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细节决定成败Ⅱ-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与国与民,同心若此,如何不胜,何事不成?
  太平天国的失败可以列出十几条原因,但只要看到如下细节,人们也会认定天国必败。洪秀全有妻妾88人,加上各类妃嫔、女官、女司等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连姓名都记不住,干脆一概编号。杨秀清至少也有老婆60余人,却仍不满足,四处搜集佳丽。1856年,北王杀掉东王之时,杀尽后宫有孕美女,单单殉夫而死的美人就有54人。荒淫至此,焉能不败?
  中日甲午海战前,东京湾防卫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定远”舰参观。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等很多指标上都胜于日本。甲午战前,中国位列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北洋水师”号称“东方无敌舰队”;而日本海军则极为勉强地位居第12位。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当见到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地晾着短裤、袜子,东乡平八郎就对同僚说:“其藐视武装若此,终不堪一击也!”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怎会有强大的战斗力?殊不知,慈禧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竟然高达纹银四万两!如此费用,一年便可装备一支高居全球第七位的海军舰队(据清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
  1842年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此书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能看到,更谈不上影响了。正如左宗棠所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运于虚”,而外国之聪明则“寄于实”。所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阅读人数以千百万计。一本书的命运与国运的细节联系,可见一斑!
  1863年(清同治二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就建议朝廷修筑铁路,一直拖至1884年(光绪十年)终获朝廷批准。为赢得慈禧太后的支持,经李鸿章斡旋,法国新盛公司还特意为慈禧太后制作了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适应工业化需要的铁路建设,竟然要靠这些洋玩意去打动太后的心,中国的工业化如何能不落后于人?
  细节可以看出国运,该不是无稽之谈吧?我们更想说的是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功能,企业的盛衰也往往通过细节露出端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那些能够反映某种趋势的细节,并以此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完善管理系统。
  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杰克·韦尔奇自传》第十四章对“深潜”专门作了论述,讲到做事要深潜,要精耕细作。杰克·韦尔奇把高级领导对细节的关注称为“深潜”,并戏称“有人会比较公正地称此为‘捣乱’”。韦尔奇在担任CEO的管理生涯中,数以百计地做着“深潜”。这些深潜并不是每一次都很成功,而且他的许多想法也没有被采纳,但是他却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并且乐此不疲。与员工们一起工作,一起思考,一起兴奋,一起展开激烈的辩论,使韦尔奇获得许多鲜活思想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在实践中,如果他的想法被丢在一边,他会有更大的快乐:因为他又一次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找到了更好的办法去完成工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细节的预测功能(2)
通过一次次的深潜,韦尔奇识别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捕捉把握了一系列商机。就是凭着这种“深潜”,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也不断地提升了GE的业绩和竞争能力。在他掌管GE的二十多年时间里,GE的市值提高了三十多倍。而这里所说的“深潜”,就是对细节的了解、分析和掌握。比如,煤矿安全事故。一般说来,煤矿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有相关部门监管就够了。但是,近些年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小煤矿蜂拥而上,很多地方官员明目张胆地入股小煤矿,以手中的权力保护着违法违规的煤矿在不具备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置矿工安危于不顾。这样,不仅国法不容,也有违党的宗旨。从安全问题看到了地方官员的腐败、廉政与否,这关系到政府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否到位的问题,所以要花大力气来治理,并且要同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联系起来,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很关注此事。
  再比如,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显然不是大事,也不是要事,总理本可以不管。但是,中国农民工比例如此之高,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又如此普遍,如不及时解决此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加剧工农和城乡矛盾,破坏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如此一来,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就成了大事,成了要事,于是就有了总理为农民工讨薪的事情。
  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

四、帝国亡于铁钉……细节的放大效应(1)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帝国亡于铁钉》对细节的放大效应作了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摘自《证券时报·财经周刊》总3369期第8版,贾晋京《细节决定成败,帝国亡于铁钉》一文。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士折;战士折,帝国灭。马蹄铁上一个钉子的脱落和丢失,本是初始条件下的十分微小的事物,是一个细节。我们谁也不会误解为一个马蹄上的铁钉的脱落会使一个帝国灭亡,但我们可以认定,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细节,其长期的、持续的、连锁的、未来的效应却事关一个帝国的存亡。
  春节期间读到一些有关陈寅恪的事。陈先生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时,时任大学秘书和文学院院士的冯友兰总是恭敬地在陈先生身后陪着从教员休息室走出来,然后在陈先生的教室后面坐下来静静地听课。朱自清也经常去听陈寅恪的课。〖〗此掌故见江西省修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义宁陈氏五杰》(未公开发行,刊号为内准字号)。国学研究院的吴宓教授更是风雨无阻、几乎是堂堂必到的听课者。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陈先生已双目失明,但听他课的教授常常多于学生。从这些细节中,不难使我们产生放大效应的认同,认同陈寅恪作为“教授的教授”、“太老师”名不虚传。
  细节的放大效应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结构性放大效应;一种是细节的累加而导致累积性放大效应。
