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献综述
关于浪漫爱的研究很多,我把它们分类综述如下:
第一类是关于浪漫爱度量尺度的研究。要想研究浪漫爱,首先必须确定度量尺度,巴蒂斯)在

年曾设计了一套

项的指标来度量浪漫爱,数年后又删节成


项(巴蒂斯,



年,

年), 

。卡茨
他采用的是里克特尺度(


)将浪漫爱的标准概括为以下三项,第一,关注对方,第二,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础上的亲密感,第三,愿意给予、分享甚至做出牺牲(卡茨,

年)。诺克斯()与同事创造出所谓“诺克斯一斯波拉可夫斯基尺度”,用它在个中学女生、
个中学男生、
对结婚不到

年的夫妇及



年)斯劳斯基()在题为《爱情的标志》的研究报告对结婚超过
年的夫妇中进行了调查。(诺克斯,


)情投意合,



与对方在一起的
中指出爱情的五大要素:


愿作牺牲,

欣喜
欲望,
分享快乐或分担痛苦,
(快乐)。他还将相爱双方的感情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享双方的社会属性,第二阶段是双方在一些主要的爱好上相辅相成,在第三阶段,双方能够同享社会与人格的需要(。斯劳斯基, 

年)
第二类是关于浪漫爱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
兰茨)在《前现代时期的浪漫爱:社会学评论》一文中指出,现代化理论忽略了浪漫爱这一重大内容,仅仅将其归结为都市化与工业化。文章认为,浪漫爱的发展是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受到现代化过程中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许多关于浪漫爱的研究因忽视了现代化过程这一因素而误入迷途。(兰茨,
年)
奥庞(
)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同一般浪漫爱与现代化关系理论相对立的证据,值得注意。他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一般认为,婚姻是由以下两种力量之一缔结起来的:一个是夫妇在维持生活基本需要上的相互依赖,另一个是浪漫爱情。前者属于传统社会的婚姻,后者属于现代化社会的婚姻,二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但是在他所做的一项非洲阿肯母系社会的调查中发现了与上述理论不符的事实,从而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阿肯母系社会有

万人口,占加纳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在这个社会中,两性十分平等,社会规范一向认为妇女应当经济独立,而婚姻应当建立在双方自愿和浪漫爱情的基础上。妇女在举行过成年仪式后所生的子女即属合法,并不一定是婚生子女,离婚也很容易,因为夫妻的结合并不意味着(像西方基督教文明中那样)二人合为一人。兄妹关系反而比夫妻关系更为亲近。现代化过程并未使阿肯社会广泛接受合法的或基督教式的婚姻形式,在这一社会的上层女性中反而出现了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于男性的倾向。(奥庞,

年)怎样看待这一研究的理论挑战呢?如果严重地对待它,将得出浪漫爱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不够准确或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因果关系的结论。但或许这只是一个例外。库恩在《科学理论的结构》一书中曾用大量篇幅讨论这种例外现象,认为当某种现象只是零星的例外发现时,还不足以威胁到整个理论结构,而一旦这种“例外发现”越来越多,旧的理论结构无法加以解释时,则一种能对其加以解释的更能自圆其说的理论结构将取而代之。不知中国社会的研究是否可容纳于浪漫爱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结构,这正是我的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第三类是关于浪漫爱作为婚姻主要原因的研究。
罗布津斯卡()在题为“现代波兰作为婚姻决定因素的爱情”一书中指出,在现代波兰,婚姻的决定因素是爱情,其基本目标在于满足双方的感情需要。这一结论是通过对《华沙青年日报》读者及其他来源的

名调查对象的分析得出的。(罗布津斯卡,

年)苏联拉里科夫()将自己的研究报告题名为“仅仅靠爱情?”。他发现,在

万名调查对象中有是因爱情而结合的,是因为人人都结婚才结婚的,
是因个人利益而结婚的。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因爱而结合的人百分之百感到不幸福,因人人如此而结婚的人中幸福者占十之四五,因利益而结合的人中十个幸福对七个不幸福。作者从而得出结论,因爱情而结合并不能保证婚后幸福。研究还发现,在年龄较大的人当中,因浪漫爱而结合的较少,寻找生活伴侣的动机较多。(拉里科夫,

