州刺史之间的对话,刘备哪里有资格啊。

  所以才有了田楷与先主俱救之。

  但是这次解围徐州是一个机会,摆脱自己尴尬身份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看看这次出兵的境况吧: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也就是说充其量刘备的部队也就是5000人上下,其中的主力还是半道划拉来的难民,公孙瓒对他的刻薄以及田楷对他的控制再次体现出来了,也正因为是这样,刘备才急切的要摆脱这种尴尬,早点混出头来,陶谦看他实在是可怜,给了他4000名丹阳勇士(刘备的命运就是这样,在低谷的时候上帝也密友抛弃他,总是派人相助),之后刘备“去楷归谦”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进一步说明他是田楷的下属),陶谦的公司待遇多么优厚啊。

  但是这也代表了刘备脱离了公孙瓒的控制,没有了外援,以他的5000老弱残兵和4000丹阳兵就可以摆平曹操的虎狼之师吗?当然不可能啊,陶谦的将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被曹操打得大败,“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

  所以说单纯的依靠军事实力刘备不光救不了徐州,还会把自己给折进去,那就赔大了。不过刘备的运气好,曹操的后院起火了,张邈和吕布等人的掺和迫使他撤回老家,外敌的撤出和陶谦的老迈为刘备火中取栗的得到徐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位“君子剑”赌博赌对了。

  刘备得势的话,曹操就是郁闷很多了,毕竟离目标就差那么一点点,而且这个后院起火起的是窝囊至极啊,那个协助吕布背叛的陈宫和张邈都是自己的故交,难道朋友就是拿来插自己两刀的吗?

08—07:被朋友们伤害的曹爷
曹操也是一个满仔细的家伙,这次倾力攻打徐州,还是留下了后手,让荀彧和程昱镇守老家,但是还是出了纰漏,出发不久,张邈就和陈宫一起叛迎吕布,“群县皆应”,弄得兖州根据地险些毁于一旦,只有荀彧和程昱镇守的郅城,还有范县、东阿县勉强防住,你说曹操能不撤军吗?但是这一切也不能怪在曹操手下身上,毕竟张邈的举动太令人意外了,也许曹操还在想:谁叛变不行啊,偏偏是你张邈?!

  这一切的怨恨和郁闷都是因为张邈曾经是他的亲密战友。

  张邈是东平人,小的时候就以侠义闻名,跟曹操、袁绍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后来当过陈留太守,董卓当政以后,张邈和曹操开始了第一次战略上的合作,“首举义兵”,汴水一战,张邈又大方的派遣卫兹“将兵随太祖”。

  曹操呢?也是很够意思,报之以桃,袁绍后来有点自大,张邈直言进谏,但是袁绍对这个好朋友大为不满,竟然要让曹操杀他,曹操很牛气的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不会干这种自相残杀的事情的。张邈知道这件事以后,和曹操的关系就更进一步了。

  曹操第一次出征陶谦的时候就跟家里人说,如果这一次回不来的话那么就投奔张邈去吧。出征得胜回来又是和张邈相拥而泣,二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了,你说曹操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知己会背叛自己呢?

  但是这不代表张邈背叛曹操完全是外界的催化,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三岁小孩,自己没有想法或者意志坚定的话都不会做出这种伤害朋友的事情,一道心理上的暗痕决定了他和曹操之间有着一种硬伤。

  这道暗痕是袁绍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