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蓉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蓉华-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父曾是刘延庆的帐下裨将,嫡系部队。不过在方腊起义时,被刘延庆派去协助出兵的刘光世,在当时为了保护刘光世而中流箭死了。向父不放心自己中年所得的女儿向三娘,便托付给刘光世照顾。刘光世是有名的京中纨绔,而向娘子貌美如花,在京中算是有名的美女,刘光世便放出流言,说向父临死前把向三娘许配给自己了。向三娘要嫁的是英雄好汉,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刘光世,更何况还是做续弦刘光世前几年原配老婆生病死了,哭着嚷着不想嫁。潘大娘子也心有不舍,她嫁到向家时这个小姑子还没出世,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怎么舍得把她嫁给一个老男人。潘大娘子带着小姑子回娘家散心,谁知道潘蓉这个原身是个缺心眼的,她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不听之礼,向三娘这样哭哭啼啼简直有失体统。潘蓉一番振振有词的教训气得潘大娘子差点闭眼晕过去,当下带着向三娘回家,潘大娘子是个爽朗忠义的女人,觉得潘蓉天性凉薄,而且迂腐不堪,所以不喜与她往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潘蓉是个非常保守听话,而且没有追求的女人,她一点都不喜欢康王赵构,却听了喜攀富贵的老爹的话进了王府虽然赵构不受宠,但好歹也是个王爷啊,她也没有争宠的心思,只是规规矩矩地做女使。算起来,此人最大的特点,也就只有善良温顺了。

    潘贵妃托着下巴,望着春芽道:“我是真的知道错了,如今姑父不在了,也不知道姑母的日子好不好过,我只是想跟她修复修复关系而已,要不,你替我出宫一趟”潘秀莲的老公已经在靖康之变时成了英勇的烈士。虽然自己想修复关系的目的不纯良,是想借助她们的力量,但也好过如今这个样子啊,好歹是亲戚,可不能这样僵着,每一个关系都得充分利用。

    春芽不觉得自己有说服潘大娘子的口才和能力,要知道这个大娘子可是很有自己的主意的。当初大娘子想学医,背那么厚一本医术,比她弟弟还要勤奋刻苦,所以潘家人之中,医术最高明的其实是大娘子。后来她想嫁给向大郎,家里均不同意都看不起当兵学武的啊,杏林世家也想攀附官宦之家,但是大娘子硬咬着不松口,当时家里就她一个女孩,潘母潘父也没折,只得答应。大娘子嫁过去后,向大郎也没纳妾,活得可老实了。当然这些事迹,春芽都是听潘贵妃的乳母说的。反正,她挺害怕大娘子的。

    春芽缩着脑袋,摇了摇头。

    潘贵妃扑哧一笑:“看你为难的,咱们春芽也有怕的时候啊。要不我下个召,八抬大轿请进来”

    春芽吃惊地瞪圆了眼睛,潘贵妃乐得捧腹大笑,唉,好久没这么悠闲快乐了,虽然眼前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是也得适当放松放松啊。

 ;。。。 ; ;
第二十五章 中秋佳节
    更新时间:20121127

    夜凉如水,银色的月光悄悄的撒在寂静地园子里,被拴在花园一角的两只母羊卧在厚厚的稻草丛里闭目休息,陈春生提着一个灯笼,晃悠悠地查看院子。

    正拐过一个弯来,差点撞上一个黑影,只听到一道嫩嫩地呼声“哎呀,小心我的茶”

    陈春生有些郁闷:“四姐,你怎么不提着灯笼啊这么黑你怎么不怕呢”这小娘子胆子也忒肥了吧,果然大将军的女儿就是不一样啊。

    李清月好不容易平衡住,也很郁闷:“端着茶哪来的手拿灯笼啊。有什么好怕的院子里有闪电、闷雷,没有贼子有胆进来。”晚上这两条正宗的狼狗都是放开了绳索的,随便它们在花园晃悠,而前院又有陈春生他们守着,安全着呢。不过,李清月确实胆儿肥,就着淡淡的月光也敢往花园里走。

    陈春生给自家主子让了路,有些奇怪:“怎么不让女使提灯笼四姐也太惯着她们了。”他虽然没心眼,但是也觉得这俩女使基本都不用干什么活,因为这个主子太自立了,什么事都自己干。

    李清月小心地端着茶继续走,头也不回道:“没事,我想单独跟爹爹说说话,不要她们陪,你继续忙你的吧。”李清月跟她爹妈一样,不太适应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啊。

    陈春生无奈地挠了挠后脑勺,继续巡视院子了。

    李清月用手肘扣了扣书房的门。

    李彦仙低着头,手也不停地写着,回到:“进来吧。”

