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女指着电视机:“你们看!‘中国彝族太阳女选拔大赛’——多新鲜!”
“什么叫太阳女呀?”
“瞧你,什么都不懂!看呗,‘彝家最灿烂的花朵,太阳最美丽的女儿,’不就是选美嘛!”
“也不全是选美,”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容貌最美的一位插嘴说,“我看过报纸啦,条件多着呢。”
“那你说,什么人才能选上太阳女?”
“是嘛,阿麦婼,你说给我们听听。”
“她呀,要是我们彝家最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健康的姑娘!”阿麦婼充满激情地说。
“嗬!”几位少女雀跃起来:“那我们也去报名!”
“别瞎吵了!”坐在窗前的姑娘开了口,“ 我们彝家的好姑娘多的是,成千上万!就像山上的马樱花,哪沟哪岭都有。就少你们几个?凑热闹!”
大家安静下来。有的嘟着嘴,扮着鬼脸:“月秀姐,你怎么啦?”
“快收拾你们的穿戴吧!后天是一年一度的赛装节,谁能赛到第一,我们就支持她去参加太阳女选拔大赛!”
“好喽!”姑娘们又兴奋起来。她们收起手里的针线,从各自的绣花布袋里拿出花花绿绿的彝族服装,穿在身上比试着,互相品评鉴赏着。
3 麦婼
清晨。
灿烂的阳光撒满了山山岭岭。满山盛开着鲜艳的马樱花、山茶花。
翠绿的树枝覆盖着一条山间小路。
树枝摇动,闪现出阿麦婼娇美的面庞。
几位姑娘鱼贯而出。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背着鼓鼓囊囊的布包或背箩,走出树林,来到通往赛装会的公路边。
公路上陆续走着一些彝族男女青年。也有老人、妇女和儿童。
农用车、拖拉机、摩托,都朝着同一方向驰去。
两个小伙子骑马奔来。李忠把月秀抱上了马。另一位姑娘也被她的情侣挟上了马。人马欢叫着疾驰而去。
剩下了阿麦婼和另一位伙伴,她俩不紧不慢地走着。
身着艳装的阿麦婼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嫩、精神。
“嘟!——”
身后驶来的一辆小车在她们面前停住。车身上印有“楚雄电视台”字样。
驾驶员探出头,问:“小姑娘,这儿离赛装会场还有多远?”
阿麦婼:“大概七八公里吧,翻过前面那座山就是。”
车门打开,一位记者模样的年轻人跳下车来。
“你们也是去赶会的吧?上车吧!”
阿麦婼和同伴爽快地上了车。
车子在凸凹不平的弹石公路上颠簸前进着。
车内。
阿麦婼问记者:“大哥,你是电视台的记者?”
刘波:“对。我姓刘,下来搞专题采访的。”
“哎呀,太好了,”阿麦婼高兴得拍掌,“那你就是专门报道太阳女选拔大赛的了,对吧?”
“小鬼头,”刘波噗哧一声笑了,“你怎么知道?”
“电视上讲的嘛。大哥,你看我怎么样?我也想报名去参赛。”
“你?唔——看外型嘛还可以。几岁啦?”
“十六岁,初中毕业。我叫阿麦婼,地地道道的彝家女儿。”
“多好听的名字!你在家做些什么呀?”
“什么农活都做。我最喜欢绣花!你看,我穿的这一身衣服,就是我自个儿做的,好看不?”
“好看。确实不错!”
