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倒计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倒计时-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一切都没有了。”
  危地马拉地球物理研究与服务局记录到高达1000米的火山灰喷发柱,灰烬向西北方向飘移了大约20千米。在危地马拉城,当局派出多辆推土机清理被火山灰覆盖的街道;居民则用铲子清除汽车和屋顶上的灰尘;一些地区的火山灰厚度达到厘米。(见图)
  环境时光机里的末日秘密
  表面看来,这12座火山毫无关联——分布在世界各地,爆发的量级各不相同,表演的形式迥异,但是,有一条线索可以将它们串连在一起,那就是:火山喷发周期。
  爱丁堡大学火山学家索尔·索尔达松重建了冰岛火山过去1100年间爆发的时间图表,发现了冰岛火山喷发的规律:冰岛火山爆发有高潮期和低谷期,约以140年为一个轮回,20世纪后期一直处于低谷期,此次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打破了持续50多年的相对平静期,冰岛将很可能进入火山喷发的巅峰时期。其他的火山亦如此,每一座火山像是都有一个精准的“闹钟”,时间到了,自会喷发,而这也就是地球神奇的密码,科学家循着这个密码在全球1500座火山中定位下一个可能的爆发点。
  他们将目光锁在了6处,其中赫然出现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据科学研究表明,黄石火山的喷发周期通常在60万年左右,目前距离上一次喷发已有64万年,大爆发前的沉默本来就让人感到心惊胆寒,更何况,几年之前,黄石超级火山已出现种种异常行为。黑名单上的另外5个最危险分子是:印度尼西亚中部的莫拉皮火山、刚果的尼拉贡戈火山、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阿瓦钦斯基火山、危地马拉的圣塔马里亚火山、菲律宾吕宋岛的塔尔火山(编者注:关于这些火山的详细描绘见第一章附件)。
  科学家说,这6座火山中的任意一座爆发都会带来摧毁性的力量,但其中最可怕的发现是——只有黄石火山才是“超级火山”,它若爆发,将会是继万年前印尼多巴火山爆发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超级火山爆发。
  目前发现的黄石超级火山的三次爆发皆在史前。科学家只能通过对多巴火山的研究揭开“超级火山”的面纱,道出一个骇人的真相。
  能称为“超级火山”就断不会徒有虚名,印尼多巴火山的爆发几乎摆布了人类物种的发展进程。并非众所周知的是,这个数万年前的证据一直被封存在了人类的DNA之中。
  纽约大学陶德狄索托教授一直从事DNA研究——决定遗传生理特征的人类条码。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实,原来任意两人DNA分子所贮存的遗传资讯差距只有,相比而言,60多亿人口的DNA异同甚至比西非一群黑猩猩还要少。人口众多,基因多样性却小,这不禁让人想问:那是否意味着现代人类单纯的DNA是和我们祖先的数量有关?因为就像洗牌,如果拿整副牌来洗牌、发牌,里面会有红心、梅花、黑桃跟方块,但如果只拿一小部分牌,比方说都是红色的,那么不管洗多少次,所发的牌永远都是红色的。

超级火山,人类束手无策(3)
按照古生物学家的考古所得:从6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分道扬镳”到10万多年前现代人类基本形成,这么长时间形成的史前人类数量或许有100万之多。
  但是,当前人类的DNA如此单纯的情况,被认为现代人可能并不是源自这100多万人口,考古结果更倾向于现代人源于东非六七万年前寥寥数千人这样一个结论。
  从100多万锐减至几千人!毫无疑问,期间必然有某件“毁灭性”的事情发生。在科学研究中,这一人类祖先被超量毁灭、DNA被“单纯化”的史前过往被称之为“遗传瓶颈”。
  为了追溯造成“遗传瓶颈”的源头,科学家从格陵兰岛的冰芯里寻找蛛丝马迹。来自缅因大学的葛瑞格齐林斯基教授在这环境时光机里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现象,在格陵兰岛冰核11万年的记录中,万年前的冰核显示了硫酸盐含量的一次飞跃。正常来说,这么高浓度的硫酸盐只可能来自一个地方——火山。
  追踪至此,科学界终于发现了那个“杀手”——万年前爆发的印尼多巴火山。
  现今位于苏门答腊岛的多巴湖长90多千米、宽30多千米,1929年,荷兰地质学家贝梅伦认定此地为巨大火山口,即喷发而出的大量火山物质到大气后所留下的洞。如此平静祥和的湖面,谁也难以想象它面目狰狞以至于几乎将人类赶尽杀绝的模样,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一遭。
