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
一拱手。
曾经的惺惺相惜,曾经的荣辱与共,都成了过眼云烟。
只留下一声叹息:自此二人再无有缘见面,只是,曹操,见证了那颗不屈的头颅而已。
七日之后,江陵。
曹仁出来迎接大驾。
胜负已经知晓了,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惨象。
这支部队,已经是不足万人了。
三个月前,从这里走出来的是200000人,三个月后,还不到二十分之一,这就是战争,很少有人做到常胜将军二字,曹操虽然牛逼,但是终究还是败了,走了袁绍的老路,不过,万幸,命还在,还有翻盘的希望。
只是,听了关羽的话,他知道,孙权活了,刘备也活了,以后的仗不好打了,赤壁一败,只是三足鼎立的开始,下面将是形成的阶段,至于他,暂时要静观其变了。
曾经距离一统华夏只有一步之遥,现如今,却是虚无缥缈,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此时的曹操却是感觉,他对不起战死沙场的20万将士,对不起蔡瑁,江陵,已经无法站稳了。
但是,他不甘心,曹仁留在了这里,他人虽然回到了北方,却是一直看着这里,这就是三足鼎立的好处,两个人掐起来的话,他就好从中渔人之利了,看关羽的那意思,孙刘分裂那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就等着这个机会出现呢。
只是,他想错了,接下来刘备和孙权的表现,将会让他大跌眼镜。
赤壁,只是一个起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1—15:虚虚实实的赤壁(1)
一场大疫,一场大火,造就了一场大败。
纵览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离不开一个火,这样看来,三国,想不火都不行啊。
三大战役中,赤壁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最多的,《三国演义》中就是有了相当的篇幅是用在赤壁一战上,足足写了八回书,发展到今天,游戏也出来了(我正在玩,不过说实话,已经和赤壁本身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关系了),电影也出来了,足以证明这段历史的热度。
只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的是,最接近那段历史的史料,也就是《三国志》,讲述这段历史却是寥寥数语。
先看《蜀书》中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记载吧,不多,“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这是刘备的,诸葛亮的呢?“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看上去是字数多了不少,实际上仔细看看就知道了,全是和孙权的大忽悠,具体到了战役本身就没有了。
这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赤壁一战,刘备这里根本就没有使出什么力来,真正拼命的还是孙权,或者说是周瑜。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周瑜这边吧。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还好有点料,不过还是不多,虽然再借助一下裴松之的补充,《三国志集解》的四处搜刮,还是撑不起官渡那样的场面来。
因为,要想简单的说,开篇那一句就可以搞定了,顶多再加上一个曹操的秀逗,连环战船之类的,毕竟,这是曹操输得比较惨的一次,而晋国承继的又是魏国,所以,史料相对来说少一些也就正常不过了,再碰上一个惜墨如金的陈寿,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狗仔队也难以挖出什么猛料来。
不过这些在那些狗仔队的祖先——说书人来看,却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三国的故事,其中的赤壁这一段逐渐的丰满起来。
直到罗贯中同志这里,情况又发生了一大变化,毕竟,全是假的也没有什么意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那才叫真本事。
于是,简单的孙权被诸葛亮忽悠这一段就增色不少,陈寿记载的被保留之后,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口才和智慧,还让这段对话有点一波三折的色彩,以及智激周瑜部分和舌战群儒部分。
于是,又有了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典故,借东风也就罢了,可以说成是预测到了天气的变化,于是故弄玄虚一把,而草船借箭则是完全在剽窃孙权的版权,那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和曹操对峙的时候,孙权想出来的办法,也不是为了筹集点箭矢,而是船的一面中箭太多,船身失衡,于是又让另一半被射,从而保持平衡,仅此而已。
连环战船,确有其事,不过和间谍庞统没有任何关系,这位不比诸葛亮笨,长的却不如诸葛亮的老兄还在学习文化知识,四处打造舆论给自己造势的阶段,也就是诸葛亮出茅庐之前的日子。
至于苦肉计什么的,更是子虚乌有,黄盖提出了火攻和诈降,但是,还是没有舍出一顿棒子炖肉来,因为曹操并没有把卧底派到这里来,没有卧底看着和通风报信,打了也是白打。
疫病,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他直接影响了曹军的战斗力,不过对于这一点,老罗强调的不多,原因很简单,这样写的话就不足以展现出孙刘联军的战斗力了,显得有些胜之不武——难得热衷于三英战吕布这种无耻打法的老罗有这种觉悟啊。
这些对赤壁原稿的大改写虽说狠点,不过还不算是离谱,毕竟是都有点影子,而且文笔很好,包袱甩的到位,目的性也很强,不失为好文。
但是,下面这段改得是最为离谱的,最为失真的,但是,也恰恰是这段改动,成为了赤壁一战的真正转折点,也让好几位历史名人卷入其中蒙上了很大的历史污点,这就是蒋干盗书的故事。
一段千古奇冤。
21—16:虚虚实实的赤壁(2)
蒋干盗书。
把它当作小说来看,很不错,但是,也就是局限于小说而已,当作历史来看并且津津乐道的话,后半夜的蒋干去敲你们家门可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不过无所谓,要敲的话,估计罗贯中就要搬到庙里去住了。
从头说起吧,其实,三国志里并没有把蒋干当作一位重点人物来看待,根本就没有立传嘛,不过万幸,在《江表传》中还有着他的一席之地。
“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就是蒋干兄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怎么样?还不错的一号人物吧?但是,这种人三国很多,我们也就可以称之为三国时代江淮赛区的辩论冠军,仅此而已,再多些政治、军事、文化上的贡献就没有了,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偏偏这位老兄还真的去了周瑜那里做说客,因为看的就是他能忽悠这一点,不过,周瑜岂是被人一说就动摇的人?“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张共生;能移其意乎?”周瑜说的很实在,老孙家对他好的无以复加,实在是没有理由背叛他投奔到曹操的帐下——正如诸葛亮不会叛逃到孙权或者曹操那里。蒋干不是傻子,听得出来,于是,就一笑而过,彻底不做打算,权当是出来公款旅游了,反正曹操也就是争取一下,没有做什么死命令。
按理来说,事情到这里也就完事了,可是,老罗们(这里加个们字就是说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集体的智慧)不甘心,这就完蛋了,那么多没有意思啊,为了显摆自己是看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人,于是乎,反间计就粉墨出场了。
后来的情节是中国人和许多看过小说的外国人都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这么安排的结果直接导致的就是曹操自废武功,所以,在我写前面的赤壁时,纵然胡编了很多,可是,这一段就没有加进去。
蒋干臭了也就臭了,曹操被人耍也不是第一次了,被耍就被耍吧,可是,硬是把一个大活人蔡瑁给写死了,这就有点过分了,不错,蔡瑁把荆州出卖给了曹操,但是,曹操不是日本人,他自然也不是汪精卫,没有必要这么损人吧?
