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山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彝山英雄-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琳娜等人在水潭边掬水、濯足。然后,回到水潭一侧的一块空地上,打开旅行包,边吃糕点边说笑。

  “琳娜,你去报名参加太阳女选拔大赛,一定知道太阳女的故事了,给我们讲讲,好吗?”

  “好。”普琳娜稍一沉吟,“太阳女的故事,是彝族民间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有七个太阳,地上有一个夜猫精。夜猫精拔下身上的六根毛射落了六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躲了起来。从此,大地一片黑暗,寸草不生,鼠蛇横行,饿殍遍野。三个美丽勇敢的彝家姑娘,为了拯救家园,找回太阳,她们点燃了火把,踏遍彝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烧死了夜猫精,找寻回了太阳。她们死后化成了一座山,那就是楚雄境内的三尖山”。

  “这么说,太阳女,是彝族妇女美丽、善良、勇敢的象征了。”

  “是啊,”另一位同伴又问:“琳娜,你去参赛,有多大的把握?”

  “百分之百当选!假如只有一个太阳女,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是我——非我莫属!”

  “嗬,好大的口气!你凭什么这样狂?”

  “凭才华、凭胆量,还有,凭爹妈生给我的这张嘴。”

  “琳娜,如果你能选上太阳女,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要把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介绍给所有来楚雄的客人们。我要让外界了解这块神奇的红土地,让我们的家乡名扬四海。”

  “好!琳娜,我们预祝你成功。”大家一齐拍着掌,放声唱了起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叮铃铃——”手机响了,普琳娜接电话。

  “伙伴们,好消息,楚雄电视台的采访车带我们到元谋去。车子马上就到,我们赶快上公路!”

  8  土林

  采访车在公路上奔驰。

  公路一侧是村庄,另一侧是流淌的大河。大河对岸的铁路上,旅客专列呼啸而过。田野里搭盖着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

  车子驶进了土林风景区,在门里的路边停了下来。普琳娜等人下车。

  红褐色茫茫一片。深厚、荒凉的元谋土林。

  一行人骑着马,在土林间的卵石小道上缓缓穿行。看土林,异峰突起,气势恢宏。有的土峰如宝塔,如佛龛,如巨笋,如楼阁,如狮首,如雄鹰,令人目不暇给。(镜头缓摇,从俯视到平视,从整体到个别,逐一展示土峰姿态)。

  来到一处密集的土峰面前,几个人下了马。

  游伴们留影,刘波频频按动快门。

  普琳娜兴致勃勃地这里钻钻,那里瞧瞧。

  “琳娜,到你啦!”

  “等一会儿。”

  “喂,你知道彝族地区的‘三林’风景区吗?”刘波放下相机,问道。

  普琳娜随口答道:“石林、沙林、土林。”

  “石林跟土林比较,你觉得哪里更好?”

  “各有千秋。石林展示的是奇、峻、险、绝,土林蕴含的是博大、古老、厚重、苍凉,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就土林的气势和底蕴来说,土林应当比石林更胜一筹。”

  普琳娜说完,奋力爬上一座土峰,高高站立着,大声呼喊:

  “看吧,这就是土林,人类的祖先元谋人曾经生息繁衍过的地方。这里,本该是草丰林茂的青山,是谁,把你雕刻成这副模样?喂!元谋人,你在哪里?”

  旷野发出回响:“元——谋——人,你在哪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小丹观日出
第二章  小丹观日出

  9  小丹

  “元谋人”三个字被一只手用粉笔写在黑板上。

  (镜头拉开)这是武定县民族中学的一间教室。女教师李小丹正在主持召开主题班会。黑板上方工工整整地写着“爱我家乡”四个大字,下面写着“楚雄州的‘三古’奇迹:禄丰恐龙,腊玛古猿,元谋人……”(以下随着学生们的发言,陆续添上其他内容)。

  李:“刚才有同学说了,元谋人的发现,将我国人类的历史推进了80多万年。再加上腊玛古猿和恐龙化石,证明了我们的家乡很有可能是古生物和古人类最早的发祥地。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什么?”

  学生甲起立回答:“楚雄万家坝的铜鼓,距今23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铜鼓。它的存在,表明了我们的先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李:“这位同学讲得好!还有呢?”(板书“铜鼓”)

  学生乙:“几千年以前,彝族先民们就在金沙江两岸创造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比通用的历法还要精确,好记。”

  李:“好,讲得好!”(板书“彝族十月太阳历”)

  学生丙:“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典籍,记载了彝族先民们在文学艺术、医药、民俗礼仪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李:“对!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正确。仅从我州的考古发现看,我们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楚雄,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充满着活力和希望。同学们,我们应当为生长在这样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有什么理由不热爱它,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呢?”