    “爹爹,写什么呢今天有个老农送来一些野山茶,我沏给你尝尝。”李彦仙跟李清月一样爱喝不放香料的清茶,老农送来的野山茶炒制粗陋,但是别有一番风味,但是黄氏跟张氏她们却表示敬谢不敏。就整个大宋的流行趋势来看,李彦仙跟李清月属于非主流的异端分子。

    李彦仙抬头看了她一眼,没发现她身边的俩个女使,皱了皱眉道:“怎么一个人过来怎么也没个女使跟着伺候”唉,眼看着女儿越长越漂亮,这担心的也越来越多啊,身边没人怎么能放心呢

    李清月无所谓,点了点头答应:“嗯,知道了,下次一定注意。爹爹,你写什么呢”

    李彦仙停了笔,端起热气微腾的清茶,抿了一口道:“这是给你邵叔叔的请功折子。前阵子虢州局势未稳,我怕金兵会派重兵拿回,便没有报给官家。如今虢州已定,也是时候给官家报喜了。”

    李清月点了点头,知道如今虢州肯定是囊中之物了,所以李彦仙一反之前的紧张严肃,如今也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了。

    李清月伏在李彦仙的肩膀上,晃了晃,撒娇道:“爹爹,女儿有事跟你说。”

    李彦仙端着的茶差点洒出来,连忙把茶杯给放下来,笑道:“嗯,那件事啊,为父准了”

    李清月有些奇怪,郁闷道:“爹爹,你还没听我说什么事呢,怎么就准了”

    李彦仙乐呵呵地吹了吹写满了字的纸张,道:“恪儿跟我说了,嗯,中秋是该乐呵乐呵了,就算金贼打过来也阻挡不了我们过节”

    李清月一喜,原来吕恪说的是这件事啊,随机撇撇嘴,自己老爹怎么这么听吕恪的话啊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关键是另外一件事啊。

    李清月很殷勤地给李彦仙按摩肩膀,谄媚道:“爹爹,您真是英明不过女儿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

    李彦仙很享受女儿的孝顺,大手一挥道:“还有什么事你还真能折腾啊,看你折腾出个什么花样,哈哈。”一会弄个学堂,一会又弄个幼学所的,这个女儿就是闲不住。

    李清月反驳道:“我哪有折腾,我这是出主意,要是您不准那不是干不了吗再说了,我又没干什么坏事。”

    李彦仙闭着眼点了点头:“嗯,你是没折腾,光让我们折腾了是吧行了,说正事吧,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李清月讪讪道:“爹爹你真坏,女儿不过是想给你出个主意罢了。眼看秋收就要到了,爹爹你有什么打算没”

    李彦仙疑惑地看着李清月:“什么打算秋收又不用你干活。”

    李清月的眼睛亮闪闪的,她提议道:“爹爹,眼看着秋粮收完不是要纳秋税了么我们建个仓库,让农户直接交粮,不用换成银钱,还有顺便用比一般收粮价格高点的价钱收购多余的粮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李彦仙第一感觉是荒唐:“胡闹,怎么能与民争利。”这不是让城里的粮商都倒闭吗。

    李清月耐着性子解释:“爹爹,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嘛,再说了,粮食命脉本来就不应该掌握在商家手里,虽然您有军队的屯田,但是军队就这么点人,屯田也就那么一点,怎么够用我们不让粮商贩粮,把收来的粮食直接又卖给百姓,受益的还是百姓啊。”天朝新建的时候,不就是采用粮食定量供应的办法吗虽然日子艰苦,但是总好过都饿死吧。

    见李彦仙皱着眉考虑,李清月又加了一把火:“爹爹,那些粮商都是大地主,最不可能穷的就是他们了。”

    李彦仙点了点头,又道:“府衙可没这么多银子,军费也没多少了。”陕州城形势可不乐观,军费也送不进来,而且陕西本身也乱了,都没有一个大官主持大局。

    李清月抛出撒手锏:“爹爹,我们给农户开粮票,粮票可以流通,换粮食,换衣服,反正最后凭票买粮。”

    李彦仙觉得脑袋里“叮”一声响,一些想法逐渐在形成,他挥了挥手道:“行了,你先回去睡觉,我再想想。”