  吉林市中百商厦的大火事件真实地说明了细节的结构性放大效应。2004年2月15日9时许,吉林市中百商厦伟业电器行的雇员于红新不慎将吸剩的烟头掉落在仓库地上,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仓库。烟头引燃仓库内的可燃物后,引发了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的严重后果。
  火灾发生时,商厦保卫科副科长陈忠、科员曹明君违反规章制度,在值班期间擅自离开消防监控室,延误了报警时机,未能及时有效地通知并组织人员疏散,致使商厦内的部分顾客及浴池和舞厅内的部分人员未能及时逃生。
  商厦保卫科科员李爱民也没有尽其职责,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商厦内应急灯失灵等安全隐患。
  法院在对该案进行审判时确认了相关人员的罪行,其中事故主要责任者于红新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事后于红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后悔自己的防火意识太差,一个小烟头,竟惹了这么大的祸。”    是的,一开始就只是一个未被碾灭的烟头,在值班人员擅自离岗,应急灯失灵等各种细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造成了生命死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火灾事故。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就中百商厦的火灾隐患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如果商厦及时地落实整改方案,如果值班人员未擅自离岗、应急灯未失灵的话,这根烟头所造成的损失肯定会大大减少,甚至不会发生火灾。
  北京《京华时报》于2004年7月11日以“一个烟头酿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的灾难吉林中百商厦火灾案宣判”为题对此事作了报道,并以“侥幸和疏忽才是‘第一个烟头’”为题,作了评论。评论说:于红新随手扔在地上蹍了两脚未踩灭的烟头,最终引燃了这场人间惨剧,其罪莫大焉。但人们头脑中安全意识的普遍缺失、无处不在的侥幸心理、日常行为的疏漏,才是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的“第一个烟头”,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正是这‘第一个烟头’使于红新随意扔在地上的‘第二个烟头’燃起的火苗能肆无忌惮地蔓延。于红新何尝想将中百商厦这座大楼变为废墟,又何尝想使54个生灵瞬间消失,可是他却没有想到。”
  细节的累积性放大效应在企业管理和生活中也有很多。
  以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每架飞机最多配备过125%的航餐,以保证乘客的用餐需要,但经过实际调查后发现,尤其是国内短途飞行中,至少有5%的旅客是不吃饭的。因此,国航及时将每架飞机的配餐量调整为95%。据统计,飞机上每千克重量每小时的飞行耗油为00372加仑,减少机带食物则可因此节省大量燃油成本,这样,单节省下来的餐费及燃油费每年就高达6000万~7000万元。
  

四、帝国亡于铁钉……细节的放大效应(2)
我国开始提倡限制空调开启时间或提高夏季空调控制温度也是如此。一台15匹分体式空调机如果夏天温度调高1℃,按每天运行10小时计算,能节省05度电。以此估算,一个家庭一个月至少节电15度。全国按照5000万户计算,那么每个月可节省75亿度电。在日本,原首相小泉就曾提出,所有上班族不再打领带,为此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可以上调1℃,应该也出于同样的考虑。
  还有,我们离家外出时,往往关掉电视,却并没有拔掉电源插头,电还在损耗。这种耗电大概相当于30瓦的长明灯一直在点着,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缺电727亿度。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相当于一年少烧两亿吨煤。
  企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客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投诉。根据福特公司的数据:一个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客户,会将其满意讲给另外的六个人(这被营销学称为“成本定理”);而一个对产品和服务不满意的客户,会向12个人讲述他因为买这种产品而遭受的折磨和麻烦(这被营销学称为“扩散定理”);在企业进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中,有一个客户不满意,实际上往往有24个客户不满意,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被营销学称之为“杠杆定理”)。所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任何一个关系到客户满意与否的小事都不能放过。
  ###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2003年12月10日,###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发表演讲时说了此番话。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这话最确切不过地说明了细节的累积性放大效应。细节的放大效应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结构性放大效应,对我们组织系统的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开始时,往往是细节的差错,但是到后来,这些微小的差错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毁灭。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有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结构性放大效应。细节的放大效应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不要因为事小而漠视之,不要因为其细而忽略之。否则,积久成弊,最终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使整个系统瘫痪,即《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到的“1%的失误会导致100%的失败”,即“100…1=0”。
  问题1:您的管理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点就是抓细节,细节到底是什么?
  答: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在你所在的组织,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一般人或者旁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着手抓紧、抓透,这就是我讲的所谓细节。
  我的著作《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就专辟章节讲过“把小事做细”,因为你不管做多大的工程,它最后肯定是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的指标,每个小的指标囤积,最后肯定是很多很小的事情的组合。在我们周围,很多人就是最基层的、最小的那个单元的事情没有做到位,结果导致整体的效率或效益不好。任何一个面都是由若干条线组成的,一条线由若干个点组成。如果你缺少了某个或某些点,很可能你的线就不能连续;如果线是断的,这个面就会受到破坏。
  (根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整理)问题2:细节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答:两句话,细节是科学的精神,细节是认真的态度。这就是细节的核心。
  (根据2004年初在北京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整理)     问题3:细节无处不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经营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从细节开始的,那么细节的实质是什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帝国亡于铁钉……细节的放大效应(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