年)在这一类研究中还应提到朗格()的《爱情在中国:




世纪的社会关系及实践》。文章提出,虽然中国历史上的节妇是孔教理学褒赏的形象,但这种理想化的形象与现实中的中国妇女形象有区别。通过对


出元剧的分析,作者将这些作品中中国妇女的形象及其对爱情的态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赞赏肉体美和婚前浪漫爱情的,另一类是儒教理想中的贞节、孝顺、绝对服从的女性。研究认为,虽然社会舆论偏爱后者(即使是第一类情况也往往要加上一个幸福的结局),但还是可以看出,在理学正盛的年代人们已经对浪漫爱有所认识(。朗格,



年)浪漫爱应当说在中国早有萌芽,但真正成为受社会规范赞许的婚姻动机还是到近现代才有的。目前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正是本文要加以探讨的问题。
研究设计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北京一千万人口中抽取的,其中不包括农村户口和

岁以下的人口。具体地说,我们首先在全北京


岁以上人口每人一张的户口卡中随机抽出



人(遇农村户口即换抽紧邻其后的城市户口),在发放问卷之前,由于考虑到有些年龄小的人可能尚未结婚,难以回答我们的一些问题,所以去掉了

年以后出生的

多人。在实际寄出的

份问卷中,

份问卷因
地址不详或搬迁被邮局退回,还有

人因未婚退回了问卷,共
回收有效问卷

份,回收率为

。这在社会
学的调查中已经可以被用作推论总体的依据(一般认为的回收率即可使用,的回收率已属上乘)。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由这个样本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推论到北京已婚的全体非农业人口。
样本的基本组成情况如下,男性占 , 女性占 
年以前出生的占 年出生的 
占 年出生的占 年出 
生的占 年以后出生 的占 。汉族人占 

,少数民族的人占。籍贯为北京的占,北京以外的占。出生地为北京的占,北京以外的占
,共产党员占,民主党派及非党群众占教育程度:文盲占,小学程度,中学程度(包括初高中、中专中技),大学程度占。职业:无工作的占,工人占,知识分子占,干部占,军人占,农民占。收入在元(月)以下的占元以上的占。以上为研究
中的自变量。
依变量共个,它们是对“下列因素在你们的结合中重要性如何”这一问题的选择答案(“重要”或“不重要”)。这个依变量是(


对方的教育程度(



对方的容貌(




方的身材(

对方的健康程度(



对方的年龄(


对方的

住房条件(

对方是否初婚(



对方是否有孩子(


对方

是否初恋(

)对方是否童贞(

对方的民族

对方的
职业(

对方的家庭状况(



对方的收入(


)对方的存

款数目(

)对方的性格(



对方的智力(


对方的幽默
感(

)对方是否城市户口(



对方的政治面目(


对方
的政治表现(

对方的政治观点(



)对方的宗教信仰


)对方历史是否清白(
对方事业是否成功(

对方

)对方的抱负(
的才能(

对方的理家能力(

对方的

)对方的社交能力(



)对方的忠实程度(

办事能力(

对方有无海外关系(


对方是否勤
对方有无生育能力(
俭节约(


对方的爱好(

对方有无家
对方的身高(


双方共同语言。调查对象被要求
庭负担(
双方感情( 
在封闭式选择答案的“重要”与“不重要”两项中选择一项,因此这些依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数据分析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卡方检定,看每个依变量受到哪些自变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是哪些因素在决定着人们浪漫爱情及其他方面的考虑。第二种方法是对数线性回归分析,用以确定几个主要自变量对依变量影响的程度。
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生存环境越是接近现代化,则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这里面包括三项尺度:第一是时间尺度,即假设年轻者比年长者更看重浪漫爱情,第二是空间尺度,即假设越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越看重浪漫爱情:第三是社会生存条件或社会经济地位的尺度,即假设那些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较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更看重浪漫爱情。
研究结果
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通过卡方检定确定各主要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影响。

