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注定了不能独当一面,“为先主主骑”,安全部门首脑,近卫兵队长是赵云这一阶段,甚至是这一生的基本定位,当然了,这个并没有什么可耻的,罗瑞卿干的就是这样的活儿,不是照样跻身于高层?事实上,这种活也是最难干的,领导把自己身家性命都交给你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这可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差事,如履薄冰啊,典韦们就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绕是曹操这样的牛逼人物都要如此走险,何况是百战百败的刘备了?

  所以,没有多久,赵云的表现机会就来了,长坂坡是他的独奏时刻,虽说也是被后人末了许多的油彩,不过,即使是卸了装,那也是很精彩的,出水芙蓉也是一种美,真实的美。

18—11:长坂真相之赵云泡沫
长坂坡一战,严格来讲,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斗,如果我们翻出一些老带子的话,国民党主力被击溃,其党羽玩命奔跑的一幕就发生在此刻的刘备军身上,但是至少人家还打了一下,而刘备呢,上来就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这么一跑,自然会把队形给跑散了,而一些家眷自然会跑的慢一些,刘备呢,又是拿着那个跑起来不要命的主,尤其是抛妻弃子,那是有案底的,不止一次,所以,这次也是不例外,甘夫人、糜夫人,还有阿斗,都在乱军失散了。

  刘备着急不着急不得而知,也许是束手无策吧,也是没有功夫着急,这就需要有人出马了。

  这个人自然就是赵云。

  “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这就是长坂坡赵云护驾的全部内容,老罗同志当然是没有节外生枝,不过浮夸了不少。

  按照三国演义和民间流传的武力排行来看,历史上的赵云有点被低估了,演义中的赵云晓勇非常,号称常胜将军,被刘关张默认为四弟,民间的武力排行位列第二,仅次于吕布,陈凯歌的《吕布与貂禅》中很无聊的安排了一段吕布和赵云的单条,吕布还很伤感的说“我死以后你就是天下第一了”,基本上就是按照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来的。

  但是在历史中呢?刘备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老人,关羽、张飞不必说了,黄忠的名望比之关张差的很远,但是还是封为后将军,与关羽齐位,而且老黄忠也是很争气,定军山一役勇冠三军;即使是魏延,随自己入蜀,也被封为汉中太守(第一任)。

  这都并非传统意义的嫡系,论起亲疏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都被刘备放在了合理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干。

  赵云呢?资格可是比这几个人老多了:“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随从,为先主主骑”。一开始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此时才跟了刘备,不过这也算是早的了,如果真的是才华横溢的话怎么会只安排一个御林军卫队长的角色?

  抛去资历再看本事,历来赵云都被认为是智勇双全,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吹捧打造,更是有如神人一般,只可惜,这只是演义。 

  首先来看勇,赵云之勇在演义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出场就和名将文丑拼的不相上下,文丑是否有演义中渲染的那么厉害暂且不说,至少二人的单条没有过,那次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以白马义从全军覆灭,公孙惨败,不复往日之勇而告终,没有赵云什么事,泡沫指数10;

  长坂坡救主事件,历史上确实有,但是远没有什么“视八十三万大军如同草芥,斩杀上将五十多员”那样激爽,八十三万,老大,踩都踩死你了,而且哪来的八十三万啊,曹操用在赤壁之战的总兵力才二十多万,其中还包括了一半左右的荆州降兵,刘备跑路的时候,荆州刚刚归附,所以曹操根本就没有动用这部分兵力,再加上刘备的兵力屈指可数,为了追上,必然要减轻负担,所以追击刘备的军队只是一支不足万人的骑兵(虎豹骑),在广漠的平原上,有着十几万的百姓当肉盾,赵云捞出甘夫人和阿斗的难度系数大大降低了,至于什么五十多员上将更是夸张,人家赵云都没有说自己,你罗贯中吹什么啊,那叫上将啊?小卒还差不多,泡沫指数7; 

  截江夺阿斗以及与邓芝逆境退敌事件的确有之,但是没有什么好吹嘘的,所以罗贯中也没有作甚么大文章,只是编造了力斩韩家军一门以及曾经七进七出上演黄忠版阿斗,显得很是无聊业余,不愧为市井评书家也。

  其实历史上的赵云就是以智略见长的人物,不过不是想象中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帅,而是心思缜密、颇有心计,甚至脑筋转的很快的人物。