“这儿还有,”阿麦婼又打开塞满了新衣的布包,“全是我做的。”
“阿麦婼的手艺最好了,”同伴插嘴说,“她是我们彝家姑娘当中,心最灵,手最巧的一个。”
刘波含笑点点头。
阿麦婼:“大哥,这次选拔赛,你给我推荐推荐吧。”
“这可不合程序。要先到县里报名,参加初赛。“
“哎呀,求你啦,大哥——”阿麦婼恳切地拉着记者的手直摇晃。
刘波考虑了片刻,回答说:“这样吧,要是你能在今天的赛装会上夺到第一名,我就给你推荐上去,直接参加州里的复赛。”
“真的?那我今天就去夺第一!”阿麦婼兴奋得跳起来,头撞在车顶上,“啊唷——”
车上的人全逗笑了。
车子在笑声中驶进了赛装节的会场。
4 赛装
大山深处的昙花乡赛装节会场,位于林间一个大草坪上。
古木苍翠,树荫如盖,绿草如茵。
满坪、满山、满路都是人。
公路傍坪而过。路边摆满了货摊。有卖日用百货的,卖土特产的,卖凉粉凉米线的,也有搞照相、射击、推销丝线、花边、饰品的,叫卖吆喝,讨价还价,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最显眼的是安放在草坪边上,就坎打灶的几口大铁锅。大锅周围有几位小伙子在忙碌着。
几只肥胖的大山羊拴在锅灶旁边的树脚上。吊在树上的正在开膛、剥皮。
锅里煮着,碗里盛着。东一伙、西一簇,身着节日盛装的彝家男女围坐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山话嘈杂,笑声爽朗。
草坪的一端,搭着一个简易的主席台。台前悬挂着一幅横标:“2003年大姚县昙花乡彝族赛装节”。台侧的直幅分别是“山青林秀女儿美,彝家服饰源流长”。斗大的红底黄字格外醒目。扩音器里播送着彝族乐曲。
主席台上的领导,来宾陆续就座。
刘波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了赛场。
草坪中央有几个小孩在玩耍,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开。
参加赛装的姑娘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衣物,已经陆续聚集在草坪四周,选定一棵大树下面,换上一套崭新的衣服,跃跃欲试。她的同伴或情侣则在树下守候。有的将自己刺绣的帽子、围腰和手袖、裤脚花边,摆在地上或挂在树枝上,如同开展览会一般。有的姑娘身着新衣故意在人群中穿来串去,左顾右盼。
阿麦婼,阿月秀和另外几个女伴也来到一棵大树下,开始梳妆。
播放中的乐曲嘎然而止。
场外的各族群众争相聚集到草坪周围,伸长脖子,准备一睹风采。
乡长宣布:“赛装大会开始!”
大号齐响。
鞭炮轰鸣。
唢呐吹奏出欢快的迎宾曲。
参加赛装的一百多名彝家少女,身着古朴而华丽的民族服饰,从四面八方,欢叫着,跑进场内。她们手牵着手,延成一条长龙。
唢呐声歇。一队英俊的小伙子弹着月琴,踏着轻松的舞步进入场地里。
姑娘们在月琴手的引导下,跳着轻缓柔美的舞蹈,绕场一周,向观众作整体展示。
兴高采烈的围观群众。
手忙脚乱的摄影记者。
如花似玉的少女,五彩缤纷的服饰,在镜头前一一滑过。
月琴手来到场子中央,弹起了另一支舞曲。
姑娘们围成一圈,边唱边舞。
琴声铿锵,舞姿豪放。
饶有兴味的观众。李忠目不转睛地对着阿月秀憨笑。阿月秀面带幸福的笑容。
阿麦婼优美的舞姿,身上的饰物叮当作响。
几位中老年妇女看着她,有的点头赞许,有的指手画脚,互相议论着什么。
一曲舞毕。
姑娘们在原地站定,面向观众,等候大家的评判。
四周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随即,从人群中挤出四五十个小伙子,他们的手里都拿着一株鲜艳的山茶花,从四处跑进场去,找到自己认为服饰最美的那位姑娘,把花献给她。
阿月秀,阿麦婼和其他一些被选中的姑娘,举起手中的花,向大家表示谢意。
观众鼓掌,照相机频频闪光。
大约半数没被选中的姑娘们悄然退下场去。
月琴手退场。
拿花的姑娘们站成一排,再次向四周的观众挥手,然后也退场了。她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换装,准备下一轮的比赛。
雄壮的鼓声“咚咚”响起,一队骠悍的小伙子披着虎皮,戴着面具,跳着进场,表演彝族传统的舞蹈“老虎笙”。
再次欢腾的观众。
观众背后的大树下,姑娘们正在换装。
阿麦婼从布包里逐一挑选,取出头帕、衣服、披肩、围腰……一整套衣物,然后,在同伴的帮助下,对着镜子梳头穿戴,仔细地端详,搭配。
在另外一些树下,阿月秀和其他姑娘也正在精心装扮。
赛场上,戴着面具的“老虎”们的表演结束,跳着出场。
咚咚鼓歇。悠扬的葫芦笙声响起来了,第二轮的赛装开始。
四五十位少女同时入场。她们全都更换上了新衣,显得比前更秀丽,更为简洁大方。
阿麦婼的夏装别出心裁,穿在身上显得特别青春靓丽,再加上她的高挑的身材,含羞的笑容,引起观众的注目和赞赏。
一队乐手吹着葫芦笙,且奏且舞,绕场一周。姑娘们跟在乐手后面翩翩起舞。
乐曲变换,姑娘们在场子中央跳“八角穿花”。
舞毕。站定。观众群中又拥出了二三十名彝族妇女,她们把手里的鲜花,献给了自己选中的优胜者。
阿麦婼的头帕上被一连插上了好几朵花。
在不断变换的乐曲声中,阿麦婼不断地变换着服饰装束,一直不停地跳着舞着。跟她赛装伴舞的人越来越少。
最后,她站在赛场中央,捧着鲜花,把乡长颁发的奖品高高举过头顶。在她的身后,排着阿月秀等十来名获奖者。
