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嘹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柔的嘹亮-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峰不是汉人,他是契丹人。那是另外一个###,就是说契丹人就不能是英雄吗?金庸小说用很大的力量批判了大汉族主义,写了很多汉族的坏人,汉族的混账,而精心塑造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的英雄,像萧峰这样的英雄,他不是汉人,他是契丹人。可是,虽然是契丹人,假如没人发现这事,或者发现之后没有揭露,那么这个故事就不存在了,萧峰一辈子就是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丐帮帮主,就是天下武林的领袖。到底谁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悲剧?是谁直接促成了萧峰的命运悲剧呢?这个人叫康敏,就是马夫人,丐帮副帮主的夫人康敏。这个马夫人为什么要迫害萧峰?她为什么要揭露这个事,害得他身败名裂呢?很有意思,又是跟爱情有关。原因很简单,因为康敏非常美貌、漂亮,所有的男人看见她之后都要惊奇地凝视她一会儿,都要看她,因为长得非常漂亮。只有一个人不看她,这个人就是萧峰,萧峰为什么不看她?也不是萧峰歧视她,萧峰因为是英雄,英雄是不看美人的,英雄是不爱美色的。这是我们中国英雄和西方英雄不同的一点,西方英雄是讲究什么不爱江山爱美人,007每次出去有些英雄壮举都得带一美女,我们中国英雄是一心贡献给事业,很少看女人。可是萧峰不看这个美女,就对这个美女造成了最大的心理伤害,我不知道这个观念和我们现在流行的观念是否统一?我们现在如果说看见一个女孩你老盯着她看,人家会告你性骚扰,你不能老看一个女孩。可是在《天龙八部》那个时候,萧峰这样一个人就是因为不看,因为少看了美人一眼,居然就祸从天降,她就下决心,好!你是英雄,你不是不看我吗?不承认我的价值吗?给你点颜色看看。最后,就把萧峰一辈子都害掉。所以我有时候开一句玩笑,发一句“谬论”,我说朋友们,当美女在眼前的时候,请你多少看上两眼吧,免得祸从天降。不要觉得自己太牛,太英雄,假装看两眼也可以。萧峰居然就因为这么一个偶然的原因,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很像当年胡适讲的,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纽约那边就来了一场暴风骤雨,世界的相关性。就是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后边就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而萧峰和康敏的这个故事呢,我们看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叙事模式,就是康敏她是马夫人,她的丈夫马大元,本来是跟萧峰是萧峰的大哥,萧峰本来应该叫她嫂夫人,萧峰应该叫这个马夫人是嫂夫人,所以萧峰杀康敏这个故事,其实是有原型的。我们如果联想到《水浒传》等其他作品的话,就会想到这个故事。有一位研究者,把它概括为“英雄杀嫂”,这是一个很准确的概括。
  我们可以读到很多这样的故事,这个模式是文学史上屡试不爽的一个成功的模式。我们文学研究,就是要研究模式背后它的文化意义,它说明一些什么问题。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中国文化的秘密。通过这个过程所完成的英雄形象,最典型的是武松。我们还可以想到《水浒传》里还有类似的,还有石秀,“拼命三郎”石秀,杀死了杨雄的夫人,也是他的嫂子。《水浒传》里有两个类似的女人,一个叫潘金莲,一个叫潘巧云,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坏女人都姓潘?不知道作者跟姓潘的女孩有什么仇?这两个起的名都姓潘。这个背后包含着一个英雄对于性爱的态度问题。在中国人看来,英雄必须竭力地压抑个人的欲望,才能完成你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为社会牺牲,而个人欲望,他把它集中在一个美女身上。所谓的“美人祸水论“,美人其实可能没那么大能力,没那么大价值,但是把它集中她的身上。
   。 想看书来

金庸笔下的悲剧爱情(5)
而下一个问题就奇怪了,这个美人为什么一定要是嫂子呢?她是妹妹不行吗?她为什么是个嫂子?就是英雄和其他的女人之间可以产生真挚的爱情。我们看萧峰和阿朱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是高尚的,是感人的。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这个嫂子是最可疑的,也是最可恨的一个形象,这就值得分析。我们分析这个嫂子是怎么一回事?嫂子,第一,她是已婚女人,她已经没有性禁忌了,在性的方面没有禁忌;第二个,她又是外姓人,嫂子是外姓人。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作品中,对已婚女人的描写,她的地位都是不太高的。甚至在很多作品中,为了其他的价值,可以毁掉外姓的妻子的价值。这里,就有人类最原始的残忍埋藏着。