  以下是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情景复原:
  也许是万年前人类某位原始祖先正摩擦石块点火的那个晚上,突然间开山劈地般的声音响彻天地,地核里数万立方千米的岩浆累积的压力终于冲破脆弱的地壳,一道高达9万多米的火山喷发柱腾空而起,那个夜晚或许是人类自天地混沌初开后看到最亮的光的一个晚上,接着屠戮开始。
  伴随爆发而来的火山碎屑流一泻千里,铲平了苏门答腊10平方千米的土地,炽热的高温逢物便将其化作一道蒸汽,消失于无形,短短时间,岛上生机尽数消失。
  除了地面,32立方千米的火山灰也开始在高空扩散,数日后抵达印度南部。剑桥大学利弗休姆中心的麦克佩特拉利亚博士通过后来的考古,发现当时降落在印度的火山灰尘达12厘米之厚。对于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而言,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细粉状的物质是什么,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物体,却可以将人残忍致死。因为在这种细粉里有着像小小玻璃碎片状的微粒,当人将这种粉尘吸入肺部,它们会和肺部的水结合致人于死地。
  当雨季来临,地上的火山灰随之渗入河流,连水也会因此变得有毒。当时,人们还没有文明到会对水进行过滤。一方面,由于雨水将灰带进水路后造成淤积,从而阻塞了自然灌溉系统;另一方面,火山灰又阻隔了空气中的氧,原本繁茂的土地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日渐贫瘠荒芜,生物渐渐死去,自然界的生物链因此混乱断裂,大批动植物也死去。后来的考古发现了地下的大量石器,确认属于这个时代。
  除了火山灰,另外还有20亿吨杀伤力极强的二氧化硫,因二氧化硫极易和水、氧气产生反应,产生微小的硫酸液滴。这些也是阻碍阳光达到地面的主要物质,阳光照射减少,全球的气温就会下降。而全球的水循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降雨,将这种硫酸液滴全部洗去,地球由此步入一个漫长的寒冷时期。高纬度地区气温直降21摄氏度,北半球3/4的植物种类随之灭绝;那时非洲的气温也下降了约17摄氏度,雨量也因此减少了90%。
  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多巴超级火山几乎夺走周边地区所有生物的性命——正如前文情景重现中所述,厚厚的火山灰席卷而来,一旦进入动物的肺中,将造成血管的破裂;灰烬与肺里的湿气混合,变成类似于水泥的浆状物质,最终使生命窒息死亡,就连生活在深海中的有孔虫类也没有逃脱这场全球性灾难。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地表植被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中纷纷凋零、衰亡;食物链的基本环节中断,人类和其他动物因为饥饿而大量死亡。冰雪覆盖下的地球陷入漫长而萧条的“寂静期”,全球人口减少到几千人。
  在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上,现代人的祖先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为人类延续香火。
  说到这儿,应该每个人都有疑问——为什么是东非得以幸存?
  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史丹利安博斯教授有过答案,他通过“石器时代”社区移动理论复原了东非狩猎采集者是如何熬过那一关的。当时,人要生存就得继续拥有工具,这个工具来自火山熔岩形成的玻璃,即黑曜石。广袤东非大陆上的狩猎采集者为了取得黑曜石需要长途跋涉,有时还必须跨过其他族群的领地,这段崎岖的求生之路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即与沿途的邻居打好关系,一起寻找高级工具材料。这一过程又带来了沟通技巧,并且史丹利安博斯教授认为,那或许是发展语言最关键的一步。
  不知道著名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是否关注过这段印在石头里的历史,因为在他的名作《2001太空漫游》里也出现了黑曜石,导演将它赋予了每个文明启蒙的象征含义。
   。 想看书来

走出非洲和走不出非洲
7万年前,多巴超级火山几近摧毁了这个地球,但是它也促使人类“走出非洲”,开始文明的征程。
  7万年后,全球迈入21世纪,人口发展到近70亿,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光辉灿烂的发达文明,此时此刻,面对已处在新一轮爆发周期里的黄石超级火山,美国乃至人类的命运又会如何?