  学生们点头,默想。

  下课铃响。师生休息。

  李小丹走近宿舍门前,一位英姿勃勃的青年军人坐在一个大提包上。他见李小丹快步起来,急忙起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老师,白云飞刚到。”

  “闹什么闹,快进屋吧!”李小丹飞红了脸,左右看看,打开了房门。两人进屋,抱住一阵狂吻。

  李(娇嗔地):“什么时候来,也不打一声招呼。”

  白:“临时决定的。刚执行任务回来,休两天假,就看你来了。”

  李:“正好,明后天是双休日,我们就去登狮子山吧!”

  白:“好主意!来到武定,不耍狮山,那才是怪事。”

  10  狮山

  狮山宾馆停车场。白云飞和李小丹下车,步行进入狮山风景区。大门内外,出出进进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门全景。

  大门的匾额“狮子山”,背额“西南第一山”。

  跨入大门,迎面的正续禅寺掩映在常绿阔叶林中。

  寺内大雄宝殿雄伟耸立。殿前的几株古柏,周围的亭台楼阁,碑刻楹联,吸引了一些游人驻足观赏。

  整个禅寺内香烟缭绕,木鱼咚咚,一派森严肃穆的气氛。

  从禅寺出来,便到了禅寺一侧的牡丹园。

  牡丹园内,娇艳欲滴的牡丹花正逢盛期,竞相开放。不同品种形态的牡丹花异彩纷呈。游客们跻身于鲜艳夺目的花丛中,争着与牡丹花合影。

  “这是粉西施,这是红装飞燕,这是玉楼香,……”李小丹给白云飞介绍着,如数家珍。

  “小丹,你说,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牡丹花?”

  “牡丹雍容华贵,迎合了人们爱美求富的心理。再有,关于牡丹的美妙传说也很有吸引力,比方说,武则天把牡丹仙子贬到洛阳的故事。还有,一些文人的诗句也使牡丹名扬四海,‘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现在,这里的牡丹园名闻大西南。品种多,花色齐,共有四万多株。能有今天这样的牡丹园,我们还得感谢一位皇帝呢。”

  “朱允文?”

  “对。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他在南京遭难后,千里跋涉,来到狮山剃度为僧,在狮山种下了许多牡丹花。你看,那株牡丹,传说就是建文皇帝亲手种植的,花大得让人惊奇,中央电视台称它为‘中国牡丹之最’。”

  “走吧,我们去瞻仰一下这位皇帝的佛堂。”

  倚山而起的藏金楼。楼下的祠阁。

  建文皇帝的坐像。

  座前高挂“帝王衣钵”的巨匾。

  两边的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代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再看座前的木柱,绘着金灿灿的金龙。

  “唔,小丹,这座佛堂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哟。”

  “怎么啦?你也想当和尚?”

  “没那么消极。再说嘛,舍不得我的这朵宝贝牡丹。”

  一句话把周围的游客逗得都笑了起来。

  白云飞和李小丹沿着一条石阶,沿山势曲折而上。

  沿途游览,游客们兴致勃勃,指点,赞叹。

  白云飞和李小丹最后来到了峻峭惊险的观日亭。

  李小丹手指东方,满怀激情地说:“每天清晨,这里都是最热门的地方。看着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热血沸腾,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11  日出

  凌晨。

  远山,近崖,兀立在峭壁上的观日亭轮廓。

  观日亭上,许多游客翘首以待。

  日出东方。绚丽,壮观。

  李小丹伸出双手,把初升的旭日托起。白云飞在她的一侧选好角度,摄下了照片。

  12  筹备

  李小丹手托红日的照片被放大,印在一张很大的广告纸上。广告上面写着:中国彝族太阳女选拔大赛,时间,地点。

  一大摞这样的广告摆在桌子上。

  一间小会议室里坐着十来位各部门的领导同志,正在研究有关太阳女选拔大赛的筹备工作。

  副州长普松柏:“这次太阳女选拔大赛,旨在弘扬彝族文化,突出时代特点,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全州人民奋发图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通力协作,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张台长:“我们州的初选工作已经结束,共选出9名选手参加复赛。”

