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隆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富隆起-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5年,国美和苏宁继续更加疯狂的扩张,仅仅国美一家就开了200多家店,是过去6年总和的倍。2006年3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光裕开始表现出些许担忧:“如果大家按照去年的速度扩张下去,也许很快就会饱和了,因为可能大街上所有的门脸都快变成电器店了。”
  此时,乔治?斯蒂格勒关于并购的断言及时地带给了黄光裕新的思路和勇气。黄光裕兴奋地宣称:“没有扩张,就没有大型企业。”2006年7月24日晚上19点30分,当黄光裕宣布以亿港元收购永乐电器90%的股份时,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一次强烈的地震。而清醒的业内人士意识到,此举宣告了家电连锁零售行业并购时代的轰然来临。
  在收购永乐电器,及其后收购大中电器、三联商社等数战中,黄光裕、张近东、张继升等人的性格特征暴露无遗。
  当有人用“蛇吞象”来形容黄光裕对永乐的收购时,其实没有人明白,他当初的想像力和野心比这更*。在他最初的预想中,是包括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等数家巨头互相参股,从而打造一艘家电连锁零售巨型航空母舰,只是最后几方想法各异,张近东、张大中、汪建国等相继退出,仅剩黄光裕与陈晓志趣相投,最终走到了一起。
  相比黄光裕的激进与霸气而言,张近东则显得低调沉稳得多。在国美收购永乐以后,张近东冷眼旁观,并且对记者宣称:“苏宁有并购的实力,但没有并购的欲望,我们只选择自身扩张的发展模式。”但张近东显然食言了。看到国美和永乐强强联合后,他开始按捺不住,积极谋划与大中电器的联姻。经过长达9个月的秘密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合并的意向,只待最后签字画押了。但黄光裕此时发动突然袭击,以高出苏宁电器20%的价格利诱张大中,这远远超过了张近东30亿元的心理底价。张大中突然反悔,张近东功亏一篑,只得黯然离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2)
而在收购三联商社一役中,黄光裕、张近东、张继升三方的较量,更是充满了狡黠。在最初报名竞拍的四家企业中,根本没有国美和苏宁的名字。但一夜的时间,国美和苏宁却分别说服了参拍的两家企业,潜伏于2月14日的拍卖现场,都志在必得。当拍卖从每股元起拍,一直疯狂追加到元每股时,77号背后的张近东再一次犹豫了,最后把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又一次让给了11号背后的黄光裕。
  至此,以国美为主导的,国美、苏宁、五星三足鼎立的行业新格局最终形成。经过短短二三年的并购,国美成为拥有1200家门店、18%市场份额的行业大哥,而排在行业第2位的苏宁拥有650家门店,只及国美门店数的一半,而百思买加上其并购的南京五星的门店总数则不及苏宁的50%。
  在2004年记者对张继升的一次采访中,他曾经感慨道:“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企业家没当好,学者也没做好!”想不到一语成谶。在张继升一个叫“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个人网站上,他如此述说了自己的徬徨:“虽然成了企业家,但现实中,自己仍然游走于企业家和学者两条交叉小径之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已近花甲之年的张继升思归之心日盛,表示将来如果有了更好的继任者,将急流勇退,到大学去教教书,做一个学者。
  也许,不久后在国美、苏宁和百思买之间爆发的行业大决战,将成为学者张继升最好的研究案例。
  ◎宗庆后VS范易谋:中国企业家和法国经理人的战争
  持续了近一年的娃哈哈与达能的战争,终于在2008年初有了重大转机——1月15日,法国达能公司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宣布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一职。
  从2007年4月爆发不和以来,作为双方的主角,宗庆后和范易谋已经刀来剑往地进行了数个回合的争斗。娃哈哈和达能之所以险些陷入两败俱伤的死胡同,正是因为双方由利益的较量滑向了面子上的意气之争。
  在商场上,不怕利益较量,就怕意气相争。利益之争,既有算计与争夺,又有度势与妥协;面子之争,则有可能因为双方意气用事、不计后果,最终落得同归于尽的结局。
  范易谋的辞职,意味着双方的争斗已经从面子之争的死胡同,被拉回到利益之争的大道上。
  在这条利益之争的大道上,个人、公司、经销商、消费者、国家等数方的利益将一起继续疾驰、角逐。
  孰胜孰败,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答案。
  脆弱的平衡被踢翻
  在2005年7月之前,一切还是波澜不惊。