  所以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是模式化的,它这里也有一个“英雄杀嫂”,武松杀嫂不也是一个模式吗?其实模式不是缺点,任何作品经过分析都是有模式的。全世界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那么一百多个模式,谁也逃不掉,关键是通过这个模式,你写出了什么东西。萧峰杀掉马夫人是英雄杀嫂,但是,这个模式他运用得非常地巧妙,它不是像《水浒传》那样讲的故事,《水浒传》的故事我们一开始就知道,潘金莲她怎么怎么回事,她不是好人,而在《天龙八部》中我们是到最后才真相大白的,一开始萧峰被陷害,谁害的?不知道。而最后惩罚马夫人这一节,最后杀掉她,又不是萧峰亲自用很残忍的手段去杀掉她的。因为那样就会毁坏英雄的形象,最后杀掉马夫人的是另外一个坏女人阿紫,是由阿紫来惩罚她。阿紫挑断了她的手筋、脚筋,割得她浑身是伤,然后又在她的伤口中倒进了蜜糖水,要引的蚂蚁来咬她全身,就说这个女人她是值得痛恨了,但是不是由英雄执行惩罚她的刑罚,而是由另外一个坏女人来做。所以我们看,金庸采取的这个模式,既借鉴了前人的财富,又能够在当代社会,得到我们当下读者的接受。所以说模式不等于僵化,模式恰恰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的舞台,就好像京剧都是有模式的,花脸出来都要画一个脸,但是关键看你唱的是什么,你唱得好不好,模式不能束缚住人。我们经常做的一个比喻,就叫做“戴着脚镣跳舞”,戴着脚镣也能跳舞,关键看你跳得好不好。
  可以说金庸在爱情这个问题上,所给予读者的启迪是说不尽的。所以关于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话题,我们今天就告一段落。在爱情的问题上没有绝对权威的,讲得不对之处,希望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眼花缭乱的掌拳手法、精妙绝伦的搏击比拼、卓尔不群的套路招式、琳琅满目的江湖门派,这就是武侠作家笔下的武功世界。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批武侠作家开始走出古代武侠小说单调、程式化的武功描写,逐渐增加了作品中的技术性和观赏性,独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学名词,打通了一条通往现代武侠世界的大路。在这批武侠作家中,平江不肖生就是一位具有开山作用的代表作家。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因生于湖南平江而取笔名为平江不肖生。从1923年开始发表武侠小说,并以《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作品掀起了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创作高潮。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一代武学宗师霍元甲的事迹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平江不肖生是如何让让霍元甲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的?又是如何评价霍元甲的武功的?
  将武功分为内功与外功的思想,使得武侠小说创作焕然一新,境界大为提升。而对于今天的读者耳熟能详的“武功”一词,又是如何横空出世的?它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新定义?     在平江不肖生和赵焕亭之后,一位名气更大的武侠作家出现了,他就是还珠楼主。从1932年开始,还珠楼主以蜀山为题材创作了武侠小说36部,形成一个庞大的“蜀山系列”。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山剑侠传》。那么,《蜀山剑侠传》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这部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武侠作品为什么会被许多人斥为荒诞不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金庸笔下的悲剧爱情(6)
还珠楼主的剑仙奇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而对武功本身技术性与观赏性贡献最大的则是白羽和郑证因。白羽以《十二金钱镖》为代表作共创作武侠小说18部,而郑证因以创作武侠小说88部位居民国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之首。白羽和郑证因在各自的作品中独创了难以计数的拳法、轻功、兵器、暗器等各类武术名词,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武侠世界的魅力。那么白羽和郑证因是如何创造这些新名词的?又是如何把武学建设为艺术化的纸上功夫的?武林中的黑话,又是怎么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继续“华山论剑”,“武戏文唱”,品评五位传统武侠作家的武功“秘笈”,感受曼妙神奇的武功世界。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以武会友,讲一个跟武功有关的话题,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提到“武侠小说”这个名词,有几个基本的因素,就已经天然地蕴含在里面了:一个“武”;一个“侠”。虽然很多人认为,在武侠小说的各个要素中,侠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侠比武要重要,我以前讲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但是只有侠没有武,又是不行的,虽然侠比较重要,但是必须有武这个因素作为基础,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武侠小说,它叫武侠小说这个名字,但是只有侠没有武。如果一个作品只有侠,到处行侠仗义,做好事,没有武,那就不叫武侠小说,那叫“雷锋的故事”,对吧?所以说武侠小说和“雷锋的故事”的区别,就是它除了侠,它要有武。武侠小说中这个武打描写,它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精致,这个事情发生得并不是很早。尽管我们追溯武侠小说的历史很久远,但是,武侠小说中一招一式、一笔一划地来写这个武功,它是现代的事情。我今天所说的这个传统武侠小说,这个“传统”是指1949年以前,特别是说我们现代历史上所产生的武侠小说。