  王局长:“从报名的情况来看,目前有3个省9个地州的10个代表队共40多名选手参赛。每个选手都经过了初步的筛选,具备一定的实力,到时候竞争将会很激烈。”

  普松柏:“选形象,更要比素质。这次大赛,要赛出风格,赛出内涵来,真正成为一项高品味的民族文化活动。”

  张台长:“原定的大赛日期在火把节,还有半个多月。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我们准备把所有参赛的选手都集中起来,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和训练。”

  李经理:“我们宾馆的接待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保证他们吃好,练好,休息好。”

  普松柏:“好,很好!大赛如期举行。即日起就向社会发布公告,先把声势造起来。”

  “是。”众口回答。

  楚雄州广电中心大门外,刘波骑摩托车载着普琳娜驰来。两人下车,走进大门。里面开会的人员陆续出来。

  “爸爸!”普琳娜快步趋前,向普松柏迎去。

  “鬼丫头,又跑哪儿疯去了?”普松柏指着她,戏谑地说。

  刘波看着这对父女俩,笑了。

  刘波转身骑上摩托车,先到幼儿园接上自己的女儿,然后载着她,驶回市医院的家。

  当医生的妻子王珊摆上热腾腾的饭菜。

  “又有多少天没有回家了?看你,晒得黑头炭脑的,胡子也不刮一刮。”

  “是,夫人。吃过了饭我就去刮。这段时间给你多操心了。要不,请一个保姆?”

  “算了,忙着点也就过来了。”

  “我这次回来,也想好好的休整几天。大赛的采访告一段落,也该当几天好爸爸了,对不对,宝贝?”

  “爸爸不乖,一天一天不跟我玩。”女儿撒娇。

  “休整?你看看这个,”王姗转身拿了一张大红请柬递给他,苦笑着说,“唉,嫁着你算倒八辈子的霉了。”

  (特写)结婚请柬。

  7月21日           李忠    阿月秀

  13  贺喜

  大红喜字贴在阿月秀家大门口。喜庆的唢呐声震耳欲聋。

  宽敞的庭院里挤满了前来贺喜的人们。上面搭盖着松枝,地上铺满了绿茸茸的松毛。

  松毛上摆着一桌一桌丰盛而粗放的“八大碗”酒菜。来客们大多是本地的彝族乡亲,男女老少,盘膝而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说着叽哩咕噜的彝话,唱着动听的劝酒歌。

  门里两边分坐着两个喇叭匠。他们不停歇地吹奏着唢呐,不时轮番喝上两口老烧酒。

  阿麦婼和几位彝族少女在大门外迎客。除了瓜子、喜糖,她们端着的托盘里还有酒杯和酒壶。

  刘波在一个小孩的指引下,来到了大门前。

  “刘大哥,稀客稀客!”阿麦婼和少女们迎上去,斟了满满的一杯喜酒献给他。刘波一饮而尽。

  “刘大哥,给婚礼录一段像吧!”阿麦婼请求道。

  “那当然。我这儿还有一样好东西,”刘波从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阿麦婼。

  “哇!录取通知书——云南省卫生学校。李文丽,你考上中专了,恭喜你!” 阿麦婼把通知书递给一旁的李文丽。

  刘波进入院内。刚要落座,突然听得外面一声火药枪响,紧接着大门口放起了鞭炮。

  “快,抢亲的来了!”院子里所有的男人、老人和小孩都急忙起身,把正在吃着的饭菜端起,让在两旁。中间留出一条宽敞的通道直达正房。

  正房的厦沿一侧,用松枝搭盖了一个青棚。

  两位伴娘把身着艳丽彝族服装,头上盖着红头帕的阿月秀从屋里扶出来,送进青棚里端坐着,然后,两位伴娘一左一右,“守护”着新娘。

  一群泼辣的年青妇女忙着把院门关上,互相催促着,把锅底黑烟抹在手掌上。有的顺手拎起了扫帚、洗锅涮和小树条。有的在水桶、脸盆里盛满了水,端在手中。

  迎亲的队伍约20来人,他们牵着驮满礼品的骡马,吹着唢呐,浩浩荡荡地开进村来。新郎倌是一位黝黑壮实的彝家小伙。

  来到阿月秀家大门前,他们停住了。

  十多个小伙子脱下外衣,露出胳膊,排成“A”字形的阵势,把新郎护在正中。然后,蹲下马步,左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