  第一次露脸的赵云还是在公孙瓒的手下,当时的袁绍是冀州的老大,所以大部分人才都是冲着袁绍去的,这就让公孙总裁的人才引进上有着很大的桎梏,而赵云偏偏逆流而上,自然让公孙感到奇怪。

  赵云的回答是:“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没有拍马屁似的吹捧公孙瓒,也没有恶意的攻击袁绍,这种不卑不亢的回应自然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次是在博望坡一战(事先补充一下,火烧博望是刘备的不多的军事胜利案例,就是这点果实还被老罗摘了下来放到诸葛亮的筐里当真是不厚道啊),刘备军俘获了夏侯兰——《赵云传》游戏里面出现的人物,这个人是赵云的老乡,“少小相知”,于是赵云劝说刘备把他留下来收为己用,理由是夏侯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算是一个人才,但是赵云所说所作全是从刘备角度考虑,虽然是老乡,却是“不用自近”,可以说是慎虑了;

  第三次表现是被任命为桂阳太守的时候,原来的太守赵范归顺了刘备,也许是为了巩固一下自己在刘备军的地位吧,正好自己有一个寡居的大嫂樊氏,长得很是好看,“有国色”,于是乎,就想把她许给赵云,算是拉个关系吧。

  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没有那么拘谨,挨千刀的理学家们还没有整体上市,要知道,甄氏就是袁熙的女人,因为国色天香而被曹丕纳入名下,甚至还立为皇后,所以赵云接纳并不会承受太多的社会压力的,但是即使如此,赵云已然拒绝了,原因?有人问过,赵云的回答是“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可少”。

  什么意思呢?赵范的投降是为形式所迫,到底怎么想的还不好说,万一以后再叛逃的话怎么办?我不是成为罪人的家属了吗?女人那么多,何必在乎这一个呢?不想被牵连是赵云拒绝美女的主要原因,远不是当面对付赵范的礼法托词——“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事后果然赵范又反复无常的跑了,可见赵云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云还是做事情过于谨慎,其实赵范的举动也是为了套近乎,有棵大树好乘凉,如果赵云答应的话也许会让他安心的为刘备卖命,但是赵云还是选择了最为保险的方式——避而远之;

  第四次就是著名的截江夺阿斗事件,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重要的是背后的一些事情,孙夫人这个人属于千金大小姐,脾气诡异,很难伺候,而且带来的东吴士兵也是纵横不法,所以刘备才让赵云接管内事,“以云严重,必能整齐”,说到底不是不重用赵云,让他像关羽那样独领一方,而是根据赵云的素质来说,最适合的还是这些。

  至于说到军事上的谋略,赵云更多的是表现为防御战专家,汉中一战,城门打开,偃旗息鼓,让曹操以为有伏兵而撤退,趁机“惟以戎弩于后射公(曹操)军,公军骇惊,自相践踏,坠汉水中死者甚多”,后来的刘备征讨东吴失败,退居永安,负责永安防务的也是在后面督军江州搞军粮运输闻讯赶至的赵云,而街亭一败,唯独赵云和邓芝面对强敌曹真主力军团,“敛众固守,不致大败”。

  由此可见,从战术角度考虑,赵云乃守成之将,不适合像关羽那样独领一方出去攻城略地,也很少像张飞那样屡有奇迹上演,从性格分析,赵云过于内敛慎重,虽不至于大败,但是也很难取得辉煌的战果,不会像黄忠那样阵斩夏侯渊,还是搞好内务比较拿手一些,再加上对领导的忠心,刘备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赵云还是很放心的。

  当然了,赵云虽然过于谨慎保守,但是不至于明哲保身,对于自己忠心的领导刘备,还是会推心置腹的,说了一些老大不是很爱听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第一次逆上是刘备刚刚拿下益州的时候,刘备想犒赏三军,但是赵云举出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例子,想让刘备和同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表面看,刘备是听了他的话,但是实际上效果甚微,如狼似虎的手下基本上都是冲着钱去的,对于这种匪徒行为,刘备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结果导致了一场不小的经济危机(最后为蜀汉第一理财家刘巴化解);

  第二次是刘备决意*东吴,赵云也是第一时间出来劝阻,对于这次军事行动,众说纷纭,其实绝对没有为关羽报仇那么简单,夺回自己的战略要地才是重中之重,诸葛亮虽然也是有些异议,但是没有太多的劝阻,就是因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刘备的战略思想(至于后来的惨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是谁都没有赵云说的那么激烈,所以改调他去督领江州,一是放心赵云的忠心,押运粮草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一是让他尝尝顶撞自己的下场。 