  平江不肖生笔下的武功……内功与外功
  平江不肖生,他本名叫向恺然,笔名叫平江不肖生,因为他是湖南平江人。这个平江不肖生,他就是真的懂得武术的。他是我们国家很早到日本去留学的留学生之一,他年轻的时候还编过一本武术方面的专著,自己是真懂得武术。后来,由于生活情趣的变化,成了一个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里开始的,有的是别人开始,到他这里加以发扬光大。比如说,他把武功分为内家和外家,我们现在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内功和外功,我们大家没事都这么谈论,他内功好,他外功好,好像世界上真有这么一回事一样。这个概念从哪儿来的呢?我们想一想古代有这个词吗?《水浒传》里讲过吗?没有,这在古代的武侠小说中是没有的。我们想一想李逵是内功好还是外功好啊?林冲是内功好还是外功好啊?都没有。《水浒传》里从来没写李逵没事坐在那儿,盘膝、打坐,调整一会儿精神,没有过,李逵是想杀人抡起板斧就杀,从来没有说运一口真气,没听说过。这一套说法是从现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平江不肖生开始细化的,开始细致地探讨。
  内功和外功到底区别在哪里?这个平江不肖生讲得很清楚,也非常形象。特别是他通过他笔下的一个人物,叫做霍元甲,通过这个人物,把内功和外功的问题阐释得很清楚。霍元甲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人,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人物,他是一个实际人物,是中国近代武侠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武术家。关于霍元甲的事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八十年代有一个连续剧就是《霍元甲》影响非常大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的故事改编的。当然一开始,最早写霍元甲故事的就是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武师,武功很高超,但是很不幸,霍元甲正当壮年,就去世了,很早就去世了。我们说你是个练武术的人,你即使不能打倒很多人,起码应该自己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吧?可是霍元甲这么大的名气,壮年就死去了。有人传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这是一种传说。平江不肖生他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他认为霍元甲的内功练得不好,这是他从武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说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凶猛的外功,霍元甲的毛病就在于手上的功夫练得太快,内部相差太远。他说霍元甲这一拳打出去的力量有一千多斤,一千多斤的力量,他说敌人固受不起,敌人是承受不起的,但是自己的内部也受了伤,这个道理是以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力气越大越好嘛,那个时候,特别是外国人辱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希望自己强身健体,恨不得我们人人长得泰森那样才好。我们如果有几千万个泰森,那么这个国家就强大了,我们原来是想当然这么想的,没有从辩证的角度去考虑内和外的问题。这个内和外它的区别呢,我们可以做两个很形象的比喻:
   。 想看书来

金庸笔下的悲剧爱情(7)
一个比喻是一个铁箱子,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箱子,但是里面装的都是玻璃,这个铁箱子外面任你拳打脚踢,怎么打都打不坏,刀劈斧砍可能都砍不坏它,但是打开铁箱子,你可以看到里面的玻璃都已经碎了。他就比喻说外功很好,但是内功不好,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受伤,其实里边受了重伤。
  再有一个比喻是好比一艘商船,一艘泰坦尼克号,但是上面放着几十尊大炮,放上大炮,这一炮放出去,轰然地打出去,能够把敌人的船打沉,确实能把敌船打沉,但是自己的船也给震坏了。因为你这个船是承载不了这样的炮的,自己的结构不适合于这样的威猛的力量。按照平江不肖生的描写,霍元甲的武功就是这一路武功……威猛无比,但是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练好,根基不稳。所以他每一次与敌人交手,固然把敌人伤得很厉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