  每座火山都有自己的喷发“闹钟”,而黄石超级火山闹钟的时间却长得惊人,足足有60多万年。现在,64万年过去了,科学家说“黄石的爆发有可能在明天,也有可能在数千年之后”,据科学推算,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几乎是陨星撞击地球的12倍,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甚至占到,一切正如英国伦敦大学火山学专家比尔·麦格所说的“下一场超级火山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致命的是,伦敦地质学会早在2000年就曾警告世人,“我们也许能在小行星撞上来之前使它偏转,避免撞击,可是即使是在科幻小说里,我们也找不到一种可信的办法来对付超级火山的爆发。”
  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髴评论一个人时说过:“每一个文明人,无论他的意识发展到多么高级的程度,在其精神的更深层级中仍然是个古代人”。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矗立在46亿年历史的地球上,面对自第一次喷发以来已是1600多万年高龄的黄石火山,我们依旧是刚启蒙的现代人。
  我们会有从启蒙到成长再到成熟的机会吗?
  这次,人类的命运似乎掌握在别人手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最恐怖的地底幽灵

  冰岛火山喷发让我们又见识到了地球另一个强大的自然力量——火山,科学家称火山为地底幽灵,它的喷发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总会伴随一场灾难。那么,这些幽灵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它又藏身在哪里?当它爆发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我们试图揭开“这个无法驯服的困兽”的面纱。
  形形色色的火山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穷状喷出物围绕着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米以外的地方。
  火山不是生物,但是它也有生命,它的生死是以是否还会喷发为标志。正在喷发的和人类有史以来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历史上无喷发记载且遭严重破坏的火山称为“死火山”;还有些火山虽长期无喷发活动但还会再喷发的,年轻而完好的火山称“休眠火山”。休眠火山会突然醒来,摇身变为“活火山”。
  目前世界上遍布着许许多多的火山,它们的分布都很有规律,基本上与地震分布带一致,主要分布于4个火山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火山带和东非火山带。2010年喷发的火山,都是属于这些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也称环太平洋火环,此处的火山活动频繁,据历史资料记载,现代全球火山喷发的80%都发生在这个地带上。
  环太平洋火山带全长4万余千米,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共有活火山512座。从北太平洋出发,沿着大地和海洋的交界向西南,分布着阿留申群岛、勘察加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到达印度尼西亚诸岛屿,然后折向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再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半岛,环绕太平洋一周。
  其中,印度尼西亚是最有名的“火山之国”,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当地的火山喷发已经成为寻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附近海底火山喷发也经常发生,从而海面不断露出一些新形成的火山岛屿。
  地球内压引爆火山
  火山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喷发,它的喷发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积累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组织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则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熔结在岩浆中的挥发成分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果岩浆黏滞性数较低或挥发成分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
  通俗说来,就是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把气体和水分与炽热的岩浆混淆在了一起,就像碳酸饮料的气,在压力下可以溶到水中去,但如果压力减轻,它们就会分离出来,体积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当岩浆在火山底下聚积的时候,由于其中的一部分物质逐渐凝结成岩石从中分离,剩余的物质中,气体和水分的含量会越来越高,冲击力也会越聚越强。当其从地壳中冲开一条出路的时候,大量岩浆便会顺着冲开的出路涌向地面,这时压力急剧减少,气体和水分迅速膨胀,如同炸药一样炸开地表形成火山骤然的爆发。(见图)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气爆后,喷发柱接踵而至
火山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气冲区、对流区和扩散区。
  气冲区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