    李清月见老爹已经接受了建议,也不多加纠缠,乐颠颠地回去休息了。

    有民俗专家研究说宋朝人的幸福指数,因为在这个瑰丽的年代,百姓们要庆祝的节日多达70余个,比如今天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宋代传下来的节日,除此之外,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天圣节”、“天庆节”等等五花八门,总之宋朝的人很能折腾,活得多姿多彩,酣畅淋漓。其中中秋节是宋太宗赵光义拍板定案的,“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从此中秋拜月成了法定节日,成为雅俗共赏的狂欢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拜月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那么,宋朝的百姓们是怎么欢度这个佳节的呢东京梦华录对汴京的中秋节有生动详尽的描述,皎洁的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达官贵人聚集在与皇宫遥遥相对的樊楼上,刚刚开坛的美酒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举头望月,诗意荡漾。月光照着东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主妇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银亮的小刀郑重地分切月饼清风明月本无价,按照梦梁录的记载,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菜,欢度中秋。而那些酸儒的文人们,肯定也会在醉人的月光里诗意大发,尽情的吟诗一番。

    如今的潘贵妃虽然不在汴京,但是身处繁华似锦的扬州,也算体验了一把古代中秋节,说实话,感觉很是新奇。

    潘贵妃今天没有呆在宫里,她提前在两天前向赵构打了请假出宫的申请,想借中秋节来缓和她跟潘大娘子的关系,顺便体验体验民间生活。谁知道赵构居然把得宠的张才人也丢在一边,屁颠屁颠地跟着出来玩了。虽然讨厌的顶头上司也跟在身边,却也不能减少一点潘贵妃的高兴,天知道她快闷疯了,行宫里花园的风景再好看,也禁不住天天看啊。

    赵构摇着折扇,得意地看着热闹的大街,城里的高楼全都满座,整个城市灯火通明,闪闪烁烁。

    潘贵妃难得有兴致跟赵构唠嗑:“相公,听说杭州今晚有一绝色景观,当初苏老在杭州任佑府时还写过一首诗吟咏呢。钱塘江的潮涌很是壮观,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观赏一番。”

    赵构摇头晃脑吟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妙啊妙啊,早知道我就让人备船,带着你一起顺江直下,便可观看那壮观景色了。”

    潘贵妃有些无语:“相公你也太会躲懒了,今天过节便可玩玩罢了,北方不知还有多少将士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构听到这个就很是心烦,就像一个人从美梦中跌入残酷的现实,一想到黄河以北虎视眈眈的金国,如今的繁华盛世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碰就碎。

    潘贵妃见扫了他的兴,也有些不好意思,挽了他的手道:“相公,今日过节,提这些是我的不对,我们不想这些了,前边那里好多人围着,我们去看看吧。”

    赵构虽然被扬州舒适的日子磨掉了一些志气和斗志,但深受孝道教育的他还是想着接回北方的老母亲的,所以对潘贵妃的话虽有些不悦,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接受。当下也接受了潘贵妃的示好,随着她进了人群看热闹。

    人群围观的是扬州城最大的酒楼九丰楼举办的斗诗大赛。酒楼老板拿出几坛子酒,又请了几个文化大师做评委,然后摆上几个案几、文房四宝,便可以开赛了。

    听了文人们吟了几首诗,潘贵妃便没了兴趣,想想也玩得差不多了,便想移驾到娘家潘府。

    赵家很多人都有艺术细胞,赵构也不例外,他挺喜欢看这些人斗诗饮酒,还跃跃欲试也想赋诗一首,所以不想离开。潘贵妃很是高兴,终于可以自由行动啦于是她劝说赵构留下来继续玩,自己回家探望一下父母。

    赵构是个体恤人的,准许潘贵妃回去尽孝道,并且表示自己稍后也会赶过去。潘贵妃才不管他到底来不来,她怕去晚了潘大娘子已经带着孩子就回家了,她前几天在潘永寿进宫时已经打好招呼,让他约了潘大娘子到潘府来。

    潘贵妃带着冬雨,还有一队便衣侍卫赶到了潘府。

    潘府是杏林世家,汴京人士,如今随着大部队迁过来的只有在朝廷做官的潘永寿,而潘大娘子是作为军属跟着刘家的部队来到扬州的,刘光世随侍赵构,带着部队驻守扬州。

    潘贵妃的母亲林氏一样出身医学世家,祖上传下一套十分神奇的针灸疗法,不过到了这一代嫡系这支只剩下林氏哥哥一个独苗苗,而且还有香火断绝的危险,因为林氏的哥哥至今已有四个女儿,却仍未生下儿子。

    林氏已有一年多未见女儿,潘贵妃怕露陷,不敢召见以前跟潘蓉相处最多的林氏,有事的话只让潘永寿递个话。所以前两天听丈夫说女儿要来欢度中秋,高兴得有些神经质了,整日在那里忙来忙去,弄得潘老太君都有些不高兴了。

    潘永寿怕汴京危险,潘永寿的大哥也怕老母再次受惊,便让弟弟带着潘老太君一起移居扬州了。潘老太君吃斋念佛,喜做善事,却又是不爱管儿孙琐事的,她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不了这么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