  作为大股东的达能,一直对其与娃哈哈集团的合资公司采取了冷静和容忍的态度:把管理大权交给宗庆后,在坐享其成的同时,也对宗的小动作睁只眼闭只眼。
  但脆弱的平衡和表面的平静,却被范易谋这个四十出头的法国年轻人执意踢翻。
  曾担任过集团首席财务官的范易谋,于2005年7月1日被派往达能亚太区任总裁。与前任对宗庆后的“小动作”睁只眼闭只眼的容忍相比,范易谋屁股还未坐热,便悄悄展开对娃哈哈非合资企业侵犯娃哈哈商标权的调查,以及对宗庆后的个人调查。调查发现,宗庆后从1994年就开始发展体外循环的非合资公司,当时已达40多家,总资产为56亿元,利润高达亿元,竟然比合资公司业绩还高。另外,宗庆后本人还拥有多个离岸公司。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3)
严谨而固执的范易谋认为,这些公司和合资公司存在竞争关系,损害了达能集团的利益,是“非法”的。毫无防备的宗庆后被范易谋的突击搞得措手不及,慌张间于2006年底草签了协议,同意将其控制的非合资企业51%股份出售给达能。
  但同样固执和强硬的宗庆后,岂能容得下这口气?在他看来,1996年因为急于解决娃哈哈的身份问题,加之自己当时“外行”,签订了“不平等”的合作协议,让达能钻了空子,独占了娃哈哈的商标使用权。现在,对方不安心坐享其成,反而迫使他放弃使用自己一手创立的品牌,真是欺人太甚!
  一气之下,宗庆后撕毁约定,并于2007年4月将此事公之于众,指责达能刻意设下合资陷阱,企图强行并购娃哈哈。
  在双方争斗初期,两人都是为了利益之战——范易谋秉持的是职业经理人的操守,认为宗庆后侵犯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于是不惜对宗庆后突然发难;而宗庆后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和娃哈哈集团公司的利益受损,为此不惜背水一战。
  矛盾激化后,宗庆后和达能双方屡屡会见记者,纷纷述说自己的理由,痛斥对方的不当之处。双方迅速陷入了口水大战之中。
  掀起“人民战争”狂澜
  崇拜毛泽东、对其战略思想深有研究的宗庆后,自然对与“敌人”斗争的经验十分谙熟。
  他一开始便为这场利益之争树起了“保护民族品牌”的大旗,于是一时众情汹涌,像健力宝之类的中国知名民族企业纷纷发信驰援,甚至有专家高声呐喊:“民族品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而宗庆后敢于和达能对抗,除了范易谋的刺激以外,最主要的是他自恃拥有掌控渠道的力量。事情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据知情人介绍,宗庆后是一个极富情商的企业家,和经销商亲如兄弟。每次在经销商大会上,宗庆后常常亲自给每一个到场的经销商敬酒,让经销商们感念不已。
  对经销商,宗庆后不仅来“虚”的,更讲究实在的利益刺激。一名经销商曾经透露出他跟随宗庆后这几年销售收入呈现的魔术般的变化:2003年才36万元人民币,2004年马上跃升到了803万元人民币,2005年达到1600万元人民币,2006年更达到了2496万元人民币。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种变化一点不夸张。
  但跟随范易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首先,范易谋长什么样?经销商们不知道,因为从来没看见过他;其次,达能在接手乐百氏后,曾推出“苛刻”的市场策略:如果经销商第二年不做乐百氏,就不能拿到上一年的返利,而且还要分产品计算,且第二年只拿返利的7%抵扣。
  跟着宗庆后大块吃肉,跟着范易谋小碗喝汤。娃哈哈经销商们岂愿重蹈乐百氏经销商们的覆辙?大家自然对宗庆后一呼百应,却一点都不买达能的账。
  从第一回合的仓促应战,到第二回合掀起“人民战争”的狂澜,宗庆后聪明地把民族情感、公司利益、经销商利益和自己个人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大家自然一起“同仇敌忾”。
  为了面子而战
  其实,即使在舆论一边倒的时候,也有不少理智和冷静的专家指出:娃哈哈和达能之争,纯粹是市场范围内的合约之争,应该交由相关法律来解决,如果悍然煽动“义和团般的民族对抗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损中国的大国形象和法律尊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4)
但在此阶断,范易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得理不饶人。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对宗庆后发出30天最后通牒,要求其对非合资公司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并把宗庆后个人及其妻女告上了法庭;准备对公司实施清洗政策,要求撤换娃哈哈合资公司300名经理人……这位44岁的法国年轻职业经理人甚至放言,要让那位63岁的中国老一辈企业家在诉讼中度过余生。