诚然,我这里也把蔡瑁给写死了(其实人家后来被封侯,活的是蛮滋润的),不过我自己感觉写的还是蛮英雄的,一个军人,死在战场上,还是一个不错的结局的。
再往后就是那场令曹操永生难忘的一场大火,八年前的那场大火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八年,可以干多少事情?2000年后,可以让一个兵力、兵员素质、武器、经济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伟大民族打赢一场坚苦卓绝的战争,八年,说实话,曹操干的不错,该收拾的都给收拾了,甚至连肆虐的少数民族游骑都没有放过,总之,是外战也行,内战也行,除了一个西北的马超,但是,人家比较老实,也比较抗打,所以,放在后面了,只是,谁曾想到?八年之后,非但没有再接再厉,反而重蹈了一场大火的受害者?
作茧自缚的连环战船、黄盖周瑜苦心经营的火攻和诈降,还有那突然给面子的东南风,那个季节,八百年也不来一次东南风,居然就来了,还恰恰在大举进攻的那个夜晚,曹操虽然不那么嘴硬,不像项羽那么顽固,可是,这些还是都给了他充分的失败的理由。
败了就是败了,曹操一把火烧掉了还算有战斗力的战船,自我掩饰的说道:火是我自己烧的,也掩盖了许多本应该曝光于天下的那个夜晚的细节,但是很遗憾,没有,八年前,史书详细记载了曹操如何激励部下攻占乌巢,但是,八年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也不能怪老罗们节外生枝,实在是为了吸引听众不得已而为之,好在还不算离谱。
相比之下,我就有点离谱了,这么写其实就是我对这段历史的一个疑惑过程,就算说聪明一时糊涂一时,可是,这是一场维系了三个月的战争,曹操就一直酒精中毒中?他不是赵括,不会因为纸上谈兵而输得这么一败涂地,骄兵必败?骄在哪里?败在哪里?其实这就是套话,因为曹操的骄和败走的是平行线。
所以,我就这么编排了,算是给我的偶像曹操找一个借口吧。黄盖,并没有死在赤壁战场上,算是正常死亡了,黄柄有这个人,只不过没有这么牛逼,至于那个血吸虫病,完全是因为偶然看到一条史料,西汉的江陵一带就已经发现过血吸虫病例,有“古尸”为证,正好是赤壁发生的地方,于是乎,就借用了,还可以牵扯到一点周瑜英年早逝的事件,这里讲出来以正视听。
最后,再说说华容道,华容道确有其事,我在里面写了曹操的部下如何舍生取义,那都是想象,不过的确是发生了这些,很多士兵死在了那里,但是,关羽,没有在那边等着,我只是“尊重”一下原著而已,因为我想借着关羽和曹操的对话阐述一下自己对于曹操活着的价值分析吧,刘备还是“用力”追赶了,只是快到华容道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没有痛打落水狗?上面就是我的分析,或者说是猜测。
以上就是有关赤壁的真真假假,真的,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假的,就是后人编排的,无耻一些,讲了不少自己,这并不是为了说明自己多牛逼,只是,既然写了这么多,不管有没有人看,还是说明白点好,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至于吴导的《赤壁》不说也罢,曾经满怀希望过,觉得他应该会拍成史诗,结果我失望鸟,他的确没有拍成三国演义,可是也没有拍成三国历史,甚至没有真正的反映出自己以往的艺术水准,只是保留了自己历来的必备曲目:鸽子。
吴导拍电影不放鸽子那就不是吴导拍的了,只是,这样的赤壁拍出来圈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帮狗屁媒体“唯票房论”捧臭脚,这就是集体放了观众鸽子。
国产大片,注意,是大片,和国足一样,已经无药可救。
啰嗦了一大堆,算是把赤壁说完了,对不起大家,用了一种自己也不太习惯的风格,以后不会了,这只是一个例外,从下一章开始,一切恢复正常,还是喜笑怒骂舒服一些,不过有可能是也会不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