出生年的影响受出生年这一自变量影响(显著程度超过


)的有个依变量,如表一,其中年长者指




年以前出生者,年轻者指

年以后出生者。
从表一可以看出,样本中的年轻者注重的多为对象自身的肉体特征(身材、身高等)和精神特征(性格、智力、幽默感、才能等);而年长者则更注重对象的社会特征,诸如收入、政治面目、历史清白、有无海外关系等等。虽然在“双方感情”这一因素上年轻者与年长者并无显著区别,我们仍可得出年轻者比年长者更注重对象的自身素质,因而更具浪漫气质这一结论。它与年轻者比年长者更重浪漫爱情这一研究假设相符。
表一出生年的影响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身材 年轻者 
性格 年轻者 
智力 年轻者 
幽默感 年轻者 

城市户口 年轻者 
才能 年轻者 
社交能力 年轻者 
身高 年轻者 
年龄 年长者 
是否初恋 年长者 
民族 年长者 
收入 年长者 
政治面目 年长者 
政治表现 年长者 
政治观点 年长者 
宗教信仰 年长者 
历史清白 年长者 
海外关系 年长者 
勤俭节约 年长者 


籍贯的影响受籍贯影响的依变量有



个,如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籍贯为北京的人认为双方感情和共同语言以及对方的性格在结合过程中“重要”的频率大大超过了期望值,而外地人则更看重对方有无家庭负担及住房这类实际问题。这一重要发现揭示了都市生活对人们结合过程中是否注重爱情的影响。
表二籍贯的影响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感情

北京
共同语言
北京
性格
北京
住房
外地
家庭负担
外地

出生地的影响受出生地影响的变量有

个,如表三:表三出生地的影响
感情共同语言性格城市户口政治面目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海外关系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外地外地外地外地
出生地的影响与籍贯的影响呈现相同模式
北京出生的
人更重感情、共同语言及性格等个人气质,而外地出生的人更重政治面目、政治观点等社会属性。同籍贯的影响一样,出生地的影响也反映了都市生活环境(空间)的影响。

教育程度的影响
教育程度对以下

个变量有影响(表四):表四      教育程度的影响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教育程度 大学以上 
职业 大学以上 
幽默感 大学以上 
住房 中学以下 
是否初婚 中学以下 
是否童贞 中学以下 
有无子女 中学以下 
社交能力 中学以下 
生育能力 中学以下 

从大学以上和中学以下两组人对不同因素的强调可以看出,虽然在许多因素的选择上二者没有差别,但在这些有差别的因素的选择上,教育程度低的人重视的是层次较低、离浪漫情调较远的因素,如是否初婚、是否童贞、有无子女及生育能力等等。这一结果基本上符合社会地位较高者更重浪漫爱情的假设。

职业的影响职业对


个因素有影响,如表五:表五职业的影响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干部、知识分子
双方感情
干部、知识分子
共同语言
干部、知识分子
教育程度
职业
干部、知识分子
住房

其他职业
是否初婚
其他职业
是否童贞
其他职业
收入
其他职业
社交能力
其他职业
生育能力
其他职业
职业的区别比教育程度的区别对浪漫气质有更明显的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在结合过程中比其他职业的人更注重感情、共同语言等,而其他职业的人则比干部、知识分子更看重住房、收入一类物质因素,或是否初婚、童贞、有无生育能力这一类更实际的因素。

父亲教育程度的影响调查对象们父亲的教育程度对以下



个因素有影响(表

六): 
表六    父亲教育程度的影响
容貌身材幽默感才能抱负爱好教育程度职业是否童贞政治表现生育能力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中学以上小学以下小学以下小学以下
父亲教育程度显示出与其他社会经济地位自变量类似的影响模式父亲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注重配偶的个人素质及精神方面的因素,父亲教育程度低的人则更注重社会因素如政治表现及更实际的方面如是否童贞、有无生育能力等。

父亲职业的影响调查对象的父亲的职业对



个因素有显著影响,如表七:

表七父亲职业的影响

答“重要”超过期望值者
幽默感 干部、知识分子 
能力 干部、知识分子 
爱好 干部、知识分子 
教育程度 干部、知识分子 
年龄 其他职业 
是否初婚 其他职业 
是否童贞 其他职业 
收入 其他职业 
政治面目 其他职业 
政治表现 其他职业 
政治观点 其他职业 
历史清白 其他职业 
理家能力 其他职业 
海外关系 其他职业 
勤俭节约 其他职业 

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