刘波抓住时机,“咔嚓”一声,照相机摄下了这一瞬间。
四周的观众“呼啦”一下围上前来,牵成几个大圈,跳起了狂热的集体舞蹈。
阿麦婼被几个壮实的小伙子抬起来,举过头顶。阿麦婼开心的笑着。
5 琳娜
阿麦婼面带笑容的照片放在办公桌上。
桌后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他是这次太阳女选拔大赛的组织者之一,州电视台张台长。
他拿起照片,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点点头,问坐在沙发上的刘波:“小姑娘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刘波放下手中的水杯,站起身来,从皮包中抽出一份表格,递给张台长:“这儿有她本人填的报名表。”
张浏览了一下报名表,说:“好吧,我们研究一下。不过,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所有的参赛者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真正的太阳女是能够经受住逐级选拔的考验,能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对于阿麦婼,我们也不能破例。小刘,你尽快通知她,叫她做好准备,去参加县里的初赛。”
“好,我这就去打电话。”
“这儿还有一位,”张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表递给刘看,“民族学院的大学生,旅游专业,你可以去采访一下。”
刘:“普琳娜,19岁,元谋县人——张台长,她最近来过没有?”
“昨天刚走。她约得几个同学到大姚去了。她说,要好好的利用这个假期,访遍州内的名胜景观,给自己‘充电’。”
“好啊,她的专业可有用武之地了。怎么跟她联系?”
“这儿有一个手机号码。”台长指着报名表。
刘波记下号码,看着表上的照片——一个充满朝气的大眼睛姑娘,自语道:“普——琳——娜。”
6 孔庙
“普琳娜,你看,好大的匾!”
四五个女孩一行,来到大姚石羊孔庙,顺阶而上,逐门缓进。
普琳娜抬起头来:“哦!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五年御赐。保存这么完好,真不简单!”
幽深的庭院,古树、花草、楼宇、长廊。
游客稀少,气氛肃穆。
巍峨雄伟的孔庙正殿。
普琳娜和同伴进入正殿。
孔子铜像高高坐立,神态安详、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普琳娜俯身在地,恭恭敬敬地向孔子铜像行跪拜礼。
其他同伴也行了礼。
几个人在铜像面前注目良久,然后在殿内浏览一番。
坐龛。二龙盘柱镂刻。飞檐斗拱。精工浮雕。
出了正殿,普琳娜问同伴:“你们知道这尊铜像的来历吗?”
“不太清楚。只听说,它是全国的孔子铜像中最大的一尊。”
普:“一点儿不错!这尊铜像高米,重约吨,全部纯铜,制作精细,康熙四十七年铸成。它是我国铸造时间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尊孔子铜像,堪称全国之最。”
“真想不到,在这小山沟里,竟然还有全国之最!”
“孔子真伟大,他的思想影响这么深远,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普:“这个山沟盛产食盐,历代商业经济十分发达。这座孔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代又进行过两次大的重修。现在,这里已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孔庙和铜像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么说来,这尊偶像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当地教育的作用一定不小啦?”
“当然。明清两代,这个偏僻的小镇出过翰林、进士、举人和贡生,共二百多名。解放前后也是人才济济。现在,这里依然保持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琳娜琳娜,这些资料你是怎么收集的?”
“天机——不可泄露——。”普琳娜作了一个滑稽的姿势。
同伴们被逗得哄笑起来。
“小姑娘鬼精灵,伶牙利齿,博学多才哦!”旁边走着的一位老者赞赏地翘起了大拇指。
7 三潭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雄奇壮观的大姚三潭瀑布。
瀑布两侧,是鬼斧神工的万丈深崖,似刀削一般笔直矗立。
嶙峋的山崖上古藤缠绕,老树兀立,树根盘节蔓延。一条瀑布从几十丈高的断崖上飞泻而下,在三个台面上形成断裂,溅起朵朵银花。
瀑布下面的大水潭清澈、幽深,倒映出两边的青山。
普琳娜等人在水潭边掬水、濯足。然后,回到水潭一侧的一块空地上,打开旅行包,边吃糕点边说笑。
“琳娜,你去报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