  纵观赵云的仕途,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比起关张魏延始终差了一个档次,并非是刘备没有知人善任,恰恰是认识到了赵云最适合干的是什么,泡沫?当然有了,但是那不是赵云的自吹自擂,而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造成的,至于埋没人才也是谈不上的,还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会干的也就是这个了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12:长坂真相之郁闷曹操
曹操是个英雄,但是不是被史学家们吹捧出来的典型,凡是可以在中国史书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英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成王败寇理论,毛病可以有,但是如果你是成功人士,尤其是开创一个几百年的帝国的话,那么许多小问题是可以忽略的,比如刘邦,真佩服那些史学家啊,居然可以把一些流氓操蛋的东西装扮的十分之可爱——

  这一点,曹操就郁闷了,曹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点尴尬,虽然是被许多朝代列为正统地位的,不过最后还是被司马氏给取代了啊,而且曹操本人就没有直接称帝,所以,相对来讲,护身符就少了一个。

  第二,英雄都是正义之士,嫉恶如仇,是道德力量的至高代表,做到这一点本身就很困难,人都是有毛病的,孰能无过啊,而且,不要忘记,在中国要想成大事,有的时候必须狠一点,无耻一点,这就矛盾啊,不过没有关系,矛盾的时候就遵照第一条了,那么多史学家是干什么的?那么多御用文人是干什么的?就是拿手中的笔给老大擦屁股的,当然了,前提是你获得成功,而且要尽量的做的虚伪一些,越刘备越好,要不然想掩饰也掩饰不了啊,毕竟,还是有一些可恶的有良知的家伙!

  这也是曹操比较郁闷的地方,纵观中国历史,他老人家活的算是比较潇洒的,没有太多的面具拿出来得瑟,当他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毫不掩饰对他的偏袒,而当他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又会毫不犹豫的杀了他,毫不顾忌他人的说辞,由着性子来的一个坏处就是难免会杀错人,所以,有点污点是在所难免的,曹操犯得的忌讳还有一个,就是喜欢拿读书人开刀,自然是撞到了枪口上,其实不要忘记,曹操比刘备更是一个文化人——大概是诗人率真的性格让他不那么虚伪,有着更多的率性而为吧?上帝是公平的,你既然由着性子做了,被后人骂几句就骂几句吧,要啥自行车啊?

  第三点,就是比较肤浅了,和长相有关系,长的高大威猛和帅气并非最佳标准,实际上,要是比帅的话,袁绍、袁尚、袁术还有刘表这样的才是大帅哥,而巧合的是,大帅哥都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没有一个成气候的,于是乎,史学家们的眼中,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要长得帅(帅当然好了),而要长的有气质,这个气质怎么判断呢?为了不和成绩挂钩,所以必须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那就是长的有特色,刘备不用说了,刘邦也是这个样子,那帮考古家连刘邦胸前的几个痦子都熟的一清二楚,似乎项羽的失败之处就是痦子长的没有特色。

  对于这一点,曹操也是比较郁闷,太有才华了的缘故,所以长的很没有特色,既没有痦子长在稀奇地区,也没有太大的耳朵以及足以和生活在森林里的灵长类远房亲戚相媲美的胳膊,连最起码的帅都不具备,尤其是在那个篮球运动员满天飞的年代,曹操长的还比较矮,肤色还黑了一些,总之一句话,其貌不扬,这种人成为老大,在史学家那里简直是无法理喻的事情,不要以为这些笔杆子一点原则都没有,人家就是浮夸的话也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曹操长的如此对不起观众你让人家怎么说?

  做人不虚伪,比较率直,长相一般,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道德闪光点,都影响了他的历史上的名声,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因为有一些是后来的御用文人栽赃陷害(以罗贯中同志为代表),曹操自己也不争气,确实有一些地方败在了刘备那里,无话可说——比如这次长坂坡事件。

  其实曹操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弄死刘备,不管是发动闪电战让刘备猝不及防,来不及布置樊城—新野防线,还是攻心战收编蔡瑁,都是想不留余地的整死刘备,包括以5000骑兵急速前进追击刘备,所以,他的重心不会放在屠杀随军百姓的*上,曹操不是董卓,二者是可爱与可恶的区别,不过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误伤是在所难免的,就算曹操不想杀,能遥控得了远在长坂坡的先锋部队?杀一个和杀一万个没有区别,不会有人看你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