  此举自然深深伤害了宗庆后和他的家人,也激起了娃哈哈职工、经销商及很多公众的愤慨。于是争斗迅速从利益之争滑向关于面子的意气之争。宗庆后大打“悲情牌”,在不同场合指责范易谋“缺乏道德水准”,认为他与达能的恩怨全是由于范易谋引起的:“达能与我们合作的几位前任,都让中国的管理人员来做事,‘以夷制夷’,所以我们相安无事,他们也拿到了丰厚回报。这个范易谋来了一年多,不了解前任的经验,惹出了这场风波,伤害了我们的感情,也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
  此时的宗庆后,已经把个人的利益抛在了一边,决心要和范易谋“斗一斗”。 为此,他于2007年6月发布了一封长达5400余字的辞职信,辞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并宣称:大不了我另立山头!另外,宗庆后也相继在杭州仲裁庭、杭州中院及沈阳、吉林、宜昌、桂林等地法院发起一系列针对达能的诉讼。
  意气之下,双方厮杀成一团。不但宗庆后和经销商的个人利益受到了影响,而且公司的业绩也迅速下滑。而此番恶战,对消费者利益及品牌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但双方像两只已经顶上了角的公羊,哪儿顾得上那么多!
  政治途径解开死结
  咄咄逼人的范易谋招来了“*人怨”,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不但引起了舆论的普遍不满,同时在国外和国内的几次诉讼中屡屡遭遇失败。达能的高层开始意识到大局不妙,于是开始寻求另外的解决途径。
  达能在法国有浓厚的政治人脉,他们通过政府关系,游说现任总统萨科奇出面,在2007年底访华时,与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交涉解决此事。中法两国领导都希望双方减少摩擦,在经贸领域交往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由此,因为国家利益的涉入,“达娃之争”和平解决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中国商务部和法国驻华使馆的积极斡旋下,2007年12月21日,双方经过一个下午的艰难谈判,终于在晚上达成休战共识。而宗庆后提出的和谈条件之一,就是坚决要求对方撤换范易谋,不然自己不会回到谈判桌前。
  在争斗刚开始时,就有人担心,范易谋会因处理“达娃之争”过于强硬造成不良效果,从而被总部调离。对此,当时范易谋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不会离开中国的,假如我不在中国了,那一定是我在放假,和家人去旅游同乐了。
  但10个月后,范易谋却食言了。达能高层意识到:范易谋辞职,最多只是他丢了面子的问题,让他升任集团CFO也算是一种安抚和补偿;如果把宗庆后彻底打倒,则可能没有胜利者,将会对达能公司的利益造成严重损伤。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得不偿失的战争,无论如何要悬崖勒马了!
  一场未完的利益争夺战
  范易谋与宗庆后的战争,也可以总结为法国职业经理人和中国传统企业家的战争。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5)
作为职业经理人,范易谋守职尽责、严谨不苟,讲究依法办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亚太区总裁,他却不懂得中国的人情世故,不懂得对各方利益的平衡,不懂得得理且饶人的妥协艺术,以一味强硬的个性挑起争端,却最终无法掌控从而让自己也“丧身”其中,成为一只“替罪羊”。
  作为中国老一辈的优秀企业家,宗庆后有能力、懂世故、通情商,在中国的市场上游刃有余。但他却缺乏现代企业的相关常识,从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又因为缺乏市场的契约精神,以至于落下了“毁约者”的不良形象。
  通过此事,双方应该找个时间,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长短与优缺。
  当然,此次范易谋的辞职,并不意味着宗庆后的最后全胜。达能主动示好,已经给足了他面子,现在等待的是宗庆后也退一大步,让出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和谈。
  在根本利益上,达能很难退步。作为全球上市公司,任何一种正或负的消息面都会影响其股价。如2007年12月11日,当商标归属仲裁结果的不利消息传出后,达能股价应声下跌欧元,跌幅,跌至59欧元。 中国因素对达能股价触动如此之大,达能绝不会放弃维护其权益,必将争取商标的归属权,双方肯定还得进行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
  而近段,达能在继乐百氏经营一蹶不振、与光明乳业合作失败后,又传出与蒙牛的合作宣告夭折,如果再失去娃哈哈,那么意味着在中国满盘皆输、十数载的苦心经营付诸流水。
  范易谋“易谋”,但达能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搞掂了!果不其然。2008年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